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徐进康认为溃疡性结肠炎以脾虚为本,湿热为标,脾胃虚弱、湿热蕴结是其基本病机。治疗上强调分期论治,以健脾益气为主,兼顾他脏,同时注重调和气血的关系。此外,常配合中药灌肠,内外并治,使药物直达病所,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辩证治疗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溃疡性结肠炎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直肠和结肠性疾病。我科通过对近年来采用中医治疗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全面、深入、系统的回顾与分析,对溃疡性结肠炎病因病机进行概括,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把溃疡性结肠炎分为:大肠湿热蕴结型、肝郁脾虚型、阴血亏虚型、脾虚湿蕴型和脾肾阳虚型,并对其用药规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近期在临床中儿童溃疡性结肠炎患病并不少见。韩捷教授认为儿童溃疡性结肠炎与先天肾虚及后天脾虚皆有关,且先后天相互滋养,水湿运化输布无力聚而为湿,湿邪日久化热发为本病。故本病病机以脾肾亏虚为本,湿热为标。在临床治疗儿童溃疡性结肠炎时从脾肾论治,以脾肾为基础、调和气血为辅,治疗方药采用类四神丸合参苓白术散加减。并根据儿童溃疡性结肠炎兼有湿热之邪,采用局部灌肠清热利湿并以栓剂外用巩固疗效,以上方法合用取得良好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罗云坚  陈慧  张北平  刘丰 《河北中医》2001,23(11):878-880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 ,属于中医学腹痛、泄泻、痢疾、肠风、脏毒范畴。近年来其发病率明显升高 ,治愈难度大 ,与结肠癌密切相关。西药一般以激素和柳氮磺胺吡啶等治疗 ,副作用大 ,不易坚持。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现综述如下。1 基础研究中医病因病机的研究。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病机多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湿热 ,虚 (脾虚、肾虚、脾肾虚 ) ,气 (气郁 ) ,瘀。主要致病因素为湿热。病理基础以脾虚为本 ,湿热、肝郁、瘀血为标。1.1 与肝、脾、肾的关系 董建华认为溃疡性结肠炎病位…  相似文献   

5.
周福生教授论治溃疡性结肠炎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溃疡性结肠炎是以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等为主要症状,以溃疡性结肠炎慢性炎症和溃疡形成为病理特点的一种消化道疾病。病变主要在脾胃与大小肠,而脾虚湿滞乃其发病的重要原因,脾虚为发病之根本,湿热为致病之标、血瘀为局部病理变化。本虚标实,寒热错杂是其发病特点。活动期辨证多以湿热内蕴为主,恢复期辨证多以气虚血瘀湿滞为主。较系统地总结周福生教授对溃疡性结肠炎之病因病机、脏腑关系及辨证论治等诸多独到见解。临证辨证立法用药的同时,常结合宏观整体辨证与局部微观结肠镜所见互为合参,以利辨证与辨病、宏观与微观的有机结合,形成了中西医结合的独特特色。脾虚湿滞是其发病的重要原因。脾虚为发病之本,湿热为致病之标,血瘀为局部病理变化,脾虚湿热内蕴,运化失职,泻痢乃生。以虚为表,虽兼湿热,但属本虚标实,寒热错杂,且病势日久,迁延难愈,因此在治疗上宜以健脾益气、温化运湿,清热化湿、凉血活血之法调理脏腑气机,并局部用活血通络、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祛腐生肌之剂保留灌肠直达病所,使整体与局部同步治疗会有相得益彰之功效。  相似文献   

6.
张伦 《中医药学刊》2003,21(3):344-345
溃疡性结肠炎是以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等为主要症状,以溃疡性结肠炎慢性炎症和溃疡形成为病理特点的一种消化道疾病。病变主要在脾胃与大小肠,而脾虚湿滞乃其发病的重要原因,脾虚为发病之根本,湿热为致病之标、血瘀为局部病理变化。本虚标实,寒热错杂是其发病特点。活动期辨证多以湿热内蕴为主,恢复期辨证多以气虚血瘀湿滞为主。较系统地总结周福生教授对溃疡性结肠炎之病因病机、脏腑关系及辨证论治等诸多独到见解。临证辨证立法用药的同时,常结合宏观整体辨证与局部微观结肠镜所见互为合参,以利辨证与辨病、宏观与微观的有机结合,形成了中西医结合的独特特色。脾虚湿滞是其发病的重要原因,脾虚为发病之本,湿热为致病之标,血瘀为局部病理变化,脾虚湿热内蕴,运化失职,泻痢乃生。以虚为本,虽兼湿热,但属本虚标实,寒热错杂,且病势日久,迁延难愈,因此在治疗上宜以健脾益气、温化运湿,清热化湿、凉血活血之法调理脏腑气机,并局部用活血通络、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祛腐生肌之剂保留灌肠直达病所,使整体与局部同步治疗会有相得益彰之功效。  相似文献   

