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测定在肝硬化腹水合并感染早期的应用价值,为其他患者后期检测指标的选择提供参考信息.方法 本院收治肝腹水合并感染患者共50例,将其设为观察组;同期选择肝硬化腹水但未合并感染患者50例,将其设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实施血清C反应蛋白测定,同时还进行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正常值(N%)及腹水多形核粒细胞计数(PMN)等指标检测,探究血清C反应蛋白测定在肝硬化腹水合并感染早期中的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血清CRP水平、WBC计数、N%及PMN分别为(58.31±14.94)mg/L、(8.84±3.08)×109/L、(86.45±20.87)、(520.81±132.52)×106/L,对照组分别为(5.91±2.98)mg/L、(3.07±2.84)×109/L、(55.48±18.91)、(102.55±62.35)×106/L,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在各项指标检测阳性率中,CRP诊断的阳性率为100%,明显高于其他指标诊断,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C反应蛋白测定在肝硬化腹水合并感染早期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可作为常规的检测指标,以更好的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肝硬化腹水合并感染与C反应蛋白的关系. 方法 对58例肝硬化腹水合并感染患者进行c反应蛋白检测,并以60例肝硬化腹水未合并感染患者作为对照. 结果 肝硬化腹水并发腹水感染时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敏感性亦高于白细胞计数,分类、腹水多形核白细胞,细菌培养("P<0.05"). 结论 C反应蛋白测定可作为诊断肝硬化腹水并发感染的一个较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肝硬化腹水合并感染与C反应蛋白的关系.方法 对58例肝硬化腹水合并感染患者进行C反应蛋白检测,并以60例肝硬化腹水未合并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结果 肝硬化腹水并发腹水感染时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敏感性亦高于白细胞计数、分类、腹水多形核白细胞、细菌培养("P<0.05").结论 C反应蛋白测定可作为诊断肝硬化腹水并发感染的一个较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肝硬化腹水合并感染与C反应蛋白的关系.方法 对58例肝硬化腹水合并感染患者进行C反应蛋白检测,并以60例肝硬化腹水未合并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结果 肝硬化腹水并发腹水感染时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敏感性亦高于白细胞计数、分类、腹水多形核白细胞、细菌培养("P<0.05").结论 C反应蛋白测定可作为诊断肝硬化腹水并发感染的一个较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肝硬化腹水合并自发性腹膜炎与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关系。方法选择60例肝硬化腹水合并自发性腹膜炎患者为观察组,并以60例肝硬化腹水未合并感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CRP。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清CRP浓度显著增高;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后血清CRP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RP检测可作为诊断肝硬化腹水并发腹膜炎较敏感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7.
C反应蛋白在小儿呼吸道感染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明春 《海南医学》2008,19(6):126-127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检测在小儿呼吸道感染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84例支原体呼吸道感染、38例细菌性呼吸道感染和30例健康儿童对照进行血清CRP测定。结果支原体感染和细菌感染CRP测定结果均升高,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1),支原体感染血清CRP结果明显比细菌感染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支原体感染CRP结果稍高,但没有细菌性感染增高明显,CRP可作为鉴别支原体呼吸道感染或细菌性呼吸道感染的重要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8.
肝硬化合并感染的C-反应蛋白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肝硬化合并感染后血清C 反应蛋白 (CRP)水平变化 ,评价CRP作为肝硬化并发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 ,检测 5 8例肝硬化合并感染患者感染前后及感染控制后血清CRP浓度。结果 肝硬化并发感染前后及感染控制前后血清CRP浓度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并发感染后血清CRP浓度明显高于感染前 ,而感染控制后血清CRP浓度则明显降低。结论 血清CRP水平变化与有无感染密切相关 ,动态观察血清CRP水平 ,有助于肝硬化合并感染的早期诊断及抗感染疗效的判断。  相似文献   

9.
