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庆兰 《中国中医急症》2010,19(6):910-910,923
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化裁治疗高脂血症(痰浊阻遏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化裁治疗高脂血症(痰浊阻遏证)患者50例。结果治疗50例,总有效率92.00%;患者血脂及中医证候积分明显改善。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化裁治疗高脂血症(痰浊阻遏证)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中医证型高脂血症患者血脂康调脂疗效差异及与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将74例高脂血症患者进行中医辩证分型,所有观察对象予血脂康胶囊,不服用其他影响血脂代谢的药物.采用基因测序法检测其ApoE基因多态性,并检测血脂康治疗6周前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指标.结果:肝肾阴虚证TC下降幅度最低,较其他证型有显著性差异;肝肾阴虚证和气滞血瘀证TG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余各证型未有明显降低:脾肾阳虚证和痰浊阻遏证HDL-C升高幅度明显高于肝肾阴虚证和气滞血瘀证:脾肾阳虚证、痰浊阻遏证和气滞血瘀证LDL-C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含ε2等位基因型(E2/E2+E2/E3)者中痰浊阻遏证比例最高,含ε3等位基因型(E3/E3)者中气滞血瘀、痰浊阻遏证比例较高,含ε4等位基因型(E3/E4+E4/E4)者中气滞血瘀证和肝肾阴虚证比例较高.结论:血脂康对不同中医证型高脂血症患者调脂疗效存在差异,其原因可能是基于不同中医证型间AooE表型构成比的不同.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健脾祛脂汤对高脂血症(痰浊阻遏证)患者血脂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56例高脂血症(痰浊阻遏证)患者随机分为健脾祛脂汤治疗组,普伐他汀治疗组,健脾祛脂汤加普伐他汀治疗组。观测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患者血脂、ET-1和NO的变化。结果:各治疗组TC、TG、LDL-C、ET-1明显下降,而HDL-C和NO明显升高,其中TG、ET-1和NO的作用以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方面中西药组优于单用中药组和西药组。结论:健脾祛脂汤能够有效减轻高脂血症痰浊阻遏证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中西结合组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降脂、改善内皮功能障碍,其作用优于中药组和西药组。  相似文献   

4.
清脂六通丸治疗高脂血症(气滞血瘀痰浊内阻证)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清脂六通丸治疗高脂血症(气滞血瘀痰浊内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选自5家三甲医院的230例高脂血症(气滞血瘀痰浊内阻证)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清脂六通丸组115例)与对照组(脂必妥胶囊组115例),观察治疗前后血脂、中医证候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血脂、中医证候改善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清脂六通丸能有效地改善患者血脂情况,适用于治疗高脂血症(气滞血瘀痰浊内阻证).  相似文献   

5.
高脂血症中医辩证分型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为了探讨高脂血症中医辩证分型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对320例高脂血症患者进行中医辩证,并与血液流变学各指标进行对照分析,探讨其相关性。结果:血浆粘度(PV)超过正常范围幅度,但脾肾阳虚证组低于其它4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还原粘度(PV);痰浊阻遏证组最低,脾肾阳虚证组最高,分别与其他3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红细胞刚性指数(IR);痰浊阻遏证组低于其他4组,气滞络瘀证组高于其他4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表明高脂血症分型与血液流变学部分指标之间存有着一定的相关性。结论:血液流变学可以考虑作为中医辩证分型客观化的现代检测指标群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复方降脂茶治疗高脂血症(痰浊内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高脂血症(痰浊内阻证)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复方降脂茶组48例)与对照组(血脂康胶囊组48例),观察治疗前后血脂、中医证候改善情况。结果试验组调脂总有效率为79.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1%;试验组可显著降低血清TC、LDL-C、TG水平,升高HDL-C,其调脂效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复方降脂茶能显著改善中医证候程度并可有效改善头晕头重、胸闷、呕恶痰涎、口淡、食少等症状以及舌苔脉象,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或P〈0.05)。结论复方降脂茶治疗高脂血症(痰浊内阻证)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正根据脾气亏虚为本、血瘀痰浊阻络为标、血脉受损为果的辨证思路,以健脾益气、活血化痰为治则,我们研发了益脂平胶囊,该胶囊是从黑木耳中提取有效成分,具有健脾益气、化痰活血的功效,用于治疗气虚痰瘀型高脂血症。前期研究[1]表明,益脂平胶囊能够明显降低高脂血症患者的TC、TG、LDL-C水平。为观察益脂平胶囊对气虚痰瘀证高脂血症的疗效,我们以绞股蓝总甙胶囊作为对照进行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8.
