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辽宁省男性骨质疏松患病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在辽宁省6所医院就诊的132例男性骨质疏松患者(病例)和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138例非骨质疏松男性(对照)的临床资料.采用统一调查表调查研究对象的人口学特征、生活饮食习惯、既往患病情况及长期用药情况等,对以上研究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老龄(OR =40.121)、吸烟(OR=21.870)、饮茶(OR=8.767)、喝碳酸饮料(OR =853.921)是男性骨质疏松患病的危险因素;而口服钙片(OR =0.011)、体育锻炼(OR=0.034)是保护因素.结论 男性骨质疏松的发生与年龄、饮食习惯、体育锻炼等多因素共同作用有关,应采取针对性的综合干预措施来控制和预防该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大庆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对骨质疏松的认知情况及骨质疏松患病率。方法对来我院就诊的361名60岁以上患者进行骨质疏松危险因素问卷调查,并行骨密度检查。骨密度检查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Luner Prodigy Advance型骨密度仪,检测受试者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将361例检测结果按不同性别每5岁为一年龄组,应用SPSS19.0软件统计分析骨密度测量指标及骨质疏松患病率。结果大庆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对于骨质疏松危险因素的知晓率由高到低依次是钙饮食少或素食40.2%,长期使用激素34.9%,光照少29.9%,运动少25.5%,吸烟16.1%,饮酒15.5%,身体瘦小7.2%,骨质疏松家族史6.1%,肝肾功能不全4.2%,器官移植1.4%,绝经后或绝经过早1.1%。60~64岁年龄段男性骨质疏松症发生率为15.2%,女性为28.3%;65~69岁年龄段男性骨质疏松发生率为26.7%,女性为29.4%;70~74岁年龄段男性骨质疏松发生率为25.0%,女性为44.4%;75~79岁年龄段男性骨质疏松发生率为36.4%,女性为77.8%;80岁以上男性骨质疏松发生率为66.7%,女性为83.3%。结论大庆地区60岁以上人群对于骨质疏松危险因素的知晓率较低,骨质疏松患病率较高,提醒广大医务工作者应广泛开展骨质疏松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邵阳地区成年人各年龄段骨密度的变化情况和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美国Lunar公司的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邵阳地区4000例成年人进行腰椎2-4和髋部骨密度测定。结果男性骨密度峰值在25~29岁,女性股骨颈,Ward’s三角,股骨粗隆的骨密度峰值均出现在25~29岁,但腰椎2-4骨密度峰值在30~34岁。消瘦组(低体重组)的BMD显著低于正常体重或超重、肥胖组。骨质疏松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女性高于男性,50岁以后的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出现明显加速,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提示年龄、文化程度、高钙饮食及体重指数是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124,0.795,0.623,0.821。结论邵阳地区正常人群骨密度随年龄增长而降低,骨质疏松的患病率也随之增加,骨质疏松的患病率女性高于男性。文化程度、高钙饮食及体重指数是骨质疏松的保护性因素,而年龄是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98例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进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旨在早期采取恰当的预防措施防止骨折并发症的发生,进而提高生活质量。方法对我院收治的98例50~89岁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根据年龄、骨折发生时的状态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股骨颈、椎体、桡骨远端较其他部位容易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女性骨折占63.27%,男性占36.73%,意外跌倒是造成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骨质疏松患者由于骨骼脆性增加,当受到轻微的外力撞击或震动时,即可发生骨折。因此,针对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以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影响包头地区人群骨密度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来自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596例女性和230例男性流行病学资料,用双能X线吸收仪对研究对象进行骨扫描,按骨密度检测值分为正常对照组和骨质疏松及骨量流失组。采用 Logistic回归法分析影响骨密度的相关因素。结果 经Logistic回归分析,饮酒是女性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吸烟、饮酒是男性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补钙是人群保护因素。结论 包头地区 男、女性通过补钙均可预防骨质疏松;饮酒与女性骨量流失及骨质疏松显著相关,吸烟、饮酒与男性骨量流失及骨质疏松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研究通过病例-对照研究分析武汉地区汉族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方法共选取武汉市第一医院老年科2015年2月至2016年10月住院的武汉地区汉族老年男性人群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110例和同期住院无骨质疏松症对照者85例,通过两组患者各因素的比较,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武汉市汉族老年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结果通过对195例样本的分析,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60岁(OR1.088,95%CI 1.033~1.147),高体重指数BMI(OR1.319,95%CI 1.170~1.486),动脉收缩压升高(OR1.055,95%CI 1.022~1.089)、空腹血糖增高(OR1.208,95%CI 1.001~1.458)、klotho基因G395A AA基因型(OR2.969,95%CI 1.092~8.068)为武汉地区汉族老年男性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研究揭示年龄、高体重指数、高收缩压、高空腹血糖、klotho基因可能在武汉地区汉族老年男性骨质疏松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其中klotho基因G395A位点AA基因型可能是武汉市汉族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致病基因。