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DC-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DC-CIK)过继免疫治疗联合化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相关因素对生存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70例行DC-CIK联合化疗的初治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并按1∶1配对选择同期单独行化疗的70例初治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作为对照.对两组的疗效进行生存分析,比较两组的毒性反应,并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DC-CIK免疫治疗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选择90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及对照组均45例。对照组给予顺铂加紫杉醇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DC-CIK免疫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对比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CIK免疫治疗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能够达到更加显著的疗效,利于患者预后改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三维适型放疗(3D‐CRT )联合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C‐CIK )回输治疗高原地区复发性小细胞肺癌(SCLC)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4月青海省第五人民医院肿瘤放疗科收治的复发性SCLC患者8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与观察组(44例),分别给予单纯3D‐CRT治疗,3D‐CRT联合DC‐CIK细胞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后VEGF及N S E水平,并观察治疗前后两组各项肝、肾功能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65.9%)及疾病控制率(79.5%)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4、8周后,血清VEGF、NSE水平及疼痛评分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VEGF、NSE水平及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各项肝、肾功能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CRT联合DC‐CIK细胞生物治疗高原地区复发性 SCLC的疗效更明显,且对放(化)疗不良反应及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共培养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28例确诊为晚期胃癌并采用DC-CIK联合化疗的患者为联合治疗组,选取临床资料相近的同期进行单纯化疗的28例晚期胃癌患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细胞因子及卡氏评分(Karnofsky,KPS)的变化及临床疗效,并记录其不良反应?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CD3+?CD4+?CD56+和CD4+/CD8+的比例无明显变化(P > 0.05),对照组CD3+?CD4+和CD4+/CD8+的比例治疗后明显下降(P < 0.05);联合治疗组的细胞因子IL-12和IFN-γ的水平治疗后有所上升(P < 0.05),治疗组IL-2?IL-12和TNF-α的水平治疗后有所下降(P < 0.05)?联合治疗组的疾病控制率为78.6%,与对照组(53.6%)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 0.05),KPS评分总提高率为82.14%,与对照组的57.14%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与单纯化疗相比,DC-CIK联合化疗能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DC-CIK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可望成为胃癌有效的过继免疫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DC疫苗联合CIK细胞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自体肿瘤抗原负载的树突状细胞(DC)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集7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加入细胞因子定向诱导成CIK及DC,培养的第5天用自体肿瘤抗原(Ag)负载DC,第8天将DC与CIK细胞共培养,14d后将联合培养的细胞(Ag-DC-CIK)分次回输给患者.治疗4周后,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水平,以评价细胞免疫功能,结合临床指标综合评价疗效,同时观察不良反应;以35例单纯的CIK细胞治疗作为对照.结果(1)培养的第14天,Ag-DC-CIK细胞的增殖达(20.6±2.16)倍,对照组仅为(12.2±2.65)倍(P〈0.05);CD3+CD8+细胞及CD3+CD56+细胞的表达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70例接受治疗的患者中CD3、CD4、CD8T细胞的百分比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的提高,Ag-DC-CIK组57.14%(20例)的患者CD4/CD8比例调节至正常,与对照组(42.85%,15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Ag-DC-CIK治疗后51.42%(18例)的患者Thl/Th2细胞因子比例恢复正常,而对照组恢复正常者仅占37.14%(13例)(P〈0.05);(4)Ag-DC-CIK治疗组中Ⅱ、Ⅲ期患者的有效率分别为39.30%和28.60%,与对照组的相应期别(Ⅱ期26.90%,Ⅲ期22.2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后的副反应包括寒颤、发热及兴奋失眠,无1例出现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及实质脏器的损害.结论肿瘤抗原负载的DC细胞可增强CIK细胞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有推广运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DC-CIK免疫治疗联合常规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学指标及外周血免疫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3月~2014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接受DC-CIK免疫治疗联合常规化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化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外周血免疫分子含量以及血清中凋亡调节分子、信号通路的表达.结果:(1)外周血免疫分子:观察组患者外周血中Th1细胞含量高于对照组,而Th2细胞、Th17细胞、CD4+ CD25+Treg细胞的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2)凋亡调节分子:观察组患者血清中MCPH1、ATR、ATM、转录因子21(TCF21)含量高于对照组,Pim-1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3)信号通路:观察组患者血清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Janus蛋白酪氨酸激酶2(JAK2)、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3(STAT3)、JNK1、JNK2的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DC-CIK免疫治疗联合常规化疗有助于调节免疫功能,诱导细胞凋亡,抑制信号通路激活,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7.