7.
溃疡性结肠炎是消化系统的难治性疾患,因病因不明、发病机制复杂、西药治疗不良反应多,导致病情反复发作,而中医药在治疗该病具有独特优势。通过追溯伏邪理论内涵,从伏邪理论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病机与发病特点,认为伏邪是导致溃疡性结肠炎病情反复的关键。笔者认为本病病因与内伤伏邪、外感伏邪、先天伏邪相关,病机以脾虚为本、湿热为标,血瘀是其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治疗上以健脾固本、清化湿热、活血化瘀为治疗大法,并对本病进行分期论治,活动期以清化湿热、凉血行瘀为主,健脾固本为辅,缓解期以健脾固本为主,清化散瘀为辅,以期为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药治疗提供理论指导和诊疗思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正>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中医学认为,溃疡性结肠炎属本虚标实[1],为虚实并见、寒热交杂、湿困肠间的疑难杂症。本虚以脾虚为主,标实以大肠湿热为重,局部为湿热内蕴。采用清热利湿为主的中药口服,同时配合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中医证候类型分布特点。方法对消化内科门诊60例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患者进行辨证分型,确定中医证型,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60例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由高到低依次为脾虚湿蕴占31.7%,寒热错杂占26.7%,气血亏虚占18.3%,大肠湿热占15.0%,脾肾阳虚占5.0%,肝郁脾虚和阴血亏虚各占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各中医证型与年龄及病程的关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与病变范围、缓解率的关系无明显差异(P 0.05)。且年龄越小,复发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中医证候分布以脾虚湿蕴型最多,寒热错杂型、气血亏虚型较多,其次为大肠湿热、脾肾阳虚。病机总属本虚标实,其虚为脾虚血亏,实为湿热留恋,肠络瘀阻。脾虚在发病及病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贯穿于本病的始终,脾虚是溃疡性结肠炎复发之根本,因此健脾补肾、调和气血是溃疡性结肠炎维持缓解、防止复发的首要治法,同时兼以清肠化湿。  相似文献   

10.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辨治思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培青  沈洪 《中国中医急症》2010,19(3):449-450,491
溃疡件结肠炎的中医病机认识多从本虚标实立论.作者认为,脾虚为溃疡性结肠炎发病之本,湿热瘀毒之邪蕴结为致病之标,肝脾不和是其常见病机.  相似文献   

11.
《北京中医药》2020,(1):23-26
田德禄教授在辨治溃疡性结肠炎方面经验颇丰,认为本病以脾虚为本,湿热为标,血瘀为局部变化,强调分期论治的同时,兼顾活血化瘀。并针对肠镜下改变,纳入"内疡"论治,辅以中药灌肠,整体与局部相合,宏观微观辨证相参。从源流考析、病机方药分析、治法特色理论、常用药物加减、验案举隅等方面,对田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经验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2.
中药内治溃疡性结肠炎浅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概述了中医对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病机认识和辨证论治内治方法.溃疡性结肠炎病机主要为脏腑气血阴阳的失调,以脾虚为病机根本,又与肝、肾等脏腑相关,以湿热、痰浊或血瘀等为标.辨治溃疡性结肠炎应以健脾益气为本,重视温肾、调肝,注意清热凉血、理气活血,并注重分期论治、寒热并用,兼用补益脾肺、调气化痰等治疗方法.针对中药治疗溃疡性结...  相似文献   

13.
通过观察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症状发生率、结肠黏膜组织病理学变化、结肠组织上皮细胞凋亡情况,深入分析脾虚与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的关系.结果显示:溃疡性结肠炎典型症状高发率与中医脾虚主症一致,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均具有典型的溃疡性结肠炎病理特征及典型溃疡性结肠炎的细胞凋亡,表明脾虚是溃疡性结肠炎的基本病机.本研究结果可以为临床分析溃疡性结肠炎的病机演变规律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
邢海伦  劳绍贤 《新中医》2014,46(8):21-23
<正>劳绍贤教授出身中医世家,后师从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是中西医结合脾胃学说研究领域国内外享有盛名的学者之一。笔者有幸侍诊左右,蒙受教诲,现将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经验介绍如下,以飨同道。1脾虚为本,湿热血瘀为标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及发病机制均不明确的慢性非特  相似文献   

