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液透析是肾衰竭的一种重要替代疗法,临床上尽管其技术在不断的完善和发展,但血液透析相关的并发症,如透析失衡综合征、低血压、高血压、心功能不全等仍经常发生。其中血液透析相关低血压(Intradialysis hypotension,IDH)的发生率仍为20%~30%左右。低血压除引起病人不适 相似文献
2.
3.
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最常见的急性并发症,其发生率约为20%~30%.低血压的发生常使透析不能顺利进行,影响透析质量,还可诱发心律失常、心绞痛,甚至危及生命.我院对在维持性透析中易发生低血压的患者,采用低温、可调钠与线性超滤模式相结合的透析方案,有效地预防了低血压的发生,提高了血液透析的耐受性,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不同血液透析(血透)模式对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血透中容易发生低血压的20例患者,采用4种透析模式(标准常温常规组、低温可调钠组、可调钠+超滤模式组和低温可调钠+超滤模式组)治疗,观察4组不同透析模式中低血压发生率、心率、平均动脉压、超滤量、电解质、毒素等的改变,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与标准常温常规组比较,低温可调钠组、可调钠+超滤模式组、低温可调钠+超滤模式组可不同程度地降低血透中低血压发生率,稳定动脉压,并且透析前后毒素均可得到有效清除,低温可调钠+超滤模式组尤其可显著降低血透中低血压发生率,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低温可调钠+超滤模式组能显著提高患者的心血管稳定性,有效降低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与分析钠曲线联合超滤曲线透析在低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找出更适用于低血压患者的个体化透析方法。方法:选取行规律血液透析且具有低血压倾向的患者10例,每例患者均进行单纯超滤透析和钠曲线联合超滤曲线透析治疗各5次,分别观察两种不同透析方法下患者的血压、心率、超滤量及症状发生率变化。结果:试验组患者的低血压发生率、症状发生率、平均透析中最低血压、平均透析后血压及平均透析中心率均较对照组有明显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平均透析前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钠曲线联合超滤曲线透析与单纯超滤透析相比,前者有助于减少低血压的发生,增加患者的耐受力,值得在临床范围内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可调钠、序贯超滤联合低温透析模式对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血液透析中频发相关性低血压患者16例,进行重点观察和护理。随机分为常规透析8例(对照组)和低温可调钠序贯超滤血液透析8例(观察组)两组,各完成血液透析319例次,测量两组透析中最低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结果:观察组透析中最低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低温可调钠序贯超滤血液透析可有效预防血液透析中相关性低血压的发生,不增加钠负荷,不影响透析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中低血压发生的原因、机制,以及低温可调钠透析在预防透析低血压中的应用。方法:每0.5~1 h测血压1次,病情变化时随时监测。结果:低温可调钠透析能提高患者的心血管稳定性,有效预防低血压的发生。结论:低温可调钠对预防透析低血压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血液透析(HD)是治疗终末期尿毒症的重要治疗方法。HD治疗中可发生多种并发症,透析中低血压(IDH)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可达20%-40%,常使患者难以达到干体重,导致透析充分性降低和超滤困难,甚至诱发严重心律失常,使透析不能顺利进行。我院血液透析室对同一人群采用常规HD与可调钠联合超滤曲线HD,观察透析中低血压发生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低血压是血液透析(HD)中的重要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为20%~40%[1],可直接影响透析治疗的顺利进行,严重者可危及生命。目前,透析中的低血压并发症越来越受到关注,我们采用低温可调钠透析降低低血压发生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2月—2010年2月,在我院行维持性透析中反复出现低血压的患者10例,其中男7例,女3例;年龄21~57岁,平均43.2岁。