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伴发于颈椎病的胸廓出口综合征的临床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伴发于颈椎病的胸廓出口综合征(TOS)的临床诊治及疗效。方法临床随访总结1997~2007年间收治的13例诊断为颈椎病经临床治疗无效的患者,诊断为同时伴有胸廓出口综合征。经保守治疗(封闭为主)和手术治疗,并随访疗效。结果本组患者的特点是颈神经根同时在椎间孔外受压,症状以颈肩痛为主,可伴有上肢的酸痛及功能障碍。经平均2年3个月的随访,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可明显缓解症状和改善功能。结论颈椎病可同时伴有TOS,明确诊断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颈痹合剂治疗颈型及神经根型颈椎病8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颈痹合剂治疗颈型及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颈型及神经根型颈椎病各80例门诊病例,分别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及对照组40例,治疗组给予颈痹合剂治疗,对照组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比较分析2组临床疗效.结果:经临床观察,颈型颈椎病治疗组疗效与对照组相当,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刺颈夹脊与McKenzie疗法配合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颈肩部疼痛以及长期疗效的影响。方法将门诊所收集的60例确诊为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二组,其中观察组30例,采用针刺颈夹脊与McKenzie疗法配合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针刺颈夹脊结合颈椎徒手牵引治疗。颈肩部疼痛采用《疼痛数字评分法(NRS)》,随访的疗效标准依据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所得数据用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治疗后颈肩部疼痛评分及治疗结束1个月后电话随访疗效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颈夹脊结合McKenzie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有效减轻患者痛苦,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神经根型颈椎病合并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有效的临床诊疗手段.方法12例患者均行手术松解周围神经卡压,合并有神经根型颈椎病8例患者保守治疗,4例行前路椎间盘切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术.结果平均随访2 a后,12例患者疗效判断均为良以上.结论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应该首先考虑到可能合并有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明确诊断后一般先行周围神经卡压的松解,然后决定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颈痛颗粒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颈痛颗粒治疗5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 内服颈痛颗粒连续治疗4周,采用随机、自身治疗前、后症状和体征积分变化对比进行研究,观察指标包括临床症状及体征分级记分.疗效判断以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积分减少≥75%为显效;积分减少≥30%为有效.结果 本组患者经颈痛颗粒治疗总有效率达到86%,治疗后积分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1").结论 颈痛颗粒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方面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推拿配合颈痛颗粒口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25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推拿手法配合颈痛颗粒口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5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都采用推拿配合口服颈痛颗粒进行治疗。结果:临床治愈204例,治愈率80,95%;显效30例,显效率11.91%;好转12例,好转率4.76%;无效6例。临床总有效率为97.62%。结论:推拿配合口服颈痛颗粒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且有相辅相成作用。  相似文献   

7.
颈痛颗粒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颈痛颗粒治疗5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内服颈痛颗粒连续治疗4周,采用随机、自身治疗前、后症状和体征积分变化对比进行研究,观察指标包括临床症状及体征分级记分。疗效判断以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积分减少≥75%为显效;积分减少≥30%为有效。结果本组患者经颈痛颗粒治疗总有效率达到86%,治疗后积分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1”).结论颈痛颗粒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方面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复方颈痛康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方法:取本院门诊确诊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180例门诊病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复方颈痛康汤治疗组及单纯西药加颈复康治疗组各9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1-3个疗程后,随访3年病例观察总结。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复发率比较,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颈痛康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9.
肖锋 《当代医学》2014,(5):157-158
目的探讨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采用坐位,辅以药枕角度牵引治疗。结果治疗56例,平均随访12个月,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标准进行评定,治愈33例,好转1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2.86%。结论坐位加药枕角度牵引疗法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针药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72例患者服用自拟纯中药颈痛消并采用电针治疗.结果 本组患者治愈率81.9%,有效率100%.结论 针药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效果显著,可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间盘组织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性病变后累及颈部神经根并出现相应临床表现者。笔者于 1998— 2 0 0 1年对 7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用活血通络方配合间歇性拔伸手法及牵引手法进行治疗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70例均系我院住院患者 ,随机分成两组 ,其中治疗组 4 0例中 ,男 2 1例 ,女 19例 ;年龄 (48 3± 3 2 )岁 ;病程 (5 6± 0 2 )年。对照组 30例中 ,男17例 ,女 13例 ,年龄 (47 8± 4 1)岁 ;病程 (5 8±0 1)年。诊断标准 :根据中医骨伤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颈椎病 (神经根型 )的诊断标准[1] 。中医…  相似文献   

