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利用磁共振成像(MR I)精确解剖定位,测量直刺膏肓穴的安全深度,为临床安全针刺操作提供参考数据。方法:将40例成年志愿者按罗氏指数分为瘦人组、适中人组和胖人组,应用MRI断层技术测量膏肓穴的针刺深度。结果:不同体型的人直刺安全深度不同,瘦人组为(22.8±2.3)mm,适中人组(24.2±3.4)mm,胖人组(29.1±4.5)mm。结论:应用MRI测量直刺膏肓穴安全深度,获得的数据具有较高的可信性,参考安全深度≤危险深度×75%计算。  相似文献   

2.
应用CT测量直刺肺俞穴位的安全深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掌握好针刺深浅是中医针灸医师的基本功之一,其总的原则是:既要得气,又不伤及脏腑组织器官。穴位的局部解剖结构是决定针刺深浅的主要因素,而患者的年龄、体型体质、时令季节、病位与病情,是决定针刺深浅的重要因素。针剌的深度目前还沿用同身寸方法表示。初学针刺者常感到用同身寸深度很难掌握针刺易出现意外的穴位究竟刺多少毫米是安全深度。肺俞穴作为重要的背俞穴之一,广泛应用于临床,是脏腑辨证取穴的重要配穴,肺俞穴深刺时有一定危险性,针刺不当难以避免危险,故需要进行系统的、大样本的实体测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核磁共振成像(MRI)测量直刺膈俞穴的危险深度,探讨左右、性别、身高、体质量、BMI指数与针刺危险深度的相关性。方法:将20名成年志愿者按性别分为男性组和女性组,每组各10人,将维生素E胶丸固定于双侧膈俞穴上,应用MRI断层技术测量膈俞穴的直刺危险深度并计算其安全深度。结果:男性组左侧膈俞穴直刺危险深度为(53.7±6.8)mm,右侧为(54.8±8.9)mm,女性组左侧为(39.9±7.2)mm,右侧为(42.1±9.5)mm;男性组左侧膈俞穴直刺安全深度为(40.3±5.1)mm,右侧为(41.1±6.7)mm,女性组左侧为(29.9±5.4)mm,右侧为(31.6±7.1)mm。膈俞穴直刺危险深度及安全深度在左、右侧穴位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性组的危险深度及安全深度均明显大于女性组(P<0.05)。膈腧穴的直刺危险深度与身高、体质量及BMI指数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膈俞穴的直刺危险深度及安全深度男女存在差别。膈俞穴的直刺危险深度与身高、体质量及BMI指数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以按、揉、椎三法,施治于胆俞穴或共周围阿是穴,治疗胆绞痛186例。疼痛完全缓解122例,疼痛明显减轻53例,疼痛缓解不明显或无缓解11例,总有效率94.085,对具有腹膜炎症状及胆囊肿大者,禁用此法。  相似文献   

5.
按摩胆俞穴治疗胆绞痛48例梁承志广西贵港市中医院537100贵港市桥南路胆绞痛是内科常见的以右上腹部剧烈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症。临床常用解痉止痛药和镇静剂甚至用吗啡阿托品、杜冷丁等治疗,但往往止痛持续时间不长,易反复:副作用明显。1987年以来笔者用按...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针刺日月穴的安全性,为针刺日月穴的安全操作提供依据。方法:运用MR I扫描双侧日月穴的解剖结构;测量日月穴与内部各重要组织的距离、角度及向外、向内、向上、向下各方向上15°、30°、45°时危险深度。结果:向上针刺左日月穴时,各个角度均需注意深度。左右侧日月穴直刺深度有差别,针刺时需差别对待。左右侧日月穴斜刺15°、45°时针刺深度无显著差别,针刺时无需差别对待。左右侧日月穴向内斜刺30°时有差别,针刺时需差别对待。BM I指数越大角度越大、深度越深。  相似文献   

8.
应用MRI测量大包穴针刺深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大包穴在MRI定位下的针刺安全深度,为针灸临床医生提供安全进针的参考数据,减少针刺意外。方法:选择身体健康志愿者男女各10人。MRI扫描通过大包穴体表标记点层面,在MRI图像上测量大包穴到壁层胸膜直刺深度。结果:男组危险深度左侧(20.47±2.61)mm、右侧(21.05±2.82)mm,安全深度:左侧(15.36±1.96)mm、右侧(15.79±2.11)mm;女组危险深度:左侧(18.33±3.27)mm、右侧(18.92±4.64)mm,安全深度:左侧(13.75±2.46)mm、右侧(14.19±3.48)mm。针刺危险深度性别差异比较P﹥0.05,说明无明显差异;双侧差异性比较P﹥0.05,说明无明显差异。结论:大包穴针刺危险深度:左侧(19.40±2.98)mm、右侧(19.98±3.89)mm;安全深度:左侧(14.55±2.31)mm、右侧(14.98±2.93)mm。MRI检查为穴位针刺深度的研究提供了更安全、精确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9.
自古以来,背俞穴的针刺十分小心,教科书及文献报道多采用斜刺。历来教科书规定,凡是十二胸椎以上的背俞穴,一律采用斜刺法,否则被视为操作失误,因此,背俞穴的针刺法一直以斜刺作为针刺标准。但背俞穴的作用却是一般穴位不能代替的,五脏六腑在背部膀胱经上均有相应的俞穴,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针灸临床提供肺俞针刺安全深度及角度的参考数据。方法:将40例成年男性志愿者按罗氏指数分为瘦人组、适中人组和胖人组3型,应用MRI测量肺俞的针刺深度及角度。结果:不同体型人的针刺安全深度及角度不同,肺俞瘦人组直刺安全深度为(33.44±2.78L;32.85±2.37R)mm,适中人组(34.88±4.68L;34.19±4.93R)mm,胖人组(46.55±3.67L;46.28±4.59R)mm。  相似文献   

