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高敏  徐祖浩  林木灿  陈婷 《新中医》2013,(11):11-13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80例,治疗组予基础治疗加中医综合疗法,对照组予基础治疗加西医常规疗法,2组观察疗程均为14天。观察比较治疗前后2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NIHSS评分、BI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O.05)。2组治疗后NIHSS评分、BI评分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中医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62.50%,对照组为15.0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医综合疗法较西医常规疗法在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能力、改善中医证候等方面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2.
谢滨 《时珍国医国药》2012,23(12):3176-3177
急性缺血性中风属临床危重病症,致残致死率较高,因其临床症状多样且发病原因复杂,导致该病的治疗呈多向性和个体性,治疗效果较差。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对急性缺血性中风的治疗方法逐渐增多。在诸多疗法中,西医治疗联合中医综合治疗的疗效最为显著。我院2010年3月~2011年3月间,以78例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中医综合疗法的临床价值进行  相似文献   

3.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平 《亚太传统医药》2013,9(6):110-111
目的:研究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58例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基础疗法+早期康复治疗+胞二磷胆碱+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100mg/d)+“协定处方”配方颗粒安慰剂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基础疗法+早期康复治疗+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100mg/d)+中医综合进行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NIHSS、中风中医症状积分变化情况进行观察记录。结果:由于样本量较小、随访时间较短等原因,该组研究结果并不显著,但通过对结果的分析可知,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中医综合疗法对患者的治疗及生活质量的改善具有良好的效果。结论:中医综合疗法对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进行治疗,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可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早期缺血性中风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彦华 《中医药学刊》2010,(6):1184-1186
目的:通过中医综合治疗和西医治疗结果的比较,评价中医综合方案治疗早期缺血性中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把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78人分为两组,治疗组58例,对照组20例,在基础治疗相同的情况下,治疗组加用中医综合治疗。结果:治疗中两组NIHSS评分、BI指数和MoCA评分比较各表都显示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综合疗法对于早期缺血性中风患者在治疗效果的提高及生活质量的改善上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医综合疗法干预急性缺血性中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医学的发展、医疗模式的变化,临床治疗方法已日益趋向多技术组合的综合疗法。笔者从整体出发,融辨病、辨证、审因论治于一体,干预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患者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补阳还五汤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泰  黄德庆 《辽宁中医杂志》2012,(10):1913-1915
目的:运用Meta分析评价补阳还五汤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疗效。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手工检索,全面收集补阳还五汤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按Cochrane协作网系统评价方法进行评价。结果:共纳入10个试验(486例患者),其中9个试验对临床有效率进行了评定,4个试验对治疗前后纤维蛋白原变化情况进行了评定,3个试验对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进行了评定。9个试验总有效率的Meta分析结果提示补阳还五汤组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优于对照组[RR=1.23,95%CI(1.16,1.31)];纤维蛋白原变化情况的Meta分析结果:提示补阳还五汤组对降低患者纤维蛋白原优于对照组[SMD=1.98,95%CI(0.66,3.31)];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的Meta分析亦提示补阳还五汤组优于对照组[MD=5.69,95%CI(1.70,9.69)]。结论:本Meta分析结果提示补阳还五汤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系统评价小续命汤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疗效,为临床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外文数据库PubMed、EMbase和Cochrane Libraries,获得所有小续命汤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由2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项研究,共有768例患者,其中8项研究对有效率进行了评定,5项研究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了评定,6项研究对日常生活能力进行了评定。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改良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续命汤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疗效可,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8.
