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氯氰菊酯是一种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为了解其杀蚊虫效果,我们在实验室内进行了该药对中华按蚊、嗜人按蚊、淡色库蚊3种蚊幼虫的毒效观察,并以溴氰菊酯作对照。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济宁市太白湖新区越冬蚊的种类、密度及分布情况。 方法 于2015年12月至2016年3月,在济宁市太白湖新区选取成蚊监测点采用目测法观察蚊虫数量并记录结果,同时捕捉成蚊在解剖镜下分类鉴定并观察吸血情况。随机选取50%进行解剖,观察蚊虫体内脂肪体累积和卵巢发育情况。 结果 共捕获成蚊1 677只,均为淡色库蚊。蚊虫越冬以地瓜窖、花房较多,成蚊阳性率分别为98.25%(56/57)和81.36%(48/59)。雌蚊2月下旬体内脂肪体骤减,3月上旬开始出现吸血和卵巢发育,3月中旬体内脂肪开始消失。 结论 济宁市太白湖新区淡色库蚊以成蚊越冬,主要越冬场所为地瓜窖、花房,应在越冬期加强成蚊的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不同类型住宅区对蚊虫种群结构及发生动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扬州市区4种不同类型住宅区开展蚊幼孳生及成蚊种群动态的调查。结果诱捕成蚊总量以城中村最多,诱捕数均在800只以上,显著高于普通住宅和高档小区。4类住宅区中,白纹伊蚊与淡色库蚊均为优势种(D10%),诱捕数量最多为白纹伊蚊(D57%)。不同小区白纹伊蚊发生高峰期均出现在6月上旬,但城中村在9月上中旬再次出现发生高峰。淡色库蚊在普通住宅区和高档住宅区发生量基本稳定,而城中村和安置小区在10月中旬则出现明显的发生高峰。不同类型小区间蚊虫阳性率、密度以及孳生地数量顺序均表现为城中村迁安置小区普通住宅区高档住宅区。在各类孳生地中缸的阳性率最高,其次为轮胎和绿化带垃圾积水。结论不同类型住宅区蚊虫种类均以白纹伊蚊和淡色库蚊为主,但孳生地、阳性率及成蚊数量等均随住宅类型不同有明显变化,特别是城中村蚊虫发生量和高峰期均与其他住宅区类型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4.
蚊虫交配习性的实验观察,对于研究蚊虫生态学、化学不育等遗传防制和蚊虫饲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白纹伊蚊、淡色库蚊和中华按蚊是我国主要的蚊种和重要的传病媒介。本试验对这三种蚊虫羽化后不同天数的交配情况、不同大小空间的交配能力及雄蚊交配次数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山东北湖地区蚊虫种类及生态习性,为蚊媒的有效防制提供依据。方法于2014-06/10用幼虫勺或采集网从北湖区各类孳生地捞取蚊幼虫带回室内进行种类鉴定。采用人饵帐诱捕蚊法和帐扣法,对北湖地区的成蚊种类、种群密度、季节消长和夜间活动规律等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共捕获成蚊10 836只,经鉴定为6属17种。淡色库蚊为优势蚊种,占捕获总数的69.48%,其次为三带喙库蚊和中华按蚊。各种成蚊的季节变化趋势具有一致性,6月份开始出现,7-8月份为成蚊活动高峰期。成蚊在整个夜间均有活动,黄昏和凌晨出现2次高峰。结论山东省北湖地区蚊媒孳生地众多,蚊虫种类繁多。蚊媒的有效防治应结合蚊虫的生态习性及自然情况,方可取得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6.
杀灭越冬蚊是控制淡色库蚊虫源,降低翌年种群密度的重要灭蚊措施。本文报道越冬淡色库蚊过冬后繁殖力的实验观察。 淡色库蚊越冬蚊于1982年2月24日采自青浦曲水园假山洞。先在20±1℃温室中复苏,于3月2日首次用小白鼠喂血。继而将饱血蚊单管饲养。待血液消化卵子成熟(见滤纸上排有血便)后,小批量(不超过5只一组)放回20×20×20cm小蚊笼中产卵,并将卵块计数卵粒。产卵后继续喂血,单管饲养,重复上述过程.直至蚊虫死亡。共观察了24只过冬蚊.其结果见表1。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常见 9 种蚊虫核糖体 DNA 第二内转录间隔区( rDNA-ITS2 )基因序列特征,为蚊虫种类分 子鉴定方法探讨提供依据。 