上述因素对决定武汉地区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患者抗骨质疏松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及其护理干预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了解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 ,提高其生活质量。方法对 132例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按年龄段分成三组 ,根据X线摄片结果确定骨折部位 ,询问患者骨折发生时的状态和诱发因素。结果女性骨折占6 8.94 % ,男性占 31.0 6 % ,骨折发生频率高的部位依次为股骨颈、椎体、前臂远端。跌倒是导致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受轻微的外力撞击或震动即可发生骨折 ,护理人员应针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 ,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和健康教育 ,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男性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RA)患者骨量减低的相关情况及合并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8月至2019年5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常州市肿瘤医院诊治的男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38例,年龄(64. 39±9. 44)岁,对照组为40例健康正常人群,年龄(63. 53±8. 14)岁。通过双光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正位腰椎(L1~4)及左侧股骨近端(包括FN、Troch、Ward、Total)骨密度;运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BAP、BGP、CTX;记录RA患者的ESR、CRP、关节肿胀及压痛数、RF以及CCP等情况。分析比较两组骨密度及骨生化指标的差异,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调查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合并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间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类风湿关节炎组左侧股骨颈、整体髋骨BMD测量值较对照组减低(P0. 05);且类风湿关节炎组骨量减少、骨质疏松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 05);在骨生化指标方面,类风湿关节炎组CTX水平高于对照组(P0. 05)。单因素分析显示BMI、CRP、DAS28-ESR及CTX与男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继发骨质疏松相关(P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 18. 5 kg/m2(OR=0. 014),DAS28-ESR5. 1(OR=21. 433)及CTX0. 7 ng/m L(OR=25. 875)是男性类风湿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的独立危险因素(P0. 05)。结论男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同样易合并骨质疏松的发生,BMI、DAS28及CTX等危险因素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住院2型糖尿病男性患者发生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天津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年龄≥50岁的2型糖尿病男性患者370名,排除继发性骨质疏松以及其他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应用美国GE公司的LUNAR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患者腰椎L_1~L_4、股骨颈、全髋部位的骨密度,根据骨密度结果分为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与骨质疏松组,比较3组患者的年龄、病程、生化指标、糖尿病并发症等情况,分析引起骨量减少以及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应用SPSS 24.0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组男性患者年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TC、LDL-C以及糖尿病微血管及大血管患病率均高于正常骨量与骨量减少组(P0.05)。而HOMA-β低于骨量正常与骨量减少组(P0.05),将上述结果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与糖尿病病程的增加、糖化血红蛋白的升高是住院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骨量减少的危险因素。而年龄的增长、糖尿病病程的增加,糖化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的升高、合并微血管与大血管并发症是这些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病程、Hb A1c、LDL-C,合并微血管与大血管并发症可以预测住院2型糖尿病男性患者骨质疏松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中骨密度(BMD)与促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关系,探讨2型糖尿病中骨质疏松的可能危险因素。方法收集西安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51例,其中男性79例,女性72例。