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摘要]目的研究小分子化合物J2对同种异基因小鼠角膜移植后植片RANTES基因表达的影响,从而探讨新型药物J2对于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小鼠角膜移植模型,随机分为A、B、C、D四组。A组为自体原位移植组,B、C、D组均采用C57BL/6-BALB/c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模型,术后采用腹腔注射给药,自手术当日开始,A组、B组给予安慰剂,C组给予CsA10mg/kg,D组给予J215mg/kg,每天1次,连续给药12d。观察各组植片生存指数变化,分别在术后第1周、第2周、第3周、第4周行RT-PCR检测角膜植片中RANTES基因的表达。结果同种异体移植安慰剂组角膜植片平均存活时间为(18.87±4,19)d,J2组和CsA组发生排斥时间明显延迟,分别为(33.12±6.80)d和(35.13±5.74)d,与同种异体移植安慰荆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但J2组与CsA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在正常小鼠角膜未见RANTES基因表达。自体移植组RANTES基因在第1周均有少量表达,而其他3周没有显著表达;异基因移植组从第1周开始表达各种基因,第3周表达明显增强;而CsA组和J2组从第1周开始表达,第2、第3周表达减弱,第4周表达强于前3周。结论RANTES基因参与了异基因小鼠角膜移植排斥反应,J2可以抑制其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小分子化合物J2在抑制小鼠角膜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以23只C57BL/6小鼠作为供体,76只BALB/c小鼠作为受体建立角膜移植实验模型,随机数字法分为A、B、C及D组,A组为BALB/c小鼠自体原位角膜移植,B、C及D组为C57BL/6-BALB/c小鼠间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术后灌胃给药,A组和B组给予不含药物的空白液,C组和D组分别给予环孢素A(CsA)和小分子化合物J2,连续灌胃12d,比较各组小鼠角膜植片的存活时间和存活率,术后21d对各组小鼠行外周血单核细胞行流式细胞学检查,并做角膜植片的组织学检查。结果A组观察期内角膜植片未发生排斥,B组角膜植片平均存活时间为(17.8±2.1)d,C组为(38.1±9.9)d,D组角膜植片存活时间为(40.6±8.3)d,D组与A组(P=0.04)及B组(P=0.00)比较存活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9)。流式细胞学检查显示J2给药小鼠外周血CD^+细胞、CD8^+细胞未发生增殖,组织学检查证实术后21dD组角膜植片未见明显的淋巴细胞浸润。结论小分子化合物J2能够抑制排斥的发生,延长小鼠角膜植片存活时间。(中华胺群条峦,2007,43:608-612)  相似文献   

3.
Shi WY  Xie LX 《中华眼科杂志》2004,40(10):696-700
目的 探讨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 4免疫球蛋白 (CTLA4 Ig)对小鼠高危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及局部抗免疫排斥反应机制。方法 建立 5 0只BALB/c小鼠穿透性角膜移植动物模型。治疗组 (2 5只 ) :取C5 7BL/ 6小鼠角膜片 ,放置于 10 μg/mlCTLA4 Ig保存液中浸泡 2 4h后 ,移植到BALB/c小鼠。对照组 (2 5只 ) :植片不行任何处理。术后每 3d用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植片情况 ,每周应用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植片中各种炎性细胞和淋巴细胞的变化。对出现排斥反应的角膜植片应用逆转录PCR(RT PCR)方法检测部分细胞因子的表达。另外 ,选择经CTLA4 Ig治疗、植片保持透明 6周以上的小鼠作为受体 ,接受来自C5 7BL/ 6小鼠皮肤的移植 ,当移植皮肤发生排斥时 ,进行迟发性超敏反应 (DTH)分析。结果 CTLA4 Ig治疗组角膜植片保持透明 >10 0d。对照组小鼠术后 14d内均发生免疫排斥反应。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 ,角膜移植术后 2周 ,CTLA4 Ig治疗组植片保持正常细胞结构 ,无明显炎性细胞和T淋巴细胞浸润 ;对照组的排斥植片有大量炎性细胞和T淋巴细胞浸润 (包括CD 4 ,CD 8及CD 11细胞 )。术后 2周发生免疫排斥的角膜植片中检测到白细胞介素 10 (IL 10 ) ,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 ,γ干扰素 (IFN γ) ,B7及C  相似文献   

4.
