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临床少见,并发脑血栓形成国内屡有报道,但并发脑出血很少报道.本文报告1例PNH合并脑出血.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伴脑出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及治疗手段。方法 总结1例CVST伴脑出血、PNH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病诱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和治疗方法。结果 CVST的病因包括口服避孕药、妊娠、激素替代治疗、肿瘤、感染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CVST临床表现包括头痛、局灶性神经症状、癫痫以及昏迷等,诊断主要依据影像学检查,抗凝是CVST治疗的主要方式,危重患者多联合局部溶栓、机械取栓、机械碎栓和抗凝治疗多种治疗方案。结论 CVST伴脑出血、PNH是一种罕见的脑血管疾病。对于长期口服雄激素和糖皮质激素的患者,当出现意识障碍、头痛和癫痫表现时,用常规的脑血管病不能解释,要考虑CVST的可能,及时给予磁共振静脉造影(MRV)等检查,对明确诊断的CVST患者根据病情给予抗凝或机械取栓等治疗。  相似文献   

3.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合并Guillain-Barre综合征(GBS)国内未见报道,现报告1例如下. 1病例 男,67岁.因"反复了现酱油色尿5年,再次出现1d"于2009年7月2日入住我院血液科.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癌性脑静脉窦血栓的影像学及临床特征。方法例1男性,54岁;例2女性,55岁;均以顽固性头痛为首发症状就诊,行常规实验室检查、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及CT、MRV、DSA检查。结果例1表现凝血机制异常,两例均经MRV及DSA确诊为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经静脉窦内机械碎栓联合接触性溶栓治疗后效果不佳,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发现癌细胞后,行胸部螺旋CT及穿刺活检提示肺癌,例2病理活检报告为腺癌。结论中老年患者反复出现顽固性高颅压症状,影像学提示静脉窦血栓并经溶栓治疗后效果不佳者,应考虑癌性脑静脉窦血栓,并积极寻找原发病灶。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性,32岁,主因“头痛40余天,加重伴意识障碍抽搐3天”收入院。40天前无明显诱因感头痛,无恶心,呕吐,左侧明显,阵发性。当地予甘露醇脱水,口服止痛药治疗,头痛逐渐减轻。患者于3天前头痛加重,伴意识障碍,频繁抽搐再入院。查体:血压:140/80mmHg,嗜睡,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应灵敏。眼底:双侧视乳头边界欠清,未见出血。双侧外展不充分,未见眼震,左侧鼻唇沟浅,  相似文献   

6.
<正>1病例介绍患者,女,58岁,因"头晕5 d,发作性意识丧失伴肢体抽搐1 h"于2013年11月13日转入我院神经内科。患者因坏疽性脓皮病于2013年10月15日于我院皮肤科住院治疗,期间于2013年11月8日无诱因出现头晕,无视物旋转,无耳鸣及肢体力弱,无头痛、恶心、呕吐等不适。神经系统查体无明显异常,Glasgow评分15分。计算  相似文献   

7.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24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诊断及治疗策略。方法:对24例确诊为CVST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例患者中,经各种方法治疗后4例痊愈,14例好转出院,1例死亡,5例自动出院。结论:CVST病因复杂,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确诊需行MRI/MRV或DSA检查;早期给予抗凝、溶栓及病因的对症治疗可获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现将我院2000-01~2010-03收治的9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资料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9例患者中男4例,女5例;年龄22~65岁,平均32.2岁,病程7 d~3个月,平均30 d.  相似文献   

9.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8例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 (CVST)临床上并非少见 ,但因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 ,常易误诊。多经头颅CT ,MRI及DSA确诊。现报告 8例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男 5例 ,女 3例 ,年龄 2 9~ 54岁 ,平均 41岁。病程 3~ 1 4天 ,平均 6 5天。分娩时大量出汗、失血量多 1例 ,口服避孕药及中耳炎史各 1例 ,高脂血症 2例 ,不明原因 3例。1 .2 临床表现 头痛 7例 ,呕吐 6例 ,视乳头水肿或眼底视网膜出血 7例 ,患侧眼睑水肿伴眼球突出、活动受限 1例 ,偏瘫 1例 (肌力 4级 ) ,颈强直 1例。1 .3 实验室检查  8例腰穿脑脊液 (CSF)压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病因、临床特点,提高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1-2016-01我院经头CT、MRV及脑血管造影(DSA)确诊的26例CVST患者,分析其病因、临床症状、腰椎穿刺结果、影像学特点及预后。结果病因有产褥期、妊娠期、长期服避孕药、重度脱水、肺癌、血液病、肥胖、自身免疫性疾病,另有病因不明者。首发症状表现为头痛、视乳头水肿、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癫痫、偏瘫、发热及复视、视力下降。脑脊液检查示颅压增高、蛋白轻度增高,头CT示弥漫性脑水肿、蛛网膜下腔出血、空三角症、静脉性梗死致出血及未见异常。结论 CVST的临床症状多样化,确诊需影像学检查,积极治疗预后好,以综合治疗为主,包括脱水降颅压、降纤、抗凝及原发病的治疗和血管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静脉肝素抗凝与脑介入治疗脑静脉窦血栓(CVST)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4例脑静脉窦血栓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介入组(脑静脉窦血管内治疗)和抗凝组(静脉肝素抗凝),每组7例,比较2组平均住院时间、血管完全再通率、mRS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脑静脉窦介入组住院时间较抗凝组短,血管完全再通率高于抗凝组,mRS平均评分低于抗凝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脑静脉窦血管内治疗可改善CVST患者的转归,疗效优于静脉肝素溶栓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合并脑静脉窦血栓的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方法报道1例我院诊治的甲亢合并脑静脉窦血栓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对甲亢合并脑静脉窦血栓的临床表现及发病机制予以分析总结。结果甲亢合并脑静脉窦血栓以青年女性多见,常与甲亢的发生及其控制不佳有关;甲亢患者血液高凝状态及甲状腺肿压迫引起血流动力学异常与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有关。甲亢合并脑静脉窦血栓患者中有77.42%表现为重症静脉窦血栓,其治愈率为87.1%,死亡率为3.2%。结论甲亢是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少见病因,其临床症状重,积极治疗后大多数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3.
<正>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是一种少见的脑血管病,该病是由硬脑膜静脉窦内的血栓所致,年发病率大约为4/100万人~5/100万人[1],多见于年轻人。由于CVST的危险因素和临床表现多样,因此往往难以识别。头痛是最常见的表现,约10%的CVST可合并颅内出血[2]。CVST患者癫痫发生率文献报道不一,从15.38%~44.3%不等[3-  相似文献   

