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通过观察推拿手法家兔骨骼肌失神经支配后肌湿重、雪旺氏细胞S-100蛋白表达水平,探讨推拿手法对受损神经及失神经支配骨骼肌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家兔120只,分为四大组:正常对照组30只、模型观察组30只、神经生长因子(NGF)治疗组30只、手法治疗组30只,分别于手法干预2周、3周、1月、2月、4月后,每组各取6只家兔,称量肌湿重,计算术侧与健侧的肌湿重比值;测定雪旺氏细胞S-100蛋白表达水平。结果:①腓肠肌肌湿重比:NGF治疗组在2周、3周、1月、2月及手法治疗组在2周、3周、1月、2月、4月均高于模型观察组(P<0.05)。手法治疗组在2周、3周低于NGF治疗组(P<0.05),4月时则高于NGF治疗组(P<0.05)。②雪旺氏细胞S-100蛋白表达:NGF治疗组、手法治疗组在各个时期均高于模型观察组(P<0.05)。手法治疗组在1月、2月均高于NGF治疗组(P<0.05)。结论:推拿手法可以延缓周围神经损伤后骨骼肌萎缩、变性,促进损伤神经的修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腺病毒介导神经生长因子(Ad-NGF)基因治疗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修复的疗效。方法取SD大鼠16只,切断右侧坐骨神经并缝合,随机分为Ad-NGF治疗组、神经生长因子(NGF)局部注射组、空腺病毒载体组和生理盐水(NS)局部注射组。术后第31天行坐骨神经功能指数及神经电生理测定,Western blot检测神经生长因子蛋白质表达水平。结果腺病毒介导神经生长因子较其余3组可显著增加局部NGF蛋白质表达水平,改善坐骨神经功能指数和神经传导速度。结论腺病毒介导神经生长因子基因治疗可有效促进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修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去神经支配骨骼肌粗提液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对雪旺细胞(Schwann cells,SCs)增殖的作用,了解外周神经损伤后SCs大量增殖的机理。方法:将新生大鼠SCs培养标本分为加正常骨骼肌提取液组,加失神经支配骨骼肌提取液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10个标本。通过活细胞计数和S-100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证实,观察两种肌肉提取液对SCs增倍时间的影响。结果:对照组SCs增倍时间为8天,正常骨骼肌提取液组为7天,而去神经支配骨骼肌提取液组为5.5天。结论:周围神经损伤后SCs可能受失神经支配骨骼肌产生的某些物质的刺激而增殖加快。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在大鼠炎性痛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雌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I组为模型对照组,Ⅱ组为炎性痛组,Ⅲ组为模型对照组+NGF中和抗体,Ⅳ组为炎性痛组+IgG对照抗体;V组为炎性痛组+NGF中和抗体。造模后第1~第3天,鞘内分别注射NGF中和抗体或IgG对照抗体,每天1次,剂量20μg/10μL。分别于造模前及造模后隔日开始测定大鼠热缩足反射潜伏期(PWTL);并于第1天注药后连续测定24 h。造模后第3天测痛后(最后一次注药后3 h)处死大鼠,测定脊髓NGF的蛋白表达水平(荧光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结果:造模后第1~第14天,与I组比较,Ⅱ组、Ⅳ组PWTL值显著下降;造模后第3天,NGF的平均光密度值(IOD)及蛋白表达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Ⅲ组上述指标(包括PWTL和IOD及蛋白表达)与I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Ⅱ组、Ⅳ组比较,V组PWTL值显著增高,脊髓部位的NGF表达显著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内源性NGF可能参与了炎性痛大鼠痛觉过敏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神经生长因子(NGF)与丹参对缺血再灌注后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 54只健康成年雄性Z:ZCLA长爪沙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NGF治疗组、丹参治疗组,通过尼氏染色观察各组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6h、3d和7d)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的存活状况,通过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免疫组化结果。结果全脑缺血再灌注6h后,海马CA1区基本未见死亡神经元;与6h组相比,3d组和7d组死亡神经元明显增加(P<0.05);与生理盐水组相比,NGF或丹参治疗3d组和7d组死亡神经元明显减少(P<0.05);两个治疗组第3天神经细胞元死亡数无明显差别,而第7天NGF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丹参治疗组(P<0.05);Bcl-2在NGF组表达最高;同组内不同时间相比,Bcl-2在6h表达最高;Bax在生理盐水组有阳性表达,同组内不同时间相比,Bax表达没有明显差异。