Shi W  Xie L  Wang S 《中华眼科杂志》2002,38(8):502-505
目的 探讨前房植入环孢素A(cyclosporineA ,CsA)缓释系统抑制鼠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机制。方法  (1)环孢素A缓释系统的制备 :为CsA粉剂与已交酯 丙交酯 已内酯的三元共聚物混合体 ,每粒含环孢素A 0 5mg。 (2 )对 90只 (90只眼 )BALB c鼠 (受体 )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 ,将其分为A、B、C组 ,每组 30只。供体为C5 7BL 6鼠。A组术中鼠前房植入CsA缓释系统 ;B组术中鼠前房植入不含CsA的空白缓释系统 ;C组术后不作任何处理作为正常对照组。术后 3d用裂隙灯显微镜观察角膜植片情况 ,记录角膜植片免疫排斥反应发生的时间和程度。各组分别于术后 1、2、4及 6周随机取 2只鼠眼行组织病理学检查 ,并用CD4、CD8及CD11B单克隆抗体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观察各组T淋巴细胞的迁移和数量。结果 A组鼠角膜植片排斥时间平均 (35± 3)d ,较B、C组 (14± 3)d明显延长 (P <0 0 0 1)。前房植入的CsA缓释系统体积缩小前 ,A组角膜植片均保持透明 ;当前房植入的CsA缓释系统消失后 ,角膜出现免疫排斥反应 ,植片逐渐混浊、增厚、血管化。B、C组免疫排斥反应均在术后 2周发生。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A组在术后 14d仅于植床角膜可见少量CD+ 4  和CD+ 8 细胞浸润 ,在虹膜和睫状体中未见CD+ 11B、CD+ 4 、CD+ 8 T淋  相似文献   

5.
背景 以往防治角膜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药物存在诱发局部或全身不良反应的风险,研究表明resolvinE1(RyE1)能够调节辅助性T细胞1(Th1)型免疫反应,但其对高危角膜移植术后的植片排斥反应有无抑制作用尚不清楚. 目的 观察高危角膜移植动物模型局部应用RvE1对植片免疫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 以BALB/c小鼠为受体、C57BL/6小鼠为供体行角膜移植术.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异体角膜移植组、异体角膜移植+RvE1组和自体角膜移植组,每组各30只.BALB/c小鼠右眼先用缝线法刺激2周以建立高危角膜移植眼模型,然后行穿透角膜移植术.异体角膜移植组和异体角膜移植+RvE1组小鼠右眼行异体角膜移植,自体角膜移植组小鼠将右眼角膜植片旋转180°后缝合于植床上.异体角膜移植组及自体角膜移植组小鼠术后每日用生理盐水10μl结膜下注射1次,异体角膜移植+RvE1组小鼠术后同法注射终质量浓度为0.1 μg/μl的RvE1 10μl,连续7d.术后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小鼠角膜植片反应并对其排斥反应进行评分.术后21 d处死各组小鼠各20只,收集小鼠术眼角膜、眼球和术眼侧颈部淋巴结,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各组小鼠角膜植片的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术眼角膜中CD4及γ干扰素(IFN-γ)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术眼侧颈部淋巴结淋巴细胞中Th1细胞(CD3+ CD8a-IFN-γ+)比例;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Th1细胞相关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c)、IFN-γ及T-bet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 异体角膜移植+RvE1组小鼠角膜植片存活时间为(28.5±1.7)d,明显长于异体角膜移植组的(14.0±1.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4,P<0.001),自体角膜移植组小鼠植片在术后50 d存活率为100%.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异体角膜移植+RvE1组和自体角膜移植组小鼠角膜植片水肿及炎性细胞浸润程度均轻于异体角膜移植组.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显示,各组角膜全层均有CD4表达,而IFN-γ主要表达于角膜上皮层,异体角膜移植组小鼠角膜组织中CD4和IFN-γ阳性细胞数均明显多于异体角膜移植+RvE1组和自体角膜移植组.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异体角膜移植+RvE1组和自体角膜移植组小鼠淋巴细胞中Th1细胞比例分别为(1.07±0.25)%和(0.85±0.12)%,明显低于异体角膜移植组的(1.56±0.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荧光定量PCR检测显示,异体角膜移植组小鼠角膜中IL-2、TNF-α、IFN-γ及T-bet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异体角膜移植+RvE1组和自体角膜移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RvE1可抑制小鼠高危角膜移植排斥反应,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下调角膜植片和淋巴细胞中Th1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转录因子FOXP3在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角膜移植动物模型.将57只SD大鼠随机分为A组(正常组)、B组和C组(术后0、2、 4、 6、8 d分别球结膜下注射生理盐水和地塞米松注射液).