12.
手法治疗颈椎病300例疗效总结张继昌(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100700)关键词颈椎病;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混合型;推拿手法本文主要介绍运用手法治疗颈椎病的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和混合型的观察结果。1临床资料本组300例中,男性145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观察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 ,EMG)与颈椎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MRI)用于诊断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门诊及收治的9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选研究对象均进行肌电图和颈椎MRI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率,比较两种检查方法测得患者神经累及节段数量以及对两组检查方法的受累及节段定位准确度进行比较。结果:(1) EMG诊断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阳性率为98.91%(91/92),颈椎MRI诊断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阳性率为95.65%(90/92),诊断率比较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2) 颈椎MRI检查累及3个及以上神经节段数高于EMG检查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 颈椎MRI累及的颈4-5间盘者、累积的颈7-胸1间盘患者比例明显高于EMG检查相应的C5、C7神经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EMG检查法有更高的定位准确度。结论:肌电图与颈椎MRI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均有较高的诊断率,但肌电图检查法的定位神经根位置范围更小,精确度更高。总之,肌电图诊断神经根型颈椎病有着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赵江涛  李洪涛  宫云昭 《医学综述》2009,15(10):1594-1595
目的观察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6年3月至2008年9月在我院行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的14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4例病例均获得随访,平均15个月。所有植骨在3~4个月内融合,融合率100%。术后6个月日本骨科学会评分平均为15.3分。平均改善率为82.6%,其中优12例,良2例。结论颈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是一种实用,且疗效满意的外科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吴文玉  汤安俊 《四川医学》2012,33(1):109-111
目的 探讨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配合针刀闭合松解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所致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颈椎间盘突出症所致神经根型颈椎病38例,除外颈椎间盘突出所致脊髓型颈椎病,除外非颈椎间盘突出所致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排除PCEA和针刀治疗禁忌证患者.于C6~7或C7~T1椎间隙行PCEA,第2~3天行钟刀闭合松解术,并进行日常生活指导.结果 根据Macnab疗效标准,在治疗1、2周,1、3、6、12个月进行疗效评级,优良率分别为78.9%、89.5%、89.5%、84.2%、78.9%和76.3%.结论 采用PCEA配合针刀闭合松解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所致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良好的近中期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中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自拟中药内服、外洗方,配合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87例。结果:本组87例,治愈58例,占66.7%;好转23例,占26-4%;未愈6例,占6.9%。总有效率93.1%。治愈病例1年后随访无复发。结论:中药内服、外用,配以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达到标本兼治之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后路经皮内镜下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PPECD)治疗因软性椎间盘突出诊断为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效果.方法:选取因软性椎间盘突出诊断为CSR接受PPECD治疗的患者24例,术后随访1年,记录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手术节段、手术时长、住院时间和并发症等.在患者术前及术后1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  相似文献   

18.
李健  何仿  陈小强 《安徽医学》2014,(4):497-498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神经根型颈椎病16例,均采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按照VAS、JOA评分对患者术前、术后1周及终末随访的分值改变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其中15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7个月,所有患者随访期间无疼痛复发,无肢体功能下降。术后1周、终末随访时,VAS、JOA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终末随访时与术后1周VAS、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满意,创伤小,减压彻底,可作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一种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19.
《陕西医学杂志》2016,(7):846-848
目的:探讨颈椎间盘切除及椎间孔减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效果。方法:将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58例分成两组,对照组28例予以颈椎间盘切除治疗,观察组30例予以颈椎间盘切除及椎间孔减压术治疗,并采取相关措施及时预防医院感染;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优良率67.86%,总有效率85.71%,感染发生率14.28%;观察组优良率83.33%,总有效率为93.33%,感染发生率3.33%。两组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两组治疗后1、3、6、12个月,在VAS评分、NDI评分、融合曲度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颈椎间盘切除及椎间孔减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复发因素对复发的影响。方法选择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210例,采用中央随机方法,分为试验组106例,对照组104例。试验组采用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牵引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周。治疗结束后1个月、3个月、6个月、3年随访,由患者自己填写复发及相关因素的患者自身评价表。结果治疗结束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3年随访时,复发率分别为4.88%、16.46%、26.82%、39.63%。对随访患者复发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长时间低头伏案工作、长时间电脑操作、长时间驾车、高枕、不良坐姿、颈肩受寒、手提重物、颈部外伤、近视、情绪紧张、缺乏体育锻炼为神经根型颈椎病复发的相关因素。结论长时间低头伏案工作、长时间电脑操作、颈肩受寒、手提重物、颈部外伤等因素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复发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