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手术室中采用优质护理方法干预对全麻插管术后患者苏醒期血压、心率和躁动程度的作用.[方法]观察100例气管插管全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传统护理和针对麻醉苏醒期相关因素采取优质护理措施,统计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苏醒期血压指标、心率及躁动率.[结果]气管导管拔徐后:观察组患者苏醒期血压和心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和躁动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采取优质护理能有效减少患者躁动的发生率及躁动程度,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稳定患者生命体征,值得进一步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麻醉护理用于全麻手术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最近几年收治的全麻手术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并将同期收治的50例全麻手术患者设为对照组,予以对照组常规护理,予以观察组麻醉护理,对比两组患者苏醒前和苏醒时血压、心率及苏醒期躁动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苏醒时的血压、心率较苏醒前得到明显改善,其中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为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护理用于全麻手术患者护理中,可有效改善患者苏醒时血压和心率波动幅度,并且降低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应用效果;方法112例腹部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和术前评估+术后针对性护理的观察组各56例,比较两组血压、心率、躁动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躁动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术前评估+术后针对性护理模式有助于手术患者保持血压、心率相对平稳,减少躁动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治疗效果。方法本文选择了自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来我院治疗的全麻腹部手术患者90例,将其随机平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率及躁动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及心率均较对照组低;观察组苏醒期躁动情况优于对照组,以上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有助于缓解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的躁动情况,维持良好的血压及心率水平,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9):151-157
目的观察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进行腹部手术的患者98例,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和研究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分别进行常规护理和手术室全麻苏醒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率指标和躁动发生情况。结果接受手术室全麻苏醒护理的患者血压、心率水平和躁动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对于全麻腹部手术患者的护理,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的效果更佳,患者的血压、心率指标显著下降,手术期间发生躁动的概率也得到有效控制,这更有利于患者身体的恢复,在手术室全麻护理方面应当加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分析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全麻下行腹部手术的住院患者8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的传统的护理服务,观察组采用苏醒护理方式实施护理服务。结果观察组患者苏醒期血压、心率情况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全麻下行腹部手术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全麻苏醒期手术室护理对患者心理状况及躁动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在本院进行全麻手术的患者9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45例/组。对照组、观察组分别采取常规护理、综合护理干预。将两组全麻手术患者的心理状况、躁动发生率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全麻手术患者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苏醒期心率、躁动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麻苏醒期手术室综合护理能够促进患者心理状况的改善,还可减少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发生,临床推广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进行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的实际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在我院行全麻腹部手术的患者共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行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将两组患者在苏醒期的血压、心率、躁动情况对比。结果在舒张压、收缩压、心率的苏醒值以及躁动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中进行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有显著效果,在临床护理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干预对全麻苏醒期患者心理状况与躁动情况的影响。方法本文回顾分析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70例全麻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采用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35)。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全麻苏醒期患者的焦虑评分、躁动发生率、苏醒时间、血压、心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麻醉后的焦虑评分(61.34±5.02)明显低于对照组(81.58±4.66),数据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全麻苏醒期患者的苏醒时间(11.12±2.88)明显短于对照组(16.23±3.15),数据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全麻苏醒期患者的躁动发生率(8.57%)明显低于对照组(31.43%),结果经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苏醒期的舒张压、收缩压及心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干预对全麻苏醒期患者的效果显著,明显改善了心理状况,并降低了躁动发生率,促进全麻恢复期间的血压、心率相对稳定,值得在在临床麻醉前后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身苏醒期躁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腹部手术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全身麻醉,依据随机自愿原则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情况,并测量记录两组患者的血压与心率值。结果观察组患者苏醒期的舒张压(135.26±7.26)mm Hg、收缩压(85.52±6.29)mm Hg、心率值(76.29±4.21)次/min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率8.57%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腹部手术全麻患者实施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可使全麻苏醒期躁动情况有效减少,避免术后出现血压与心率波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综合护理在全麻手术患者麻醉苏醒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本院接诊的全麻手术患者78例,利用数字抽签法分成实验和对照两组(n=39)。实验组实行综合护理,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分析两组苏醒期躁动的发生情况,比较心率等指标。结果实验组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为5.13%,比对照组的35.9%低,P0.05。实验组苏醒期时的心率和血压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积极对全麻手术患者施以综合护理,可有效预防苏醒期躁动的发生,且不会对患者的血压和心率造成比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实施预防性和针对性护理效果。