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目的:探讨亚低温疗法对急性创伤性脑水肿后一氧化氮及其合成酶变化的影响机制。方法:建立大鼠创伤性脑水肿模型,测定伤后不同时间点常温下及亚低温后颈内静脉血一氧化氮、脑组织一氧化氮合成酶和脑含水量。结果:致伤后30分钟大鼠即出现脑水肿,伤后8小时达高峰(从伤前77.63%±0.21%升至79.83%±0.41%);一氧化氮具有同步效应〔从伤前(2.44±0.12)μmol/L升至(7.83±0.27)μmol/L〕;一氧化氮合成酶伤后30分钟达高峰〔从伤前(38.89±41.30)μmol·min-1·g-1升至(106.58±52.46)μmol·mn-1·g-1〕,以后逐渐下降,伤后8小时〔(58.29±19.42)μmol·min-1·g-1〕仍高于假手术组。而亚低温(32~33℃)能明显减轻脑水肿,减少一氧化氮含量及一氧化氮合成酶的表达〔伤后8小时分别为79.56%±0.27%,(6.84±0.37)μmol/L,(51.02±24.51)μmol·min-1·g-1〕。结论:一氧化氮在创伤性脑水肿发生发展中起作用,而亚低温可能抑制一氧化氮合成酶的表达,减少一氧化氮含量,对创伤性脑水肿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自 198 7年有关一氧化氮 (NitricOxide ,NO)的生理机制首次报道以来〔1〕。NO及一氧化氮合成酶(NitricOxideSynthase ,NOS)成为近年来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中热门课题之一 ,其研究领域已涉及生理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等多种学科 ,研究已证明NO及NOS与临床多种疾病有密切联系〔2〕。有关NO、NOS与急性白血病的研究 ,国内报道甚少 ,本研究旨在探讨NO及NOS在急性白血病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1.材料与方法1.1对象 急性白血病患者 4 8例 ,男 31例 ,女17例 ,年龄 2~ 76岁 ,平均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在创伤性脑损伤(TBI)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落体法大鼠TBI动物模型,观察特异性nNOS抑制剂7-硝基吲唑(7-NI)对TBI早期脑水肿和病理变化的影响。结果:与伤后6h组相比,7-NI能显著减少脑组织含水量和脑组织中Na^+的含量(P值均〈0.05),而增加K^+的含量(P〈0.05).并能改善脑创伤后的病理变化。7-NI的作用可被L-精氨酸逆转.D-精氨酸无效。结论:nNOS来源的一氧化氮对TBI早期起毒性作用,nNOS抑制剂有可能成为治疗继发性脑损伤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亚低温治疗对创伤性脑水肿大鼠颈内静脉血一氧化氮(NO)及脑含水量的影响,并探讨亚低温的脑保护效应。方法共选取54只Wistar大鼠,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6只)、常温损伤组(24只)及亚低温损伤组(24只),后2组大鼠又根据观察时间点不同细分为伤后30min亚组、伤后2h亚组、伤后4h亚组及伤后8h亚组。参照袁绍纪等介绍的方法将常温损伤组及亚低温损伤组大鼠制成创伤性脑水肿动物模型。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大鼠伤侧颈内静脉血NO含量,并运用Elliot公式计算伤侧脑组织水含量。结果常温损伤组大鼠于脑损伤后30min内即出现脑水肿,其脑含水量[(78.12±0.18)%]明显大于对照组[(77.63±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侧颈内静脉血NO含量[(3.561±0.251)μmol/L]也较对照组[(2.438±0.134)μmol/L]明显增高,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温损伤组大鼠脑含水量及NO含量于伤后8h达到峰值[此时脑含水量为(79.83±0.41)%,NO含量为(7.831±0.272)μmol/L]。亚低温治疗能明显降低脑水肿大鼠伤侧颈内静脉血NO含量,而且还能显著减轻其脑水肿程度。结论NO在创伤性脑水肿的发生及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并且还与脑含水量具有同步变化的特点;亚低温治疗能明显减轻脑水肿程度,降低颈内静脉血NO含量,从而缓解继发性脑损伤,促进神经组织功能的早日康复,降低残死率。  相似文献   

6.
