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壮医药是我国民族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壮医经验方壮通饮是广西壮族地区民间医生根据壮医理论从疏通人体"三道两路"的角度出发,用扶芳藤、参三七、黄花倒水莲3味广西特色壮药配伍而成。该方用药精专、配伍严谨、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挖掘壮医谷道病的用药特色和组方规律。方法:收集壮医治疗谷道病方207首,建立壮医谷道病药物和方剂数据库,运用关联规则分析壮医谷道病方剂用药和配伍规律。结果:在所使用的437种壮药中,排名前15位的高频药物有鸢尾、橘红珠、葫芦茶等壮药,使用总频次为1 452次。在关联规则集中,符合最小支持度0.2和最小置信度0.6的由2味药、3味药及4味药组成的关联规则分别有12条、9条和6条。结论:运用关联规则方法能较好地发现壮医临床治疗谷道病的用药特色和组方规律,为临床合理遣方用药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壮药是在壮医理论指导下用于治疗疾病的天然药物。具有地域性、民族性和传统性,以温、热、寒、凉、平五性和酸、甜、苦、辣、咸、麻、淡、涩八味统引其性味与功能。壮医方剂的配伍以主药(公药、母药)、帮药和带药为组合原则,以辨病、辨症为依据用药。笔者长期从事于民族医药研究,在长期的工作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的组方规律。方法应用文献检索方法检索1979_2009年在中国知网(CNKI)、维普资讯网(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收录的有关中医药治疗AA的文献;应用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建立相关中药特征数据库;应用数据挖掘(datamining,DM)技术分析中药复方的药物归类、用药频次和关联程度。结果筛选出相关文献311篇,收录方剂677首,涉及中药254味,其中补虚药69味、清热药42味、活血化瘀药20味、止血药16味、解表药16味,位居前5位;254味中药的用药频次达7547次,黄芪、生地黄、鸡血藤、仙鹤草、柴胡的用药频次分别为379、248、167、85、13,分别位列补虚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止血药和解表药之首;含12味、10味及11味中药的方剂数量位列前3位;黄芪、当归两药的方剂覆盖率达60%,由此确立了益气养血、补肾助阳、滋阴补肾和补肾填精、益气养血4个核心药物群;总结出益气养血,补助肾阳,滋阴补肾,健脾和胃,补血活血和清热解毒、凉血止血6个可能的组方原则。结论应用DM技术发现了中医药治疗AA的基础核心药物为黄芪、当归,确立的4个核心药物群符合现代中医对AA病机的认识,总结的6个组方原则揭示了中医药治疗AA的用药规律。  相似文献   

5.
所谓反佐配伍,是指用与主药性味不同、作用相反的药辅佐主药的一种配伍方法和治疗方法。从表面上来看,这种组方用药,药与药之间,由于药性相反,似乎存在相互排斥的现象,但实质上正因为药物的性能、效用相反,起到了互相补充和促进作用。通过反佐配伍,可以达到治疗兼证,或消除某些药物的毒性和烈性,或协同主辅药更好地发挥作用。在临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壮医火路病的用药组方规律。方法:运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204首火路病方剂进行频数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频数分析发现排名居前10位的两面针、大钻、鸡血藤等共12味药物为壮医火路病的常用药物;聚类分析发现通调火路病药、祛风毒药、除湿毒药和解痧毒药为壮医火路病的常用配伍药类;走马胎+枫荷桂(千斤拔、透骨消),大钻+小钻,四方藤+穿破石+九节风(小钻),飞龙掌血+九节风,鸡血藤+麻骨风,宽筋藤+九节风,两面针+鸡血藤+宽筋藤+枫荷桂,过山风+九节风+九龙藤以及过山风+两面针为壮医火路病的基本组方结构。结论: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了壮医火路病的用药组方规律。  相似文献   

7.
