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颌角肥大导致面下1/3突出呈现方形脸面容(俗称“四方脸”),使女性面容表现出男人的剽悍和刚毅而缺少了女人的妩媚温柔。依东方人审美观点被视为面型上的缺憾,许多人常通过手术方法来达到“瓜子脸”。以往的手术有口外、口内和口内外联合入路等3种术式,近年来多采用口内入路。手术方法包括磨骨法、截骨法和劈骨法。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评估下颌角截骨术对患者咀嚼效率的影响。方法选择15例拟行下颌角截骨术(下颌角下颌缘切除合并下颌体部外侧骨皮质劈除术)患者,排除牙周疾病、颞下颌关节疼痛及偏颌等疾病,采用杏仁、小枣过筛称重法,分别测量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6个月的咀嚼效率。结果患者术后1个月与术前相比咀嚼效率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与术后1个月相比,咀嚼效率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下颌角截骨术对患者的咀嚼效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山羊下颌角弧形截骨术后咬肌的形态变化,为临床下颌角肥大矫治手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将10只成年山羊随机平均分为A、B两组.A组行单侧下颌角弧形截骨术;B组行单侧下颌骨咬肌剥离术,各实验组另侧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测量各组山羊咬肌肌纤维横截面积及肌小节长度.结果 A组术后1、2、3、6个月咬肌肌纤维横截面积均有不同程度减少,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术后1个月时咬肌肌纤维横截面积减少,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3、6个月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1周、1个月、2个月咬肌肌小节长度均有不同程度减少,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个月时肌小节长度恢复正常;B组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时咬肌肌小节长度减少,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个月时肌小节长度恢复正常.结论 下颌角弧形截骨术后咬肌会有一定程度的萎缩,截骨术对咬肌功能并无明显影响,对于轻、中度下颌角咬肌肥大者,无需去除部分咬肌,既可达到术后美容效果,又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下颌角截骨术后血肿的原因及其有效的防治方法.方法 对2005年10月至2010年10月的449例下颌角截骨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3例患者术后发生血肿.其中,1例患者采取术区加压包扎;12例患者行手术探查,找出出血点,电凝或缝扎止血.结果 对13例患者随访1~3年,患者恢复良好,效果较满意.结论 熟悉颌面部解剖,术前进行严格的凝血功能检查,术中耐心细致和术后引流通畅是预防术后血肿的关键,术后及时发现血肿并选择正确处理方法可避免更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正>下颌角肥大主要表现为下面部宽大下颌后突呈现方型脸[1],下颌角近似于直角而失去优美圆滑的弧线。这种脸型与东方人崇尚的"瓜子脸"格格不入。见于求美者日趋增多,我院引用超声骨刀[2]采用口内入路[3-4]微创治疗[5]行双侧下颌角截骨术[6],实现了"零"出血、风险低、患者满意的效果。并对围手术期进行针对性的护理,预防并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7],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下颌角弧形截骨,颧骨截骨降低是颅颌面整形外科中较为常见的手术,常见的并发症包括出血、骨折、面部不对称、软组织下垂等,术后短暂失明较为罕见,2010年我科行此类手术1例,术后出现短暂失明,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下颌角弧形截骨术后咬肌厚度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下颌角弧形截骨术后咬肌形态的变化,为下颌角肥大矫治手术提供指导。方法采用超声成像技术对10例行下颌角弧形截骨术的受术者行双侧(20侧)咬肌厚度测定,测量时间为术前及术后半年,于受术者肌肉松弛状态下分别在3个不同平面(A平面:口角与耳垂连线所在平面;B、C平面分别为与A平面平行,跨度为1cm的上下两平面)测量咬肌的最大厚度,观察比较咬肌厚度变化。结果A平面咬肌厚度术前平均值为(1.168±0.155)cm,术后平均值为(1.133±0.176)cm,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平面咬肌厚度术前平均值为(1.215±0.178)cm,术后平均值为(1.108±0.210)cm,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平面咬肌厚度术前平均值为(1.223±0.192)cm,术后平均值为(0.979±0.118)cm,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咬肌厚度减少值平均为(0.244±0.121)cm,术前术后减少百分比平均为(19.22±7.785)%。结论下颌角弧形截骨术后近角区咬肌可发生明显萎缩,轻、中度下颌角肥大者可单纯行下颌角弧形截骨术,无需切除咬肌。  相似文献   

