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脾包虫囊肿35例诊治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包虫囊肿病是西北地区常见病 ,最易发生在人体肝、肺部 ,发生在脾脏者少见。我院 1981年 2月至 2 0 0 1年 2月收治肝包虫囊肿 1893例 ,其中经手术治疗的脾包虫囊肿 35例 ,占 1 8%,现将诊治情况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本组中男 18例 ,女 17例。年龄 8~ 6 2岁 ,平均年龄 2 8岁。 35例均有与犬、羊密切接触史。 35例中单纯脾包虫囊肿 12例 ,占 34 3%。另 2 3例中 ,合并肝包虫 13例 ,合并肝、腹腔包虫 4例 ,合并肝、大网膜、腹腔、肠系膜包虫 2例 ,合并肝、肾、膀胱、大网膜包虫 1例 ,合并肝、盆腔、子宫、膀胱包虫 1例 ,合并肝…  相似文献   

2.
肝包虫病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肝包虫病(hydatid disease of liver)又称肝棘球蚴病(echinoeoccosis of liver),是犬绦虫(棘球绦虫)的囊状幼虫(棘球蚴)寄生在肝脏所致的一种寄生虫病。本病系由细粒棘球蚴,多房性棘球蚴或泡状棘球蚴所引起。肝包虫病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由细粒棘球蚴所引起的单房性包虫病(肝包虫囊肿),另一种是由多房性或泡状棘球蚴感染所致的泡状棘球蚴病(又称滤泡型肝包虫病)。  相似文献   

3.
钙化肝包虫囊肿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杂的棘球蚴病的处理通常较为困难。而钙化的囊肿对临床表现的影响尚不明确,是否需要手术,尤其是在无症状的病人则很难确定。基于这些问题,作者对此类病历进行了研究。方法在其所在的医院,从1964~1996年总共有457例肝棘球蚴病的病人进行了外科治疗。其中75例(16.4%)囊肿形成明显的钙化。年龄大于50岁的59冽,小于50岁的16例。临床症状取决于囊肿反复感染或压迫邻近结构的情况。20例无症状者是因其他疾病检查而被发现的。55例有临床症状,这些症状包括发烧、上腹部不适、腹部包块和黄疸等。除了临床表现外,诊断依靠各种特殊的试验…  相似文献   

4.
肝泡状棘球蚴病合并肺、脑转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外科手术无疑是有效治愈泡状棘球蚴引起的恶性肝包虫(alveolar hydatid disease,AHD)的首选方法,而AHD肺、脑转移已属晚期,泡型包虫病原发在肝脏占98%,死亡率在诊断确定后10年内达93%,而脑肺转移者短期内其死亡率更高。我们统计1993-2003年新疆伊犁河谷收治的包虫病2 069例,其中肝泡球蚴病84例,肝泡球蚴合并肺、脑转移者6例(肺转移5例、肺脑转移1例),详见表1~3。表1 6例肝泡状棘球蚴病合并肺、脑转移一般项目例序性别年龄(岁)族别疫区1女36哈族新疆特克斯县人2女53汉族新疆尼勒克县人3男28哈族新疆伊犁新源县人4女22维族新疆伊宁县人5女2…  相似文献   

5.
肝囊肿的腹腔镜治疗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囊肿是一种较常见的肝脏良性疾病 ,一部分病人需选择外科处理。腹腔镜手术技术的发展 ,使得肝囊肿的腹腔镜治疗渐成为一种主要手段。本文总结了作者 1 994年 1月至 2 0 0 1年 8月治疗的 35例肝囊肿进行分析 ,探讨腹腔镜在肝囊肿治疗中的价值。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组 35例中 ,男 2 1例 ,女 1 4例。男女比例 1 .5 :1。年龄 2 1~ 75岁 ,平均 46.6岁。单发性肝囊肿9例 ,多发性肝囊肿 2 6例 (含 2例多囊肝 ) ,单发与多发比例 1 :2 .98。囊肿单腔直径 2~ 1 5 cm,合并肾囊肿 2例。所有病例均经 B超或 CT确诊。治疗前症状均有腹胀不…  相似文献   