《中成药》2021,(5)
目的探讨《御药院方》"治一切气门"白术组方的配伍规律,摸索白术用药特色。方法选择组方41首、药物68味,对其组方药物使用频数、性味归经、配伍功效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白术组方的药物使用频数达458次,超过10次以上的有陈皮、人参、木香、槟榔、茯苓、半夏、三棱、莪术、沉香等18味。药物性味以辛温、辛苦温、辛热药为主,归经主要入脾(胃)、肺、肝经,类别大多为补气、理气及祛湿、行气消积类。结论白术组方治疗气门病症主要是调理脾胃气机,其配伍用药特点为(1)注重"扶正培本"的原则,补气为先;(2)理气药是组方药物配伍之重;(3)配伍温里药,助益脾胃阳气;(4)健脾祛湿,标本同治;(5)善调气机,重消积导滞。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含有中医经典药对人参-附子的中医方剂组方规律。方法收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含人参-附子药对的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5)建立数据库,分析其主治疾病频次和用药频次,并分析治疗4种高频疾病的方剂组方规律。结果纳入含有人参-附子药对的方剂1067首,高频主治疾病为厥脱、虚劳、脾虚伤食、中风(脑卒中)等14种(频次≥20),常配伍药物21味(频次≥80),核心配伍药物为当归、肉桂、白术、茯苓、甘草、干姜6味,常用药物组合12组。治疗厥脱方剂中,核心配伍药物为白术、茯苓、甘草3味,常用药物组合6种;治疗虚劳方剂中,核心配伍药物为茯苓、肉桂、甘草、牛膝、白术、五味子、干姜、防风8味,常用药物组合52种;治疗中风方剂中,核心配伍药物为茯苓、肉桂、当归、白术、甘草、干姜、防风、麻黄8味,常用药物组合34种,治疗脾虚伤食方剂中,核心配伍药物为茯苓、当归、白术、陈皮、干姜、肉桂、甘草、木香、厚朴9味,常用药物组合25种。结论利用数据挖掘方法探究含人参-附子药对方剂的组方规律,对其临床运用具有一定指导价值,为开展相关药物研发提供依据,也可为药对的组方规律研究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9.
《山东中医杂志》2016,(10):865-869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方式,探究便秘处方用药规律。方法:通过纳入标准,收集便秘处方596首,涉及220味中药,累计用药4 512频次。对处方标准化后,对药物频次、药性进行Apriori关联规则、系统聚类分析、因子分析,探索便秘处方的组方规律。结果:对核心药物分析,确定便秘治疗用药常以清热药、补虚药、泻下药及理气药为主。得到常用二项配伍药物25组,三项配伍药物14组,并结合专业知识,发现6类证型下不同的核心药物。结论:便秘处方规律的挖掘,得出的用药配伍规律及核心药物,为临床用药开阔了思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凉血止血类中药组方治疗肾小球性血尿的效果。方法对照组35例,口服小蓟饮子;治疗组50例,采用自拟加减四草汤(紫草、仙鹤草、旱莲草、白花蛇舌草、丹皮、白茅根)为主治疗,观察治疗前后镜下尿红细胞数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0%(P〈0.01)。结论此方具有很好的消除肾性血尿的功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挖掘分析壮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用药规律。方法:从文献和著作中筛选出壮医治疗RA的方剂并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TCMISS V2.5),构建壮医治疗RA方剂数据库,采用TCMISS V2.5集成的频次统计、关联规则、新方分析等功能进行用药规律分析。结果:共筛选出壮医治疗RA的方剂271首,涉及药物575种,其中使用频次在19次以上的药物有22味,得到关联出现频次在19次以上的常用药物组合18个,核心药物组合8个及新方4首。结论:壮医治疗RA的药物药性多为温性,药味以辛苦居多,在组方上重视活血散瘀通络药物的应用,并适当搭配补虚药物,为治疗RA的临床用药及相关新药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挖掘壮医内服方药治疗小儿咳嗽(勒爷奔唉)的配伍规律,为壮医药的继承发展和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壮医壮药治疗小儿咳嗽(勒爷奔唉)内服方剂177首,进行术语规范化等处理,抽取信息,建立Excel表,应用SPSS Clementine 12.0数据挖掘软件对数据进行关联规则分析方药配伍规律。