马学斌 《医学综述》2013,19(14):2568-2570
细胞因子激活的杀伤(CIK)细胞及树突细胞诱导的细胞因子激活的杀伤(DC-CIK)细胞均是新型的异质性免疫效应细胞群,其主要的效应细胞同时表达CD3和CD56两种膜蛋白分子,兼有T淋巴细胞强大的抗肿瘤活性和自然杀伤细胞的非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限制性杀瘤优点。其与传统治疗方法相结合,可以使患者获得更好的临床受益率、更高的生存率和更长的生存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应用DC-CIK比单独CIK具有更大的优势,可以提高靶向性和增强杀伤能力。CIK及DC-CIK的免疫细胞治疗为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培美曲塞联合树突状细胞(DC)-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生物免疫治疗和单用培美曲塞在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维持治疗中的疗效。方法:收集46例Ⅲ、Ⅳ期的中晚期NSCLC肺腺癌患者,均经过4个周期的含铂两药标准一线化疗,且得到有效控制。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3例)仅给予培美曲塞治疗,联合组(23例)采用培美曲塞联合DC-CIK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疾病控制率分别为87.0%和7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6.9个月,优于对照组的4.7个月(P<0.01);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在DC-CIK回输过程中出现3例发热。结论:培美曲塞联合DC-CIK细胞维持治疗中晚期NSCLC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王细勇  袁琳娜  张志豪 《浙江医学》2017,39(7):505-507,511
目的观察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C-CIK)过继免疫治疗前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Toll样受体4(TLR4)mRNA表达变化,及脂多糖刺激下PBMC分泌细胞因子的变化,探讨TLR4在DC-CIK过继免疫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50例采用DC-CIK治疗的NSCLC患者,运用RT-PCR检测治疗前后PBMCTLR4mRNA表达变化,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NSCLC患者PBMC在脂多糖刺激下细胞因子(IL-6、IL-8及TNF-α)分泌的变化。结果DC-CIK治疗后NSCLC患者PBMCTLR4mRNA的表达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t=6.272,P<0.01);脂多糖刺激下PBMC分泌IL-6(t=17.407,P<0.01)、IL-8(t=15.244,P<0.01)及TNF-α(t=12.428,P<0.01)显著减少。结论DC-CIK过继免疫治疗可能通过降低PBMCTLR4mRNA的表达,提高机体抗肿瘤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DC-CIK细胞联合培养后用于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患者的临床有效性以及该治疗对患者免疫系统的影响.方法 32例Ⅱ~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术后患者辅助化疗后,采用DC-CIK共同培养,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其免疫表型后静脉回输,在同期肺癌术后单独行辅助化疗的患者中选择32例(化疗组)作为对照,比较两组患者3年生存率和5年生存率.结果 化疗+免疫组患者DC-CIK细胞治疗后CD3+、CD4+、CD8+、CD56+细胞比例较培养前显著提高.化疗组和化疗+免疫组Ⅱ期患者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41.7%(5/12)和66.7%(6/9),x2=12.59,P<0.01,两组Ⅲa期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30.0%(6/20)和47.8%(11/23),x2=4.07,2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肺癌术后患者辅助化疗后联合DC-CIK治疗,不良反应轻,耐受性好,可以改善患者的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Cs)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联合治疗恶性肿瘤的免疫疗效。方法选取158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进行研究,采集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贴壁细胞经IL-4、GM-CSF、TNF-α诱导,并经流式细胞仪检测证实为DC,悬浮细胞经CD3单抗、γ-干扰素、IL-2诱导,并经流式细胞仪检测证实为CIK细胞,DCs在培养的第7 d、第8 d、第9 d、第10 d分别回输给患者,CIK细胞在培养的第11 d、第12 d、第13 d、第14 d分别回输给患者,于治疗结束4 w后,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水平,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7(IL-7)、干扰素-γ(INF-γ)和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以评价细胞免疫功能,同时观察治疗过程中有无不良反应发生。结果 158例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中CD3+、CD4+、CD8+T细胞百分数和CD4+/CD8+比值差异有显著性(P<0.05);IL-2、INF-γ和IL-7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1);除27例患者出现发热外,其余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DC-CIK细胞联合治疗恶性肿瘤安全有效,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树突状细胞(DCs)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到2011年3月进行DCs-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的72例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离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在实验室培养14~15d后回输入患者体内进行治疗。结果:72例中晚期恶性肿瘤DCs-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135人次,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10例,稳定(SD)48例,疾病进展(PD)8例,4例晚期肿瘤进展死亡,疾病控制率82.2%。结论:DCs-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安全有效,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DC-CIK-i APA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GP化疗方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DC-CIK-i APA治疗。比较2组的近期疗效、疾病进展时间(TTP)和毒副反应。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亚群变化。数据分析采用意向性分析(ITT)和符合方案集(PP)分析。结果 ITT人群57例,治疗组28例,对照组29例,治疗组RR为60.71%(17/28),CBR为85.71%(24/28),对照组为37.93%(11/29)和65.52%(19/29),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P人群55例,治疗组27例,对照组28例,治疗组RR为62.96%(17/27),CBR为88.89%(24/27),对照组为39.29%(11/28)和67.86%(19/2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CD4、CD8和CD4/CD8变化明显,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除CD4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的CD4、CD8和CD4/CD8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在白细胞减少、发热和疲乏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化疗相比,DC-CIK-i APA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安全、有效,可以提高缓解率,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许林利  查名宝  武翔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4,39(11):1508-1511,1514
目的:对树突状细胞(DC)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相关文献进行Meta分析,了解生物免疫治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中文期刊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及PubMed、CBM等西文数据库,查找DC-CIK或CIK联合化疗治疗NSCLC的临床研究文献。采用Jadad评分量表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使用Revman 4.2统计软件对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及免疫检测指标(CD3+、CD4+、CD4+/CD8+)进行Meta分析。结果:经筛选后纳入11篇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文献,质量分析显示纳入文献质量不高。临床获益合并效应比值比(OR)为2.45,95%CI为1.56~3.83;生活质量合并效应量OR为3.17,95%CI为1.82~5.52;治疗后免疫学检测指标CD3+的合并效应量 OR为16.96,95%CI为14.09~17.82;CD4+的合并效应量 OR为6.84,95%CI为6.06~8.63;CD4+/CD8+的合并效应量OR为0.60,95%CI为0.56~0.65。DC-CIK或CIK联合化疗治疗NSCLC的临床获益率及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免疫功能也优于对照组。结论:DC-CIK或CIK能明显提高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获益率及生活质量,并能提高化疗后患者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共培养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在肺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5例行肺癌根治术后化疗后,无明显肿瘤病灶的患者接受DC/CIK细胞治疗的临床疗效、副反应,监测其治疗前、后的肿瘤标志物、DC变化。结果:65例接受DC/CIK细胞治疗的肺癌患者均未发生复发;2例患者发生轻微副反应;肿瘤标志物比治疗前下降。结论:DC/CIK细胞可提高肺癌患者的免疫状态,对肺癌患者有一定治疗作用,且副作用轻微。  相似文献   

16.