大鼠肾缺血后处理血清一氧化氮及一氧化氮合酶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文澜  柯伟  胡刚  刘先义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0):1699-1701
目的:探讨后处理在大鼠肾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中对血清-氧化氮(NO)及-氧化氮合酶(NOS)的影响。方法:SD大鼠36只,雌雄不拘,随机分为3组。Ⅰ组为假手术组;Ⅱ组为对照组,建立肾I/R模型;Ⅲ组为实验组(即后处理模型),建立缺血模型,于缺血后再灌注前行反复多次的短暂再灌注及停灌注作后处理,Ⅲ组再灌注2min停灌注2min,反复3次。于24h测定大鼠血清NO、NOS、BUN、Scr的浓度以及肾脏病理变化。结果:与Ⅰ、Ⅲ组比较,Ⅱ组NO、NOS明显升高(P<0.01)。Ⅰ组和Ⅲ组Scr、BUN较Ⅱ组明显降低(P<0.01)。Ⅰ组肾组织未见明显的形态学改变。Ⅱ组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和坏死,肾小管管腔扩张,内见管型和坏死脱落细胞,管周血管明显扩张淤血。Ⅲ组病理改变明显轻于Ⅱ组。结论:后处理抑制NO、NOS的产生而发挥对肾I/R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王燕  刘郁 《急诊医学》2000,9(3):158-159
目的 研究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大鼠小脑组织中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的变化,以探讨NO、NOS与急性CO中毒脑损伤的关系。方法 实验用Wistar大鼠26只,随机分为两组:正常对照组(C组),CO染毒组(CO组)。采用改良的Griess法、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了小脑组织中NO、NOS活性。结果:CO中毒后小脑组织中NO明显增高(P〈0.05),NOS活性明显降低(P〈0.01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急性一氧化碳 (CO)中毒大鼠小脑组织中一氧化氮 (NO)、一氧化氮合酶 (NOS)活性的变化 ,以探讨NO、NOS与急性CO中毒脑损伤的关系。方法 :实验用Wistar大鼠 2 6只 ,随机分为两组 :正常对照组 (C组 ) ,CO染毒组 (CO组 )。采用改良的Griess法、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小脑组织中NO、NOS活性。结果 :CO中毒后小脑组织中NO明显增高 (P <0 0 5 ) ,NOS活性明显降低 (P <0 0 1)。结论 :急性CO中毒脑组织损伤与小脑组织中NOS活性受抑制、NO含量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NO)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样行为异常大鼠的变化规律,以进一步揭示PTSD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方法 将14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组为捕食应激组(n=72)及正常对照组(n=72),在大鼠捕食应激PTSD动物模型基础上,动态检测大鼠海马、额叶皮层组织匀浆NO、一氧化氮合酶(NOS)含量及神经元型NOS(nNOS)表达。结果 应激大鼠海马NO含量于捕食应激后即刻明显高于对照组[(2.8&;#177;0.8)μmol/g,F=23.112,P=0.000],12h达高峰(3.9&;#177;1.1)μmol/g,与对照组比较,F=56.616,P=0.000;与同组其他时相比较.F=14.917,P&;lt;0.05,24h时仍明显增多[(2.6&;#177;0.7)μmol/g,F=23.094,P=0.000];海马nNOS表达亦同步增高(应激后即刻,12及24h,F=14.228,21.772,18.500,P&;lt;0.01),而海马总NOS活性仅在应激后12h内增高[应激后即刻及12h NOS分别为(9.8&;#177;2.5)mmol/(s&;#183;kg),F=32.812,P=0.000及(10.2&;#177;2.7)mmol/(s&;#183;kg),F=31.395,P=0.000]。结论 严重心理/生理应激所致海马nNOS持续性高表达与NO释放明显增多.在实验大鼠持续性PTSD样行为异常中可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有氧运动结合补充葛根素对链脲佐菌素所致糖尿病大鼠血清及肝脏中的一氧化氮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08/2006—01在江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完成.