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儿夏季热的可能病原。方法108例符合中医小儿夏季热诊断条件的患儿,给予抽血查双份血细菌培养及经验性抗生素治疗,观察血细菌培养结果及治疗效果。结果108例患儿双份血培养同一细菌18例、不同细菌3例、单份血培养阳性23例,均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血培养阴性64例;108例经验性并结合血培养结果予以有效抗生素治疗,结果痊愈76例,好转自动出院27例,未愈自动出院5例;出院诊断确诊CNS败血症18例、临床诊断CNS败血症26例、病原茵未明的临床诊断败血症41例、发热原因未明23例。结论小儿夏季热的病原可能与CNS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我院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NICU中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菌进行分析并探讨临床治疗败血症患儿的早期最佳药物选择。方法:分析我院NICU 75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临床资料、血培养结果,根据细菌培养阳性结果及药敏情况进行药物选择。结果:75例血培养阳性新生儿败血症共获得92株细菌,其中革兰阳性球菌58株(63.04%),革兰阴性杆菌31株(33.70%),另有3株(3.26%)为真菌。本次检出的病原菌对青霉素和红霉素等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很高,总耐药率高达90%。革兰阴性杆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耐药率较高在85%左右,对哌拉西林、头孢他啶、头孢曲松的耐药率偏高,总耐药率在25%~50%。结论:我院NICU中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且耐药率较高,要警惕真菌感染可能。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对65例血培养阳性的新生儿败血症的血培养资料进行分析。结果65例败血症中,革兰氏阳性球菌58例占89.2%(其中表皮葡萄球菌38株占58.4%),革兰氏阴性杆菌7例占10.8%;对各种抗生素均有较高耐药性(其中表皮葡萄球菌对氨苄青霉素、青霉素、苯唑青霉素、阿莫西林棒酸、头孢唑啉、泰能的耐药性〉50%)结论①引起新生儿败血症的细菌以革兰氏阳性球菌为主,其中主要是表皮葡萄球菌及人葡萄球菌亚种。人葡萄球菌亚种的比例及耐药性均有增多趋势;②应根据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治疗,并检测MRS;③全面了解和掌握细菌种类和耐药性变化有利于提高新生儿科抗感染治疗的质量,降低耐药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本院目前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血培养阳性率及病原菌的药物敏感情况,以便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有效选择抗生素。方法对100例确诊为病理性黄疸的新生儿进行血培养的监测。血培养阳性的标本继续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结果分析。结果阳性标本为23例,占23%。其中表皮葡萄球菌19例,金黄色葡萄球菌1例,肠球菌1例,肺炎克雷伯菌2例。其感染中以阳性球菌为主。对万古霉素100%敏感,其次是利奈唑胺、亚胺培南。对青霉素、大环内酯类多数耐药。结论败血症是引起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主要原因之一,临床对病理性黄疸患儿应进行常规性血培养检测。而葡萄球菌是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败血症的主要病原菌,临床医师应根据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征进行观察,并研究其耐药特征情况.方法 选择本院收治的62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对其临床表现进行观察,并从头皮静脉采血2ml,并送入实验室进行血常规、血生化及药敏试验等,对于采血前已采取抗生素治疗的患儿另外需要予以高渗血培养,并对实验室检查结果及转归情况进行记录.结果 62例患儿中14例患儿白细胞异常,11例患儿血小板异常.条件致病菌中所占比例最高的为表皮葡萄球菌,约占61.3%,而在药敏试验中条件致病菌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头孢唑林、庆大霉素、万古霉素及苯唑西林较敏感.结论 早期的评估和诊断新生儿败血症,并采取抗生素及支持治疗,同时,需要针对药敏试验结果及患儿用药的临床表现来调整抗生素的应用,使新生儿治愈率得到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学检测结果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指导早期合理、有针对的应用抗生素.方法 选择1630例有感染表现的患儿在应用抗生素前行血培养检查.结果 69例败血症患儿血培养检出病原菌,所有患儿为单株菌种感染,表皮葡萄球菌感染占53.6%,并有多重耐药菌的产生,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检出率占16.2 %,其中2例只对万古霉素敏感,临床治疗无效死亡.2例白假丝酵菌感染,其中1例死亡,患儿早期败血症与母亲感染关系密切.结论 快速准确的病原学检测方法及药物敏感试验对临床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以黄疸为主要表现的婴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及病原学检查结果和药物敏感情况,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对30例败血症患儿的起病情况、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实验进行分析。结果临床特点30例中因黄疸就诊15例,其它就诊原因有发热2例,纳差、吐奶、嗜睡2例,脐部脓液、渗血2例,臀红2例,脓疱疮1例,颈部褶烂1例,鹅口疮1例,咳嗽鼻塞2例,腹泻2例。培养细菌以葡萄球菌为主,其中表皮葡萄球菌(46.7%)和金黄色葡萄球菌(20.0%)占前2位;检出菌大多数对万古霉素敏感(93.8%),其次是克林霉素(50.0%)。结论对以黄疸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患儿应早期行血培养检查,对可疑为败血症的患儿,早期以经验用药为主,并结合本地区近年病原菌及耐药特点,合理应用,待血培养检出细菌后,再根据药敏调整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李有强  冯小兰 《淮海医药》2013,31(5):413-414
目的分析新生儿早发型、晚发型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和病原菌变化。方法对本院55例新生儿败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非特异性实验室检查和血培养阳性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败血症某些临床表现及非特异性实验室检查指标(hs-CRP、CRP、I/T、BPC)有较高诊断价值。血培养阳性不是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唯一金标准。结论对具有易感因素的患儿,临床有异常表现时应警惕败血症,及早作相关非特异性实验室检查,血培养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指标,并应规范使用抗生素,医护人员要严格按规程操作。  相似文献   

9.