透析时间6~84个月,平均(38.4±9.1)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钠、超滤程式组合联合低温透析对血液透析过程中低血压的干预策略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常规接受血液透析时间超过1年,平时有超过3/4透析次数超滤在干体重5%~10%之间且血液透析中常发生低血压、肌肉痉挛患者16例,随机分为2组:A组常规血液透析模式,B组采用Fresenuis4008S透析机的内置(3)超滤曲线模式及(3)钠曲线模式联合低温透析温度35~35.5℃,监测2组的MAP、R、KT/V及透析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2组透析前、后MA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透析后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合理选择有效的透析钠程式及超滤程式组合同时联合低温透析在保证透析充分性和无钠潴留的基础上可以改善容量负荷过多患者对超滤的耐受性、肌肉痉挛等的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及延长生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采用低温可调钠联合超滤曲线透析模式可减少透析低血压的发生,提高超滤量,保证充分透析。方法:选择12例常规透析中均有高血压(140~190/90~110 mm Hg,1 mm Hg=0.1333 kPa)、透前不服降压药、透析中易发生低血压的患者。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分别进行常规透析和低温可调钠超滤曲线透析,观察透析前、透析后的血压和超滤量,比较两组的差异。结果:两组各透析288例次,常规组低血压发生率41.15%,实际超滤量(3.53±0.62)kg,采用低温可调钠超滤曲线技术低血压发生率13.17%,实际超滤量(4.03±0.47)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低温可调钠超滤曲线技术可减少透析低血压的发生,提高超滤量,优于常规血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低温序贯钠结合超滤模式透析用于预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作用.方法 对7例经常出现透析低血压的维持性透析患者均进行序贯钠+低温(LHD),低温+序贯钠+超滤模式透析(LPHD),与常规透析(CHD)进行自身对照,并观测透析前、后低血压的发生率.结果 3种透析方案LHD、LPHD均能降低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发生率,LPHD较LHD更能显著降低透析低血压的发生率.结论 LHD、LPHD能使透析相关性低血压发生率显著下降,且LPHD优于LHD. 相似文献
13.
可调钠与超滤模式的结合在血液透析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钠曲线2(SP2)与超滤曲线2(UP2)的结合比较标准血液透析(SD)在透析过程中低血压及失衡综合征的发生情况。方法:16例血透患者进行SD,SP2 UP2各15次,监测透析过程中低血压、失衡综合征发生次数及透析前后血钠浓度、血尿素氮、血肌酐及透析结束前1小时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情况。结果:SP2 UP2发生低血压及失衡综合征的次数明显低于SD,透析前后血钠浓度无显著变化,透析后尿素氮、血肌酐均显著下降,SD结束前1小时MAP明显低于SP2 UP2.结论:钠曲线与超滤模式的结合能减少透析中低血压及失衡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可调钠低温血液透析在透析低血压中的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可调钠低温透析对透析低血压的影响。方法22例患者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方法,随机进行可调钠低温透析和普通钠常温透析,各治疗3个月。每1个月查1次透析前后血生化。结果可调钠低温组低血压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普通钠组(2χ=29.52,P<0.01),2组透析前后钠离子浓度无明显变化,透析后血钾、肌酐、尿素氮浓度明显下降(P<0.01)。结论可调钠低温透析能较好地预防透析低血压的发生,不增加患者的钠负荷,不影响透析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钠曲线联合超滤曲线透析模式预防血液透析中低血压发生的效果。方法将22例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模式进行透析、观察组采用钠曲线联合超滤曲线模式进行透析,观察比较两组在透析的不同时间血压变化情况、发生低血压的例次数及血容量下降和超滤量情况。结果在透析后3h、4h时,观察组患者血压变化较对照组稳定,发生低血压的例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血容量下降和超滤量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钠曲线联合超滤曲线透析模式能提高患者的耐受性,可有效预防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且有利于充分脱水,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低温+可调钠透析在预防透析低血压的发生情况,为个体化透析提供可靠的方法。