方法:以本院在2014年4月-2015年4月期间收治的腹部手术全麻苏醒期患者为例,共计7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依据全麻苏醒期躁动的诱发因素行预防性与针对性护理措施,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主要内容为苏醒期心率、血压指标、躁动程度。结果:对照组患者的苏醒期心率、血压指标、躁动程度均显著高于观察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腹部手术全麻苏醒期患者采取具有针对性和预防性的护理措施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不仅可以使患者的躁动率降低,而且也可以使手术意外发生率降低,促进患者病情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腹部手术病人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8月30例医院收治的全麻腹部手术患者,采取随机抽样法将入选3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则采取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在苏醒期时血压及心率的差异,同时比较两组患者在全麻苏醒期的躁动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苏醒期的血压、心率以及躁动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在全麻腹部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有助于降低全麻复苏期的躁动发生率,有助于减少各种意外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在胆结石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许昌市中心医院行喉罩通气全身麻醉腹腔镜手术治疗的167例胆结石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83例)和观察组(8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麻醉前、麻醉苏醒期的心率和血压及躁动发生率。结果麻醉苏醒期,对照组心率、血压均高于麻醉前和观察组(均P<0.05)。观察组麻醉苏醒期心率、血压与麻醉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躁动发生率为31.33%(26/83),观察组躁动发生率为15.48%(13/83),观察组躁动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接受喉罩通气全身麻醉腹腔镜手术治疗的胆结石患者,针对性护理干预有助于使心率、血压保持平稳状态,且可降低躁动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医学》2017,(7):699-700
目的探讨盐酸右美托咪定联合麻醉苏醒护理对七氟醚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06—2016-08间接受七氟醚全麻的16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于麻醉前15min予生理盐水持续静脉泵注并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于麻醉前15 min予盐酸右美托咪定持续静脉泵注并接受综合的麻醉苏醒护理。比较两组血压、心率基线值、苏醒期值,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的血压、心率基线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至苏醒期干预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苏醒期躁动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七氟醚全麻患者予以盐酸右美托咪定进行超前镇痛,同时联合有效的护理措施,有助于维持患者麻醉苏醒期的血流动力学稳定,减轻患者躁动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音乐疗法对全麻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围拔管期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术前1d接受常规麻醉医生访视和手术室护士心理护理,实验组则增设音乐疗法。观察两组患者围拔管期心率、血压的变化及发生躁动的概率。记录两组拔管的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按预期顺利完成手术,术后苏醒并顺利拔管。实验组拔管期躁动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在拔管期心率、血压与对照组比较更为平稳(P〈0.05);两组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无重大并发症发生。结论实施音乐疗法护理干预较常规心理护理更能减轻患者拔管期躁动等应激不良反应,提高患者全麻苏醒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基于循证证据的针对性护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及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在本院行腹部手术的6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手术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辅以基于循证证据的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后手术室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麻醉苏醒期血压和心率及躁动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设备管理、手术流程、消毒隔离、护理操作及手术室环境管理措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苏醒期舒张压、收缩压和心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躁动发生率为2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循证证据的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优化手术室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降低麻醉苏醒期心率和血压,降低躁动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5月~2015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行全麻下腹部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照常规方法护理,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针对全麻苏醒期躁动的诱因进行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苏醒期血压、心率和躁动情况。结果:1两组患者基础值均无明显差异,P0.05。心率、收缩压、舒张压的苏醒值均明显高于基础值,但组间比较,研究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分别为5.804、3.083、7.033,P0.01,具有显著性差异。2研究组发生苏醒期躁动者有6例(15.0%),明显低于对照组12例(30.0%),X2=5.827,P0.05,差异显著。结论:麻醉苏醒期进行针对性护理可有效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发生,有利于保证麻醉的顺利进行和围手术期的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对降低手术患者苏醒过程中躁动的作用效果,并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4-2014.3来我院进行全麻下腹部手术治疗的7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传统护理方法和针对麻醉苏醒期相关因素进行预防性护理措施,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苏醒期心率、血压指标及躁动程度。结果:研究组患者苏醒期血压及心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率(16.67%)也明显低于为对照组(27.78%),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进行预防性针对性护理措施可明显减少患者躁动的发生率和程度,稳定患者生命体征,减少术后意外事件的发生,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柏晓庆 《大家健康》2014,(7):214-215
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对降低手术患者苏醒过程中躁动的作用效果,并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4-2014.3来我院进行全麻下腹部手术治疗的7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传统护理方法和针对麻醉苏醒期相关因素进行预防性护理措施,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苏醒期心率、血压指标及躁动程度。结果:研究组患者苏醒期血压及心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率(16.67%)也明显低于为对照组(27.78%),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进行预防性针对性护理措施可明显减少患者躁动的发生率和程度,稳定患者生命体征,减少术后意外事件的发生,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