华佗再造丸的处方起源于冉氏家族,历经200余年中医临床实践,其中成药于1985年由广州奇星药厂研制成功,并于1990、1995、2000年连续三届以保密处方产品收载于《中国药典》,成为中风类首选药物。华佗再造丸经药理研究和临床观察证明,具有保护中风患者的脑细胞免受损害和修复其受损的脑细胞以及激活其脑细胞代偿功能,还对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分化和迁移有促进作用,能够用于预防中风、治疗中风、中风后遗症,以及冠心病心绞痛等。在国内大量地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系统评价参麦注射液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搜集参麦注射液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随机对照试验文献,筛选合格研究,应用Jadad评分法进行质量评价,运用异质性检验、Meta-分析、漏斗图分析等方法统计相关数据。结果:9项研究符合纳入标准,Jadad评分显示所有研究得分均低于3分,属低质量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总有效率比较的合并RR(99%CI)为1.21(1.10,1.33);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的WMD(99%CI)为-9.94(-16.46,-3.42)。结论:Meta分析结果显示参麦注射液可改善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病人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系统评价刺五加注射液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搜集刺五加注射液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随机对照试验文献,筛选合格研究,应用Jadad评分法进行质量评价,运用异质性检验、Meta分析、漏斗图分析等方法统计相关数据。结果 16项研究符合纳入标准,Jadad评分显示所有研究得分均低于3分,属低质量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总有效率比较的合并相对危险度的99%CI为1.18(1.11,1.26);手工计算需治疗患者例数的99%CI为6.67(5,10);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的加权均数差的99%CI为-8.54(-10.47,-6.60)。结论 Meta分析结果显示刺五加注射液可改善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状况,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利用Meta分析法评价中医外治法治疗急性放射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计算机检索Cochrane Central、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Science Direct、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  相似文献   

12.
清开灵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系统评价清开灵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全面系统检索文献数据库中清开灵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Cochrane风险评价表评价其研究质量,提取资料并通过RevMan5.2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篇文献,共计受试者633例,仅1篇文献采用随机数字表法。Meta分析结果显示,清开灵注射液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缺血性中风具有很好的疗效,可以提高总有效率[RR=1.28, 95%CI (1.18,1.39), P<0.000 01],降低死亡率[RR=0.32, 95%CI (0.11,0.91), P=0.03],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D=-5.61, 95%CI (-8.51,-2.72), P=0.000 1,抑制肿瘤坏死因子(TNF-α)[MD=-5.56, 95%CI (-9.23,-1.90), P=0.003]和白介素-6(IL-6)的产生,降低全血黏度[MD=-0.75, 95%CI (-1.47,-0.03), P=0.04],抑制血小板胞浆内-α颗粒膜上糖蛋白CD62P的表达[MD=-2.07, 95%CI (-2.53,-1.61), P<0.000 01]等。有4篇研究表明确无不良反应,1篇研究报道了共8例不良事件,其中治疗组3例,无重大不良反应,其他文献均未对安全性做出说明。结论:临床治疗缺血性中风过程中,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清开灵注射液可以提高疗效,且较为安全,但仍需更多设计严谨的、大样本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作进一步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综合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疗效,优选体现中医药干预特色的疗效评价指标,探索缺血性中风的疗效评价体系的多维模式。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中央随机、平行对照的试验设计,将136例患者分别用中西医综合方案(试验组,76例)和西药加中药安慰剂(对照组,60例)治疗,观察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中风量表(NIHSS)和中医症征积分表(SSTCM)积分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治疗21天后NIHSS总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14、21、60和90天,两组SSTCM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综合治疗方案比单纯西药治疗更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和中风相关不适症状体征;用NIHSS评价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时间节点出现在治疗后21天,而用SSTCM则提前到治疗后14天,说明SSTCM更能显示中医药的独特疗效优势。  相似文献   

14.
李佩泽  梁家彬  郑焕驰  陆彦青  刘悦 《中医药导报》2020,26(11):138-143,149
目的:系统评价放血疗法治疗急性扁桃体炎的有效性。方法:系统检索CNKI、CBM、VIP、万方、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有关放血疗法治疗急性扁桃体炎的文献,检索时限均设定为从建库至2019年12月5日,由2名研究者按照拟定标准独立进行原始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并采用Cochrane偏倚评估手册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veMan5.2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Excel软件导出穴位频数分布图并分析选穴规律。结果:共纳入18个随机对照试验,共计1306个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1)在临床有效率[OR=5.51,95%CI(3.65,8.31),P0.000,01]、退热时间[WMD=-1.00,95%CI(-1.40,-0.60),P0.000,01]、咽痛缓解时间[WMD=-1.68,95%CI(-2.39,-0.96),P0.000,01]、提高免疫功能、复发情况及不良反应方面,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2)治疗后的白细胞总数(WBC)[WMD=0.40,95%CI(-0.72,1.52),P=0.49]和C反应蛋白(CRP)方面[WMD=-2.20,95%CI(-5.90,1.50),P=0.24]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3)穴位使用频数排名前3的分别是少商、商阳和耳尖。结论:放血疗法治疗急性扁桃体炎在临床有效率、退热时间、咽痛缓解时间、提高免疫功能、复发情况及不良反应方面均优于常规抗生素治疗,但由于纳入的临床研究普遍质量不高,故仍需更多大样本、高质量、严格方法学设计和质量控制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实施,以期能够为验证放血疗法治疗急性扁桃体炎的临床有效性提供更可靠的证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痰瘀互结兼气虚证中西医综合治疗方案,借以提高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案干预本病证的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区组随机、盲法、平行对照试验,运用描述性统计方法,t检验,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等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40例患者参与随机分配,1例随机号错误,试验组3例时间超窗,1例肌酐超标被排除出全分析数据集,符合方案数据集116例。对照组4例时间超窗,1例失访,1例不良事件排除出全分析数据集,符合方案数据集人数113例。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0周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量表基线相平,第4周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痰瘀互结兼气虚证证候积分表总分试验组x珋±s为35.40±6.00,对照组x珋±s为37.56±7.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案能有效地改善缺血性中风病恢复期痰瘀互结兼气虚证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6.
