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近年来,松原市人间布氏菌病(简称布病)疫情呈上升趋势,为掌握其流行趋势,对今后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根据省地方病防治工作计划要求,松原市于2007年4~10月,对全市开展了人间布病项目调查工作,结果如下。1 调查内容和方法对全市2007年1~10月份报告布病病例的地区按《松原市人间布病个案调查表》项目开展流调工作,调查主要人群为放牧员、饲养员、屠宰工、皮毛加工人员和农民等,对有可疑症状的人群采血开展血清检测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白城市 2 0 0 2年人间布氏菌病 (简称布病 )疫情情况 ,对白城市各县 (市、区 )进行了人间布病调查。结果表明 ,在全市 5个县 (市、区 )中有 4个县 (市、区 ) 13个乡镇 2 2行政村发生了人间布病 34人、隐性感染 6人。其中洮北区发现病例 2 6人、隐性感染 4人 ,分布在 7个乡 15个村 ;在洮南市发现病例 3人、隐性感染 1人 ,分布在 2个乡 2个村 ;在大安市发现病例 1人 ,分布在 1个乡 1个村 ;在镇赉县发现病例 4人、隐性感染 1人 ,分布在 3个乡 4个村。在 34例患者中 ,男性 2 5人、女性 9人。从职业分布上看 ,放牧员 18人 ,占 5 2 .9% ;饲…  相似文献   

3.
吉林市1998~2003年人间布氏菌病疫情暴发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吉林市是人间布氏菌病(简称布病)发生的老疫区,从70年代到80年代,未出现过暴发疫情,但散在病例却持续不断,这些散在的病例,多在兽医和国营鹿场的流调中被检出。进入90年代以来,我市的养殖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国有和集体养殖为主体的企业,全面解体和私有化,个体养牛、养羊户到处都是。牲畜交易情况也发生了变化,私下交易频繁,由此而产生了人间布病的多发及流行,  相似文献   

4.
河北省2001~2004年布氏菌病疫情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通过对2001~2004年全省的布氏菌病疫情监测结果分析,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汇总2001~2004年的布氏菌病疫情及监测总结并进行分析。结果 人间血检阳性率3.50%,确诊病人157例;畜间羊平均阳性率0.11%,牛平均阳性率0.02%。4年间全省共发生布氏菌病病人2119例,发生布氏菌病疫点26个。结论 河北省布氏菌病疫情呈上升的趋势,从外地引进未经检疫的布氏菌病病畜导致疫情扩散。  相似文献   

5.
白城市2005~2006年人间布氏菌病监测结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城市位于吉林省西北部,嫩江平原西部,科尔沁草原东部。地处东经121°38′~124°22′,北纬44°13′~44°18′。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春季干燥多风,升温比较快;夏季炎热,降水集中;秋季凉爽变温快;冬季漫长,干燥寒冷。年平均气温4.9℃,最高气温40.6℃,最低气温~38.1℃,无霜期157d,年平均降水407.9mm。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布氏菌病基本控制阶段疫情动态,提供防治工作科学依据。方法 在全市范围内实行疫情有奖报告制度,同时按照“布鲁氏菌病监测方案”要求,每年抽查3个村7~60岁与家畜密切接触900人以上进行布氏菌素皮变试验,阳性采血进行凝集试验。结果1998年、2000年分别由郯县、汝州市、鲁山县上报布氏菌病患3例,分别是占全县人口的0.14/10万、0.13/10万、0.12/10万,其中鲁山县为首次报告病人,监测点5年共皮试5019人,阳性35人,阳性率为0.70%,凝集试验阳性2人,阳性率为0.04%。结论 布氏菌病控制阶段,散发病例时有发生,非疫区县首次报告病例,由外地疫情回升地区输入传染源所致;监测点内隐性感染时隐时现,坚持畜间检疫、免疫工作是防止疫情蔓延流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安阳市1997~2001年人间布氏菌病流行特点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安阳市1997~2001年人间布氏菌病流行特点,为布氏菌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1997~2001年本市布氏菌病患者个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发病人数显著增加;发病以从事羊、牛饲养的人员为主;4、5月份为发病高峰;发病至确诊间隔时间长,及时诊断率低,误诊率高。结论安阳市人间布氏菌病疫情有上升趋势,局部地区存在布氏菌病暴发流行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布氏菌病(简称布病)在科右前旗地区流行历史久远,在1980年以前曾有不同程度流行,由于当地畜牧业发展有限,加之政府部门高度重视,使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随着农村、牧区经济多元化发展,畜牧业日趋繁荣,也使得布病疫情死灰复燃,2002年再次发生人间布病疫情,目前波及到6个乡(镇)、2个国营牧场,均为人间布病暴发点。为更好地控制布病暴发,掌握流行趋势,对各暴发点开展了布病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监测。1调查对象和方法1.1调查对象重点对科右前旗全部暴发点15~60岁密切接触畜牧业的职业人群进行了调查。1.2调查方法及标准根据《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9.
吉林省2000~2005年布氏菌病病原学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吉林省是布病重疫区,流行较久,危害严重。在各级政府和专业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经多年的防治,1988年达到控制区标准。近年来,各种原因的影响下,人、畜间布病疫情回升,暴发点增多,发病率逐年增高。为及时了解疫情现状,掌握流  相似文献   