15.
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症状观察与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观察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症状发生率、结肠黏膜组织病理学变化、结肠组织上皮细胞凋亡情况,深入分析脾虚与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的关系。结果显示:溃疡性结肠炎典型症状高发率与中医脾虚主症一致,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均具有典型的溃疡性结肠炎病理特征及典型溃疡性结肠炎的细胞凋亡.表明脾虚是溃疡性结肠炎的基本病机。本研究结果可以为临床分析溃疡性结肠炎的病机演变规律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查安生教授运用益气解毒化瘀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经验。方法:通过跟师学习,对查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遣方用药进行总结。结果:查师认为此病因久病伤脾,以脾虚为本,湿热为标,局部则呈现血瘀的证变,针对其病因病机提出益气解毒化瘀法,创立益气解毒化瘀方,用治溃疡性结肠炎效果显著。结论:益气解毒化瘀方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有效方药。  相似文献   

17.
陈姣姣  朱莹 《河南中医》2024,(4):529-535
朱莹教授在论治溃疡性结肠炎时强调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相结合,溃疡性结肠炎临床常见证型为肝脾不和证、湿热郁滞证、肝郁血虚证、脾肾亏虚证、气滞血瘀证。朱教授治疗肝脾不和型溃疡性结肠炎常用柴芍六君子汤加减疏肝健脾;湿热郁滞型溃疡性结肠炎多用香砂六君子汤加黄芩、黄连、苦参、蒲公英清利湿热、调和肝脾、祛湿止泻;肝郁血虚型溃疡性结肠炎常用逍遥散、四物汤化裁;脾肾亏虚型溃疡性结肠炎常用四君子汤合参苓白术散加补骨脂、肉桂、熟地黄、杜仲、干姜等中药温补脾肾;气滞血瘀型溃疡性结肠炎运用分期祛瘀通络之法,在瘀病初期运用丹参、川芎、桃仁等配合白芍达到行气活血、养血合营、缓急止痛之效;滞瘀同病期配伍莪术、牛膝、牡丹皮以行滞通络;虚瘀同病期常用地龙、土鳖虫等血肉有情之品配合山药、当归以搜风通络、攻积破瘀、补脾益气,从而起到标本兼治之功。  相似文献   

18.
溃疡性结肠炎的基本病机为脾虚夹湿,健脾化湿为其治疗大法。根据"风能胜湿",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加用祛风胜湿药物可以提高疗效。寒湿证、脾虚证或脾肾两虚证加用防风、羌活,脾虚湿热证加用葛根。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溃疡性结肠炎的常见证型及中药用药规律.方法:回顾分析近11年来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国内期刊文献的辨证及用药情况.纳入辩证分析的文献27篇,纳入用药分析的文献117篇.结果:溃疡性结肠炎证型实证中以大肠湿热为主,虚证中以脾虚证为主,在虚实夹杂证型中多以脾虚为基础,并见湿热、寒湿、气滞、血瘀;临床用药方面,口服用药以健脾益气及清热燥湿类药物常见,灌肠用药则以清热解毒及收敛止血药物最常见.结论:溃疡性结肠炎证候特点为脾虚湿热内蕴、本虚标实,整体辨证以脾虚为基础,局部炎症则以湿热毒邪内蕴为主.  相似文献   

20.
介绍韩捷教授从浊毒论治溃疡性结肠炎及肠外表现的经验。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受饮食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病情难以控制、容易复发,并伴有多种肠外表现。韩捷教授长期从事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与研究,将其分为大肠湿热、脾虚湿热、脾肾亏虚3种证型,并与浊毒理论相结合,提出湿热内蕴化生浊毒、脾虚湿热兼有浊毒、脾肾亏虚浊毒胶结的观点。韩捷教授认为,浊毒既能从外而入,又可由内而生,致病十分广泛,溃疡性结肠炎伴有的口腔溃疡,结节性红斑,外周关节炎等肠外表现均可从浊毒论治,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基础上,分别加用清热滋阴化浊、凉血化瘀解毒、化浊通络止痛的药物来治疗其肠外表现。临床上采用中药口服、七炭方灌肠、健脾栓纳肛、中医外治4种手段,把祛湿化浊解毒贯穿其中,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思路,临床上取得了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