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法洛四联症合并完全性房室隔缺损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完全性房室隔缺损A型3例,C型6例;均有右心室流出道漏斗部狭窄,6例伴明显的肺动脉瓣及瓣环狭窄。术前共同瓣轻度反流7例,中度反流2例。1例行中央体肺分流术,1例行心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其余7例均行一期根治手术,其中跨肺动脉瓣环5例。结果9例患者死亡3例;1例婴儿术后2d脱机,后因低氧再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40d脱机,5例在术后1d脱机,呼吸循环功能良好,顺利康复出院。随访1个月-4年,4例有轻度二尖瓣反流,无残留心脏畸形。结论法洛四联症合并完全性房室隔缺损手术的关键在于确切修补室间隔缺损、完善修复二尖瓣、防止左心室流出道狭窄及Ⅲ°房室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2.
完全性房室通道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总结94例完全性房室通道(com p lete atrioven tricu lar cana l defect,CAVCD)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一期手术矫治CAVCD 94例,房、室间隔缺损修补用双片法(涤纶片+心包片)65例,单片法29例,术中行房室瓣成形,并同期修补合并畸形。结果全组死亡10例(10.6%),其中<6个月者4例。4例术后出现二尖瓣中至大量反流,心肺功能衰竭死亡,3例因肺动脉高压危象死亡,3例分别死于低心排血量、脑并发症和气胸。随访84例,随访时间3~6个月,超声心动图复查二尖瓣轻度反流18例,轻至中度反流12例。结论严重二尖瓣关闭不全和肺动脉高压危象是CAVCD矫治术后主要的死亡原因,早期手术矫治和确切的房室瓣成形可获得较好的手术效果,术中常规使用食管超声心动图对提高手术疗效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性总结手术纠治45例完全性房室隔缺损(completeatrioventriculardefect,CAVD),以期把握好手术时机,提高手术成功率和生存质量。方法根据Rasteli分型:A型26例,B型2例,C型2例,过渡型15例。手术采用单片心包补片修补方法。结果手术死亡3例,死亡率6.7%。死亡原因为伴发心内严重畸形法洛四联症2例,重度肺动脉高压1例;远期死亡2例,均为二尖瓣反流并发肺部感染和心力衰竭。结论CAVD早期出现肺动脉高压,手术应在6个月~1岁内为好,术后必须定期随访,早期了解房室瓣反流情况  相似文献   

4.
66例部分性房室管畸形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部分性房室管畸形手术治疗的经验,以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4年1月-2007年12月经外科治疗部分性房室管畸形患者66例的临床资料,对二尖瓣大瓣裂的处理:单纯裂缺缝合52例,缝合加交界折叠缝缩8例,加小瓣成形1例,加缝置St.Jude软质人工成形环3例,人工机械瓣置换术2例;对原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修补:采用涤纶补片修补12例,自体心包54例;采用Kirklin法将冠状静脉窦口隔入左心房5例,MeGoon法将冠状静脉窦口隔入右心房61例;同期处理其他合并畸形。结果术后早期死亡2例(3.03%),1例死于心律失常,另1例死于呼吸功能衰竭。术后发生Ⅲ°房室传导阻滞2例,均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术后随访52例(81.3%),随访时间5个月~22年,平均15年,心功能均有明显改善,尤其是术前心功能Ⅲ~Ⅳ级的19例患者,术后改善为Ⅰ~Ⅱ级。再次手术4例,其中1例经再次行二尖瓣置换术治愈;术后死亡3例,1例死于急性。肾功能衰竭,2例死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结论早期手术治疗可以保全房室瓣结构、功能,避免发生肺动脉高压和降低死亡率。手术治疗的关键是消除二尖瓣关闭不全、修补原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和避免损伤传导组织,术后近、中期疗效良好;有残留中度以上二尖瓣反流者,远期效果不满意。  相似文献   

5.
房室隔缺损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手术治疗房室间隔缺损的经验.方法回顾1991年5月至2002年9月接受手术修补的30例房室隔缺损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部分型23例,完全型5例,过渡型2例,分别行房、室间隔缺损补片修补术,二尖瓣和/或三尖瓣缝合矫治术.结果术后死亡2例,1例为肺动脉高压,死于重度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另1例术后7天死于颅内出血.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1例,长期存活28例,随访9个月~12年,临床效果良好.结论充分认识房室隔缺损的传导组织解剖特点,是防止心脏传导阻滞的基础,根据瓣膜畸形的特点决定手术方法是提高手术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并探讨法洛四联症合并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TOF-CAVC)的外科治疗方式及时机.方法 2007年6月至2012年4月,11例TOF-CAVC患儿行双心室或部分双心室修补,男6例,女5例;年龄5 ~32个月.手术经右心房或右心室流出道纵切口,采用“双片法”修补房室通道,其中8例通过单一的右心房切口修补室间隔缺损.所有患儿均行右心室流出道-肺动脉扩大补片修补手术,其中7例由于肺动脉瓣发育欠佳需跨瓣修补,1例用带单瓣的心包补片扩大右室流出道,3例未跨瓣修补.结果 手术死亡1例,术后第2天死于严重低心排出量综合征.1例术后6个月死于肺炎、心力衰竭.生存9例术后均有效随访,随访3~60个月.根据Kaplan-Meier生存曲线,5年生存率为79.5%.术后3个月,2例患儿分别出现右心室流出道及肺动脉分支梗阻,2例残余房间隔缺损0.2 ~0.3 cm,1例心室水平残余细丝分流,患儿均无明显临床症状.随访期间所有生存患儿心功能Ⅰ~Ⅱ级.结论 法洛四联症合并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近期疗效肯定,采用双片法通过单一的右心房切口修补房室通道时,术中的精细操作是手术成功与否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部分型房室通道缺损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15例部分型房室通道缺损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的15例部分型房室通道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无死亡病人,术后二尖瓣轻度反流2例,三尖瓣轻度反流3例,发生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术后3 d转变为窦性心律。随访3个月~1年,心功能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好转。结论房室通道缺损的手术治疗效果满意,手术治疗的关键是二尖瓣反流的纠正、严密关闭原发孔房缺及防止传导束损伤。  相似文献   

