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们对100只手骨(男性80只,女性20只),进行测量和观察,并解剖6只成人的手,其结果如下:1.掌骨骨干的滋养孔该孔呈卵圆形或圆形,其周围骨质微隆起,骨面上有一条明晰的沟导入孔内,沟与孔导入滋养管的方向一致,第一掌骨导向远侧端,其余掌骨导向近侧端,都背离骨的生长端。500个掌骨中呈单孔者占94.2±1.5%,双孔者占5±0.97%,多孔者和无孔者均为罕见共占0.8±0.55%;第一、二掌骨的滋养孔位于骨干的内侧面为数最多,第二三、四掌骨滋养孔大多数位于骨干的外侧面,均超过半数,但孔位于骨干的背侧极少;524  相似文献   

2.
<正> 对浙江成人掌骨500块(其中第Ⅰ掌骨94块,Ⅱ111块,Ⅲ113块,ⅣⅤ各91块)观测结果:掌骨长度均值,第Ⅰ掌骨44.6mm,Ⅱ65.85,Ⅲ63.46,Ⅴ51.15,(摘者注:原文缺第Ⅳ掌骨长度),左右侧差均不显著。对各掌骨底体头分别观察形态特征。对各掌骨体滋养孔数目、位置、横径、及方向作了观侧。Ⅱ至Ⅴ掌骨滋养孔朝向近侧端。第  相似文献   

3.
作者对在浙江收集的500块成人掌骨(第一掌骨94块,第二掌骨111块,第三掌骨113块,第四、五掌骨各91块),进行了观测,主要结果如下: 一、掌骨长度第一掌骨44.64±0.24mm,第二掌骨65.85±0.33mm,第三掌骨63.46±0.33ram,第五掌骨51.15±0.32mm。经统计学处理,左、右侧差异均不显著。二、掌骨形态 (一)第一掌骨:1.掌骨底鞍状关节面外侧半比内侧半大者占97.87±1.49%,内外  相似文献   

4.
<正> 测量成人50副掌,跖骨各500根的骨体长,以头、底与体融合处的骨嵴为测量标志。观察了滋养孔数目、位置、方向。掌骨一孔占91%,孔指数50上下,即在体中点附近,除第一掌骨外,各骨孔向近侧端。跖骨一孔占78%,孔指数50上下,除第一跖骨外,各  相似文献   

5.
掌骨和跖骨也属长骨,它们的滋养动脉分布与四肢其他长骨有相似的规律。研究掌、跖骨滋养孔可作为长骨滋养孔方向形成研究的对照和积累国人的体质资料。作者在1980年已发表摘要的基础上,作了重新调查和补充。国外有Singh(59′,′60)和Patake等(′77)做过研究,国内于最近见有张显利等(′82)观察掌骨滋养孔一文。材料和方法利用成套的国人成人骨骼,取其中50人的掌骨(500根)和跖骨(500根)共1,000根。先测量骨体的长度。掌、跖骨除第一骨外,均在其头部有一个次发骨化中心,头与体融合处留有明显的骨嵴;第一掌、跖骨则在底部有一次发中心,它与体融合处也留有小嵴。测量时即以  相似文献   

6.
1.观察了3800块成年掌骨滋养孔的数目、位置和方向,並对其中120付成套骨骼的掌骨滋养孔的对称情况予以分析。 2.无滋养孔的掌骨占极少数(0.37±0.09%),仅出现于第二掌骨,其余掌骨都有一个明显的滋养孔(94.68±0.36%)。部分掌骨有两个滋养孔(4.87±0.34%),极少数掌骨有三个滋养孔(0.08±0.05%)。主滋养孔90%以上位于掌骨内侧面或外侧面的中1/3。第一、二掌骨的滋养孔主要位于内侧面,第三、四、五掌骨的滋养孔主要位于外侧面,从第一至第五有一个逐渐由内侧面移向外侧面的趋势。 3.第一掌骨滋养孔的方向朝向远侧端,第二、三、四、五掌骨滋养孔朝向近侧端,均无例外。又一次以中国人的资料证明了生长端学说。 4.成套掌骨的观察说明掌骨滋养孔左右完全对称者,在第一和第五掌骨中各占50%左右,其余均较低。部分对称和不对称的情况,在第五和第三掌骨为部分对称多于不对称,第二、四掌骨为不对称多于部分对称,第一掌骨为二者相等。与Patake和Mysorekar的报导相此,表明中国人与印度人之间在掌骨滋养孔对称性中可能存在一定种族特征。  相似文献   