方法 在山东省济宁市采集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二带喙库蚊、白纹伊蚊、刺扰伊蚊、中 华按蚊、骚扰阿蚊、常型曼蚊和黄色柯蚊成蚊,形态学种类鉴定后,提取上述 9 种蚊虫 DNA,PCR 扩增 rDNA-ITS2 基 因并测序;在 GenBank 中进行同源性比对,采用 Bioedit 7. 0 软件及 DNAMAN 软件对测序结果进行比对分析,通过 DNASTAR、ClustalX 1. 81 和 Mega6 软件分析列特征并构建系统进化树探讨系统发生关系。 结果 9 种蚊虫的 rDNA- ITS2 长度在 343 bp 与 577 bp 之间,共有 59 个保守位点、449 个变异位点、235 个简约信息位点和 191 个单态位点,9 种蚊虫种间序列同源性为 28. 21% ~ 53. 76%;所有蚊虫的 rDNA-ITS2 基因分子鉴定与形态学鉴定吻合率 100%,库 蚊属的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和二带喙库蚊聚成一类,伊纹属的白纹伊蚊和刺扰伊蚊聚成一类,不同种蚊虫为独立 分支。 结论 核糖体 DNA 第二内转录间隔( rDNA-ITS2 )基因可用于蚊虫属和种的鉴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南京市2013年蚊虫密度、种群及季节消长情况。方法按照《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试行)》要求,采用诱蚊灯法在南京市开展蚊虫监测。结果 2013年南京市共捕蚊3 268只,蚊密度为0.57只/(h·灯),捕获的蚊虫隶属2亚科4属5种,优势蚊种为淡色库蚊和三带喙库蚊,分别约占58.05%和17.59%,季节消长呈7月和10月双高峰曲线。结论南京市蚊虫具有种群多样性,淡色库蚊和三带喙库蚊为优势蚊种,每年7月和10月为密度高峰季节,可供当地蚊虫防制措施的指定提供参考。同时要关注蚊虫孳生地情况及气象因素对蚊虫密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马来微丝蚴注射感染四种蚊虫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采用Rosen与Gubler的蚊虫注射装置,将取自长爪沙鼠腹腔的马来微丝蚴注射入中华按蚊、雷氏按蚊嗜人亚种、东乡伊蚊和淡色库蚊体内。结果马来微丝蚴在两种按蚊体内发育良好,在淡色库蚊和东乡伊蚊体内也能发育成熟,但需要较长时间。文内对蚊虫注射器的装配和使用方法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山东省不同地理株及实验室不同抗性品系淡色库蚊及5种常见蚊种的线粒体DNA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mtDNA?COⅠ)基因序列特征,分析其遗传多样性。方法 采用山东省济南、济宁、青岛等地现场采集及实验室选育的淡色库蚊成蚊,以济宁市现场采集的5种蚊(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白纹伊蚊、骚扰阿蚊)作为样本,PCR扩增mtDNA?COⅠ基因并测序,分析序列特征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 PCR特异扩增8个不同地理株及4个实验室抗性品系的淡色库蚊mtDNA?COⅠ区域,获得长度均为528 bp的扩增片段,A+T含量为67.4%,存在两个变异位点。不同地理株淡色库蚊mtDNA?COⅠ基因同源性为99.95%,不同抗性品系淡色库蚊基因序列相同,所有蚊虫COⅠ基因具有高度保守性。5种常见蚊虫的mtDNA?COⅠ基因片段长度均为528 bp,有408个保守位点,120个变异位点,42个简约信息位点,78个单态位点,A+T含量为65.7%~68.0%,同源性分析发现蚊种间基因同源性为86.17%~92.05%,所有蚊虫的COⅠ基因分子鉴定与其形态学相吻合。系统进化关系显示,同种和同属之间呈明显的聚集,但阿蚊属成单独的分支,与其他蚊种亲缘关系较远。结论 线粒体COⅠ作为不同地理株及实验室不同品系淡色库蚊的遗传进化分子标记不够理想,但该基因具有种间和属间特异性,可用于蚊虫属和种的区分。  相似文献   