①选取8周龄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60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运动组、葛根素组、运动+葛根素组,12只/组:②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喂以高脂饲料,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模型。血糖值≥14.7mmol/L且尿糖为++~卌者确定为造模成功。正常对照组仅以普通饲料喂养,腹腔注射等体积0.1mmol/L的枸椽酸盐缓冲液。③造模后,运动组进行跑台训练,跑台坡度为0&;#176;,每天以10-15m/s的速度运动30min,共训练8周。葛根素组每天按500mg/kg体质量给予葛根素灌胃,共8周。运动+葛根素组跑台训练的同时给予葛根素灌胃: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各组均以普通饲料喂养。④分别于造模后第3天、造模后第8周末对各组大鼠尾静脉取血测定空腹血糖。造模后第8周末,各组大鼠乙醚麻醉,心脏取血,离心取上层无溶血血清,硝酸还原酶法测定一氧化氮含量。取新鲜肝脏组织1g,用40mmol/L的磷酸钾缓冲液制成匀浆,离心取上清检测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结果:共54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空腹血糖检测结果:造模后第3天~第8周末,各模型组空腹血糖值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造模后第3天葛根素组、运动组、运动+葛根素组空腹血糖值无明显变化[(18.3&;#177;4.7),(18.6&;#177;3.0),(18.9&;#177;4.6),(19.1&;#177;2.9)mmol/L,P〉0.051,第8周末均不同程度下降,尤以运动+葛根素组明显f(22.3&;#177;4.2),(9.4&;#177;2.0)mmol/L,P〈0.01]。②造模后各组大鼠血清中一氧化氮含量及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的比较: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运动组、葛根素组一氧化氮含量及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均明显降低(P〈0.01或0.05),运动葛根素组降低的幅度尤为显著[(58.58&;#177;8.97),(30.80&;#177;14.80)μmol/L;(2.0&;#177;0.23),(0.92&;#177;0.13)μkat/K;P均〈0.01]。③造模后各组大鼠肝脏组织中一氧化氮含量及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的比较: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运动组、葛根素组、运动+葛根素组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略有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0.26&;#177;0.02),(0.23&;#177;0.03),(0.21&;#177;0.01),(0.19&;#177;0.03)μkat/L,P〉0.05];运动组、葛根素组一氧化氮含量均明显降低[(4.21&;#177;0.83),(2.86&;#177;0.64),(3.39&;#177;0.86)μmol/L,P〈0.051,运动+葛根素组降低至(1.75&;#177;0.31)μmol/L,差异尤为显著(P〈0.01):结论:有氧运动结合补充葛根素,能够有效降低糖尿病大鼠血清及脏肝中一氧化氮含量及一氧化氮合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11.
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对大鼠创伤性休克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目的:评价选择性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抑制剂氨基胍(AG)和非选择性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L—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对创伤性休克的治疗效果。方法:30只SD大鼠制作创伤性休克动物模型。双侧股骨干砸伤后并经股动脉放血至平均动脉压(MAP)35—45mmHg(1mmHg=0.133kPa),维持30min,然后回输失血和等量的林格氏液。随机分为休克组(10只)、AG组(10只,复苏时静脉注射AG8mg/kg)、L—NAME组(10只,复苏时静脉注射L—NAME 8mg/kg),观察休克前后血浆一氧化氮(NO)浓度的动态变化,观察24h大鼠存活率,24h后留取肺、肝、肾、小肠组织,观察病理改变。