胡赫其  胡佳慧  冯祯根  陈泽莉 《新中医》2024,56(11):141-146
目的:观察基于“五脏别通”理论的穴位埋线治疗不同证型肥胖型高脂血症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100例肥胖型高脂血症患者,按中医证型分为痰浊阻遏组、脾肾阳虚组、气滞血瘀组、肝肾阴虚组、阴虚 阳亢组,每组20例。5组均采用“五脏别通”理论的穴位埋线。均连续治疗6周。比较5组临床疗效,比较 5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体质量指数(BMI)、脂肪率(F%)、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 脂蛋白胆固醇(HDL-C)。结果:治疗后,5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后,5组BMI、 F%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组间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浊阻遏组、气滞血瘀组F% 均低于肝肾阴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5组TC、TG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HDL-C水平 均较治疗前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T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痰浊阻遏组改善程度优于其他4组(P<0.05)。痰浊阻遏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5.0%,脾肾阳虚组为80.0%, 气滞血瘀组为85.0%,肝肾阴虚组为90.0%,阴虚阳亢组为8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组间比 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五脏别通”理论指导下的穴位埋线治疗不同中医证型肥胖 型高脂血症均有确切疗效,且对痰浊阻遏证患者在改善TC方面优于其他证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脂血症中医辨证的相关关系。方法 采用基因测序法检测102例高脂血症患者的ApoE基因型。结果 共检出5种基因型,分别是E2/2、E3/3、E4/4、E2/3、E3/4;肝肾阴虚证E3/4+E4/4基因型频率和e4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脾肾阳虚证和痰浊阻遏证(P〈0.05,P〈0.01),气滞血瘀证E3/4+E4/4基因型频率和ε4等位基因频率也明显高于痰浊阻遏证(P〈0.05)。结论 ApoE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脂血症中医辨证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山银消脂汤治疗痰瘀阻遏型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山银消脂汤治疗高脂血症中医辨证为痰瘀阻遏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3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13例采用山银消脂汤,对照组117例用地奥必妥胶囊,口服。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7.61%,与对照组(76.07%)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而治疗后两组血脂代谢水平均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山银消脂汤可用于治疗痰瘀阻遏型高脂血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糖脂平汤改善2型糖尿病血脂代谢紊乱(痰浊阻遏证)的临床有效性。方法:将纳入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糖脂平汤组)40例,对照组(地奥脂必妥组)40例,疗程为6周,观察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糖脂平汤对头身困重,倦怠乏力症状的改善要优于脂必妥组(P0.05);糖脂平汤降低TG、LDL-C作用和升高HDL-C作用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没有观察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糖脂平汤治疗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痰浊阻遏证)安全、有效,同时提示化痰泄浊、健脾益气法是治疗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的有效方法,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脂必泰对不同证型血脂异常的疗效,并与瑞舒伐他汀钙片(瑞旨)的降脂效果进行对比。方法:将气血瘀滞型或痰浊阻遏型血脂异常患者90例平分为3组各30例,分别为脂必泰A(痰浊阻遏型)组、脂必泰B(气血瘀滞型)组、瑞舒伐他汀(痰浊阻遏型)组(以下统称瑞旨组),治疗4周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三组治疗后的血脂情况,TC、TG、LDL-C均明显降低,HDL-C明显升高。且脂必泰A组与瑞旨组疗效相似,脂必泰A组疗效明显优于脂必泰B组,脂必泰B组疗效不如瑞旨组。结论:脂必泰治疗痰浊阻遏型血脂异常效果较好,与瑞舒伐他汀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益气化痰活血法代表方剂调脂通脉颗粒对血脂异常痰浊阻遏证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雄性ApoE基因敲除小鼠24只,均采用高脂饲料喂养方法构建血脂异常痰浊阻遏证的病-证模型.将造模成功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调脂通脉颗粒低剂量组...  相似文献   

14.