缺血性中风中医康复方案治疗时间窗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中医康复方案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早期康复的时间窗。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实用性RCT。通过中央在线随机系统,将300例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200例,对照组100例。两组分别根据发病6h,发病6h~24h,发病24h~14天各分为3组。试验组采用中医康复方案,对照组采用西医康复方案,治疗14天。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评价NIHSS,Fugl-Meyer量表,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结果:(1)在发病24h~14天进行康复治疗,试验组改善NIHSS积分和Ashworth积分效果最好,改善NIHSS积分比对照组好1.314分,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改善Ashworth积分比试验组好0.112分,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2)在发病6h~24h进行康复治疗,试验组改善Fugl-Meyer积分效果最好,改善Fugl-Meyer积分比对照组好12.977分,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医综合康复方案改善NIHSS的有效时间窗是发病24h~14天,改善Fugl-Meyer可能是发病6h~24h,改善Ashworth可能是发病24h~14天。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系统评价针刺治疗中风后复视的临床疗效水平、相关课题及文献质量,以期为临床提供循证依据,指导提高该病的临床治疗及研究水平。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library、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维普数据库(VIP)从创刊至2016年6月的相关文献,按照制定的标准筛选后,对最终纳入的文献进行数据提取,并参考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5.1.0进行质量评价。将数据录入Rev Man 5.3作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5个研究,共29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表明比较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单纯针刺或针刺联合其他疗法(如中药或西药等)疗效高于对照组[OR=12.61、95%CI(5.45,29.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Z=5.91,P0.00001)。结论:针刺或针刺联合其他疗法(如中药或西药等)治疗中风后复视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纯使用其他疗法,但文献中纳入的RCT文献数量较少,质量较低,还需多中心、大样本、高质量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8.
武世岭 《光明中医》2013,28(2):321-322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80例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结果经过治疗,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均有显著下降,但治疗组下降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治疗缺血性中风能起到醒脑开窍、平肝息风、祛瘀化痰、疏通经络、调和阴阳的作用,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中医传统运动疗法对中风后偏瘫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国内外8个数据库,纳入4种中医传统运动疗法(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易筋经)对中风后偏瘫患者康复疗效的随机对照文献,采用Cochrane协作网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进行质量评价,应用RevMan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17篇文献,1 000例中风病患者。4种中医传统运动疗法组在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在治疗30 d内、30~60 d、60 d后,中医传统运动疗法组在改善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在改善下肢运动功能方面,治疗30 d后,中医传统运动疗法组优于对照组(436[302,570]);但治疗30 d内2组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3[-034,261])。中风后6个月内、6个月后的中医传统运动疗法组在改善肢体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在改善下肢运动功能方面,中风后6个月内的中医传统运动疗法组优于对照组(397[263,531]),但7个月内2组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68[-114,250])。结论:中医传统运动疗法能够改善中风后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平衡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但是由于下肢运动功能改善方面的文献较少,各亚组的结论不一致。因此,期望日后开展更多高质量、大样本、多个测量时点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综合疗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两组均用康复训练联合针灸治疗,观察组加用补阳还五汤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中医证候积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疗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能有效提高疗效,改善临床症状,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