结论 NGF与丹参均对脑缺血再灌注后损伤有保护作用,NFG优于丹参,为中风病人使用脑保护剂或中药治疗可减轻缺血造成的再损伤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熏洗I号对大鼠肛瘘术后模型创面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40只制成肛瘘术后创面模型,并按随机数表达法分为生理盐水组(10只),创面用生理盐水熏洗;高锰酸钾组(10只),创面用高锰酸钾熏洗;实验组(10只),创面用自拟中药"熏洗I号"熏洗;正常组(10只)。于造模成功后第10天采用Western blot蛋白印迹及免疫组化法观察EGF在创面的表达,作为创面肉芽组织增生情况的指标;造模成功后第1天、第10天从大鼠眼底静脉丛采血检测血液学变化,作为炎症变化指标;测定大鼠创面愈合率,作为判断创面愈合情况的指标;采用光密度法测定4组大鼠EGF的表达量。结果:以愈合率达到95%为创面愈合,实验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15 d,与其它3组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血液学结果提示在术后10 d中药熏洗I号组大鼠的炎症表现得到明显控制。Western blot蛋白印迹及免疫组化法显示,实验组大鼠创面肉芽组中EGF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其它3组(P0.01)。结论:自制中药洗剂"熏洗I号"可以促进肛周污染性创面释放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加速上皮化进程,从而达到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活血生肌外用中药对大鼠失神经支配创面角蛋白19(k19)阳性表达的影响。方法168只SD大鼠随机分成龙血膏组、生肌膏组、失神经组和正常组,每组42只。对前三组大鼠制造背部失神经支配的深创面模型,之后各组创面分别以龙血生肌膏、生肌愈皮膏、凡士林外用治疗;正常组大鼠背部制造深创面模型,以凡士林治疗。观察不同时间点各组创面愈合率、创面组织k19阳性表达率。结果各时间点正常组两中药组创面愈合率均高于失神经组(P〈0.05,P〈0.01)。龙血膏组、生肌膏组k19阳性表达于第11天达峰值,失神经组和正常组第15天达峰值。第4、7、11、15天时龙血膏组、生肌膏组k19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失神经组和正常组(P〈0.05,P〈0.01),失神经组低于正常组(P〈0.05,P〈0.01)。结论活血生肌外用中药对失神经支配创面的愈合有促进作用,可能与外用中药增强了失神经支配创面的表皮干细胞增殖与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异丙肾上腺素对失神经骨骼肌萎缩中NF—κB、MuRF1表达变化的影响,探讨其防治失神经骨骼肌萎缩的机制。方法:选用wista大鼠54只,制作成标准右侧坐骨神经离断、腓肠肌失神经支配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药物组,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ing检测不同时段的NF—κB、MuRF1 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联合肌湿重分析其相关性。结果:失神经支配后腓肠肌NF—κB、MuRF1 mRNA和蛋白质表达持续增加(P〈0.05)。药物组肌湿重和肌细胞横截面积比对照组同时间点明显增加(P〈0.05),NF—κB、MuRF1 mRNA和蛋白质表达则明显降低(P〈0.05)。结论:异丙肾上腺素可以通过抑制NF—κB/MuRF1途径有效防治失神经骨骼肌萎缩。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刮痧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模型大鼠背根神经节(DRG)组织形态学和P物质(SP)、神经生长因子(NGF)的影响,探讨刮痧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模型大鼠神经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 7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刮痧组,每组24只。采用自体髓核移植法建立腰椎间盘突出症大鼠模型。刮痧组于造模后第5天开始刮痧,假手术组及模型组不予干预措施。分别于造模后第4天(干预前)、干预后第6天、干预后第12天、干预后第18天(干预结束后)麻醉处死取材。应用HE染色法检测DRG形态变化,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DRG中SP、NGF的含量。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的SP、NGF的表达维持在较高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治疗时间(干预后第6、12、18天),刮痧组的SP的表达水平与模型组相比明显降低(P<0.01),刮痧组的NGF的表达水平与模型组相比显著升高(P<0.01),且治疗时间越长,各指标变化越明显;HE染色结果显示,假手术组无明显的炎性水肿,刮痧组局部炎症反应及形态学改变较模型组明显减轻。结论 刮痧能够有效减轻大鼠DRG的病理损伤程度,抑制炎性因子SP的表达,促进蛋白质NGF的增长,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常义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0,42(2):144-147,F0004