张静 《黑龙江医学》2014,38(9):1010-1011
目的观察并分析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与白介素-2回输联合同步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09-01-2010-05间诊治的38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给予CIK细胞与白介素-2回输联合同步化疗进行治疗并随访一年,比较分析其治疗前后的疗效、生存质量、生存期等指标。结果治疗后疗效显著,比治疗前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明显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IK细胞与白介素-2回输联合同步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效果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树突状细胞(DC)是目前已知体内功能最强的抗原递呈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是一种高效、广谱杀瘤活性的非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限制性免疫效应细胞。DC细胞与CIK细胞的有机结合可产生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双重抗肿瘤作用。DC-CIK合理应用可有效提高机体抗肿瘤作用,能够杀伤清除不能用手术切除的极微小瘤灶或体内散存的肿瘤细胞,起到延缓或阻止肿瘤转移或复发的作用,为肾癌治疗开辟了一条新的治疗途径。现就DC-CIK治疗肾癌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8.
树突状细胞(DC)是目前已知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呈递细胞,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杀伤肿瘤活性具有非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限制性,故对多种肿瘤均具有杀伤活性。近年来大量体内外研究表明,共培养的DC和CIK(DC-CIK)细胞具有高效的抗肿瘤活性,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延长,因此成为肿瘤生物免疫疗法中的研究热点。现就DC-CIK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C-CIK)治疗应用于化疗后胰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为胰腺癌的临床治疗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选取郑州人民医院收治的诊断为胰腺癌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患者采用化疗联合自身DC-CIK细胞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化疗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检测患者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及CD4+CD25+CDl27low调节性T细胞和IFN-γ及IL-4水平的变化,并随访3年,观察患者生存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D3+、CD4+、CD3+CD56+百分率、CD4+/CD8+值上升,CD8+百分率、CD4+CD25+CDl27low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患者CD3+、CD4+、CD8+、CD3+CD56+百分率、CD4+CD25+CDl27low均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CD4+CD25+CDl27low下降较对照组更明显,两组间差异比较均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IFN-γ上升,IL-4水平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性(P<0.05);而对照组患者IFN-γ及IL-4水平均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1年生存率86.7%,3年生存率56.7%均高于对照组1年生存率63.3%,3年生存率30.0%,两组间差异比较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胰腺癌患者化疗后联合应用DC-CIK细胞治疗可以提高患者治疗的疗效,改善机体本身免疫平衡,增强机体T细胞免疫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C-CIK)联合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RF-TKI)治疗老年晚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肺癌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70例Ⅳ期EGFR突变肺癌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5例,给予DC-CIK细胞治疗联合吉非替尼或厄洛替尼靶向治疗;对照组35例,给予吉非替尼或厄洛替尼靶向治疗。 结果 治疗组的疾病控制率(DCR)为88.6%,高于对照组的68.6%(P=0.041),治疗组生活质量评分改善率为71.4%,高于对照组的45.7%(P=0.0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和对照组的1年、2年和3年总生存(OS)率分别为62.9% vs 57.1%、37.1% vs 31.4%和8.6% vs 2.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7)。治疗组和对照组的1年、2年和3年无进展生存(PFS)率分别为57.1% vs 31.4%、20.0% vs 5.7%和2.9% vs 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腺癌(HR=0.178,95%CI:0.061~0.523)及高分化(HR=0.058,95%CI:0.015~0.228)患者OS更长,腺癌(HR=0.271,95%CI:0.094~0.777)及高分化(HR=0.089,95%CI:0.029~0.272)患者PFS也更长。治疗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DC-CIK细胞联合EGRF-TKI可以提高晚期老年EGFR突变肺癌患者的疾病控制率和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PF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