用裂隙灯观察移植排斥情况,RT-PCR检测植片内FOXP3 mRNA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移植术前和术后不同时间外周血CD4 CD25 T及CD4 FOXP3 T淋巴细胞的表达.对各组角膜植片进行CD4、CD8、CD25和FOXP3表达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 C组发生排斥反应时间较B组明显延迟(P<0.05),B组术后第11 d角膜植片内FOXP3 mRNA的表达较C组明显减弱(P<0.05),对照组CD4 CD25 T/CD4 T的表达明显高于术前(P<0.05),而CD4 FOXP3 T/CD4 T的表达明显低于术前(P<0.05),植片中CD4、CD8和CD25表达明显,FOXP3有一定的表达.角膜移植排斥反应期间,地塞米松治疗组FOXP3和CD4 FOXP3 T/CD4 T的表达明显增强,CD4 CD25 T/CD4 T的表达明显减弱.结论 FOXP3在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增强植片内FOXP3的表达或增加外周血CD4 CD25 Tr淋巴细胞的含量有助于抑制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合成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凋亡相关蛋白配体(FasL)双功能蛋白预防小鼠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发生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为实验研究.建立小鼠穿透性角膜移植动物模型,供体为C57BL/6小鼠(45只),受体为BALB/c小鼠(90只).利用随机分组法将实验动物分为3组,每组30只,A组即对照组(不进行任何治疗),B组即环孢素A缓释系统(CsA DDS)前房植入组,C组即10 μg/ml CTLA4-FasL双功能蛋白浸泡角膜植片组.术后比较3组间角膜植片的存活时间,并分别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D4+T细胞,逆转录PCR(RT-PCR)检测CD80、CD86、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mRNA,DNA原位末端标记(TUNEL)检查凋亡的发生情况.结果 A、B、C组角膜植片的存活时间分别为(14.3±1.3)、(58.0±2.8)、(106.3±17.5)d.C与A组、C与B组、B与A组进行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术后A组角膜植片中炎性细胞数量不断增加,以CD4+T细胞浸润为主;B组角膜植片中未见明显炎性细胞浸润;C组角膜植片中浸润的CD4+T细胞数量在术后7 d达到最多,之后发生骤减.RT-PCR检查可见在术后3 d A组和B组角膜和虹膜组织表达CD86 mRNA,术后7 d表达CD80 mRNA,而在相同时间点上C组均减弱表达CD86和CD80mRNA.术后14 d,A组发生排斥的角膜中可检测到IL-10、TNF-α、IFN-γ mRNA,B组和C组则检测不到上述细胞因子的表达.TUNEL检查显示术后7 d C组角膜和虹膜组织中分布着大量发生凋亡的单核细胞,而A、B组均未观察到细胞凋亡现象.结论 CTLA4-FasL双功能蛋白既能阻断T细胞活化所需的CD28-CD80/CD86共刺激信号途径,又能诱导T细胞凋亡,通过双重作用机制发挥免疫抑制作用,从而有效地延长角膜植片的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局部联合应用雷帕霉素(RAPA)纳米粒滴眼液与环孢素A(CsA)缓释膜治疗兔高危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效果和协同机制.方法 实验研究.(1)制备0.5%聚乳酸/胆固醇改性壳聚糖RAPA纳米粒滴眼液和聚乳酸/聚乙二醇CsA缓释膜.(2)设A组为同源对照组(17只兔),供受体均为新西兰白兔.建立102只(102只眼)新西兰白兔角膜新生血管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B、C、D、E、F、G6组,每组17只,供体为青紫兰兔,各组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A组同源对照组;B组未治疗组;C组空白纳米粒滴眼液滴眼,每天2次共28 d;D组术中前房植入空白缓释膜;E组0.5%RAPA纳米粒滴眼液滴眼,每天2次共28 d;F组术中前房植入CsA缓释膜;G组术中前房植入CsA缓释膜并0.5%RAPA纳米粒滴眼液滴眼,每天2次共28 d.(3)术后观察100 d,隔天用显微镜观察角膜植片情况,记录免疫排斥反应发生时间和程度.(4)术后3、14、28及35 d用CD4和CD8单克隆抗体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植片白细胞介素2(IL-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q检验,比较各组角膜植片平均存活时间.结果 各组兔眼角膜植片存活时间分别为A组(100.00±0.00)d、B组(8.44±1.24)d、C组(8.89±2.57)d、D组(8.56±2.30)d、E组(43.11±5.58)d、F组(43.67±9.54)d、G组(72.00±15.34)d.G组较E、F组,E、F组较B、C、D组,能显著延长角膜植片存活(qGE=11.42,qGF=11.24,qEB=13.64,qEC=13.38,qED=13.46,qFB=13.82,qFC=13.56,qFD=13.64;均P<0.01).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显示,B、C、D组术后14 d左右角膜植片中CD4+和CD8+T淋巴细胞大量聚集,呈进行性加重;E、F组术后35 d左右角膜植床与植片中CIM+和CD8+T淋巴细胞数开始出现;G组术后60 d以后,植片中CD4+和CD8+T淋巴细胞浸润.角膜植片RT-PCR检查显示,A组IL-2和VEGF始终未表达;F、G组IL-2表达在3 d开始被抑制;E、G组VEGF表达在14 d开始被抑制.