14.
<正>病例报告 例1,女性,29岁,于2004年2月28日以"意识障碍待查"收入院。入院前2周"感冒"后出现头痛呕吐、发热,T38℃左右,经抗感染治疗一周上述症状无好转,入院前2天出现意识模糊,入院后第2天出现昏迷,右侧上下肢偏瘫。2月前足月顺产一健康女婴,无产褥感染。查体:38.2℃,BP13.3/9.33 Kpa.心肺(一),腹肌紧张,呈柔韧感,肠鸣音减低。神经系统检查:  相似文献   

15.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静脉窦插管溶栓加导丝疏通治疗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 :自行设计经上矢状窦插入导管鞘 ,滴注尿激酶溶栓的同时 ,在DSA下用导丝机械疏通上矢状窦、左右横窦。结果 :13例病人高颅压症状全部缓解 ,无一例死亡 ,无并发症发生 ,有10例视力逐渐恢复 ,1例术前失明术后未能复明。结论 :在DSA下进行静脉窦插管溶栓加导丝疏通 ,是治疗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一个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探讨脑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经影像学检查诊断为CVST的患者,均行抗凝治疗和脑室-腹腔分流,随访1~2年。结果 CVST主要症状为外伤、感染后头痛,颅内压增高,视力减退,精神症状;神经影像学表现为CT增强扫描后可见静脉窦内“空三角征”,MRI示静脉窦正常流空影的形态消失,出现长T2、短T1信号;MRV示静脉窦血流不连续或缺失,梗阻远端侧支循环血管建立或其他引流静脉异常扩张;3例患者经抗凝及脑室-腹腔分流后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结论 对临床急性起病的颅高压征,伴或不伴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病人,应高度怀疑CVST,及时行MRI及MRV或DSA检查,明确诊断,尽早治疗。抗凝和溶栓治疗为治疗CVST的首选治疗方法,对于经济有困难的CVST患者,行抗凝及脑室-腹腔分流短期内疗效满意,不失为一种治疗方法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自发性低颅压致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影像学特点和发病机制。方法报道1例自发性低颅压致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并脑内多发静脉性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临床、影像学特点及相关文献报道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自发性低颅压可导致脑静脉窦血栓形成。静脉系统扩张及血液瘀滞是血栓形成的主要机制。严重的血液瘀滞患者可出现多发皮质静脉性梗死,甚至脑干静脉性梗死,经治疗后多数患者症状消失。结论自发性低颅压是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重要危险因素。静脉性梗死可以出现在脑干。早期发现并治疗,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9.
复发性脑静脉窦血栓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复发性脑静脉窦血栓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随访痊愈或好转的89例脑静脉窦血栓患者半年至五年,对其中复发的8例脑静脉窦血栓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本组8例复发性脑静脉窦血栓患者发病时间在出院后半年至一年半,1例有明显诱发因素,其余7例无明显患病诱发因素。颅内压增高和神经功能障碍为其主要临床表现;MRI/MRV或DSA可明确诊断。8例患者均行抗凝治疗,同时给予降颅压、病因治疗及对症支持等治疗,其中5例给予尿激酶局部溶栓治疗。痊愈4例,好转2例,死亡2例。结论:CVST患者具有一定的复发风险,患者痊愈或好转出院后出现颅高压综合征和(或)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提示脑静脉窦血栓可能复发,如不能及时诊治将产生致死性后果。长时间、低剂量的抗凝治疗可能是有效的防治方法,尿激酶局部溶栓治疗可快速溶解血栓,恢复血流,改善患者症状体征,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20.
感染性脑静脉窦血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感染性脑糠脉窦血栓(CVST)的特点及治疗策略。方法 对10例由感染所致的CVST患者的病因、诊断、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患者中,4例继发于乳突感染,2例继发于头面部疖肿感染,3例继发于中耳炎,1例由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导致。患者最初主要为头痛、发热等局部感染表现,进而出现颅内压增高及神经系统症状。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升高,头部CT、MRI、DSA等检查显示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脑静脉窦闭塞。10例患者均行抗感染治疗,其中6例给予抗凝治疗,4例给予局部溶栓治疗。治疗后患者痊愈7例,好转2例,死亡1例。结论 头面部感染及全身性菌血症患者,如出现颅内压增高等神经系统症状时应考虑CVST。早期诊断及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