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白大衣效应”(WCE)是指患者在诊室内发生血压的暂时升高,高于诊室外血压的现象。该效应由Mancia等首先报道。有研究发现在24h动态血压监测中部分高血压患者最初1h及最后1h(第24小时)有白大衣效应。本研究主要对动态血压中的WCF尤其是第1、24小时WCF进行研究及分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动态血压检查室候诊区进行自动化诊室血压测量的可行性。方法 2018年9月至2019年1月应用欧姆龙电子血压计HEM-907对在动态血压检查室候诊区安静休息的拟行动态血压检查的患者进行自动化诊室血压测量,比较自动化诊室血压测量值与动态血压日间平均值。结果共288例患者[男性114例(39.6%)]纳入研究,年龄(59.8±14.8)岁,自动化诊室血压为(134.3±17.4)/(74.3±12.8)mm Hg,动态血压日间平均血压为(126.6±12.1)/(81.2±12.1)mm Hg,自动化诊室收缩压显著高于动态血压日间平均收缩压,而自动化诊室舒张压显著低于动态血压日间平均舒张压(P0.05)。结论在动态血压检查室候诊区测量的自动化诊室血压与动态血压日间值间存在着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诊室血压与家庭自测血压(HBPM)两种方法监测结果的异同及对降压疗效判定的影响。方法分析46例门诊高血压患者在应用厄贝沙坦/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中,诊室血压与HBPM监测8周的血压变化。结果两种血压监测方法观察厄贝沙坦/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的降压效果表现了良好的相关性,但HBPM的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平均值均低于诊室血压,8周治疗血压下降的平均值略大于诊室血压的平均值,HBPM能够更加准确地评估患者血压水平,评价降压疗效,增加血压达标率。结论 HBPM作为高血压患者长期监测方法,简便易行,更能反映患者实际血压水平,是值得推荐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家庭血压监测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的评估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比分析101例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前诊室血压及家庭血压的情况,并根据家庭血压水平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干预,观察干预后患者血压的变化。结果 101例患者的家庭血压比透析前诊室血压低[140.5±13.6/76.2±12.8mmHg(1mmHg=0.133kpa)比147.1±14.6/81.5±15.9mmHg,P〈0.05],透析前高血压的患者为67例(66.3%),通过家庭血压监测诊断的高血压患者为51例(50.5%)。对于存在家庭高血压的患者进行干预(下调干体质量和/或药物调整)后,家庭血压及诊室透析前血压均有显著下降(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的透析前诊室血压和家庭血压水平存在差异;家庭血压监测可应用于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的评估和治疗中。  相似文献   

5.
目前汞柱式袖带血压测量技术仍是判定血压水平的“金标准”,几乎所有涉及血压的临床研究与诊疗指南均以此为基础。但由于这一传统的血压测量方法主要应用于医院内,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患者测量血压的频率,使得我们难以更为全面细致地了解患者的血压水平,特别是血压的昼夜波动与血压变异性。此外,医院这一特定环境还可能对患者的血压水平产生一过性影响(即所谓“白大衣性高血压”),仅仅依靠诊室血压可能导致部分患者的血压分类错误;另一方面,又可能使那些在诊室血压正常但在其他环境血压升高(即“隐匿性高血压”)的患者不能得到诊断和治疗。近年来,随着汞柱血压计的逐步家庭化及其测量技术的日浙普及、以及多种新型血压检测设备(如真空机械血压计、电子血压计、腕式血压计、动态血压监测设备等)的问世,使得越来越多的患者能够在家中进行血压测量,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诊室血压的不足。实际上“真实”血压是指人体长期的血压平均水平,而任何临床测量的血压都可视为患者“真实”血压的替代指标。非诊室血压监测(如动态监测和家庭自测血压)有助于更为准确全面地评估患者“真实”血压水平,并因之成为当今高血压防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现就非诊室血压监测的相关内容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4h动态血压监测在住院患者中应用情况及对策。方法:回顾性地收集2004-2008年本院内一科进行过24h动态血压监测的住院患者的动态血压数据及相关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242例患者中,白大衣高血压(n=20)、隐匿性高血压(n=55)、单纯日间高血压(n=3)、单纯夜间高血压(n=20)的检出率分别是8.3%,22.7%,1.2%,8.3%,单用诊室血压诊断高血压漏诊率较高。结论:应加强24h动态血压监测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合并高血压的2型糖尿病患者家庭自测血压及就诊时的诊室血压,探讨以2013版及2017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血压控制建议判断的达标情况差异。方法本研究中受试者入选标准:(1)在北大医院糖尿病共同照护门诊规律就诊的合并高血压的2型糖尿病患者,就诊时通过臂式血压计测量2次诊室血压并记录均值;(2)通过智能臂式血压计,患者于非同日清晨、晚餐前静息状态下将家庭自测血压通过APP自动上传数据≥3次/季度。将患者诊室血压数值及就诊前一季度患者家庭自测血压的均值配对比较,并以2013版及2017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血压控制的一般建议[分别是<130/80 mm Hg、<140/80 mmHg(1 mmHg=0.133 kPa)]作为标准,分析基于不同血压数据来源、以两版指南为达标切点的达标率差异。以χ2检验判断两组数据在达标率上的差异,以配对t检验分析同一患者两组血压数据间的差异。结果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40例,患者末次就诊前一季度家庭自测血压数据9.5(5.0,25.0)次。诊室收缩压及舒张压分别为(140.9±17.2)、(82.8±9.3) mmHg,家庭自测收缩压及舒张压分别为(128.5±11.1)、(76.0±9.3) mmHg(P均<0.001)。基于诊室血压结果,以<140/80 mmHg、<130/80 mmHg为标准的血压达标率分别为32.5%、5.0%;而基于家庭自测血压结果,以<140/80 mmHg、<130/80 mmHg为标准的血压达标率分别为60.0%、52.5%,两组血压数据的达标情况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425,P=0.002)。诊室血压≥140/80 mmHg的患者,相比其家庭自测血压均值,诊室收缩压、舒张压分别高估(15.7±18.9)mmHg及(9.6±9.3)mm Hg(P均<0.001);家庭自测平均血压<130/80 mmHg的患者,相比其家庭自测血压均值,诊室收缩压、舒张压分别高估(18.2±14.1)mmHg及(10.4±9.4)mmHg(P均<0.001)。结论相比于家庭自测血压,诊室血压对合并高血压的2型糖尿病患者显著高估血压达12.3/6.8 mmHg。当以诊室血压作为血压不达标的判断时存在对实际血压更大的高估。  相似文献   