王首红  高兴林 《广东医学》1997,18(6):372-373
血清C反应蛋白(CRP)是一种由肝脏合成的因一系列感染或炎症因素的刺激而产生的急性时相反应物质,在感染几小时后就可出现明显升高,而在有效抗炎治疗感染控制24~48小时后又可明显下降[1]CRP在下呼吸道感染中的意义在国内外报道不多,本文目的是观察CRP在支气管炎与肺炎病程中的表现,并与血沉(ESR)相比较,以厂解CRP在下呼吸道感染诊疗中的价值。1临床资料从住院病人中随机选择23例肺炎患者,其诊断通过常规方法并排除一切能影响血清CRP水平的各种疾病,如心肌梗死、肺水肿、肺梗塞、支气管扩张、恶性肿瘤、脉管炎、风湿类…  相似文献   

10.
血清C反应蛋白检测在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C反应蛋白(CRP)是一种主要由肝脏合成的蛋白质,是人体血浆的正常蛋白组分,在正常人血液中含量甚微。当机体遭到各种损伤或被细菌感染、炎症时反应最为敏感,被称之为急性时相蛋白。急性呼吸道感染在儿科疾病中的发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降钙素原和脂多糖结合蛋白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浙江省台州医院2019年5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60例肝硬化患者,按照有无合并腹水感染分为感染组38例和非感染组22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脂多糖结合蛋白,采用双抗夹心免疫化学发光法测定降钙素原,并将各组结果进行比校。结果肝硬化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和脂多糖结合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其中感染组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和脂多糖结合蛋白显著高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抗生素对症治疗48 h后,感染组患者血清降钙素原相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清LBP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死亡13例,存活25例,死亡者血清降钙素原和脂多糖结合蛋白浓度显著高于存活者(P<0.001)。结论血清降钙素原和脂多糖结合蛋白对肝硬化腹水感染的早期诊断疗效观察和判断预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周明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23):71-73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肺炎患者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间收治的32例肝硬化合并肺炎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了解患者病情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治疗,观察治疗效果,总结治疗方法。结果本组32例肝硬化合并肺炎患者的发病诱因主要包括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败血症、自发性腹膜炎、肝性脑病以及糖尿病,其中以上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占所有诱因的68.75%。本组患者治愈率31.25%(10/32),显效率50.00%(16/32),有效率12.50%(4/32),仅有2例治疗无效,最终死亡,除疾病本身为重症、肺炎未控制外,分别死于中毒性休克与上消化道出血。结论肺炎作为肝硬化的常见并发症,早期诊断、治疗细菌感染,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关键,同时为预防肺炎发生,应合理正确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3.
吴清 《中原医刊》2009,(14):35-36
目的 测定急性阑尾炎患儿外周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水平,评估CRP对急性阑尾炎患儿临床疗效的价值。方法采集32例急性阑尾炙、36例慢性胃炎和46例健康儿童外周血清,检测所有对象血清中CRP水平,评估其对临床疗效的评价,结果检测结果发现急性阑尾炎患儿血清血沉水平比慢性胃炎和健康儿童明显升高(P〈0.05)12例急性阑尾炎患儿接受药物治疗,20例患儿接受手术治疗后,血清中CRP水平显著下降,接近正常水平(P〈0.05):结论急性阑尾炎惠几血清中CRP水平升高,CRP可以准确评估患者的临床严重程度,是临床上判断急性阑尾炎病情发展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肝硬化腹水患者血清与腹水中乳酸脱氢酶(LDH)、葡萄糖(GLU)、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SAAG)水平与肝功能分级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4月~2020年4月收治的9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肝硬化Child-Pugh分级将患者分为A组(肝功能A级,n=21)、B组(肝功能B级,n=43)、C组(肝功能C级,n=26);根据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n=76)和死亡组(n=14)。分别比较不同肝功能分级及预后患者血清与腹水中LDH、GLU、SAAG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与腹水中LDH、GLU、SAAG水平与肝功能分级的关系,绘制生存曲线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关键性指标。结果 C组血清与腹水LDH、GLU、SAAG水平均高于A组及B组(P<0.05),B组血清与腹水LDH、GLU、SAAG水平均高于A组(P<0.05);死亡组血清与腹水LDH、GLU及SAAG水平均高于存活组(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及腹水LDH、GLU、SAAG水平对肝功能分级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6、0.823、0.775、0.83...  相似文献   

15.
