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4 毫秒
1.
目的探讨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UPJO)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狭窄40例;肾盂输尿管高位连接3例;异位血管压迫2例;纤维条索压迫5例。所有患者均行B超静脉肾盂造影(IVU)检查。行Anderson-Hynes离断式肾盂成形术34例,肾盂Y-V成形术6例,异位血管切断肾盂复位术1例。纤维条索松解术4例,肾切除术5例。结果42例(肾切除术除外)于术后经3~84个月随访,痊愈34例,总治愈率80.9%,6例术后肾积水无明显变化,2例加重。均为松解术。B超(IVU)是诊断UPJO最常用的检查手段。结论Anderson-Hynes离断式肾盂成形术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的最佳术式。  相似文献   

2.
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24例诊断治疗Clinicalexperienceof24casesofobstructionatpelvic-ureterjunction乔明洲刘中生席纪克赵成业刘行峰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Pelvic-ureterJuncti...  相似文献   

3.
肾盂输尿管连接梗阻 (UPJ)是引起先天性肾积水的主要原因 ,是小儿常见的先天性尿路畸形 ,手术方法较多 ,我院自 1995~ 2 0 0 1年共治疗UPJ 12例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2例 ,男 8例 ,女 4例 ,年龄 5~ 4 3岁 ,平均 2 4 2岁。入院时均有程度不等的腰酸腰胀 ,腰腹部可触及肿块 4例 ,行B超检查均有中度以上肾脏积水。入院后均行IVU ,8例行逆行尿路造影 ,其中有 1例为异位肾。确定梗阻部位均在肾盂输尿管连接部 ,而未及其他梗阻原因 ,术前诊断明确。1 2 方法 :本组均行腰部斜切口 ,游离出扩大积水的肾盂 ,并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输尿管肾盂连接处梗阻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采用离断性肾盂成形(Ander-son-Hynes术)加输尿管内支架引流术治疗输尿管肾盂连接处梗阻43例。结果43例均获一次手术成功,经6个月 ̄5年的随访,远期疗效好。结论先天性输尿管肾盂连接处梗阻,手术方法以离断性Anderson-Hynes术为首选。双J管能起到引流通畅及内支架作用;儿童患者采用输尿管支架管、肾盂造瘘引流。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可影响肾盂排空而导致肾积水,其发病隐匿,积水呈渐进性,易延误诊断。因此,早期诊断、及时成功的手术对保护肾功能极为重要。方法 采用离断型肾盂成形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结果 我院1992~1997年共收治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31例,28例29个肾行离断型肾盂成形术,手术成功率93.1%。结论 离断型肾盂成形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手术效果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7.
8.
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ureteropelvic junctionobstruction,UPJO)是肾积水的常见原因,开放性肾盂成形术是治疗UPJ0的有效方法,但若处理不好,术后可发生再狭窄。2002年1月2006年10月,我院共收治UPJO86例,经手术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杜永强  胡洁 《安徽医学》1997,18(3):26-27
<正>自1987年1月至1995年3月收治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下称PUJO)49例,5例严重肾积水行肾切除,44例(47侧)施行了Anderson—Hynes手术(下称A—H手术),效果满意,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男29例,女15例。年龄1~69岁,平均20.8岁,左肾26例,右肾13例,双肾5例(3例双侧手术)。病程3天~3年,平均5.4月。临床症状依次为腰痛、包块、发热、肉眼血尿等。同时伴其他先天性畸形如马蹄肾、孤立肾,伴有合并结石及肝肾囊肿病变等。合并中期妊娠1例。  相似文献   

10.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是引起肾积水的常见病因,解决梗阻手术治疗为手选,肾盂成型术是其重要手术方式之一,1995年10月~2003年5月本院共行该手术65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 Anderson Hynes 肾盂成形术对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疗效。方法 采用 Anderson Hynes 肾盂成形术治疗25 例病人的30 个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并随访观察。结果 随访3 ~32 个月,25 例中24 例(29 个肾脏) 术后症状减轻或消失,肾盂、肾盏扩大程度明显减轻,吻合口通畅,无并发症发生。1 例因术后吻合口狭窄而行输尿管肾盏吻合术。结论  Anderson Hynes 肾盂成形术是治疗有中、重度肾盂积水的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2.
肾盂输尿管交界处梗阻影像学诊断资料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肾盂输尿管交界处梗阻的影像学诊断方法。方法:对比分析16例患者的B超、静脉及逆行肾盂造影、泌尿系MRI水成像及CT等影像学诊断资料。结果:16例B超检查均显示肾盂积水;静脉肾盂造影有10例不显影或显影不清;逆行肾盂造影和泌尿系MRI水成像11例均显影清楚;CT检查3例能显示积水。结论:B超适于该病的初筛检查,静脉肾盂造影作为常规检查,MRI水成像适于静脉肾盂造影不显影及有禁忌证者;逆行肾盂造影不宜作为常规检查;CT检查只适于做为辅助检查  相似文献   