方法采用自身分组对照方法,随机分为常温组和低温+可调钠组,每组分别为400例次,共计800例次透析。结果两组透析低血压例次比较其发生透析低血压82例,其中常温组64例次发生率16%,低温+可调钠组18例次发生率4.5%,提示透析低血压发生率低温+可调钠明显低于常温组。结论低温+可调钠组耐受超滤的量远远多于常温组才能发生低血压。体会到低温+可调钠透析方法对防治透析低血压发生比常温透析方法为佳,疗效是可靠的,方法是可取的,值得采用和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连续性和阶梯性钠超滤曲线模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透析充分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8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行MHD的96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取连续性钠超滤曲线模式,观察组采取阶梯性钠超滤曲线模式,3次/周,共8周。比较两组透析充分性、不良反应及平均每次透析时长的差异。结果:第4、8周,观察组尿素清除指数(Kt/V)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从初始时至第4、8周Kt/V逐渐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每次透析时长长于对照组[(3.82±0.14)h VS.(3.37±0.16)h](t=14.664,P<0.001)。观察组透析低血压、恶心呕吐、肌肉痉挛发生率分别为4.60%、3.13%、3.73%,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1.46%,对照组透析低血压、恶心呕吐、肌肉痉挛发生率分别为11.02%、6.94%、7.99%,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9.7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连续性钠超...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评价钠曲线联合超滤曲线的设定是否能减少透析低血压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和不同钠浓度曲线设定对患者钠摄入及体重变化的影响。方法:纳入宁夏人民医院透析中心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透析低血压发生频率大于20%的16例患者,采用前瞻性研究。每个患者均顺序经历3种透析模式,A组:采用0超滤曲线及钠曲线;B组:采用1超滤曲线及钠曲线(平均钠浓度为138mmol·L^-1);C组:采用1超滤曲线及钠曲线(平均钠浓度为143mmol·L^-1);透析过程中监测透析液电导、血钠浓度、血压尿素清除指数(KT/V)值及透析间期体重增长量等。结果:①C组透析后血钠浓度较透析前升高(P〈0.05),C组透析后血钠浓度与其他两组透析后钠浓度比较有差异(P〈0.05);②C 组透析后平均动脉压(MAP)比A组高(P〈0.05);③B组和C组的低血压的发生率与A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B组比A组透析失败次数明显降低(P〈0.05);④B组和C组的Kt/v值较A组明显增高(P〈0.05);⑤3组间透析间期体重增加量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透析过程中,钠曲线联合超滤曲线的设定能减少透析低血压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而且不同钠浓度设定不引起透析间期体重的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20.
可调钠配合低温透析防治高危患者透析低血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可调钠配合低温透析在高危人群(高龄、糖尿病肾病、肿瘤及心功能不全等)血液透析中防治低血压的作用。方法选择1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的高危患者透析,透析模式:常规常温组(A组):透析液温度37℃,透析液钠浓度140mmol/L;调钠+常温(B组):透析液温度37℃,透析液钠浓度由148~155mmol/L线性下降至透析结束时135mmol/L;调钠+低温组(C组):透析液温度35.5℃~36℃,透析液钠浓度由148~155mmol/L线性下降至透析结束时135mmol/L。每例患者每种模式观察10次,两者血流速度相等,脱水量恒定。透析过程中监测透析前后血清钠浓度,监测透析过程中低血压发生率。结果3组透析模式相比,透析前后血清钠浓度无明显差异(P〉0.05)。就低血压发生率而言,A组和B组模式相比较,卡方检验有统计学差异(χ^212.58,P〈0.005);A组和C组模式相比较,卡方检验有统计学差异(χ^216.89,P〈0.005);B组和C组模式相比较,卡方检验无统计学差异(χ^20.39,P〉0.05)。与常规透析相比,可调钠透析的作用以不增加患者的钠负荷为代价,不造成透析间期体重增长过多。结论可调钠透析可明显减少维持血液透析中高危人群的低血压的发生率。低温结合可调钠透析对低血压的预防作用并不明显优于单纯可调钠透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