陈朝晖  郝丽红 《天津医药》2006,34(6):422-423
新生儿败血症是新生儿期常见而严重的细菌性疾病,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新生儿败血症的发病率约占活产婴儿的0.1%~0.8%,其预后与病原菌的种类及抗生素的正确使用有明显的关系,笔者对我院2003年1月-2004年6月收治的181例败血症新生儿做血培养,检出菌株58株,对其主要病原、药物敏感情况进行分析,以探讨治疗对策.  相似文献   

10.
侯瑶  殷峥 《儿科药学杂志》2012,18(11):29-32
目的:对我院诊断为败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细菌培养、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近年来儿童败血症发病的临床特点和病原学趋势以及病原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为临床诊疗及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思路.方法:对2011年8月至2012年2月在我院住院诊断为败血症的108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血培养结果、药物敏感试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次调查中,败血症患儿年龄分布以新生儿居多,占52.8%.细菌培养结果显示革兰阳性菌占多数,其中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药敏试验提示G+菌对万古霉素100%敏感,对青霉素、红霉素耐药.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对哌拉西林、头孢唑林、氨苄西林、头孢呋辛耐药.结论:本次调查中儿童败血症以新生儿居多,以G+菌的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对万古霉素敏感,败血症病原菌呈耐药趋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25例感染中毒症患者血培养致病菌的种类、耐药谱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住院诊断为感染中毒症的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5例感染中毒症患者血培养共分离出致病菌26株:革兰阳性菌12株,革兰阴性菌10株,真菌4株。大部分菌株对常用抗生素出现多重耐药。25例患者治愈17例(68%),死亡4例(16%),放弃治疗3例。结论革兰阳性菌是感染中毒症的主要菌群,并且呈多重耐药,早期应用抗真菌药物有必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降钙素原(PCT)对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同期住院符合入选条件的败血症患儿22例(实验组)以及非败血症患儿22例(对照组),用免疫色谱法对两组患儿血清PCT水平进行半定量测定;并收集临床资料及相关实验室指标的测定结果。结果:血清PCT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血培养阳性率实验组高于对照组,且PCT比CRP及血培养有较高的敏感性。结论:PCT对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方法对我院2004年7月至2005年12月血细菌讨细菌感染患者血液中培养出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等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培养阳性94例医院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其病原菌及药敏情况,并进行统计。结果94例中共检出病原菌103株,包括革兰氏阳性菌64株(62.14%),革兰氏阴性菌36株(34.95),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氏菌、铜绿假单胞菌多见,真菌3株(2.91%)。结论近年来在我院临床败血症中分离到的病原菌,革兰氏阳性菌构成比比较高,细菌耐药情况日益严重,应注意掌握抗菌素的应用指征。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检测在诊断新生儿败血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所研究对象进行血清PCT检测和血培养,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败血症患儿中PCT阳性率高于血培养阳性率;与对照组相比,败血症组PCT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对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灵敏度为82.1%,特异度为90%。结论 PCT检测可以作为早期诊断新生儿败血症快速灵敏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史有松 《淮海医药》1999,17(2):21-22
目的 探讨L型细菌肾胜损害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有泌尿系统症状的病人进行中段尿和血液的L型细菌培养。结果 58例患者中.中段尿阳性者50例,血培养阳性者11例;其中大肠杆菌49例,金黄色葡萄球菌9例。结论 及时作L型细菌培养是病原菌学诊断的重要依据,根据药敏试验,选用适宜的抗菌药物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南京地区新生儿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南京地区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选择抗生素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1年9月我院住院新生儿血培养标本1546例,分析其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结果:1546例新生儿血培养标本共检出细菌186株,总阳性率为12.03%,因无临床表现支持而被视为假菌血症者7例,污染率为3.76%(7/186)。其中革兰阳性菌129株,占总分离菌的72.07%,革兰阳性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占革兰阳性菌的76.74%,占总分离菌的55.31%;革兰阴性菌50株,占总分离菌的27.93%,革兰阴性菌以肺炎克雷伯菌居多,占革兰阴性菌的42.00%,占总分离菌的11.73%。革兰阳性菌对抗生素耐药率最高的为青霉素,其次为红霉素,对万古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以及左氧氟沙星表现了较低的耐药率;革兰阴性菌对抗生素耐药率最高的为氨苄西林,其次为哌拉西林、头孢唑林、氨曲南,对亚胺培南、头孢吡肟、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以及加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表现了较低的耐药率。