8.
脉压对高血压病患者心脏血流及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诊所或动态脉压与左心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 方法选择555名初诊或停药2周以上的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进行诊室血压、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超声心动图检查.555名患者根据诊室脉压(CPP)及24小时动态脉压(APP)水平分别分为四组,A组PP≤40mmHg;B组40mmHg<PP≤50mmHg;C组50mmHg<PP≤60mmHg;D组PP>60mmHg. 结果随24h动态脉压增大,左室舒张功能减退,主要表现在心房收缩期与舒张早期充盈峰值流速之比值(A/E)增加,舒张早期充盈时间(EDFP)延长.左室收缩功能无明显变化.24h动态脉压较诊室脉压与左室舒张功能的相关性更明显. 结论脉压增高致高血压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减退,而对左室收缩功能无明显影响.24h动态脉压较诊室脉压与左室舒张功能的相关性更强.  相似文献   

9.
曾明安  贺琳  曹国扬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5):881-882,885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服用长效钙拮抗剂左旋氨氯地平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108例2级以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左旋氨氯地平早晨服药组(A组)和晚间服药组(B组),药物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诊室血压和动态血压监测的检查.[结果]①两组患者的诊室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之间诊室血压下降差值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显示早晨服药和晚间服药均能降低24 h平均收缩压(24hSBP)、24 h平均舒张压(24hDBP)、白昼平均收缩压(dSBP)、白昼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和夜间舒张压(nDB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晚间服药组患者24hSBP和nSBP明显低于早晨服药组患者(P〈0.05).[结论]早晨或晚间服用长效钙拮抗剂均能有效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值,晚间服药组患者能更有效的降低夜间血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24 h尿钠排泄与难治性高血压(resistant hypertension,RH)患者诊室血压及家庭自测血压(home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HBPM)达标状态的关系。  方法  通过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门诊RH数据库,收集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间在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门诊就诊的RH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横断面调查。检测患者24 h尿钠,记录患者同期诊室血压、HBPM水平及临床用药情况,以所有患者24 h尿钠水平四分位数为分界点,将研究对象分为低尿钠、低-中尿钠、中-高尿钠及高尿钠4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RH血压达标状态的危险因素。  结果  共202例RH患者入选本研究,男性107例,女性95例,平均年龄(59.87±16.30)岁。24 h尿钠平均水平为(198.92±96.59)mmol,年轻患者及体质量指数高者尿钠水平更高(P均<0.001)。随尿钠升高,降压药物的服用种类显著增多(P=0.001),早晨及上午的HBPM达标率低(P=0.040, 0.03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4 h尿钠水平与诊室血压(OR=2.356, 95% CI:1.004~5.533, P=0.049),HBPM早晨血压(OR=2.408, 95% CI:1.026~5.650, P=0.030)及HBPM上午血压(OR=2.299, 95% CI:1.031~5.129, P=0.033)达标状态独立相关,而与下午及夜间HBPM血压达标状态无显著相关(P均>0.05)。  结论  24 h尿钠是RH患者诊室血压及HBPM早晨及上午血压达标的独立相关因素,限制钠盐摄入对减少RH患者血压波动、促进血压达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左旋氨氯地平治疗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42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合并高血压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71例,左旋氨氯地平)与对照组(71例,氨氯地平)。