丹芪调脂胶囊由黄芪、丹参、昆布、决明子组成,功效为益气活血,化浊软坚,能够预防和治疗高脂血症及动脉粥样硬化症之中医辨证为气虚血瘀,痰浊阻遏型。现欲探讨其改善微循环作用,应用现代药理学的方法[1]对其改善微循环作用进行了实验研究。1材料与方法1.1材料洛伐他汀:由北京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心脑致宝平胶囊治疗高脂血症(痰瘀阻遏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推荐Ⅲ期临床用药剂量。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单模拟、阳性药平行对照法,将观察病例分为两组,治疗组24例,采用心脑致宝平胶囊治疗;对照组24例,采用脂脉康胶囊治疗,同期进行四周临床观察。结果:治疗组在中医证候总积分、中医征候疗效总有效率、血脂疗效总有效率、血脂各项指标改善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且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心脑致宝平胶囊治疗高脂血症(痰瘀阻遏证)安全、有效,Ⅲ期临床用药推荐剂量为每次4粒,每日3次。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脂康的调脂和改善血液流变学作用。方法:180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血脂康组)和对照组(辛伐他汀组)各90例,血脂康组根据中医辨证分为五型:阴虚阳亢型、痰浊阻遏型、气滞血瘀型、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治疗8周后观察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变化。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均在90%以上。治疗前,TC水平以痰浊阻遏和气滞血瘀证型较高,与其他三证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TG水平则痰浊阻遏证型组明显高于其他证型组(P<0.05),HDL-C、LDC-C未发现各证型组间有统计学差异。治疗后TC:脾肾阳虚证、痰浊阻遏证、气滞血瘀证型组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5),TG:除脾肾阳虚证型组外,余各证型组较治疗前均有显著降低(P<0.05);LDL-C:各证型组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P<0.05),HDL-C:各证型组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升高(P<0.05)。血脂康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高切还原黏度、低切黏度、低切还原黏度、血浆黏度、凝血因子Ⅰ有明显的降低。结论:血脂康具有与辛伐他汀相似的调脂作用,对脾肾阳虚证、痰浊阻遏证、气滞血瘀证型治疗效果明显,可以改善血液流变学,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7.
针刺治疗痰浊阻遏型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钰玲 《四川中医》2008,26(6):113-115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痰浊阻遏型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痰浊阻遏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给予针刺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西药辛伐他汀,4周评定疗效.结果:对症状的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对血脂实验室指标的改善,两组治疗前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能改善痰浊阻遏型高脂血症患者的各项血脂指标,其调脂疗效与辛伐他汀相当,但对临床症状的改善具有更强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八味茶治疗痰浊阻遏型高脂血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八味茶治疗痰浊阻遏型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用八味茶和脂必妥治疗,疗程均为40天: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组间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在改善中医证候及TG、HDI-C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八味茶可明显改善痰浊阻遏型高脂血症患者中医证候和血脂指标,且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高脂血症的辨证分型与血脂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对 32 0例高脂血症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 ,其中脾肾阳虚证 32例 ,肝肾阴虚证 36例 ,阴虚阳亢证 1 2 0例 ,气滞络瘀证90例 ,痰浊阻遏症 42例。全部进行了血脂全套检查 ,并与血脂各脂质成份进行对照分析 ,探讨其相关性。结果 :脾肾阳虚证 HDL - ch表现为单相降低 ;痰浊阻遏证表现为 TC、TG双相升高 ;肝肾阴虚证、阴虚阳亢证、气滞络瘀证表现为 TG单相升高 ,TC在正常或临界水平。结果 :高脂血症脂质成份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 ,提示血脂脂质成份可以考虑作为中医辨证分型客观化的现代检测指标群之一  相似文献   

20.
陈江宁  王默然 《辽宁中医杂志》2006,33(12):1531-1532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中医辨证分型与过氧化脂质(L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相关性。方法:172例高脂血症患者分为痰浊阻遏型、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阴虚阳亢型、气滞血瘀型。检测LPO、SOD,将5组证型的各项指标进行组间对照分析。结果:各证型的LPO均高于正常范围,其中以脾肾阳虚型最高,其他依次为肝肾阴虚、气滞血瘀、阴虚阳亢、痰浊阻遏,各证型的SOD均低于正常范围,以肝肾阴虚型最低,其他4型由低到高依次为阴虚阳亢、痰浊阻遏、脾肾阳虚、气滞血瘀。LPO脾肾阳虚与其他4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SOD,肝肾阴虚与其他4型有显著差异(P<0.05),气滞血瘀型与阴虚阳亢、痰浊阻遏、脾肾阳虚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LPO、SOD可以考虑作为中医辨证分型客观化的现代化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