测定一般生化指标、甲状腺功能及骨代谢指标,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BMD。对比不同性别之间非骨质疏松(non-OP)及骨质疏松(OP)患者上述指标的差异;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腰椎及股骨颈BMD与各临床指标之间的关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探索不同性别组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的可能危险因素。结果 1.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中,non-OP组FT_3较OP组明显升高,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组OP患者TSH明显高于对照组,BMI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女性腰椎及股骨颈BMD均与TSH负相关(r=-0.290及-0.239 P0.05),男性BMD与TSH无相关性,无论男女,股骨颈BMD与年龄呈负相关(r=-0.242及-0.363 P0.05)、与BMI呈正相关(r=0.263及0.469 P0.05); 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TSH是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的主要影响因素(OR=2.581, 95%CI 1.210-5.504,P=0.014。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中,随着年龄的增大和BMI的降低骨质疏松发生的风险增高;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中TSH升高是OP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吸烟与男性骨质疏松的关系。方法 对2012年3月~2012年10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健康管理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资料完整的年龄20岁以上的男性人群进行回顾性研究,分别记录受检者骨质 疏松及相关危险因素的检测结果及问卷调查的结果。结果 在资料完整的2480例体检人群中低骨量、骨质 疏松检出率分别为44.9%和22.7%。吸烟量、烟龄及低体重指数与男性骨质疏松呈显著正相关(P<0.00)。 结论 男性骨质疏松发生率高,骨质疏松随着吸烟量、烟龄的增加及体重指数的降低而增加,预防骨质疏 松应提倡戒烟。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提高其生活质量。方法对132例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按年龄段分成三组,根据X线摄片结果确定骨折部位.询问患者骨折发生时的状态和诱发因素。结果女性骨折占68.94%,男性占31.06%,骨折发生频率高的部位依次为股骨颈、椎体、前臂远端。跌倒是导致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受轻微的外力撞击或震动即可发生骨折,护理人员应针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和健康教育,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广州地区1 530例骨密度分析及骨质疏松发病率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为了解广州地区正常人群骨密度(BMD)的变化规律和骨质疏松(OP)的患病率.方法采用美国Lunar公司的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广州地区1 530名20~89岁居民进行腰椎2-4和髋部骨密度测量.结果男性腰椎骨密度峰值在20~29岁,女性腰椎骨密度峰值在30~39岁,男性与女性髋部骨密度峰值均在30~39岁,峰值后随年龄增加而骨密度下降,女性在50~59岁出现明显加速,男性没有加速下降现象.广州地区男性50~89岁骨质疏松患病率26.53%,女性50~89岁骨质疏松患病率42.64%,两者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广州地区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高于男性,预防骨质疏松的重点在女性,但对男性骨质疏松患者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骨质疏松健康教育相关因素调查分析,以指导临床医师和患者加强类风湿关节炎骨质疏松发生的防治.方法 采用统一问卷表,对在海阳市第三人民医院2011年6月至12月门诊就医的112名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按问卷项全面询问,并完成该问卷表的填写,分析相关因素,将数据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分析.结果 知道年龄与骨质疏松相关者60.71%,性别与骨质疏松相关者20.54%.知道吸烟、过量饮酒、饮用咖啡和喝浓茶与骨质疏松相关者8.93%.知道绝经与骨质疏松相关者60.71%,少或不锻炼与骨质疏松相关者32.14%,钙摄入不足与骨质疏松相关者52.68%,接受日照少与骨质疏松相关者47.32%.知道应用激素与骨质疏松相关者73.21%,知道类风湿关节炎能引起骨质疏松者22.32%.接受过骨健康公共教育者5.36%,生活中注意钙营养的摄入者49.11%,不嗜烟酗酒者78.57%(24例有嗜烟酗酒习惯的均为男性),少喝浓咖啡者93.75%,接受阳光照射者25.89%,加强运动者78.57%.用药物补钙者33.93%,用保健品补钙者43.75%.定期进行骨密度和骨质量的监测者18.75%.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对引起骨质疏松危险因素的认知率和在建立骨健康生活方式方面,文化程度高、经济收入好的明显优于文化程度低、经济收入差的,P<0.05.结论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对骨质疏松相关知识知晓率很低,加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骨质疏松健康教育,让患者了解骨质疏松的重要危险因素,引导患者自愿放弃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掌握骨质疏松的干预要点,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骨质疏松的治疗及预防骨折的发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易患人群髋部骨密度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利用双能量X线骨密度仪(DXA)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易患人群进行髋部骨密度测定,进行回顾性调查,筛选出常见的原发性骨质疏松危险因子,并探讨其与骨质疏松发病的关系。方法用DXA对542名受检者进行左髋部骨密度(BMD)检查测定,所有的受检人员均进行问卷调查,包括:一般状况、生活习惯、健康状况和药物治疗等情况。