结论 局部联合应用药物缓释剂治疗高危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较单独用药效果好,联合用药能减少单独用药的剂量和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分子化合物J2对异基因角膜移植小鼠淋巴细胞的影响。方法建立小鼠角膜移植模型,随机分为A、B、C、D4个组。A组为空白对照组3只BALB/c小鼠,B、C、D组各11只鼠,均取右眼行C57BL/6-BALB/c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术,自手术当日开始腹腔注射给药,B组给予不含药物的安慰剂,C组给予环孢素A(CsA)10mg/kg,D组给予J215mg/kg,每日1次,连续给药12d。给药后7d,取大鼠脾细胞给予刀豆蛋白(ConA)刺激细胞增生,采用ELISA法测定细胞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2(IL-2)及IL-4的含量,比较各组细胞增生指数及细胞因子含量。结果 B组角膜植片平均存活时间为(18.88±4.19)d,C组、D组发生排斥时间分别为(35.13±5.74)d、(33.62±6.80)d,明显延迟,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9.17,P〈0.01;q=8.33,P=0.00),而C组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0.85,P=0.60)。ConA刺激角膜移植后小鼠脾细胞增生,各组小鼠脾细胞的增生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3.729,P=0.061)。异基因小鼠角膜移植后3周左右小鼠脾细胞中IL-2和IL-4的含量无明显变化。应用ConA刺激后ELISA法检测结果表明,角膜移植小鼠脾细胞分泌IL-2明显增多,J2可抑制ConA诱导的IL-2分泌增加。结论 J2可能通过抑制CD4^+T淋巴细胞而抑制角膜排斥反应的发生;J2能够明显抑制ConA刺激角膜移植后小鼠脾细胞的增生及Th1细胞因子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局部应用雷帕霉素(RAPA)缓释膜抑制兔高危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机制.方法 将角膜新生血管白兔68只分为4组,每组17只,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供体为健康灰兔.A组为未治疗组;B组术中前房植入空白缓释膜;C组术后每天1%RAPA滴眼液滴眼3次共28天;D组术中前房植入RAPA缓释膜.术后隔天用裂隙灯显微镜观察植片免疫排斥反应发生的时间;用CD.和CD8单克隆抗体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各组T淋巴细胞的迁移和数量. 结果兔角膜植片存活时间:D组(44.89±8.95)d,较A组(11.11±1.69)d、B组(11.56±2.70)d、C组(17.78±8.41)d明显延长(P<0.01).免疫组化检查:术后14 d,B、c组植片中聚积了大量CD4和CD8 T淋巴细胞,并随时间延长而增加.D组药物治疗后期,植片仅见少量CD4 和CD8 细胞浸润;当RAPA缓释膜消失后,CD4 和CD8 T淋巴细胞开始聚集.结论 RAPA缓释膜能显著延长兔高危角膜移植植片存活时间,减轻全身用药可能引起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在小鼠异基因角膜移植免疫排斥中,调节性T细胞(Treg)及其下游细胞因子的表达变化.方法 实验研究.实验组以BALB/c(H-2~d)小鼠为受体、C3H/He(H-2~k)小鼠为供体,建立小鼠异基因角膜移植模型48只;对照组的受体与供体均为BALB/c,建立小鼠同基因角膜移植模型48只.观察术后植片的存活率、排斥反应发生时间;组织病理学检查术后3 d、7 d,4周及8周各时间点角膜植片中炎症细胞浸润与角膜新生血管生成;流式细胞仪检测术前、术后3 d、7 d、4周及8周各时间点受体外周血和脾脏中CD4~+CD25~+Treg及CD103~+CD8~+Treg的表达变化;同时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与房水中白细胞介素10(IL-10)、IL-4、γ干扰素(IFN-γ)及II-1β的表达变化.应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两独立样本t检验、非参数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实验组角膜植片免疫排斥发生时间为7 d至4周,平均存活时间为(14.79±1.02)d,对照组术后植片保持透明,观察期(8周)内未发生排斥反应,存活时间显著长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934,P=0.000).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对照组外周血CD4~+CD25~+Treg术后各时间点的表达分别为(3.36±0.29)%、(4.09±0.44)%、(5.44±0.35)%、(5.73±0.53)%,显著高于实验组的(2.50±0.39)%、(3.24±0.25)%、(4.20±0.45)%、(4.18±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28、2.898、3.780、4.892,均P<0.05),两组脾脏中CD4~+CD25~+Treg的表达上调先于外周血;术后各时间点实验组外周血内CD8+CD103+Treg的表达分别为(2.20±0.33)%、(2.79±0.57)%、(4.55±1.03)%、(4.31±0.0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73±0.12)%、(1.10±0.19)%、(1.43±0.14)%、(2.10±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33、4,876、5.196、19.960,均P<0,05),两组脾脏中CD8~+CD103~+Treg的表达上调先于外周血.