比较两组的血压及血管内皮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的诊室收缩压、诊室舒张压、动态收缩压、动态舒张压、24 h SBPV、24 h DBPV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ET、vWF水平低于对照组,NO、eNOS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左旋氨氯地平能降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还可改善其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以诊室汞柱式血压计与自测血压使用的汞柱式血压计、臂式电子血压计、腕式电子血压计比较,判别高血压患者自测血压常用的各种血压计在血压监测中的意义.方法 65例自测血压的高血压患者使用自备的汞柱式血压计、臂式电子血压计、腕式电子血压计每天于06:00~10:00和16:00~20:00间,2次测量,每次3遍,共10 d.取全部血压的平均值为自测血压值,以诊室汞柱式血压计每天06:00~10:00和16:00-20:00间,测量2次,每次3遍,共10 d,取全部血压的平均值为诊室血压值.诊室血压与自测血压进行比较.结果 诊室血压数值高于自测血压,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测血压计使用汞柱式血压计与臂式电子血压计比较血压数值较一致,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测血压计使用汞柱式血压计与腕式电子血压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臂式电子血压计与腕式电子血压计比较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①血压测量存在"诊所高血压"现象,自测血压低于诊室血压;②臂式电子血压计有较高的准确性,使用方便,应推荐患者使用臂式电子血压计自测血压.  相似文献   

13.
在研究高血压的过程中,发现部分患者仅在诊室内血压升高而在诊室外血压正常,这一现象被称为“白大衣高血压”(white coat hypertension,WCH).我们2002-01~2005-09诊断白大衣高血压300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刘玉华  杨华英 《临床荟萃》2003,18(23):1374-1375
白大衣高血压 (whitecoathypertension ,WCH)指患者仅在诊室内测得血压升高而诊室外血压正常的现象[1] ,又称诊所高血压或单纯临床高血压。随着高血压诊断及防治研究的进展 ,WCH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对于WCH的危险性及是否需要药物治疗至今仍然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 ,现就近几年来WCH的危险性评价作一综述。1 诊断标准在医院中偶尔测得的血压并不能反映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真实血压水平 ,目前 ,2 4小时动态血压测量已被广泛接受 ,成为诊断WCH最常用的手段。如果患者在医院测血压高于正常标准而平均白昼血压或 2 4小时平均血压正常 ,则…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不同时间段服用左旋氨氯地平对老年非杓型高血压患者血压和异常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 58例老年非杓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晨起(A组)和傍晚(B组)服药组;均服用左旋氨氯地平,8周时随访,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诊室血压和动态血压监测.结果 (1)A、B两组的诊室血压、动态24h平均血压、晨峰血压值在治疗后均显著降低,与治疗前相比P均<0.05;组间P均>0.05.(2)A、B两组夜间血压在治疗后均显著降低(P<0.05),B组夜间血压下降幅度更大.(3)治疗后均可有效提高A、B两组全天24h、白昼和夜间平均收缩压(SBP)达标率;B组提高夜间平均SBP达标率明显优于A组(66.7% vs.32.1%,P<0.05).(4)治疗后A、B两组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改善(非杓型纠正为杓型)率分别为25%和50%,B组显著优于A组,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A、B两组SBP昼夜差值百分比均有所增加,B组治疗前后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老年非杓型高血压患者晨起或傍晚服用左旋氨氯地平均能有效地降低晨峰血压和白昼血压.傍晚服用能更好地纠正夜间高血压、显著纠正异常血压昼夜节律.  相似文献   