将所采集的数据进行计算机编码输入SPSS数据库统计软件中作多因素分析,根据WHO的标准将结果分为两类,即非骨质疏松(T〉-2.5)和骨质疏松(r≤-2.5),男性的危险因子为年龄,体重身高比,长期饮酒,吸烟,不锻炼。女性的危险因子为年龄,体重身高比,初潮年龄,已绝经时间,首胎年龄,分娩次数,不锻炼。结果在542人中,男女性髋部的BMD在55岁以上就开始有显著性差异。用SPSS软件分析不同性别髋部BMD与年龄的相关性,结果显示男性髋部、女性髋部的平均BMD值与年龄分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的负相关性,相关系数r分别为-0.401、-0.548,可见女性的髋部BMD与年龄的相关性更高一些。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在男性髋部为年龄,在女性髋部为已绝经时间。结论高龄为老年男性髋部骨质疏松的主要危险因子,较长的绝经后时间为老年女性髋部骨质疏松的主要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老年男性骨密度(BMD)与降钙素受体(CTR)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关系.方法 对深圳地区77例60岁以上男性,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髋部BMD值,分为骨质疏松组和非骨质疏松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CTR基因型.结果 老年男性CTR基因型频率分布依次为CC、CT、TT(分别占0.831、0.169、0),C和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916、0.084.不同基因比例:非骨质疏松组以CC型为多,骨质疏松组CT型为多(P<0.01).结论 男性CT基因型者可能为骨质疏松的易患人群.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对我院医务人员体检,了解本院骨质疏松的流行病学情况,分析骨质疏松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4年7月~9月在我院体检的40岁以上在职和离退休医务人员1088例,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测腰椎(L1-4)、股骨颈、Ward区、大转子区的骨密度。测定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胆固醇( TC)、甘油三脂( TG)、低密度脂蛋白( LDL- C)、高密度脂蛋白( HDL- C),结合性别、年龄、科室、体重指数(BMI)等因素进行研究。按年龄、性别进行分组,以10岁作为1个年龄段。结果 1.骨质疏松总患病率27.8% (其中女性30.6%,男性21.1%)。2.脂代谢异常占60.11%,糖代谢异常占16.54%。3.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随年龄上升而增加。不同年龄组的OP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离退休医务人员骨质疏松患病率最高(38.8%),外科医生最低(16.9%)。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BMI值是骨质疏松的保护因素。结论 与普通人群相比,我院医务人员骨质疏松患病率较高,增龄和低BMI是骨质疏松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合肥地区1162例正常人群骨密度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了解合肥地区正常人群骨密度的变化规律和骨质疏松的患病率.方法 采用美国Lunar公司的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合肥地区1162名20~91岁居民进行腰椎2~4、股骨近端和前臂的骨密度测量.结果 男性腰椎骨密度峰值在30~34岁,女性腰椎骨密度峰值在25~29岁;男性股骨近端骨密度峰值在20~24岁,女性股骨近端骨密度峰值在25~29岁;男性前臂骨密度峰值在30~34岁,女性前臂骨密度峰值在35~39岁.峰值后随年龄增长而骨密度下降,女性在50~59岁出现明显加速,男性没有出现加速下降现象.合肥地区50岁以上男性骨质疏松的患病率为25.8%,女性骨质疏松的患病率为54.1%.两者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 合肥地区正常人群骨密度随年龄增长而降低,骨质疏松的患病率也随之增加,骨质疏松的患病率女性高于男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常用的几种筛查骨质疏松症的方法进行比较,寻找能快速准确评估骨质疏松症的方法。方法择取我院2015年8月至2016年11月门诊所收治的中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或有骨质疏松相关危险因素患者共325例,其中、男性105例、女性220例作为研究的对象,询问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女性加问绝经年龄)、是否有激素服用史、是否有脆性骨折史,并进行骨密度测定,数据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选取的5个骨质疏松相关危险因素与骨密度因素均有相关性。不同危险因素与骨密度减少的相关性有所不同。按相关性从高到低排列为:性别激素服用史年龄脆性骨折史。而在不同性别人群中,不同危险因素与骨密度减少的相关性也有所不同,女性为:年龄绝经年龄脆性骨折史激素服用史,男性为:激素服用史脆性骨折史年龄。结论全科医生可运用询问性别、年龄、激素服用史、脆性骨折史等危险因素并根据上述危险因素快速评估筛选骨质疏松症风险人群。  相似文献   

20.
丁念  郑承红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9,(7):933-935, 946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对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的影响。方法收集110例老年男性COPD稳定期患者作为COPD组,110例肺功能正常老年男性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的一般资料、肺功能、骨质疏松比例、骨密度以及骨折风险的差异,从而分析COPD对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的影响。结果COPD组骨质疏松、低骨量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0. 05),COPD组的腰椎骨密度、股骨颈骨密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COPD组的10年发生主要部位骨质疏松骨折的概率和10年发生髋部骨折概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结论 COPD明显增加老年男性患者骨质疏松的患病率,会降低患者骨密度,增加患者骨折的风险,应采取措施积极加强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