实验组术后各时间点血清内IL-10与IL-4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03、3.141、3.012、2.869与2.340、6.681、8.839、8.574.P=0.011、0.012、0.013、0.019与0.053、0.000、0.000、0.000);实验组术后血清内IFN-γ与IL-1β含量上调,各时间点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除术后4周、8周的IL-1β,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08、3.265、4.402、5.539与3.630、5.796、1.728、0.660,P=0.006、0.011、0.002、0.000与0.005、0.000、0.115、0.524).房水中各细胞因子的表达改变与血清中变化相似.结论 小鼠同种异基因角膜移植免疫排斥中,CD4~+CD25~+Treg表达下调并伴随血清与房水中IL-10、IL-4表达下调,而CD8~+CD103~+Treg的表达上调伴随IFN-γ、IL-1β的含量增加,可能参与了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Background To investigat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CTLA4-FasL—B7 costimulatory pathway blockage—on graft survival in a murine model of corneal transplantation. Methods Orthotopic penetrating keratoplasty was performed on BALB/c mice. The mice were randomized into four groups: the isograft group, untreated allograft group, cyclosporine A drug delivery system (CsA DDS)-anterior chamber implanted group, and 10 μg/mL CTLA4-FasL-treated group. Allografts were from C57BL/6 mice. Survival time of corneal grafts was evaluated. Immunohistological method and TdT-mediated dUTP Nick End Labeling (TUNEL) were applied for the detection of CD4+ T cells and apoptotic cells in corneal transplants. To assess whether peripheral immune tolerance appeared after the treatment of CTLA4-FasL, CsA DDS-implanted- and CTLA4-FasL-treated BALB/c mice with clear grafts received skin allografts at 4 weeks after keratoplasty, and the status of corneal transplants were observed when skin grafts were rejected. Results Allografts in the CTLA4-FasL group (median survival time [MST] = 106 days, p = 0.0042) and the CsA DDS group (MST = 60 days, p = 0.0037) revealed extending survival time, compared with that in the untreated allograft group (MST = 14 days). There were significantly fewer CD4-positive T cells in both the isograft group and the CsA DDS group. In the untreated allograft group, the number of CD4+ T cells gradually increased from day 1 until the final day of observation (day 21). By contrast, it reached a peak on day 7 and then absolutely reduced in the CTLA4-FasL group. Many apoptotic cells were detected on day 7 in the CTLA4-FasL group, but very few were seen in the other groups. Within 30 days of skin-graft rejection, previously healthy and long-standing corneal grafts became rejected in the CsA DDS group but remained clear in the CTLA4-FasL group. Conclusions CTLA4-FasL can prolong the survival time of corneal allografts in mice, exerting a negative regulation on T-cell activation simultaneously by blocking B7 costimulatory signals and inducing Fas-FasL apoptotic pathway. Due to the adjunctive role of FasL, it also appears to be a potential activity of tolerance induction through T-cell apoptotic pathways.  相似文献   

13.