6.
肝细粒棘球蚴病外科治疗术式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4年7月至2003年5月本院共收治肝细粒棘球蚴病(又称肝包虫病)3126例,针对肝包虫囊肿的不同结构类型,采取不同的手术治疗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肝包虫囊肿微创治疗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肝包虫囊肿是由细粒棘球蚴引起 ,占人体包虫病的 70 %~ 80 % [1] 。开腹手术治疗一直是其主要治疗方法[2 ,3] 。手术治疗疗效肯定 ,但也存在着创伤大 ,复发率较高 ,再次手术困难等问题[2 ,3] 。近年来 ,由于阿苯达唑的应用 ,内科治疗取得了很大进展 ,但治愈率仍较低 ,仅为 30 %左右[4 ] 。包虫囊肿张力较高 ,囊内含有较多的原头蚴 ,对其穿刺有可能造成囊液及原头蚴外渗 ,引起过敏性休克或原头蚴播散种植等并发症。因此 ,包虫囊肿穿刺一直视为禁忌[1,2 ] 。但是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 ,介入治疗技术的不断完善及腹腔镜技术的广泛应用 ,以…  相似文献   

8.
肝单房性包虫囊肿完整切除68例手术探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我院自 1995年 7月至 2 0 0 2年 1月行肝单房性包虫囊肿完整切除 6 8例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本组 6 8例中 ,男 4 3例 ,女 2 5例 ,年龄 16~ 5 2岁 ,平均 34岁 ;肝包虫囊肿位于肝右叶4 5例 ,位于肝左叶 2 3例 ;其中肝包虫囊肿切开内囊摘除术后复发 13例。2 .手术方式及结果 :手术均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进行 ,取右肋缘下斜切口或剑突下“人”字切口。充分游离肝周粘连和韧带 ,病变位于肝中叶周围者预置肝门阻断带 ,不行肝门阻断。经肝单房性包虫囊肿坚厚的外囊纤维层与正常肝组织薄膜间实施行肝包虫囊肿完整切除…  相似文献   

9.
背景与目的 棘球蚴病是一种由棘球绦虫感染而引起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多寄生于肝脏。肝棘球蚴病常见的病原类型有两种,即细粒棘球绦虫和多房棘球绦虫。其中以单种棘球蚴绦虫感染者较为常见,而两种棘球蚴绦虫同时感染者少见,仅占肝棘球蚴病患者的0.92%。肝两型棘球蚴病混合感染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缺乏特异性,术前诊断困难,最终疾病的确诊需进行病理学检查。本文回顾性分析总结1例肝两型棘球蚴病混合感染伴腹壁脓肿及窦道形成的患者临床资料特点及诊治过程,并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旨在增加临床医生对晚期肝两型棘球蚴病混合感染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青海省人民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1例肝两型棘球蚴病混合感染伴腹壁脓肿及窦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诊治过程,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对该病的发生机制、临床特点、疾病诊断及治疗方案等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患者为39岁藏族女性,因出现间断上腹部胀痛不适1个月余,加重1周入院,影像学检查提示肝细粒棘球蚴病、腹壁脓肿,术中与术后病理结果提示肝细粒棘球蚴病、肝多房棘球蚴病混合感染,行多肝段联合切除术+腹壁窦道切除手术治疗。术后腹部切口愈合良好,痊愈出院。患者术后长期规律口服阿苯达唑治疗,至今未见复发。结论 肝两型棘球蚴同时感染是一种罕见的特殊类型肝棘球蚴病,缺乏典型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该病呈浸润式增殖,不仅可以直接侵犯邻近的组织结构,还可以经淋巴及血运转移到腹膜后和远隔器官如脑、肺等部位,故有“虫癌”之称,出现症状时多达中晚期;病理学检查是其诊断金标准;目前国内外尚无肝两型棘球蚴病混合感染者的诊治共识,就目前国内外对于单种棘球蚴病诊治指南中,对于有手术切除机会的患者应积极手术治疗,尽可能完整切除病灶并长期口服阿苯达唑治疗,防止复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西藏地区单中心仅表现于泌尿系统细粒棘球蚴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5月至2017年10月在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住院行手术治疗的23例泌尿系统细粒棘球蚴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3例患者中,肾脏细粒棘球蚴病19例,肾盂细粒棘球蚴病1例,膀胱细粒棘球蚴病3例;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学检查均确诊为细粒棘球蚴病。术前明确诊断者17例,误诊者6例,其中误诊为肾囊肿3例、肾上腺囊肿1例、胰腺囊肿1例、囊性肾癌1例;23例患者中,18例患者术后均给予阿苯达唑片10~15 mg/(kg·d)口服,持续1~9月,其余5例患者因各种原因,术后未服用阿苯达唑片;平均随访14个月(1~24个月,3例失访),19例患者均无复发,1例术后未服用阿苯达唑患者术后7个月原位复发,予该药口服9个月后,影像学达到临床治愈。结论西藏地区是细粒棘球蚴病的高发区,仅表现于泌尿系统细粒棘球蚴病临床少见。特别是病灶较小、影像学检查特征不典型时容易误诊。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1990年1月至2005年6月我院共收治肾细粒棘球蚴病内囊破人肾盏肾盂8例。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本组8例。男5例,女3例。年龄16~70岁。右肾6例,左肾2例。单纯肾细粒棘球蚴病5例,并发肝、肺等其他脏器包虫病者3例。病程1~10个月。患者均有疫区生活史。  相似文献   