7.
作者观测了300付(男170付,女130付)成年人肱骨各径及滋养孔的数目、位置、孔径和开口方向。肱骨各径,男女性之间有高度显著性差异;男性骨比女性骨显著地长而粗。滋养孔的数目,男女性骨都以1孔者为最多(男性67.55%,女性59.69%),其次是2孔的,无孔的仅见3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股骨头凹类型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关系。方法:对250例正常成人股骨头凹及其滋养孔数目、大小进行了观测。结果:按股骨头凹形态分成五型,按其深度分为三型。股骨头凹滋养孔以单孔最多(37.2%),无孔次之(28%),3孔以上较少。滋养孔大小以中孔多见(82.95%)。浅平型和凸型股骨头凹X线片可能不显影,出现无孔的机率明显高于凹型(P<0.01)。结论:浅平型或凸型股骨头凹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机率可能高于凹型。  相似文献   

9.
观察测量了212根锁骨的滋养孔,结果如下: 一、锁骨滋养孔的数目锁骨滋养孔1—7个不等,平均为2.7孔。经统计学处理,侧差均不显著,故未列侧别数据。  相似文献   

10.
1.作者测量了成人下肢长骨(股骨、胫骨、腓骨)共400例,对各骨滋养孔的数目,位置及方向进行了调查研究。 2.下肢长骨(股骨、胫骨、腓骨)的滋养孔位置均以分布于各骨的后面、并以中1/3处为多。 3.根据滋养孔的位置、数目以及至骨上端的距离等,下肢骨骨折以中1/3处愈合为好。截肢高度不应低于膝关节以下6厘米,这样既有利于创口的愈合,又有利于假肢的安装。 4.股骨滋养孔的数目以一孔49.25%,二孔47.50%为多。胫骨、腓骨的滋养孔以一孔96.00%、89.75%为多。股骨及腓骨均发现有无孔者,各为1.00%、1.75%,胫骨未发现有无孔者。  相似文献   

11.
髂骨滋养孔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420侧髂骨标本内、外侧面,从前到后、由上至下分成A、B、C、D、E、F6个区。滋养孔总数在外侧面,男女性均为D区>A区>B区>E区。在内侧面,男性为A区>B区>D区>E区;女性为A区>D区>B区>E区。男、女两性直径1.5 mm以上主滋养孔的总数,在外侧面是B区>D区>E区>A区;内侧面为E区>B区>D区>A区。本文还提出了滋养孔定位标准;并按Martin标准,测量了髂骨高、最大宽、最小宽、髂骨翼和髂嵴厚度,从而为带血管蒂的髂骨移植提供了骨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跖骨属长骨,研究其滋养孔,有助于了解滋养动脉的分布规律,对跖骨骨折等临床诊治有一定1 材料和方法利用成人足骨25副的跖骨(250根)及散在的跖骨359根(计第一跖骨91根,第二跖骨91根,第三根跖骨59根,第四跖骨58根,第五跖骨60根),共609根.在放大镜下辨别滋养孔,并用直径0.15mm金属丝通入滋养孔证实之.用两脚规和毫米尺测量孔在纵、横向的位置.有二孔者用肉眼分出主孔和副孔.  相似文献   