目的:通过人前列腺增生(BPH)致膀胱出口梗阻(BOO)逼尿肌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揭示膀胱出口梗阻后逼尿肌功能损害,了解膀胱出口梗阻后膀胱逼尿肌病理生理改变。方法:实验组(梗阻组)34例和对照组(非梗阻组)16例,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标本中神经生长因子(NGF)的表达。结果:梗阻组和非梗阻组NGF均表达但梗阻组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明显高于非梗阻组,两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前列腺增生致膀胱出口梗阻后膀胱逼尿肌细胞中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水平增高与逼尿肌不稳定及逼尿肌去神经改变等病理生理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丹参对豚鼠耳蜗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后细胞凋亡及FasL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豚鼠72只,随机分成正常组、假手术组、丹参干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干预组(术前腹腔注射丹参注射液,每天1次共7 d),模型组和干预组再各分成3个亚组:缺血30 min组、再灌注6 h组及再灌注24 h组。用HE染色法观察缺血及再灌注不同时间段耳蜗各部位的形态学改变,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内耳FasL的表达,用原位凋亡法(TUNEL法)检测内耳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正常组、假手术组、丹参干预假手术组内耳罕见凋亡细胞,FasL为弱阳性表达;模型组Corti器、血管纹、螺旋神经节每个时间点均有细胞凋亡,FasL为阳性表达,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组Corti器、血管纹、螺旋神经节每个时间点均有细胞凋亡,FasL为阳性表达,程度较模型组减弱,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FasL参与了耳蜗IRI后的细胞凋亡,丹参可能通过抑制FasL蛋白的表达使凋亡细胞减少而对IRI后的耳蜗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梅晓云  陈雪梅  吴坚  张沛云 《中国交通医学杂志》2006,20(4):371-372,378,F0004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对腓肠肌失神经肌萎缩的影响。方法:制备SD大鼠坐骨神经离断损伤模型,实验组又分为3个组,分别给于高、中、低3个剂量的补阳还五汤,空白对照组灌服生理盐水,另设正常对照组。术后36天,灌流、固定、取腓肠肌、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运动终板染色。光镜下观察,形态学分析。结果:正常骨骼肌纤维横截面积较大,形态规则,肌细胞核紧贴于肌纤维的边缘;空白对照组肌纤维截面积显著减小,结构紊乱,肌细胞核向肌纤维内迁移,结缔组织明显增生;用药组肌纤维截面积减小,形态较规则,肌细胞核仍位于肌纤维的周边,可见结缔组织增生。结论:补阳还五汤有显著地延缓失神经肌萎缩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人参皂苷对失神经大鼠腓肠肌MAFbx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延缓失神经腓肠肌萎缩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雌性Wistar大鼠72只,随机分为3组:假失神经组(A)24只,失神经组(B)24只,人参皂苷治疗组?24只。于造模2、7、14、28d后,用RealtimeRT-PCR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各组大鼠右侧腓肠肌MAFbx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失神经组MAFbx表达在各时间点均明显高于假失神经组(P〈0.01),且在失神经2d达到峰值,而缓慢下降,失神经28d基本降至正常水平;人参皂苷组与失神经组各时间点相比,MAFbx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人参皂苷能通过减少MAFbx的表达而延缓失神经肌萎缩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丹参大黄合剂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治疗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治疗组、模型组,治疗组、模型组制作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模型,治疗组用丹参大黄合剂进行治疗干预,测定各组TNF-α、IL-6、ET、DAO水平。结果模型组血清中ET、IL-6、TNF-α、DAO明显升高,用丹参大黄合剂干预后,上述指标明显降低。