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皮胃造瘘技术与肠内营养相结合的方法治疗重症胰腺炎的效果,以积累经验,指导临床工作.方法 收集我院收治的52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患者共26例,应用经皮胃造瘘技术与肠内营养相结合的方法治疗,对照组患者共26例,单纯应用肠外营养治疗,比较2组的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应用经皮胃造瘘技术与肠内营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效果理想,并发症少,临床可以开展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结合肠外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5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全胃肠外营养治疗,观察组采用肠内结合肠外营养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腹胀缓解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肠内结合场外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疗效显著,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干预应用于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患者临床效果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8月至2012年1月收治行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肠内营养组,其中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肠内营养组3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肠内营养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肠内营养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结合肠内营养支持能够有效改善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经皮内镜下胃/空肠造口置管术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营养支持方面的疗效。方法 纳入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采用不同的肠内营养方式进行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14天时,测量上臂肌围,并采集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和血清淀粉酶水平,同时观察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情况,统计患者住院天数和总费用等情况,从而对两种肠内营养方式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AMC、AMS水平降低(P<0.05,P<0.01),ALB、Hb水平升高(P<0.05,P<0.01),治疗前后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住院天数以及总费用方面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治疗组为15.38%,对照组为4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内镜下胃/空肠造口置管术能缩短患者住院天数,减少治疗费用和术中并发症发生率,其安全性高于常规肠内营养疗法。  相似文献   

5.
朱海丰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28):909-910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急性重症胰腺炎中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2008年12月收治的42例急性重症胰腺炎,随机对21例在治疗中应用早期肠内营养,对腹胀缓解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的腹胀缓解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能补充患者能量需求,减少并发症,有效提高重症胰腺炎治愈率。  相似文献   

6.
钟永锋  范利好 《广东医学》2012,33(5):654-656
目的探讨Introducer法胃造瘘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胃肠内营养中应用的效果。方法以收治的3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观察组,采用Introducer法胃造瘘术行胃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另外选择同期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6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鼻胃管鼻饲进行胃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术后12 h内进行胃肠内营养。比较两组术前1 d,术后第71、4天的营养指标,术后14 d内并发症发生率及入住重症监护室的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营养指标均有改善,观察组比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入住重症监护室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Introducer法胃造瘘术行胃肠内营养更能改善其营养状况,且安全、并发症少,更有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讨论经肠内营养在急性重症胰腺炎中应用的疗效。方法:对38例重症胰腺炎患者分别应用两种治疗方法,常规组16例,肠内营养组22例,观察并发症和死亡率的差异。结果:肠内营养组的并发症低于常规组,死亡率明显下降。结论:肠内营养组在急性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胃造瘘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例重症颅脑损伤无法经口饮食的患者行经皮内镜胃造瘘术。结果:1例患者经管饲1个月后营养状态改善拔管,改为经口饮食。另1例置管至今,未发生重要并发症。结论:经皮内镜胃造瘘术作为肠内营养的一种新治疗方法,安全、有效,能降低医疗费用和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刘平 《中原医刊》2009,(19):28-28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急性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方法将52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22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两组住院天数、各种并发症、病死率和总住院费用的差异。结果早期肠内营养组平均住院天数、并发症及治疗总费用均低于对照组,病死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在急性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皮内镜下胃空肠造瘘术治疗胰头癌致胃十二指肠梗阻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析2006年1月~2007年6月应用经皮内镜下胃空肠造瘘术肠内营养治疗胰头癌致胃十二指肠梗阻患者共46例.结果 46例均成功行经皮内镜下胃空肠造瘘术.术后并发症轻微,8例局部有少量活动性出血,14例局部有分泌物及红肿,7例发生经皮内镜下胃空肠造瘘术管阻塞.46例中31例术前存在营养不良,术后各相关性指标明显改善,术后3周各指标已基本正常,15例术前无营养不良患者术后各相关性指标维持术前水平.结论 经皮内镜下胃空肠造瘘术技术创伤小、安全、经济,肠内营养方便,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奥曲肽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60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奥曲肽持续静脉滴注。比较2组疗效、症状改善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白细胞、血淀粉酶、血糖恢复正常时间以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持续静脉滴注奥曲肽能有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持续性血液净化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及炎性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3年2月于本院进行常规治疗的2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为对照组,同时期采用常规治疗加持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26例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1、3d血清RAAS及炎性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3d血清RAAS及炎性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持续性血液净化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RAAS及炎性指标的影响较为明显,可有效促进上述指标的改善。  相似文献   

13.
王玉东  王婧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6):59-60,63
目的提高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认识,观察容量治疗重症胰腺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晶体液生理盐水注射液容量支持,治疗组在常规晶体液生理盐水注射液联合羟乙基淀粉注射液容量支持。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肠鸣音恢复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C-反应蛋白持续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急性反应期宜早期行容量支持,疗效可靠,并能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症胰腺炎患者应用奥美拉唑联合生长抑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86例重症胰腺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奥美拉唑联合生长抑素,疗程7 d,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各项指标恢复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3.0%(40/43),显著高于对照组72.1%(31/4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肠道恢复时间、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血尿淀粉酶、等指标恢复至正常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死亡率也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拉唑联合生长抑素治疗重症胰腺炎患者有效率高,症状改善明显,缩短治疗时间,并发症少,死亡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奥曲肽联合山莨菪碱治疗急性胰腺炎临床效果。方法分析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80例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措施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50例。结果两组急性胰腺炎患者一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急性胰腺炎患者腹部疼痛缓解时间、血淀粉酶、尿淀粉酶、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急性胰腺炎患者CPR、TNF-α、IL-4、IL-8、IL-10水平和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曲肽联合山莨菪碱治疗急性胰腺炎可以明显的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甲泼尼龙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23例,观察组患者使用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甲泼尼龙治疗.对照组仅使用甲泼尼龙,其余治疗措施基本相同;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血液淀粉酶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腹痛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部压痛消失时间和血尿淀粉酶恢复时间均少于对照组。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与甲泼尼龙联合能明显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是临床上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较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炔雌醇环丙孕酮(达英-35)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52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观察组采用达英-35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采用达英-35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黄体生成激素(LH)、睾酮(T)性激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明显,观察组治疗后LH、T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空腹血糖(FBG)水平治疗后与其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达英-35联合二甲双胍治疗PCOS临床效果优于单用达英-35,临床疗效确切,且服用方便。  相似文献   

18.
血必净注射液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中药血必净注射液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SAP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常规给予禁食、禁水、胃肠减压、大量补充液体、纠正电解质紊乱、抗生素控制感染、抑制胰液分泌、解痉及止痛等西医综合治疗,共14 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静脉滴注,每日2次,连用7 d,7 d后停用血必净注射液,继续维持西医综合治疗7 d。治疗结束后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体温恢复时间,恶心呕吐消失时间,腹痛消失时间,白细胞、血淀粉酶、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均小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血必净注射液对于SAP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中西药结合与常规方法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06~2013-12间我院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西药结合疗法。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1)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淀粉酶( AMY)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钙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观察组的腹痛缓解时间、白细胞恢复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2.9%)显著高于对照组(7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药结合疗法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中,有利于临床症状的改善,提高临床疗效,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爱全乐和盐酸氨溴索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109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爱全乐雾化吸入,大剂量盐酸氨溴索静脉点滴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持续正压通气时间明显缩短、并发症发生明显减少,观察组总有效率(96.55%)明显高于对照组(60.7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或 P<0.01)。结论:雾化吸入爱全乐联合大剂量氨溴索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