9.
目的:不恰当的下颌角截骨术或者截骨过多会造成下颌角部分缺失畸形,本文选择了一组下颌角截骨术后下颌角部分缺失患者,来研究Medpor假体修复下颌角截骨术后下颌角部分缺失畸形的效果方法:选择本科室3年来5例下颌角截骨术后下颌角部分缺失患者,完善术前检查与分析。在全麻下应用Medpor假体矫治并用钛钉进行固定。术后观察治疗效果,并在6个月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调查患者满意度。结果:所有5例患者矫治后Ⅰ期愈合,所有患者两下颌角间宽度增加,侧面观下颌角线条自然清晰,恢复了下颌角的正常美学标准。6个月后随访,所有患者均对治疗效果表示满意结论:应用Medpor假体矫治并用钛钉进行固定,可有效地修复因下颌角截骨术后所造成的下颌角部分缺失,使患者下颌角达到一个理想的美学标准。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介绍强直性脊柱后凸截骨矫正术的卧位问题与术中台上、台下护士的配合。方法:在气管插管麻醉下,可采用俯卧位或侧卧位。俯卧位时则应将病人置于拱桥式卧位,其腹侧应用填料垫实,使能在截骨后复位时取除填料将床放平。侧卧位多用于重度强直性脊柱后凸的病人。结果:在23例强直性脊柱后凸的截骨术中,22例采用了俯卧位,1例采用了侧卧位,均取得截骨与复位内固定的好效果。结论:俯卧位在截骨后复位时容易掌握,侧卧位在截骨后复位时比较困难,故本组绝大部分都采用俯卧位。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介绍强直性脊柱后凸截骨矫正术的卧位问题与术中台上、台下护士的配合.方法:在气管插管麻醉下,可采用俯卧位或侧卧位.俯卧位时则应将病人置于拱桥式卧位,其腹侧应用填料垫实,使能在截骨后复位时取除填料将床放平.侧卧位多用于重度强直性脊柱后凸的病人.结果:在23例强直性脊柱后凸的截骨术中,22例采用了俯卧位,1例采用了侧卧位,均取得截骨与复位内固定的好效果.结论:俯卧位在截骨后复位时容易掌握,侧卧位在截骨后复位时比较困难,故本组绝大部分都采用俯卧位.  相似文献   

12.
下颌角肥大截骨术的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下颌角肥大截骨术的常见并发症及其防治措施.方法 自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采用下颌角截骨术治疗856例下颌角肥大患者.采取口内切口,利用气动高速骨切割钻自下颌升支中份后缘,向前至颏孔前缘下方,全层弧形截除下颌角.结果 856例患者中,17例患者术中出血.其中,15例患者给予结扎、压迫止血.1例患者因止血不当,留有偏瘫后遗症.1例患者出血引起呼吸道梗阻死亡;6例患者术中意外骨折,均于口内行微型钛板固定.1例髁突骨折留有开口受限,开口偏斜的症状,其余患者骨折愈合;3例患者严重感染,1例患者局部形成凹陷性瘢痕,其余患者伤口愈合;4例患者神经损伤,1例患者出现面瘫,其余患者患侧下唇永久性麻木.结论 术中严格遵守手术操作规范及无菌操作原则,是避免出血、骨折、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的关键.而及时并有针对地处理并发症是避免发生严重后果的保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下颌角精确对称截骨的方法。方法:自2011年5月~2013年11月共进行下颌角截骨整形手术46例,采用自行设计的下颌角截骨定位器(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2 1 0006648.0)结合弧形定位及侧壁打孔技术进行下颌角的连续弧形截骨。结果:所有患者术中截除的骨块与术前设计基本吻合,术后下颌角及下颌下缘弧线流畅,对称性及外形良好。结论:应用下颌角截骨定位器及侧壁打孔技术能安全准确的完成口内入路下颌角弧形截骨术,能更好的保证截骨的对称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下颌角肥大的手术适应证及在半盲视下行经口下颌角肥大截骨术。方法对39例随机取样成年人群头颅X线片侧位像进行了下颌角角度的测量,初步判定肥大的角度标准,并自行设计和预制截骨模板(又称“制子”)。选用相应预制的合适截骨模板,对6例下颌角肥大者实行了半盲视下的口内入路改良截骨并去除肥大咬肌的术式,其中3例同时行肥大的下颌骨体外层骨皮质截骨去薄术。结果初步判定肥大的角度标准。下颌角截骨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结论本术式的优点是:①手术在半盲视下进行,解决了因口内下颌角暴露不清楚而不易准确截骨的问题,可完全达到术前设计的要求。②由于手术操作进入“程序化”,截骨手术时间大为缩短,创伤减少,术后肿胀消失快。  相似文献   