结果:大鼠创伤性休克后,血浆NO水平明显高于休克前;AG组动物复苏后血浆NO的水平明显降低,各脏器的病理损害亦显著减轻,存活率明显提高:L—NAME组动物复苏后血浆NO的水平也明显降低,各脏器的病理损害无明显变化,存活率无明显提高。结论:NO在创伤性休克的病理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应用AG有助于创伤性休克的纠正,而L—NAME能降低NO的水平,但对休克的预后无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支气管哮喘模型,观察不同浓度氯胺酮对哮喘大鼠肺组织iNOS活性及NO含量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N组)、哮喘模型组(A组)、不同浓度氯胺酮预处理组(分别为K1组、K2组)和地塞米松组(D组),每组8只。A组大鼠用卵白蛋白辅以百日咳杆菌菌苗和氢氧化铝为佐剂注射致敏,2周后雾化吸入卵蛋白激发哮喘;氯胺酮处理组大鼠用同样方法致敏,但在激发前分别给予雾化吸入氯胺酮25 g/L(K1组)和50 g/L(K2组);D组在激发前给予雾化吸入0.01%地塞米松;N组用生理盐水替代卵蛋白进行注射和吸入。每组分别测定其肺组织NO2-/NO3-水平、肺组织诱导型NOS(iNOS)和原生型NOS(cNOS)活性水平,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iNOS在大鼠哮喘模型肺组织中的分布。结果A组肺组织中NO2-/NO3-和iNOS水平升高,iNOS和肺组织NO2-/NO3-水平呈高度正相关;K1、K2组肺组织中NO2-/NO3-和iNOS水平低于A组(P<0.05);D组肺组织中NO2-/NO3-和iNOS水平亦低于A组(P<0.05)。结论25 g/L或50 g/L的氯胺酮雾化吸入可抑制哮喘大鼠肺组织iNOS活性,降低NO含量,减轻大鼠肺部炎症。  相似文献   

13.
探讨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N 硝基 L 精氨酸甲酯(L NAME)在实验性大鼠脑损伤后对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SD大鼠制备脑损伤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高清晰度彩色病理图像分析系统,对大鼠脑组织神经细胞中iNOS的表达进行了检测。结果:实验性大鼠脑损伤后,大脑局部损伤区及周围神经细胞中有iNOS阳性产物表达明显增强,伤后2 小时平均积分光密度(ODI)较0.5 小时升高不显著(P> 0.05),而伤后6、12 和24 小时ODI较0.5 小时升高非常显著(P 均< 0.01);伤前使用L NAME则可使ODI值下降。脑损伤组与用药组在0.5 和2 小时ODI值差异不显著(P均> 0.05),而在6、12 和24 小时ODI值差异非常显著(P均< 0.01)。结论:L NAME对脑损伤后iNOS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脑损伤后iNOS被大量合成是造成机体一氧化氮升高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4.
颅脑损伤后血浆一氧化氮与内皮素改变对脑水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内皮素与一氧化氮对颅脑损伤后脑水肿的影响。方法:利用大鼠液压脑外伤模型,测定颅脑损伤后不同时期血浆内皮素、一氧化氮及脑组织含水量的变化。结果:血浆内皮素及脑组织含水量于外伤后3小时、6小时、48小时、96小时和168小时显著升高(P均<0.05),其中脑组织含水量最高达81.25%±0.16%,血浆内皮素含量最高达(268.91±36.65)ng/L;血浆一氧化氮含量(NO-2/NO-3)于外伤后3小时、6小时和48小时显著升高(P均<0.05),最高达(10.27±1.19)μmol/L。脑组织含水量与血浆内皮素、一氧化氮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8136,P<0.0001;r=0.3414,P<0.05)。病理检查发现内皮素水平升高与脑组织损伤轻重有关。结论:内皮素参与了颅脑损伤后脑水肿的发生,一氧化氮参与了颅脑损伤后的病理生理变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重型颅脑外伤后脑脊液中内皮素、一氧化氮浓度动态变化与脑血管痉挛的关系。方法:重型脑外伤患者30例,入院时GCS<8分。入院后24 h及3,5,7 d动态检测双侧大脑中动脉与颈内动脉颅外段脑血流速度以及脑脊液内皮素与一氧化氮浓度。结果:13例(43%)发生脑血管痉挛。外伤后血管痉挛组与非痉挛组患者脑脊液中内皮素浓度均高于正常组,一氧化氮浓度均低于正常组。血管痉挛组患者内皮素及一氧化氮浓度变化过程同经颅多普勒超声表现相符,与非痉挛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血管痉挛组与轻度血管痉挛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外伤后脑血管痉挛发生率高;伤后脑血管痉挛发生的机制可能与脑脊液内皮素升高,一氧化氮抑制,导致血管收缩舒张平衡破坏有关。  相似文献   

16.