16.
白大衣高血压是指患者仅在诊室内测得血压升高而诊室外血压正常的现象,又称诊所高血压。在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病人中,曾有过白大衣高血压的占12%~50%,女性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患者存在血脂,血糖等代谢紊乱,其中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胆固醇水平高于正常,高密度脂蛋白低于正常;有学者认为白大衣性高血压是由于交感神经过度反应造成的,说明白大衣性高血压可能使交感神经活性增强。在医院中偶测血压高并不能反映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真实血压水平,目前24小时动态血压检测以被广泛接受,成为诊断白大衣性高血压最常用的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诊室或动态脉压、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变化与内皮功能损害、左心室肥厚之间的关系,以了解原发性高血压后左心室肥厚、血管内皮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选择1998—06/2002-11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心血管内科高血压门诊就诊的初诊或停服所有降压药物2周以上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55例。根据诊室脉压及24h动态脉压水平将555例患者分为脉压≤40mmHg(1mmHg=0.133kPa)组,40mmHg&;lt;脉压≤50mmHg组,50mmHg&;lt;脉压≤60mmHg,脉压&;gt;60mmHg。以左室心肌质量指数:男性&;gt;134g/m^2,女性&;gt;110g/m^2作为左室肥厚的标准分为肥厚组237例,非肥厚组318例。结果:随24h动态脉压增大,血浆内皮素水平增加(P(0,01),一氧化氮水平减少(P&;lt;0,05),内皮素与一氧化氮比值增加(P&;lt;0.05)。24h动态脉压、白天脉压、夜间脉压、诊室脉压均与内皮素、内皮素/一氧化氮比值呈显著正相关(r=0.171~0,377,P&;lt;0,01);与一氧化氮呈显著负相关(r=-0,269,-0.259,-0,167,P&;lt;0.01;r=-0.141,P&;lt;0.05)。脉压较收缩压、24h动态脉压较诊室脉压与内皮素、一氧化氮的相关性更明显。而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与以内皮素、一氧化氮水平均无相关性。左室肥厚组较非肥厚组收缩压及脉压明显增高(P&;lt;0.001),舒张压无明显差异,脉压增高的主要因素是收缩压增高。分别以内皮素、一氧化氮为因变量,以诊所或24h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平均动脉压为自变量,只有诊室或24h脉压进入回归方程[诊室血压参数结果:内皮素=0.497&;#215;诊室脉压+44.613(R^2=0,029,P&;lt;0.01);一氧化氮=-0.398&;#215;诊室脉压+100.454。24h血压参数结果:内皮素=1.269&;#215;24h脉压+12.536(R0=0.090,P&;lt;0.01);一氧化氮=-015&;#215;24h动态脉压+130.266(R^2=0.072,P&;lt;0.01)]。以左室心肌质量为因变量,以诊所或24h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平均动脉压为自变量,只有诊所或24h收缩压进入回归方程[诊室血压参数结果:左室心肌质量=0.405&;#215;诊室收缩压+37.769(R^2=0.072,P&;lt;0.01);24h血压参数结果:左室心肌质量=0.611&;#215;24h收缩压+19.821(R^2=0.174,P&;lt;0.01)]。结论:脉压与收缩压增高均可导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内皮功能损伤及舒张功能减退;脉压增高是导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内皮功能损伤的主要决定因素,随脉压升高,血管内皮功能损害加重;收缩压增高是导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的主要决定因素;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增高对左心室肥厚及血管内皮功能损伤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白大衣高血压(WCH)的内皮功能变化.方法 通过诊室血压测量和24 h动态血压监测,选初诊的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白大衣高血压患者、正常血压(NT)者各35例,超声测定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FMD)和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NTG-D)--即对含服硝酸甘油的反应以评价血管的内皮功能,记录并比较3组的动态血压水平、心率及FMD、NTG-D的变化.结果 与正常血压者相比,EH组和WCH组FMD均明显降低[分别为(12.10±5.87)%与(6.85±5.23)%;(12.10±5.87)%与(6.90±5.20)%,均P<0.01],NTG-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H组和WCH组相比,诊室平均收缩压、舒张压、FMD和NTG-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4 h动态血压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白大衣高血压存在内皮功能异常,可能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增加有关,应该加强监测和治疗.  相似文献   

19.
非洛地平是对血管平滑肌有高度选择性的新型钙离子拮抗剂,对高血压和冠心病具有良好的疗效。本研究以诊室血压比较非洛地平缓释片与非洛地平片的降压疗效,旨在观察降压效应,耐受程度及副反应。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本组104例高血压病人均为家庭病床与住院患者...  相似文献   

20.
赵秀英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1):2016-2016,F0003
高血压是心血管最常见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收缩压和舒张压都可以独立预测心血管事件.其患病率、致残率高,危害甚重,而且因多数高血压患者无自觉症状,致残甚至致命性的脑卒中可能是患者首发的临床表现,被称为隐形杀手.血压测量是高血压防治的重要环节.按测量的形式分自测血压、诊室血压、动态血压.长期以来,临床上主要依靠诊室测量血压(CBP),但CBP常受到心理及人为多种因素的影响,具有局限性;而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ABPM)经过30余年的发展和完善,现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在欧美国家已被认为是高血压诊治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