12.
肝包虫破入腹腔34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永岐  王宏斌 《腹部外科》2002,15(6):351-352
目的 介绍 34例肝包虫破入腹腔的诊治体会。方法  1990~ 2 0 0 0年共收治 34例肝包虫破入腹腔病例 ,其中男 2 0例 ,女 14例 ;年龄 13~ 6 5岁。 34例均于手术治疗后进行药物治疗 3~6个月。结果 全部病例均获得治愈 ,随访 1~ 10年无肝脏及腹腔包虫复发 ,效果较满意。结论 肝包虫破入腹腔 ,只要及时诊断、及时抢救并手术治疗 ,术后联合服用杀虫药 ,对防治包虫破入腹腔和其种植所致的复发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3.
肝囊肿发病现状的社区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明确肝囊肿在自然人群中的发病情况。方法 采取随机方式 ,调查武汉市余家头国棉社区 18岁以上人口的 80 % ,共调查人口 63 40人 ,使用韩国产麦迪逊 5 5 0 0型B超 ,检查医师为主治医师。结果  18岁以上人口调查 63 40人 ,共发现肝囊肿 13 4例 ,发病率 2 .11%。随着年龄的增长肝囊肿的发病率逐渐增高 ,其中 18~ 3 0岁发病率为 0 .877% ,3 0~ 40岁为 1.0 6% ,40~5 0岁为 2 .15 % ,5 0~ 65岁为 3 .0 % ,65岁以上为 3 .41%。女性肝囊肿发病率稍高于男性。病变在右侧稍多于左侧。多发性肝囊肿多发于 5 0岁以上 ,单发性肝囊肿多发于 5 0岁以下 ,随着年龄增大 ,单发性肝囊肿的比例逐渐减少 ,多发性肝囊肿的比例增高。直径较大的肝囊肿可能无临床症状 ,但其对患者有潜在生命危险。结论 临床体检对肝囊肿产生危害有重要预防价值 ,为减少肝囊肿的危害 ,对 5 0岁以上人群应重视肝脏体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提高肝脏囊性病变 (囊肿≥ 4cm )的外科治疗水平。方法 对 1983~ 2 0 0 3年我院外科治疗肝脏囊性病变的病因、外科治疗方式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肝脏囊性病变病人 64例 ,其中单纯性肝囊肿 5 7例 ,肝棘球蚴病 4例 ,肝胆管囊腺瘤 2例 ,肝胆管囊腺癌 1例。囊肿平均直径为 10 .4cm。 16例单纯性肝囊肿行经皮囊肿穿刺抽液术 ,术后所有病人囊肿复发。 5 2例单纯性肝囊肿病人施行了手术治疗 ,其中 2 8例剖腹行囊肿去顶术 ,6例术后复发 ;18例腹腔镜辅助下手术 ,2例术后复发 ;囊肿切除术 2例 ,肝叶或肝部分切除术 4例。 4例肝棘球蚴病行包虫囊肿内囊摘除术 ,无复发。 2例肝胆管囊腺瘤和 1例肝胆管囊腺癌 ,均行肝叶切除术。结论 巨大 (≥ 4cm)、有临床症状的单纯性肝囊肿行经皮囊肿穿刺抽液术均复发 ;囊肿去顶术复发率低 ,腹腔镜辅助下手术较剖腹手术创伤小。肝棘球蚴病行包虫囊肿内囊摘除术是有效的 ,复发率低。肝胆管囊腺瘤可能恶变 ,应早期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5.
自1993.10~1994.8,我科行腹腔镜肝包虫内囊摘除2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9~42岁,平均25岁。术前均经B超检查和卡松尼试验诊断。囊肿位于右肝13例,左肝5例,左右肝者2例。单发囊肿17例,多发囊肿3例,共有囊肿23个,右肝16个,左肝7个,单房性囊肿19个,多子囊囊肿4个,合并胆漏5例,感染2例,合并肺包虫1例。  相似文献   