13.
本文测量了210对共420侧成人干燥上肢长骨标本,观察了各骨干滋养孔的数目、位置及方向。 1.肱骨滋养孔的数目、位置、方向均较恒定,420侧中无一例缺如,其中以一孔者居多,占80.56%,距肱骨上端平均距离为15.77厘米,两侧对比无明显差异。滋养孔在纵向上多集中在肱骨的中1/3,占90%以上。在横向上分布多集中在内侧面和前内侧面,共占81%以上。肱骨滋养孔的方向均向肘。 2.桡骨滋养孔的数目、位置、方向较肱骨更恒定,一孔者占97.10%,距上端距离平均为8.91厘米,两侧对比无明显差异。滋养孔在纵向上多集中在中1/3,占61.80%,上1/3者占36.90%,在横向上多集中在前面和内侧面,共占79.15%。桡骨滋养孔方向全部向肘。 3.尺骨滋养孔的数目、位置和方向也较恒定。一孔者占94.30%,距上端平均距离为9.81厘米,多位于中1/3,占78.02%,位于上1/3者占21.80%,横向上多集中在前面和前内侧面,二者共占76.26%。尺骨滋养孔的方向全部向肘。  相似文献   

14.
国人腓骨滋养孔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腓骨滋养孔的解剖学资料对于带血管的游离腓骨移植具有实用意义。本文调查了完整的成人干燥腓骨200根(左、右侧各100根),用游标卡尺等测量腓骨长度、腓骨中部最大径及腓骨滋养孔的位置,以不同直径的钢丝插入腓骨滋养孔内,观测其方向及横径。所得结果如下: 一、腓骨长度(腓骨小头尖的最高点与外踝的最低点之间的距离):最大值39.30厘米,最小值28.67厘米,平均值34.11±0.15厘米(左侧34.10±0.22厘米,右侧34.12±0.21厘  相似文献   

15.
<正> 滋养孔是供应长骨骨干的主要血管,它与骨折的不愈合或延迟愈合有关。关于滋养孔位置、高度、对称性等资料已有报导,但没有在同一套骨骼上对四肢六根主要长骨滋养孔做全面的口径测量,本文着重测量了滋养孔的口径,供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 本文调查了完整的干燥成人腓骨211根(左111,右100),用测骨盆的测径规测其长度(腓骨小头最高点至外踝最低点的距离),观察孔数、孔向,用游标卡尺测量腓骨滋养孔的位置,用手术显微镜的分测微器测滋养孔的最大横径。所得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成人128块听小骨的形态及听小骨上滋养孔的数目,位置分布进行了仔细观察和描述,并对观察结果进行了统计,为临床医学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形态学资料。  相似文献   

18.
对不分性别的指骨和趾骨共2491根的滋养孔的数目、位置和方向进行了研究。滋养孔几乎全部位于远侧2/3。近节指、趾骨有时存在滋养孔,其中大多位于或邻近两侧缘的掌/跖侧。滋养管几乎全部背离生长端。长骨异向滋养管是胚胎期近侧滋养动脉残留所形成。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带血管蒂游离移植腓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600块腓骨上,用细钢丝、游标卡尺测量了腓骨的长度、滋养孔数、滋养孔在腓骨各面上的分布和孔径以及滋养孔至上端腓骨头的距离,并列出回归方程。结果腓骨平均长度为(34.53±2.21)cm,滋养孔大多分布在腓骨后面占73.37%,滋养孔至上端腓骨头的距离平均为(15.55±3.94)cm,滋养孔径平均为0.73mm。结论通过测出供侧腓骨的长度,就可推算出腓骨滋养孔至上端腓骨头的距离,再以滋养孔为中心截取所需移植腓骨的长度,就可保证被截取的腓骨带有主要营养血管。  相似文献   

20.
<正> 材料为成人股骨男60对、女40对。方法是将股骨干的上、中,下三段各分上、中、下三区,观察测量孔数、位置及孔径。结果:两侧合计一孔的男占29.2%,女占27%;双孔的男68%,女73%;三孔以上很少,仅发现男性有2例,皆左侧。孔的位置,集中在上下、中上、中中、中下四区,即在股骨中1/3段的占92%。孔的走向皆向髋关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