结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是南京地区近2年新生儿败血症最常见的病原菌,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对常用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医院感染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及其药敏试验结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医院信息系统(HIS)对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6 985例败血症患儿的血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 985例血培养标本中共184例分离出病原菌,通过双侧不同部位采血进行血培养,剔除61例污染菌及非院内感染病原菌,共获得123例医院感染病原菌标本,检出率1.76%(123/6 985)。新生儿败血症医院感染病原菌中,表皮葡萄球菌居首(27.64%,34/123),其次为大肠埃希菌(26.83%,33/123)。革兰阳性球菌中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比例较高,对万古霉素敏感;革兰阴性杆菌对第二代、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较高,对含酶抑制剂和碳青霉烯类较敏感。结论:医院感染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耐药率较高,临床应加强血培养检查,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针对性用药以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学分布及其耐药变迁情况,为临床及时明确病原、正确选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对苏州市立医院2009年6月—2012年6月间确诊的111例新生儿败血症病例的资料、血培养结果和药敏试验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1例患者中检出病原菌112株,其中革兰阳性菌为78株(69.64%),革兰阴性菌为34株(30.36%);革兰阳性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为主,革兰阴性菌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为常见;革兰阳性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苯唑西林的耐药性较高,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未发现产生耐药;革兰阴性杆菌对氨苄西林产生耐药,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结论:CNS是导致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病原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的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的比例呈上升趋势,临床应重视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菌耐药性检测,根据血培养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新生儿大肠埃希菌败血症的药物敏感特点,为合理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成都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2007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临床怀疑败血症的新生儿血标本进行培养、分离、鉴定,选择培养结果为大肠埃希菌的病例作药敏及临床分析.结果:40例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率达100%,对头孢西丁敏感率达75.0%,对含酶抑制剂抗生素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替卡西林/克拉维酸敏感率为87.5%,对新生儿较少应用的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抗生素敏感率为62.5%~93.8%.对较常用的青霉素、头孢菌素均不敏感,对氨苄西林完全耐药.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有逐步上升趋势,晚发型高于早发型,但晚发型治疗效果较早发型好.结论:新生儿大肠埃希菌败血症临床症状无特异性,但可伴严重的并发症,部分大肠埃希菌为产ESBLs菌株,耐药性强,对一般抗生素不敏感,故应根据药敏实验结果,指导选择敏感抗生素,以控制疾病发展,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0.
林琳  林楚鹏  陈佩莹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4):3687-3688
目的探讨血清前降钙素(PCT)检测在新生儿败血症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75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为观察组,74例无感染征象的新生儿为对照组,入院时进行PCT、C-反应蛋白(CRP)、血常规和血培养检查,其中观察组在治疗1周后复查PTC和CRP。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入院时血CRP、PTC水平分别为(23.26±5.68)mg/L、(7.614-4.53)n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2±4.54)mg/L、(0.45±0.16)ng/L(t=19.97、14.08,均P〈0.01);治疗1周后,观察组CRP、PTC水平分别为(4.09±1.09)mg/L、(1.95±0.25)ng/L,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71、12.92,均P〈0.01)。观察组入院时PTC阳性率82.7%、CRP阳性率48.0%、血培养阳性率28.0%,PTC与CRP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64,P〈0.05),PTC与血培养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40,P〈0.01)。PTC检测以2.5μg/L为临界点,对败血症的诊断敏感度是82.7%,特异度是80.3%。CRP检测以8mg/L为临界点,对败衄症诊断的敏感度是48.7%,特异度是78.4%。结论PTC可作为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