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中一氧化氮含量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在脑缺血再灌注损害中的重要作用,并研究脑持续性缺血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NO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大鼠颈内动脉线栓法制成大鼠大脑中动脉梗死(MCAO)模型,依氧合血红蛋白(HbO2)NO法测定持续性脑缺血和缺血再灌注脑组织内NO含量的变化。结果:脑缺血3小时受损脑组织NO水平即增高〔(2.49±0.90)nmol/L〕,再灌注后NO逐步升高;而持续性缺血组NO则表现降低后再升高的变化,脑缺血51小时为(8.82±0.70)nmol/L,脑缺血171小时为(3.08±0.95)nmol/L,与脑缺血前比较,P均<0.01。NO在缺血3小时再灌注168小时和缺血171小时时均有明显降低,但仍高于脑缺血前水平(P均<0.01)。结论:两种不同脑缺血过程中脑缺血组织内NO的变化有不同的规律,可能与缺血过程中不同类型的NO合成酶被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7.
尾悬吊模拟失重大鼠肺组织一氧化氮合酶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尾悬吊模拟失重大鼠肺组织一氧化氮合酶 (NOS)的变化。方法 :采用尾悬吊模拟失重 ,分为悬吊 7日和 2 1日及相应对照 4个组 ,每组 10只健康雄性 SD大鼠 ,共 4 0只大鼠。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肺组织 NOS的表达情况。结果 :同正常对照组相比 ,7日尾悬吊模拟失重大鼠肺组织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 (P<0 .0 5 ) ;2 1日的表达水平仍显著增高 (P<0 .0 5 ) ,同时可见血管内皮细胞随着时间延长阳性数目显著增多 (P<0 .0 1)。结论 :在模拟失重条件下肺组织 i NOS的表达水平增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黄芪对脑损伤后脑组织一氧化氮合酶 (NOS)活性的影响 ,探讨黄芪对急性颅脑损伤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 :建立大鼠脑外伤模型 ,采用化学定量法对大鼠脑外伤后脑组织中 NOS含量进行检测。结果 :大鼠脑皮质中 NOS活性在伤后 0 .5 h〔(46 .4 4± 13.4 5 ) nmol/ L〕较正常对照组 (40 .4 6± 12 .85 ) nm ol/ L明显升高 (P<0 .0 5 ) ,2 h较对照组升高更显著 (P<0 .0 1) ,6 h开始下降 (P<0 .0 1) ,2 4 h降至基础水平〔4 1.2 3±12 .5 7) nm ol/ L〕。黄芪治疗组伤后 2 h〔(6 4 .2 6± 19.78) nmol/ L〕、6 h〔(5 2 .91± 2 1.36 ) nmol/ L〕NOS活性较损伤组明显降低〔分别为 (6 7.4 9± 2 2 .4 5 ) nmol/ L 和 (6 3.4 6± 2 4 .6 8) nmol/ L,P<0 .0 1和 P<0 .0 5〕。结论 :颅脑损伤后 ,受损脑组织中 NOS活性升高 ;黄芪可通过抑制损伤后 NOS活性 ,起到保护创伤神经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人参皂甙Rgl对大鼠海马神经元缺糖氧/复糖氧后钙内流和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脑保护机制。方法:建立大鼠海马神经元缺糖氧/复糖氧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人参皂甙Rgl干预组(5、20、60μmol/L)。复糖氧后24h以Fluo-3AM荧光染色法观察各组海马神经元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变化,以生物化学法观察nNOS活性的变化,并以Hochest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人参皂甙Rgl中、高剂量组海马神经元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和nNOS活性均降低,凋亡细胞减少,人参皂甙Rgl低剂量组变化不明显。结论:人参皂甙Rgl可通过减少缺糖氧神经元细胞内钙内流,进而抑制nNOS活性,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