11.
淡色库蚊是山东省主要家栖性蚊种,为重要的传病媒介。化学杀虫剂的广泛应用,导致蚊虫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给蚊虫防治带来困难。为此,作者等进行了现场蚊虫抗性测定和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与有机磷类或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复配,对现场淡色库蚊幼虫的毒力测定,并对淡色库蚊抗性治理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建立利用核糖体DNA第二内转录间隔区(rDNA-ITS2)诊断性序列鉴别蚊媒的分子生物学方法. 方法 根据淡色库蚊、白纹伊蚊、嗜人按蚊rDNA-ITS2基因两侧的5.8S和28S保守区设计诊断性引物,进行3种蚊虫的rDNA-ITS2克隆鉴定,并利用其rDNA-ITS2特征进行现场蚊虫的鉴别. 结果 诊断性引物对于淡色库蚊、白纹伊蚊、嗜人按蚊DNA模板的扩增产物分别为440、514和558 bp,3种蚊虫阳性克隆的测序结果与GenBank-blast相应蚊种rDNA-ITS2序列的同源性均为99%.用Biosept、DNAstar等软件分别分析发现各蚊虫克隆的个体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将现场采集的蚊虫诊断性引物扩增产物进行阳性克隆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显示与淡色库蚊阳性对照的一致性为99%;与GenBank中淡色库蚊rDNA-ITS2基因的同源性为99%. 结论 通过对淡色库蚊、白纹伊蚊、嗜人按蚊核糖体DNA第二内转录间隔区(rDNA-ITS2)基因的序列分析,表明3种蚊媒的rDNA-ITS2基因具有可鉴别的种属特异性.利用同一体系的共享引物扩增,可以建立适用于3种蚊媒的现场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球孢白僵菌对室外蚊虫的防制效果,为拓展蚊虫的生物防制思路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在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韩庄镇利用二氧化碳诱蚊灯法检测成蚊密度,利用球孢白僵菌固体混合物处理蚊虫孳生地,定期观察记录蚊幼虫和成蚊密度,评价其对孳生地蚊虫的防制效果。结果在媒介蚊虫流行季节,球孢白僵菌处理组能够显著控制蚊幼虫密度,其中5月下旬、6月上旬、6月中旬、6月下旬、7月中旬对照组与处理组蚊幼虫密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26、11.85、19.41、9.45、4.58,均P<0.05),其余时间段(5月上旬、5月中旬、7月上旬、7月下旬、8月上旬、8月中旬、8月下旬、9月上旬、9月中旬)与对照组蚊幼虫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1.02、1.16、1.50、-0.25、-1.29、-0.37、0.22、1.27,P>0.05)。该地区的优势蚊种分别为淡色库蚊、中华按蚊和三带喙库蚊,在淡色库蚊和三带喙库蚊密度高峰期,球孢白僵菌混合物的防制效果较好。结论在媒介蚊虫流行季节,球孢白僵菌混合物能控制孳生地蚊幼虫密度,可用于蚊虫的生物防制。  相似文献   

