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8 毫秒
1.
<正> 输尿管梗阻并肾积水,在泌尿科临床上是很常见的。我们对B超提示肾积水,但静脉肾盂造影(IVP)不显影,而逆行输尿管插管受阻者,常规在B超介导下行肾盂穿刺,造影和引流,效果满意,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本组31例,其中男23例,女7例。年龄12-63岁,平均37.5岁。临床表现:单纯肾区胀痛24例、肾区胀痛伴发热2例、腹部肿块5例。双侧肾积水6例,单侧肾积水25例。IVP时30分钟不显影22例,60-120分钟延缓造影,不显影或显影不满意9例。逆行造影导管在输尿管各段受阻,难于置入肾盂(CT难于判定梗阻部位)27例。病人不愿接受逆行造影而直接行肾穿刺造影4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管压迫致输尿管梗阻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对12例血管压迫致输尿管梗阻、肾积水患者术前经B超,静脉肾盂造影(IVP),逆行尿路造影或肾穿刺造影,计算机断层X线扫描(CT)确诊后采用手术治疗,术中切除异位血管或切除受压部分输尿管后行肾盂剪裁,肾盂输尿吻合术(成形术),腔静脉后输尿管则切断静脉后输尿管,输尿管断端吻合术。结果手术证实异位血管压迫致输尿管梗阻10例,腔静脉后输尿管梗阻2例。术后半年-2年随访,肾脏、输尿管积水明显改善,肾功能改善良好。结论血管压迫是输尿管和肾积水的常见原因之一;B超、IVP,逆行肾盂造影或肾穿刺造影并结合CT为诊断血管压迫致输尿管梗阻的常用方法:手术仍是血管压迫致输尿管梗阻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UPJO)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狭窄40例;肾盂输尿管高位连接3例;异位血管压迫2例;纤维条索压迫5例。所有患者均行B超静脉肾盂造影(IVU)检查。行Anderson-Hynes离断式肾盂成形术34例,肾盂Y-V成形术6例,异位血管切断肾盂复位术1例。纤维条索松解术4例,肾切除术5例。结果42例(肾切除术除外)于术后经3~84个月随访,痊愈34例,总治愈率80.9%,6例术后肾积水无明显变化,2例加重。均为松解术。B超(IVU)是诊断UPJO最常用的检查手段。结论Anderson-Hynes离断式肾盂成形术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的最佳术式。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巨大肾积水的保肾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夏丹  陈军  蔡松良 《浙江医学》2003,25(10):616-617
临床上对影像学诊断明确的先天性巨大肾积水青少年患者 ,一般先行B超引导下经皮肾穿刺造瘘待肾功能恢复后再行肾盂输尿管成形术。我院1998~2002年对6例常规检查无功能的患肾保肾治疗获得较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1.1一般资料本组男4例 ,女2例 ;年龄6~18岁 ,平均12岁 ;左肾4例 ,右肾3例 (其中1例为双肾重度积水 )。临床表现为腰部胀痛不适2例 ,腹部可及肿块3例 ,另1例无症状为B超检查所发现。6例B超检查均提示重度肾积水 ,皮质变薄 ,输尿管显示不清 ,首先考虑肾盂输尿管交界处 (PUJ)梗阻。静脉尿路造影 (IVU)6例患肾均不显影 ,其中双肾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B超、静脉肾盂造影(IVP)及螺旋CT对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PJO)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0例经手术证实、临床、影像资料完整的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病例,对其不同的影像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0例均作了B超、IVP检查,5例同时作螺旋CT检查。B超、螺旋CT检查均显示不同程度肾盂积水,而输尿管无扩张,肾皮质不同程度变薄。螺旋CT多平面重建及三维重建可见梗阻端形态及输尿管腔外迷走血管和纤维束带影各1例。IVP检查7例显示肾脏不同程度肾盂积水,输尿管无扩张,输尿管内侧成角移位,梗阻端形态显示清晰,其中1例迷走血管、1例纤维束带压迫显示梗阻端呈螺旋状或横贯样充盈缺损,形态具有特征性;3例未见显影。结论:B超是诊断先天性UPJO的筛选手段;IVP既可了解梗阻端形态及肾脏功能状况,是诊断先天性UPJO的重要手段;螺旋CT既可显示梗阻端形态、输尿管壁及腔内外情况及肾脏功能状况,是先天性UP-JO的确诊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PJO)的诊治体会。方法分析54例肾孟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27例,肾孟输尿管高位连接13例,迷走血管压迫8例,纤维索压迫6例。采用Anderson-Hynes术:术中置双J管引流。结果术后随访12—64个月,平均36个月,分别行B超、IVP检查,有49例(90.7%)肾积水消失或明显减轻,4例(7.4%)无明显变化,1例(1.9%)积水加重。结论Anderson-Hynes术治疗肾孟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小儿先天性肾积水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输尿管(UPJO)连接梗阻诊断厦治疗经验。方法20例UPJO患儿分别行B超、IVU、CT等检查明确诊断,详细了解积水情况,皮质厚度:判断肾功能。