16.
1990年2月~1992年4月作者在突尼斯让都巴省立医院工作中共收治肝包虫囊肿病62例,占该院外科住院病人的2.95%(62/2103),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62例,男19例,女43例,年龄6~72岁.平均44岁。临床表现以右上腹胀满感伴包块及轻微疼痛为主要症状。全部病例均经BE检查确诊,并由手术证实。全部均行内囊摘除术。同时12例行胆囊切除术,l例行肝修补术(外伤性肝破裂),l例行胰尾切除术(合并胰尾包虫囊肿),l例行腹壁包虫囊肿切除术,1例行胸腔闭式引流术。62例中有16例发生了并发症,占25.8%,其中胆接3例,隔下感染2例,囊内大…  相似文献   

17.
肝包虫病外科治疗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肝包虫病又称肝棘球蚴病 ,是畜牧地区常见的寄生虫病 ,约大多数是犬绦虫 (细粒棘球绦虫 )的蚴侵入并寄生在人体肝脏所引起的单房性包囊肿 (肝棘球蚴病 ) ,少数由泡状棘球绦虫的蚴所引起的泡状棘球蚴病 (肝泡球蚴病 )。百余年来一直将手术作为治疗棘球蚴病较为理想的方法 ,但由于术后复发率高及并发症多 ,后果令人担忧。多年来不少学者不断改进操作以减少复发及其它并发症 ,先后出现多种术式 ,总体可分为传统术式、微创术式和根治术式。一、传统术式内囊摘除术是最常用的手术方法 ,早在十九世纪中叶已开展。手术时将病变部位显露后 ,抽除囊液…  相似文献   

18.
根治性切除是肝泡状棘球蚴病 (肝泡球蚴病 )的有效方法 ,而早期诊断和彻底切除是取得根治的最好方法。但由于症状轻微 ,多数病人就诊时间偏晚 ,已发生广泛肝浸润及转移 ,大多只能行姑息性切除。加之肝泡球蚴术后复发 ,也是影响治疗效果的关键。我科采取手术后综合性治疗 ,可改善全身状况 ,延长病人的生存期 ,提高了治疗效果。临床资料1974~ 2 0 0 3年我院手术治疗肝泡球蚴病 6 8例 ,根治性半肝切除术占 2 0 5 9% (14 /6 8) ,肝右三叶切除 10 2 9% (7/6 8) ,肝左三叶切除 7 35 % (5 /6 8) ,姑息性肝部分切除或单纯肿块切除 36 75 % (2 5 …  相似文献   

19.
作者自2001年8月始实施肝包虫外囊剥除术共27例,均达到根治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27例中,男性11例,女性16例。年龄15~76岁,平均41岁。其中,15例为二次手术,4例为三次及以上手术。共计51个包虫囊肿,直径在2·5~22cm。其中6例病人10个囊肿分别突入左右胸腔。2.方法:以上病例均采用气管插管全麻,3例左肝外叶包虫囊肿(4个)取左侧肋缘下切口,3例左、右肝多发包虫囊肿(其中一例合并脾包虫)取上腹部“人”字形切口,其余均取上腹部正中切口并向右侧腰部之“L”型复合切口。于肝包虫外囊与肝实质交界处切开肝被膜,用电刀头仔细…  相似文献   

20.
1982~1988年期间作者所在外科共作64例肝棘球蚴病手术,计男25例,女39例,年龄平均44岁(12~77岁)。7例其它器官也有棘球蚴病,6例在术后复发。48例为单一肝囊肿,16例多发肝囊肿,病变位于右肝叶46例,左肝叶10例,两侧8例。囊肿最大直径小于5 cm 3例,5~10 cm 44例,大于10 cm17例。多数病人与动物有密切接触。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腹或右季肋疼痛,肝肿大,发烧,25%有黄疸史,6%有过敏反应,8%无症状或体征。15洌有肝脓肿表现,但术中未见囊内有脓液.13例做 Casoni 皮肤试验,7例阳性。9例检查抗棘球抗体,6例阳性。嗜酸性细胞增多占17%,白细胞增多15%,入院时13%胆红质值增高,20%左右有血清 GOT 和 GPT 值增高,41例腹部平片有阳性征象。58例作超声,30例作 CT,分别有55例和28例可显示肝囊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