13.
小儿肾母细胞瘤的术前诊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小儿肾母细胞瘤的术前诊治方法。方法 B型超声检查 37例患儿 ,其中 34例经CT和 或MRI扫描 ,并进行影像学分期。Ⅰ、Ⅱ期患儿 ,一期手术切除 ;Ⅲ~Ⅴ期患儿 ,术前化疗 2~ 6周后手术切除 ;术后化疗。结果 B超、CT、MRI瘤体检出率 10 0 % ,术前影像学临床分期 :Ⅰ期 6例 ,Ⅱ期 14例 ,Ⅲ期 11例 ,Ⅳ期 4例 ,Ⅴ期 2例。术前化疗瘤体缩减率 :2周为 (18.84± 3.5 4) % ,4周为 (2 6 .15± 6 .88) % ,6周为 (2 8.0 6± 9.4 6 ) %。瘤体完全切除率 89.2 % ,部分切除率10 .8%。术后化疗 37例。结论  影像学检查对肾母细胞瘤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并能指导临床分期 ;术前化疗 2~ 4周为宜 ;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对术后化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报道1985年至1991年4月间手术治疗的肾盂输尿管交界处狭窄10例,共进行11次手术。包括连续性和离断性成形术。作者指出,离断性肾盂成形术是治疗肾盂输尿管交界处狭窄的理想手术方式。其病因以先天性发育不良为主,并对其诊断方法和术后处理作一讨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儿童垂体腺瘤的诊断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4例儿童垂体腺瘤的临床表现、内分泌学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以及治疗情况.结果:经蝶手术15例,经颅手术6例,溴隐亭治疗2例,γ-刀治疗1例.随访的21例中,治愈18例,缓解2例,复发1例.结论:掌握儿童垂体腺瘤与成人不同的临床特点、诊断要点和治疗方案选择标准是获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成人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梗阻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 36例 (38侧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梗阻的治疗 ;其中 ,肾脏无功能 6例行肾切除 ;行离断肾盂成形术 2 6例 ;纵行切开横缝 4例 ;肾盂瓣输尿管成形 2例。结果 :B超随访 2 6例行离断性肾盂成形术、2例肾盂瓣输尿管成形术和 4例纵切横缝共 32例梗阻解除、肾积水明显减轻。结论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梗阻的治疗应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方法、但绝大多数连接部狭窄梗阻病宜采用离断性肾盂成形术 (aderson -hynes术 )。  相似文献   

17.
从1970至1990年我科共收治1-13岁先天性髋关节脱位126例(157髋),随访82例(118髋)。结果表明3岁之内可行关闭复位石膏裤固定;3-5岁可采用骨盆旋转截骨术;6岁以上采用髋臼加盖成形或骨盆内移截骨术,股骨颈前倾角超过45°者可同时行租隆下旋转截骨术。对三种方法的适应症及注意事项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临床特点,选择合适的手术治疗方式。方法:对46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6例病人中,41例行囊肿切除、肝管空肠鲁氏Y形吻合,2例因严重粘连出血而行囊肿空肠吻合,2例囊肿巨大,伴有严重感染者先期行外引流术,待一般情况好转后二次行根治性手术。1例因重症胆管炎行外引流。结论:对囊肿伴严重感染者先期行外引流术可有效控制感染。囊肿全切除、肝管空肠鲁氏Y形吻合应作为胆总管囊肿的首选术式。完整的囊肿切除、胆肠吻合口应尽可能地大,保证胆肠黏膜对黏膜的完整吻合。  相似文献   

19.
20.
小儿布—加综合症(BCS)临床报道较少,1988~1991年我院手术治疗8例。经消化道钡餐检查者6例,其中4例显示明显食道静脉曲张。血管造影显示:8例均有不同程度下腔静脉狭窄,其中2例伴有 MOVC;4例显示中度或重度肝静脉狭窄;3例为肝静脉阻塞。指出经右心房手指破膜术和球囊导管破膜术是简单、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法。随访1/2~3年均恢复顺利,仅1例于肠腔侧侧吻合术后并发肝性脑病,经治疗而愈。肝大(除1例外)及食管静脉曲张患者,均于手术后2~3个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