结论丹参大黄合剂可以保护肠粘膜,有利于重症胰腺炎时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川芎嗪辅助高压氧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37例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68,采用血塞通静脉滴注治疗)和观察组(n=69,采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辅助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7、14d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及脑血液动力学变化。结果:治疗后7、14d后观察组患者脑血液动力学相关指标的改善幅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辅助高压氧治疗脑梗塞,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脑血流动力学,对脑梗死治疗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重症胰腺炎时参黄合剂对血脑屏障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治疗组、模型组;治疗组、模型组制作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模型,治疗组用参黄合剂进行治疗干预,测定各组TNF-α、IL-6、ET、S-100b水平。结果模型组血清中ET、IL-6、TNF-α、S-100b明显升高,用参黄合剂干预后,上述指标均明显降低。结论参黄合剂可以治疗IETM和降低血脑屏障的通透性,有利于SAP时IETM的治疗及血脑屏障的保护。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应用抗氧化剂葡萄籽初步探讨其能否通过抑制肌细胞凋亡来延缓失神经支配后骨骼肌的萎缩现象。方法选择8周龄V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A组(对照组)、B组(去神经14d组)、C组(去神经28d组)、D组(去神经14d干预组)、E组(去神经28d干预组)等5组,A组做假手术,B、C、D、E组制作坐骨神经切断后失神经支配的腓肠肌模型。术后D、E组用葡萄籽200mg.kg-1.d-1空腹灌胃,A、B、C组用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术后分别于14d、28d处死大鼠,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腓肠肌细胞活性氧(ROS)的含量,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腓肠肌细胞线粒体通透性转化孔(MPTP)的开放情况,脱氧核糖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腓肠肌细胞凋亡,肌湿重之比评价骨骼肌萎缩情况。结果大鼠失神经支配后,B、C、D、E组肌细胞中的ROS、MPTP及凋亡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表达随去神经支配时间的延长(〈28d)而持续增加,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E组肌细胞ROS、MPTP及肌凋亡率分别与B、C组比较,表达有所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肌湿重之比较A组显著减小(P〈0.05),D、E组肌湿重比分别与B、C组相比,有所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OS为调控失神经支配后骨骼肌萎缩的重要分子,葡萄籽可以通过减少ROS的含量进而抑制肌细胞凋亡并最终延缓骨骼肌萎缩。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β(IL-1β)对失神经支配骨骼肌的作用。方法将36只健康SD大鼠制备失神经支配腓肠肌模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8只。A组于腓肠肌不同的5个点注射IL-1β0.1mL(浓度1ng/mL),B组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术后每天注射1次。于术后2、4、8周各取6只大鼠处死,取右侧腓肠肌观察,测定肌湿质量维持率、肌细胞横截面积、肌肉蛋白总含量,检测运动终板,细胞凋亡等指标。结果术后2、4、8周实验组的肌湿质量维持率、肌细胞截面积、肌肉蛋白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8周两组的运动终板平均灰度值和平均光密度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肌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靶肌肉局部注射IL-1β能减轻失神经骨骼肌形态的改变,对失神经骨骼肌和运动终板具有保护作用,能在短时间内有效延缓失神经支配骨骼肌萎缩。  相似文献   

19.
胚胎运动神经元种植至失神经骨骼肌内的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Jiang G  Gu Y 《中华医学杂志》1998,78(6):434-436
目的观察同种异体胚胎运动神经元在失神经骨骼肌内的存活状况。方法用5溴化尿嘧啶(Brdur)标记孕12天胎鼠运动神经元,种植至成鼠失神经骨骼肌内。在种植后9、22周,取实验侧肌肉作Nisl染色、乙酰胆碱酯酶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ATP酶染色,以显示种植神经元和肌纤维形态。结果鼠胚胎运动神经元能在失神经骨骼肌内存活,并长出长的轴突与终板连结;可见肌纤维的群化,群化的肌纤维较粗大;对照组肌纤维较细小,且无群化现象。结论同种异体胚胎运动神经元在失神经骨骼肌内能存活,并再支配失神经骨骼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