11.
Cheng WP  Dong SP 《中国针灸》2012,32(6):515-518
目的:观测针刺鸠尾穴的安全角度与深度,为临床安全针刺该穴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选取健康成年男女各10名,运用MRI对鸠尾穴进行扫描获得图像,得出安全角度和安全深度并与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乳间距和拇指同身寸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水平向右和向左针刺的最小危险角度男女之间无差异;以选定的测量角度针刺时的危险深度男女之间无差异;各个方向针刺的安全深度:直刺为(16.99±2.86)mm,向下45°为(22.72±5.35)mm,向上45°为(24.61±2.92)mm,向下15°为(53.47±5.72)mm,向上15°为(25.76±2.61)mm,向右45°为(24.89±4.34)mm,向左45°为(21.79±3.84)mm,向右以最小危险角度针刺为(51.19±2.69)mm,向左以最小危险角度针刺为(51.86±2.59)mm;水平向右和向左针刺的最小危险角度,直刺、向下45°、向右45°和向左45°以及向右和向左以最小危险角度针刺的危险深度与BMI存在相关性;直刺、向下45°和向下15°针刺的危险深度与体质量存在相关性。结论:水平向右和向左针刺时需依据BMI确定最小危险角度;以选定的测量角度针刺时不需区分性别选择针刺深度;直刺、向下45°和向下15°针刺时应参考体质量选择针刺深度;直刺、向下45°、向右和向左45°、向右和向左以最小危险角度针刺时应参考BMI选择针刺深度。  相似文献   

12.
应用膏肓穴治疗肩酸痛、颈椎病、落枕以及上肢疾病的频率很高。因此穴位深部是肺,深刺激易引起外伤性气胸。本研究通过尸体解剖、健康活体  相似文献   

13.
膈俞穴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一般情况 膈俞穴出自<灵枢·背输>,为足太阳膀胱经第17号穴;背俞穴之一;八会之血会穴.别名七焦之间.<会元针灸学>云:"膈俞者……即横膈之所系于背,膈者过也,足太阳之所过,故名膈俞".很得体地说明其内应横膈,横膈自此系于背,又主膈肌之病,故而命名为膈俞.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MRI正中矢状面T1加权图像,测量不同年龄段及不同体型患者廉泉穴(CV23)针刺危险深度,并对其分布特点进行讨论。方法选取不同年龄段人员56例,所有图像取正中矢状位,根据临床操作习惯和实际可行性进行廉泉穴(CV23)危险深度测量。结果 18~44岁组,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45~59岁组,三种体型两两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60岁组,瘦长型与适中型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瘦长型与肥胖型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适中型与肥胖型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所有病例中,廉泉穴(CV23)的针刺深度变化与年龄的变化并无明显关系(P0.05),但是与罗氏指数的变化密切相关(P0.05)。结论廉泉穴(CV23)的危险深度与年龄并没有相关性,但是与罗氏指数存在正相关,即随着罗氏指数的增加,其危险深度也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15.
贾赫 《陕西中医》1989,10(2):80-81
<正> 脏腑背俞穴首载于《灵枢·背俞》,后经《脉经》、《甲乙经》、《千金方》等历代医籍不断补充而完备,在临床受到历代医家的重视,现就背俞穴在诊断、主治、配伍方面的应用浅淡如下: 一、背俞穴诊断相应脏腑病背俞穴作为脏腑经气输注于背部之处,故当脏腑器官发生病变时就会在相应的背俞穴上表现出一些异常变化,如皮肤色泽变化,形态变化(凹陷、隆起),按之有异物感(结节、条索状、半球  相似文献   

16.
笔者近年来在临床工作中应用点胆俞穴治疗胆绞痛可以在数分钟内使症状缓解。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1990年10月—1992年10月50例患者临床治疗观察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MRI测量肝俞针刺的危险深度角度,计算出肝俞针刺安全深度。方法:(1)把身高170±5cm体重80-50kg的40例成年男性志愿者按罗氏指数分为研究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2)取穴定位后使用MRI测量肝俞的针刺深度及角度。结果:针刺深度与体型关系密切。肝俞斜刺危险深度研究组(42.22±2.29L;41.55±2.32R)mm,对照1组(36.33±1.71L;36.47±2.42R)mm,对照2组(46.76±4.53L;46.25±4.63R)mm。  相似文献   

18.
针刺正常人肺俞穴后肺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正常人经针刺肺俞穴后对肺功能的影响。选健康男性学员 40例 ,年龄 2 0~2 2岁 ,应用美制 2 1 2 0肺功能仪 ,分别于针刺前 1 0min和针刺后 1 0min测试FVC、FEV1、MMF、PEFR、V 75、V 5 0、V 2 5。结果 :针刺肺俞穴后FVC明显增高 (P <0 .0 5 )。其余各项指标针刺前后无明显变化 (P >0 .0 5 )。提示针刺背部的肺俞穴可提高健康人的FVC。  相似文献   

19.
背俞穴为五脏六腑之气输注于背部的腧穴,属足太阳膀胱经的经穴,临床应用十分广泛。历代医家认为背俞穴多用于脏腑及其相关疾病的治疗。近年来临床研究表明,背俞穴还可广泛用于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皮肤病、妇科疾病、骨骼运动系统疾病、慢性疲劳综合征、肿瘤相关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等。但目前的临床研究普遍样本量偏小,相应的实验研究亦不够深入,日后可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探究刺激背俞穴治疗疾病的作用机制,以更好地指导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背俞穴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采用背俞穴为主治疗,疗程4周。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总体疗效和SPIEGEL量表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SPIEGEL量表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但两组之间积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背俞穴为主治疗失眠症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