结果:筛选出177首壮医内服方,252味壮药,分析发现配伍频数较高的壮药为鱼腥草、枇杷叶、土甘草、蜂蜜、不出林、百部、罗汉果、十大功劳等;符合最小支持度和置信度的二联规则13条,三联规则7条,四联规则5条。结论:通过对药物频数、关联规则的分析,可揭示壮医壮药治疗小儿咳嗽(勒爷奔唉)的组方配伍规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从含佛手临床处方中挖掘佛手中医用药规律,为佛手现代临床应用、保健产品开发及新药研发提供依据。方法 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为数据来源,检索收集含佛手的临床处方,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统计分析软件(IBM SPSS V20.)和Excel(Microsoft Office 2016)建立基础数据库,对组方用药(或配伍用药)与治疗病证进行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分析等数据挖掘。结果 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处方筛选,收集含佛手临床处方共458首,涉及中药388味,用药总频数达6 199次,其中佛手核心配伍药材(>130次)为茯苓(222次)、白术(217次)、白芍(196次)、柴胡(159次)、陈皮(142次)5味;选取与佛手配伍频数>49次的药材进行分类统计,其中包括药材34味,累计出现频数为3 131次,占总频数的50.51%,以补气药、行气药、补血药、利水消肿药、消食药、活血止痛药为主;佛手配伍药材药性主要为温、寒、平,药味主要以苦、甘、辛味居多,主要归脾、肝、胃、肺经。含佛手临床处方配伍药材关联规则分析,常用药物组合有14组,核心药物组合为茯苓-佛手、白术-佛手、白芍-佛手、柴胡-佛手、白术-茯苓-佛手、陈皮-佛手。含佛手临床处方主治病证共52种,可分至11类中医病证类型,筛选出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脾胃系病证” “气血津液病证” “妇科病证”3类高频主治中医病证类型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在治疗脾胃系病证时核心配伍药物为白术、茯苓、白芍、柴胡、陈皮、半夏,得到常用配伍药物组合共有25种,包括2联药物组合16种、3联药物组合9种;在治疗气血津液病证时核心配伍药物为茯苓、白芍、白术、黄芪、麦芽、柴胡,得到常用配伍药物组合共有23种,包括2联药物组合17种、3联药物组合5种、4联药物组合1种;在治疗妇科病证时核心配伍药物为白术、白芍、当归、黄芪、香附、茯苓,得到常用配伍药物组合共有25种,包括2联药物组合15种、3联药物组合10种。结论 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探究含佛手临床处方组方配伍用药及佛手高频中医病证类型规律,直观、科学地展示出了佛手的配伍规律。针对不同的中医病证,佛手均以补气药、行气药、补血药、利水消肿药、消食药、活血止痛药为主进行配伍治疗。在疏肝理气、和胃止痛的同时,加强补益活血、健脾化湿,增强其理气疗效。对指导佛手合理应用、保健食品开发、新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符合国家对中医药事业的高度关注,有助于推动中医药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检索中国知网近5年来中医治疗颈性眩晕的内服方剂,采用关联规则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核心药物组合和新处方。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软件(TCMISS)对筛选出的101个方剂中的154味中药进行分析,确定治疗颈性眩晕的药物使用频次,分析核心用药特点、配伍规律以及高频用药剂量,挖掘出了14个核心药物组合和7个新方组合。其组方用药规律阐明了治疗颈性眩晕以平肝潜阳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补气活血药、滋补肝肾药为主,治则为滋补肝肾、活血化瘀通窍、化痰祛湿、平肝潜阳通络、益气活血养血。旨在总结中药内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高频单味中药、高频药物组合和疗效显著的高频用药剂量,探讨目前治疗颈性眩晕组方用药规律,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15.