Wu CH  Tian GS  Wang QH  Yu YY  Dou YQ  Xu XY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8):516-519
目的 分析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第1次出现并发症后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对89例失代偿性丙肝肝硬化患者进行5年的随访观察,并对临床失代偿发生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第1次出现并发症时,腹水最常出现占40例(44.9%),其次上消化道出血21例(23.6%),自发性腹膜炎18例(20.2%),肝性脑病10例(11.2%).在平均62个月(60~66个月)随访过程中,42例患者出现腹水(47.2%),16例出现自发性腹膜炎(18.0%),14例上消化道出血(15.7%),7例肝性脑病(7.9%),10例肝癌(11.2%).肝癌是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11.2%),每年的病死率4.5%.肝性脑病、腹水、消化道出血、自发性腹膜炎为第1个失代偿期并发症者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64.5%、85.0%、75.0%、83.3%,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和胆红素为临床失代偿发生的惟一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化是一个缓慢进行性疾病,肝癌是其重要并发症,并发症的出现对预后有影响,这些结果将有利于探讨失代偿期丙肝肝硬化患者的自然病程和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蛋白C(PC)和蛋白S(PS)与慢性肝病的关系。方法: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了136例慢性乙型肝炎和74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浆TM、PC和PS水平,并与35名正常者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浆TM水平均显著增高。(2)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浆PC、PS水平均显著降低,并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显著负相关。结论: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炎肝硬化患者均存在肝窦内皮细胞损伤,且与凝血机制异常有关;检测血浆PC和PS可做为判断慢性肝病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Hp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明确诊断为肝硬化的108例患者的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肝源性糖尿病等状况与Hp感染情况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Hp感染与上消化道出血无相关性。Hp感染所致的血氨升高是肝性脑病的重要原因。Hp感染使肝硬化患者血糖升高明显,易于并发糖尿病。结论:根除Hp可预防肝性脑病和肝源性糖尿病的发生,但上消化道出血的肝硬化患者不必进行积极的Hp根除治疗,而应注重肝脏本身。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难治性肝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0年1月~2009年6月我院诊治的40例肝硬化难治性腹水患者随机分为基础治疗组(20例,采用常规治疗)和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治疗组(20例,采用常规治疗联合腹水超滤浓缩回输),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0%,基础治疗组总有效率达7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治疗临床疗效确切、操作简单、副作用少,且能够迅速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为治疗难治性腹水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特利加压素联合中药敷脐对肝硬化腹水患者腹围、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临平院区收治的肝硬化腹水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8例。常规组患者采用特利加压素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特利加压素联合中药敷脐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用药14d,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腹围、体质量、24h尿量、中医证候积分(腹大胀满、胸肋刺痛、脘闷纳呆、下肢水肿)、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水平。结果 治疗14d后,研究组患者的腹围缩小及体质量下降明显多于常规组,24h尿量明显多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腹大胀满、胸肋刺痛、脘闷纳呆、下肢水肿等中医症状积分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IL–6、TNF–α、IFN–γ水平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432、10.299、8.433,均P<0.05)。结论 对肝硬化腹水患者应用特利加压素联合中药敷脐治疗,可有效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减轻机体炎性反应,有效减少腹水量,促使患者尽快康复。  相似文献   

20.
急性脑梗死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金书 《安徽医学》2006,27(1):13-14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6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35名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并作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13.2~36.4)21.3mg/L],明显高于对照组[(0.9~8.2)4.8mg/L],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升高。C反应蛋白可作为早期预测急性脑梗死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