14.
蚊香已广泛应用于防蚊叮咬。为了观察烟密度对蚊香击倒淡色库蚊雌性成蚊作用的影响,作者在实验室内进行了一系列的观察。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含丙烯菊酯有效成份dl,d-T80的蚊香烟颗粒,显示在蚊香燃点上空3cm和30cm处收集的烟颗粒直径分别为0.2μm以下和0.4~1.0cm。前者明显小于后者。其原因是烟颗粒在上升的过程中不断  相似文献   

15.
据报导,中美洲的淡色按蚊实验室种群对疟原虫的敏感性很不一致。卵囊和子孢子率均很低,本文首次报告南美哥伦比亚的淡色按蚊卡塔赫纳株对人疟原虫的实验感染结果。每次感染选用1~5日龄的雌蚊,每笼约180只,让蚊虫直接在带配子体的志愿者身上吸血。剔除未吸血的蚊虫。供血者包括35个恶性疟和36个间日疟病人。其中13个恶性疟病人曾供血2次或2次以上。吸饱血蚊虫放在28℃、相对湿度为80~85%的室内饲  相似文献   

16.
淡色库蚊蚊卵不同温度下保存后活力的实验研究山东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济宁272133)王新国赵玉强甄天民淡色库蚊是我国的主要蚊种,也是丝虫病的主要传播媒介,对其生态习性、传病作用及防治方法已进行了深入研究。我们于1994~1996年在室内观察了该蚊蚊...  相似文献   

17.
为了进一步论证晚秋杀灭末代幼虫是控制淡色库蚊虫源的重要性,以及这一措施的可行性,自12月中旬至次年3月中旬,按旬捕捉自然界的淡色库蚊解剖,观察滞育越冬蚊在上海地区冬季各旬的比例。 指标:滞育蚊:卵巢小,胃小,第一卵泡停滞在N期,第一卵泡与原卵区(第二卵泡和第三卵泡)几平等长。未经产发育蚊;卵巢微气管末端卷曲,  相似文献   

18.
作者曾报告骨骼表皮内突每天的生长层可作为判断库蚊和伊蚊日龄的依据,近来又对人工饲养已知日龄的冈比亚按蚊、斯氏按蚊、淡色按蚊以及现场捕获的冈比亚按蚊和致死按蚊进行了研究。将杀死的成蚊干燥保存,如果放在潮湿的环境中,角质就会损坏,使其染色性变质。为了保证标本干燥,可将蚊虫放在阳光下2小  相似文献   

19.
作者于1982年6~8月,在山东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做了除草醚对杀灭中华接蚊和淡色库蚊幼虫的室内、外持效观察;试验结果证明持效时间与药物浓度、蚊类幼虫的种类和龄期等相关。如以2.5ppm对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调查济宁市太白湖湿地蚊媒季节消长水平,比较功夫小帅诱蚊灯和WJ?C全自动高效蚊虫采样器的诱蚊效果。方法 2017年6-10月分别采用人饵帐诱捕蚊法、功夫小帅诱蚊灯、WJ?C全自动高效蚊虫采样器诱捕蚊媒,对太白湖湿地的成蚊种类、季节消长等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人饵帐诱捕蚊法共捕获成蚊10 914只,包括5属13种;三带喙库蚊、淡色库蚊和常型曼蚊为当地的优势蚊种,三者占捕蚊总数的77.41%;黄色柯蚊比例明显上升。各种成蚊均于6月开始出现,7-8月为活动高峰期。2种诱蚊工具均有较好的诱捕效果,WJ?C全自动高效蚊虫采样器诱蚊效果与人饵帐诱法基本一致;诱蚊灯对常型曼蚊和黄色柯蚊的诱捕效果明显低于人饵帐诱法。结论 济宁市太白湖湿地蚊虫结构有所变化,应加强监测。诱蚊灯和WJ?C全自动高效蚊虫采样器均具有较好的诱蚊效果,但各有优劣,监测过程中应注意监测方法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