8.
体重6kg以下婴儿室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低体重婴儿室间隔缺损(V SD)的外科治疗适应证、手术技术及围术期处理。方法148例体重6kg以下(体重3.5~6.0kg,平均5.3 kg)V SD患者中,V SD位于膜周部105例,动脉瓣下25例,肌部流出道9例,肌部流入道8例,肌小梁部1例。其中合并房间隔缺损(A SD)或者卵圆孔未闭39例,动脉导管未闭(PDA)17例,二尖瓣关闭不全(M I)9例,中度以上肺动脉高压(PH)52例。148例患者均在中度低温、中低流量体外循环下行V SD修补术和合并畸形矫治,V SD补片修补85例,直接缝合63例;其中施行小切口心脏不停跳手术23例。结果手术死亡6例,手术死亡率为4.1%(6/148),其中2例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1例术前严重营养不良术后全身衰竭死亡,2例术中发现合并主动脉弓中断,1例合并二尖瓣反流行二尖瓣成形效果不佳。2例V SD残余分流(1~2mm);2例Ⅲ°房室传导阻滞应用临时心表起搏器起搏,均在术后5 d内恢复窦性心律。术后住院时间6~15d(平均8d)。随访142例,随访时间4个月~6年,2例残余分流(2mm),1年后杂音消失,心脏超声心动图示V SD已愈合,无分流;心功能Ⅰ~Ⅲ级,生长发育良好。结论随着外科技术提高及设备的更新,低体重婴儿V SD的手术治疗安全、效果良好;对合并复杂畸形的婴儿患者手术疗效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性总结手术治疗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的经验。方法112例病儿,≤6个月43例(38%,X组),>6个月69例(62%,Y组)。85例行心导管检查。Rastelli A型89例,Rastelli B型10例,Ras- telli C型13例。手术技术分单片法,双片法和简化单片法。术中经食管超声检查发现异常而即刻再次手术者7例(二尖瓣反流4例,二尖瓣狭窄2例,左室流出道梗阻1例)。术后入重症监护室,左房压8~21 mm Hg,中心静脉压7~12mm Hg。呼吸机平均应用47h,监护室平均滞留6.3d。结果室间隔缺损残余分流(直径>2mm)13例,二尖瓣中度反流12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4例。院内死亡6例(X组1例,Y组5例)。术后随访91例(81%),随访1~5年,平均2.3年。1例术后1年因肺炎心衰死亡,1例术后2年因二尖瓣中-重度反流而换瓣。结论院内死亡率提示,小于6月龄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病婴手术是安全的。随着年龄增大,瓣膜成形效果、肺动脉高压的预后可能会更差。双片法修补室间隔缺损较易发生残余漏(9例,18%),简化单片法出院时二尖瓣关闭不全发生率明显高于另外两种方法(6例,16%)。  相似文献   

10.
Rastelli手术治疗大动脉转位伴室间隔缺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介绍Rastelli手术治疗大动脉错位伴室间隔缺损的经验.方法全组49例中男29例,女20例.平均年龄5.6岁;平均体重17.2kg.完全性大动脉转位31例,纠正性大动脉转位18例;伴肺动脉狭窄45例,伴肺动脉高压4例.均在低温体外循环下行Rastelli手术.二期根治5例.体外循环灌注(178.5±52.5)min;主动脉阻断(109.2±38.3) min.结果手术早期死亡6例,死亡率12.2%.死因为肺动脉高压危象、肾衰、心律紊乱和严重低心输出量综合征.术后并发症有心律紊乱、肺动脉高压危象、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功能紊乱、肾衰及多脏器功能衰竭、心包或胸腔积液、感染等.CICU平均监护7.3 d.随访中因同种带瓣大动脉(VHC)感染死亡1例.结论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手术中,右室流出道直切口有利于心内隧道修补室间隔缺损;纠正性大动脉转位手术中,解剖右室径路显露缺损较好且易避开传导系统,但不利于术后心功能恢复.而解剖左室径路修补室间隔缺损的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高;大于4岁者手术宜选择大号VHC可减少再次手术几率;对无长段左室流出道狭窄的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病婴,可在动脉换位术基础上行肺动脉瓣叶交界切开或Konno术以解除左室流出道梗阻.为防止术后功能性二尖瓣反流,对伴肺动脉狭窄的纠正性大动脉转位病儿,提倡心房-大动脉双换位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