10.
保定市1994~2004年人间布氏菌病流行特点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保定市1994~2004年人间布氏菌病流行特点,为布氏菌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1994~2004年本市布氏菌病患者个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发病人数显著增加;发病以从事羊只饲养、屠宰、皮毛加工人员为主;4~8月份为发病高峰;发病至确诊间隔时间长,及时诊断率低。结论 保定市人间布氏菌病疫情有上升趋势,局部地区存在布氏菌病暴发流行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布氏菌病(简称布病)是人、畜共患传染病,在辽源地区流行已久,但历史上疫情较轻,经过多年防治,布病疫情得到控制。1987年经考核验收达到国家布病稳定控制区标准,年新发病人也有发生,但自1996年以来,疫情有所回升,特别是2001~2003年呈明显的上升态势,近2年有所回落,虽然新发病人时有发生,但布病疫情基本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12.
通化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中山低山区,以农业为主。近年来出现了布氏菌病(简称布病)局部暴发点,疫情有所上升。为研究长白山区布病流行规律,进一步加强布病的预防和控制,改进和加强防治措施,现将1988~2005年布病资料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布氏菌病(简称布病)是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传染病.近年来,通辽地区布病疫情十分活跃,将2003~2007年通辽地区人间布病监测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布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变态反应性疾病.近几年,由于受多因素的影响,使畜牧的饲养、贩卖交易、屠宰、检疫等环节逐渐失去控制,为布病的传播创造了客观环境,布病疫情日趋严重.为了探讨辽源市布病的流行规律,现将1996~2003年布病疫情情况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布氏菌病在蛟河市发生、发展趋势及原因。方法 在1987-2000年间,采取流行病学调查、血清学检查等方法,对职业人群进行布氏菌病调查。结果 14年间全市人间布氏菌感染率为4.02%,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1991-1997年间感染主要集中在市内4个鹿场的职工中,1998年后,疫情逐步扩散到全市11个乡镇。结论 从外地引进未经检疫的布病病畜导致人间感染及疫情逐步扩散。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盐池县布氏菌病 (简称布病 )疫情 ,将 1 994~ 2 0 0 0年来布病监测结果分析如下。1 资料来源  本数据来自盐池县地方病所、兽医站等单位。2 结果2 .1 人间  共流调 6 5 34人次 ,血清学检查 1 2 1 2人 ,阳性 31人 ,感染率 2 .5 6 % ,患病 2人 ,患病率 0 .0 3%。根据结果分析 ,感染波动在 1 %左右 ,以 30~ 4 0岁年龄组为最高 ,与职业接触危害因素的频率相关。2 .2 畜间  共检羊血清 36 0 0份 ,阳性 4 1份 ,阳性率 1 .1 4 % ;检牛血清 2 4 0份 ,阳性 3份 ,阳性率 1 .2 5 %。共检羊流产胎儿 89只 ,细菌分离均为阴性。3 布病…  相似文献   

17.
布氏菌病全国重点监测点1990~2001年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掌握全国布病监测点疫情动态,预测疫情趋势。方法:按“布氏菌病全国监测点监测工作试行方案”进行。结果:12年来,血清学检查,畜间平均阳性率为0.36%,各年份阳性率波动在0.08%-0.70%之间,人间平均阳性率为3.28%,各年份波动在1.16%-7.26%之间。12年间,累计检出病畜6542只,从病蓄病理材料中分离培养出布氏菌104株,累计新发病人1373例,从病人血液中分离出布氏菌16株。1995年后人畜间布氏菌病血清学检查阳性率逐年增高。结论:自1995年以来,人畜间布氏菌病疫情明显回升,局部地区疫情活跃,甚至出现爆发。  相似文献   

18.
全国重点监测点2001~2004年布氏菌病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通过对2001~2004年布病全国重点监测点监测结果分析,为科学评价防治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汇总2001~2004年布病全国重点监测点监测总结并进行分析。结果 畜间平均阳性率0.28%;其中以牛的阳性率最高0.55%,其次是羊0.23%。人间平均血检阳性率11.36%,确诊新发病人5027人;其中以2004年血检阳性率最高16.02%,最低是2002年5.67%;4年各点阳性率以内蒙锡盟最高17.6%,确诊病人2517例,占新发病人数的50.07%。结论 主要传染源是病羊、病牛,其次是病猪。布病疫情明显回升,并有扩大蔓延之势。  相似文献   

19.
布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变态反应性疾病。布病临床症状为发热、热型呈波浪型,全身及关节痛,淋巴结、肝脾与男性睾丸肿大,女性可见流产史。家畜患布病可发生流产,死胎,不孕和睾丸炎[1]。白城市是布病老疫区,2000年以来,布病疫情再度回升,部分县(  相似文献   

20.
我国布氏菌病(简称布病)人间疫情以20世纪50、60年代最为严重,于1957~1963年、1969~1971年出现两次流行高峰,发病率分别波动在1.17/10万~1.77/10万和1.20/10万~1.23/10万之间。疫区范围波及全国28个省(区)。多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经多年努力取得了较大的成就。至“八五”规划末期,布病疫情得到了基本控制,过去有人、畜疫情的省(市、区)已有8个省(市、区)的布病疫情达到我国规定的控制标准,有1031个疫区县达到基本控制和稳定控制区标准,占疫区县数的76.0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