采用Anderson-Hynes成形术,并应用双J管内支架引流连肾、肾盂造瘘治疗小儿UPJO。结果术前诊断符合率90%,14例采用由支架连肾造瘘术后有出血、感染、阻管8例,6例采用双J管连肾盂造瘘管无感染、出血、阻管现象。结论小儿UPJO以B超、IVU及CT相结合既能确诊又能判断肾皮质厚度、肾功能,Anderson-Hynes成形术为首选,术中采用双J管连肾盂造瘘管并发症少,使用安全,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成人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PJO)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总结32例成人UPJO手术资料,27例行Anderson-Hynes肾盂成形技术,其中5例加行肾内翻折叠及肾固定术,单纯粘连带松解术2例,肾切除术3例。成形术均置支架引流管,其中置双J管21例。结果:术后末发生感染、漏尿等并发症,支架管按期顺利拔除。27例成形术者25例获得随访,临床症状消失,B超检查肾积水明显好转。结论:Anderson-Hynes肾盂成形术为成人UPJO最佳术式。使用双J管内引流并发症少,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对重度肾积水肾内腔明显扩大者加行肾内翻折叠及肾固定术不仅改善外观,更利于引流及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儿输尿管(UPJO)连接梗阻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20例UPJO患儿分别行B超、IVU、CT等检查明确诊断,详细了解积水情况,皮质厚度,判断肾功能。采用Anderson-Hynes成形术,并应用双J管内支架引流连肾、肾盂造瘘治疗小儿UPJO。结果术前诊断符合率90%,14例采用由支架连肾造瘘术后有出血、感染、阻管8例,6例采用双J管连肾盂造瘘管无感染、出血、阻管现象。结论小儿UPJO以B超、IVU及CT相结合既能确诊又能判断肾皮质厚度、肾功能,Anderson-Hynes成形术为首选,术中采用双J管连肾盂造瘘管并发症少,使用安全,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可影响肾盂排空而导致肾积水,其发病隐匿,积水呈渐进性,易延误诊断。因此,早期诊断、及时成功的手术对保护肾功能极为重要。方法 采用离断型肾盂成形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结果 我院1992~1997年共收治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31例,28例29个肾行离断型肾盂成形术,手术成功率93.1%。结论 离断型肾盂成形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手术效果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1.
离断性肾盂成形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手术治疗与效果。方法:回顾分析46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病因、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结果。其中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43例,高位肾盂输尿管连接2例,纤维条索压迫1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Anderson-Hynes离断性肾盂成形术44例,纤维条索切断1例,患肾无功能行肾切除1例。结果:45例术后随访6个月~3年,平均18个月。44例痊愈,1例发生再狭窄,总手术治愈率97.8%。结论:Anderson-Hynes离断性肾盂成形术是UPJO病例标准术式,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总结小儿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对45例经手术证实为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访术后肾积水的改善情况,并对手术的疗效进行评估。结果本组行核磁共振泌尿系统水成像(MRU)检查18例,诊断与手术探查符合率为100%。本组术后随访25例,时间6个月至3年,复查B超、静脉肾盂造影(IVP),24例术后临床症状消失,肾积水不同程度改善,无再梗阻,手术成功率96%(24/25)。结论 MRU是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理想的影像学检查方法;离断性肾盂成形术(Anderson-Hynes术)是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首选的手术方法。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临床、病理特点和诊治。方法总结19562005年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1376例小儿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患儿年龄3个月~15岁,男1169例,女207例;左侧894例,右侧309例,双侧173例。早期行Y-V成形术97例,1965年以后采用离断性肾盂成形术(Anderson-Hynes术式)1279例。结果术后随访6~36个月,一次手术成功率达98.5%(1355/1376)。