15.
下颌角测量与下颌角半盲视下改良截骨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索下颌角肥大的手术适应证及在半盲视下行经口下颌角肥大截骨术。方法对39例随机取样成年人群头颅X线片侧位像进行了下颌角角度的测量,初步判定肥大的角度标准,并自行设计和预制截骨模板(又称“制子”)。选用相应预制的合适截骨模板,对6例下颌角肥大者实行了半盲视下的口内入路改良截骨并去除肥大咬肌的术式,其中3例同时行肥大的下颌骨体外层骨皮质截骨去薄术。结果初步判定肥大的角度标准。下颌角截骨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结论本术式的优点是:①手术在半盲视下进行,解决了因口内下颌角暴露不清楚而不易准确截骨的问题,可完全达到术前设计的要求。②由于手术操作进入“程序化”,截骨手术时间大为缩短,创伤减少,术后肿胀消失快  相似文献   

16.
下颌角测量与下颌角半盲视下改良截骨术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探索下颌角肥大的手术适应证及在半盲视下行经口下颌肥大截骨术。方法对39例随机取样年人群头颅X线片侧位像进行了一颌角角度的测量,初步判在的角度标准,并自行设计和预制截骨模板。选用相应预制的合适截骨模板,对6例下颌角肥大者实行了半盲视下的口内入路改良截骨并去除肥大咬肌的术式,其中3例同行行肥大的下颌骨体外层骨皮质截骨去薄术。  相似文献   

17.
下颌角截骨术的应用解剖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颌骨及其相邻组织的形态、结构解剖对开展颅颌面外科,及整形美容手术非常重要。现对与下颌角截骨术相关的下颌骨的结构、下颌角的形态及与之毗邻的软组织的应用解剖研究进展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楔形截骨术治疗肘内翻患儿的术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71例楔形截骨术治疗肘内翻的患儿实施心理护理、疼痛护理、并发症观察及处理、功能锻炼等护理措施,患儿手术经过顺利,手术时间平均1.0h,术中出血20~30 mL.术后临床功能评定优69例,良2例.提出术后严密临床观察、心理护理及系统有效的功能锻炼,能促进患儿症状改善,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利用数字化技术辅助修复下颌骨截骨术后形成的第二下颌角的临床效果。方法1996年1月至2017年12月,南部战区总医院整形外科共收治下颌骨截骨术后产生第二下颌角伴下颌边缘不流畅或双侧不对称患者39例,男8例,女31例,年龄18~40岁。通过CT行全头颅扫描,应用Mimics 13.0软件建立颅骨三维模型,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下颌骨截骨线,根据设计线进行二次截骨,并于术后6个月时再次行下颌骨三维重建。在重建图像上测量修复前、设计后及术后6个月时下颌角角度,应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两侧对称性及设计结果与最终结果的相符程度,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3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1例术后15 d出现血肿,经口腔换药清洁、引流、加压包扎,术后2周B超下观察血肿已吸收,所有患者均无感染、神经损伤及颏突意外骨折。术后随访6个月,39例患者的下颌角角度由术前左侧118.12°±18.08°、右侧114.60°±16.01°改善至左侧121.28°±6.96°、右侧121.32°±5.88°,术前左右两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44,P=0.045),术后6个月左右两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74,P=0.529)。比较各例设计后下颌角角度与术后6个月患者的实际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27,P=0.601),且患者均对第二下颌角及面型改善效果满意。结论应用数字化技术辅助修复下颌骨截骨术后形成的第二下颌角,既可避免术中损伤下齿槽神经血管束及颏神经,亦可有效改善患者面型。  相似文献   

20.
经口内入路或口内外联合入路行下颌角肥大截骨矫治术,是临床上普遍采用的方法。因切口在口内,手术视野狭隘,一旦出现大出血难以找到损伤血管进行针对性有效止血,若止血不及时甚至可危及生命,造成严重后果;此外,如因止血不彻底所导致的术后血肿,还易引发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