刘明明  熊墨年  丁舸  孙有智 《河南中医》2020,40(8):1182-1189
目的:总结熊墨年教授治疗卵巢癌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熊教授门诊治疗25例卵巢癌患者的210首处方,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挖掘其组方用药特点及配伍新组合,分析用药规律及常用处方的药物特点。结果:210首处方中,药性多为寒、热、甘、苦、辛,主归肝、脾、胃经。使用频次在23次以上的药物有48味;按功效分类,共计使用35类中药,其中清热解毒药和补气药使用频次最高;得到药物配伍新组合34个。结论:熊教授治疗卵巢癌以"益气清毒"法为治疗总则,用药以清热解毒类和补气类药物为主,在补气的同时注重脾胃之气的调护,又酌情配伍清利下焦湿热的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谢立科治疗眼眶炎性假瘤(OIPT)的处方用药规律。方法纳入2021年8月—2022年2月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谢立科诊治的OIPT患者病历。将处方信息输入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对中药名称规范化后,采用Excel软件进行药物使用频次分析,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系统聚类分析,采用SPSS Modeler 14.1软件进行药物关联分析,并绘制神经网络图,使用Apriori关联规则建模挖掘药物的配伍规律。结果 (1)一般情况:共纳入处方84个,涉及药物138味,累计用药频率为1,673次。(2)药物属性:四气以寒性药最多,共59味(42.75%);五味以甘味药最多,共43味(31.16%);归经以肝经最多,共40味(28.99%)。(3)高频中药用药频次:使用频次≥25次的中药(高频中药)共26味,排在前5位的依次为防风76次(4.54%)、红花74次(4.42%)、生地黄69次(4.12%)、桃仁68次(4.06%)、重楼66次(3.95%)。(4)高频中药聚类分析:可得到4类组方,功效分别是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清热泻火、软坚散结;疏风清热、消肿散结;健脾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析壮医治疗呼吸道肿瘤的用药规律。方法:从文献和著作中收集壮医治疗呼吸道肿瘤的方药,统一规范药名,建立药物数据库,采用频数分析法对壮医治疗呼吸道肿瘤用药的使用频次、功效和药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白花蛇舌草、七叶一枝花、夏枯草等11味壮药使用频数达15次以上;寒性药物使用频率最高,达54.76%,其次为平缓药和温性药,分别占15.96%、11.93%;用药类别频数排前三位为解毒药、通两路药和补虚药,分别占57.17%、15.37%、14.57%。结论:壮医治疗呼吸道肿瘤用药多有共识,喜用寒性药物,侧重解毒,善于通调道路,解毒药、通两路药和补虚药是壮医治疗呼吸道肿瘤的常用药,注重攻补兼施。  相似文献   

18.
江都 《家庭中医药》2013,(11):38-38
施今墨施老临床善于成组用药或双药合用的经验,通称"施氏药对"。如"桔梗、枳壳、薤白、杏仁,此四味药常常配伍应用……以治胸膈满闷,痰气不畅甚效"(以下简称"桔梗四味")。笔者在临床每遇梅核气患者,巧用施老药对,随证加味治疗数例,效果不错。  相似文献   

19.
壮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方法众多,经验丰富,故对近20年壮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文献进行整理,发现类风湿关节炎的壮医治疗方法主要分为外治法、内治法以及综合疗法3种,外治法以使用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及壮医药物竹罐疗法居多,内治法所用壮医经验方均以壮药为主配伍部分中药组方,综合疗法则以一两种外治法配合壮医经验方共同治疗,其中壮医在运用外治法、综合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中相对深入,而运用壮医经验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报道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20.
为深入分析潘敏求治疗肝积的方剂用药特点,使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构建151首潘敏求治疗肝积门诊的方剂数据库,依次分析肝积的流行病学分布特点、临床症状高频分布、证候分布、四气五味、归经分布、高频用药组合、组方规律、新方配伍组合,运用“频次分析”筛选46味高频单味药(频次 ≥ 15),利用“关联规则”筛选15味高频中药配伍组合,43组核心药物组合(支持度 ≥ 30%,置信度 ≥ 90%),进而通过“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相关度 = 8,惩罚度 = 2)提取了7组新方组合。潘敏求用药以“健脾理气、化瘀软坚、清热解毒”为主,强调中医辨证论治,体现调理脏腑、补益气血、攻补兼施、病证结合的治则治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