手术及术后病理证实,绝大部分小儿肾积水是因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所致(占94.3%),其他还有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瓣膜、息肉、高位输尿管口、迷走血管或副血管压迫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结论小儿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以男孩多见,部位以左侧多见。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是造成小儿肾积水的首要病因。有明显梗阻症状、肾盂进行性扩张或肾功能损害进行性加重者需行离断性肾盂成形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肾孟输尿管连接部狭窄的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Anderson-Hynes术,术中置双J管引流。结果 术后3~12个月分别行B超,IVP,逆行肾孟造影(RP)检查,结果肾积水明显减轻,吻合口通畅.随访12~30个月,术后病人症状消失。结论 Anderson-Hynes术是治疗肾孟输尿管连接部狭窄的有效方法,成功率高;双J管能起到引流通畅及内支架管的作用,缩短了住院时间,使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对12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患者全部采取开放手术即连续性例瓣肾盂成形术和离断性肾盂成形术。结果 离断性肾盂成形术效果比连续性肾盂成形术效果好。结论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首选手术方式为离断性成形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25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全部采用开放性手术即连续性倒瓣肾盂成形术和离断性肾盂成形术。结果离断性肾盂成形术效果比连续性肾盂成形术效果好。结论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首选手术方法是离断性肾盂成形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儿童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PJO)术后再手术的原因。方法 回顾我科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肾盂成形术后因再次梗阻而接受手术的UPJO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再手术的原因。结果 共有36例患儿接受肾盂成形术后再手术治疗,术中发现梗阻原因为: 26例(72.22%)吻合口水肿增厚、周围粘连与纤维化瘢痕形成,5例(13.89%)吻合口旁或肾盂壁息肉,5例(13.89%)高位输尿管开口,3例(8.33%)迷走血管压迫输尿管,2例(5.56%)吻合口远端输尿管狭窄,2例(5.56%)肾盏颈闭锁。2例患儿因肾盏颈闭锁行肾盏颈成形+输尿管肾下盏吻合术,其余患儿均接受开放离断式肾盂成形术。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28个月,其中34例患儿未发生再梗阻。1例肾盏颈闭锁患儿术后上、下盏间及输尿管肾盏颈吻合口均再次闭锁,再次行肾盏颈成形+输尿管肾下盏吻合术;另1例患儿再次术后30个月出现患侧腰腹部疼痛伴积水增大,再次行肾盂成形术证实为前次吻合口再次瘢痕性狭窄。上述2例患儿经过第3次手术,术后分别随访37、20个月,无再梗阻发生。结论 吻合口水肿增厚、周围粘连与纤维化瘢痕形成是肾盂成形术后再手术最主要的原因。医源性息肉、输尿管开口位置偏高、首次手术遗漏迷走血管压迫和吻合口远端输尿管狭窄,及吻合时闭合肾盏颈也是导致肾盂成形术后再手术的重要原因。术中应注意选择输尿管较宽敞处精细吻合,保持吻合口位于肾盂低位、避免误伤肾盏颈、避免遗漏存在的迷走血管、造瘘管头端尽量远离吻合口等操作细节有助于减少肾盂成形术后再梗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肾盂输尿管连接部(UPJ)狭窄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108例离断式肾盂成形术(Anderson—Hynes'术)患者的围手术期的各种临床指标和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一次性手术成功106例,二次手术成功2例。其中90例经6个月曲年随访,肾积水明显改善82例(91.1%),肾积水改善不明显但未加重8例。结论离断式肾盂成形式是治疗UPJO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9.
小儿肾积水548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肾积水的病因、类型及治疗方法。方法:对548例肾积水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48例患儿中,2岁之前发现肾积水或发病476例,2~8岁54例,8岁以上18例;436例给予手术治疗,112例给予保守治疗后,动态观察缓解。436例手术治疗患儿中,423例为肾盂输尿管移行处狭窄,行离断性肾盂成形术;6例为输尿管内息肉梗阻,行输尿管吻合术,2例为肾结石行切开取石术;5例重度肾积水行肾切除。436例中有64例为输尿管多处狭窄,48例为双侧肾积水,4例为孤立肾并肾积水,2例为重复肾并下半肾积水;5例为迷走血管压迫所致。结论:肾盂输尿管移行处狭窄是引起肾积水的主要病因;对于重度肾积水不主张积极行肾切除术;对于轻度肾积水可动态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