Shi WY  Xie LX 《中华眼科杂志》2005,41(4):350-354
目的 探讨CD4和CD8基因敲除小鼠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发生的机制。方法 CD4、CD8基因敲除小鼠及C57BL/6小鼠各20只,分成3组,右眼接受穿透性角膜移植术,供体为BALB/c小鼠,术后裂隙灯显微镜评价角膜移植片情况,并详细记录免疫排斥的发生时间,在术后1、2、4周各取2只鼠术眼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观察眼前段CD+4 、CD+8 T细胞的变化。在术后2周, 3组小鼠各选其中10只接受皮肤移植,供体为BALB/c小鼠,监测皮肤移植后皮肤植片免疫排斥反应的时间和在皮肤发生排斥反应时角膜移植片的情况。结果 3组小鼠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发生时间明显不同,CD4基因敲除鼠角膜移植片保持透明,至少观察了90d未见免疫排斥反应发生;CD8基因敲除小鼠在(28±3)d时发生免疫排斥反应;C57BL/6小鼠发生免疫排斥反应的时间为(14±2)d(F=2034, P<0. 01)。移植皮肤后发生免疫排斥反应时间为:CD4基因敲除鼠(14±2)d,CD8基因敲除鼠(12±1)d,C57BL/6小鼠(10±1)d(F=42. 54, P<0. 01)。结论 小鼠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可能是以T淋巴细胞,主要为CD+4 T细胞介导的免疫排斥反应,CD+8 T细胞参与了排斥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拮抗CD4小分子化合物J2抗小鼠角膜移植排斥的机制.方法 实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3只Balb/c小鼠分成A、B、C、D及E组,A、C、E组各13只,B、D组各7只,A组为不做任何处理的正常对照,B组为自体角膜原位移植组,C、D、E组为Balb/c-C57BL/6同种移植组,其中B、C组给予不含药物的空白液灌胃,D组给予环孢菌素A(CsA)10 mg/kg体重,E组给予J2 15 mg/kg体重.在角膜移植后第1至4周,每周行外周血流式细胞学检查,观察CD3~+CD4~+T淋巴细胞、CD3~+CD8~+T淋巴细胞的动态变化趋势,在角膜移植后3周行迟发性超敏反应实验,在角膜移植后18 d行免疫酶联斑点实验,检测脾脏白细胞介素2(IL-2)、IL-10、γ干扰素(IFN-γ)的变化.实验数据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以及重复测量资料的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流式细胞学检查显示:E组小鼠外周血总CD3~+T淋巴细胞、CD3~+CD4~+T淋巴细胞、CD3~+CD8~+T淋巴细胞较B、D组未发生特异性增殖(CD3~+CD4~+T淋巴细胞的E与B组间比较,P=0.776;E与D组间比较,P=0.606.CD3~+CD8~+T淋巴细胞的E与B组间比较,P=0.941;E与D组间比较,P=0.482).迟发性超敏反应结果显示:在移植后3周,E组小鼠对供体脾细胞和第3鼠系脾细胞均呈低反应,与A组小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00,P=0.422).免疫酶联斑点试验结果显示:E组分泌IL-2较A组增加(36.0±7.6),分泌IFN-γ较A组增加(56.0+42.2),但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L-2比较,P=0.832;IFN-γ比较,P=0.356).IL-10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911,P=0.240).结论 J2阻断了CD4与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复合物Ⅱ(MHC-Ⅱ)类分子的抗原提呈过程,特异性抑制了抗原特异性迟发性超敏反应的发生;在J2阻断CD4/MHC-Ⅱ类分子的抗原提呈过程后,IL-2、IFN-γ及IL-10分泌未发生特异性变化.  相似文献   

15.
Chen J  Zhou Q  Zeng J  Xu JT  Zhao SB  Wang YP 《中华眼科杂志》2003,39(9):550-554
目的 探索同种异体角膜缘移植排斥反应规律及FK5 0 6眼液的免疫抑制作用。方法4 8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均分成FK5 0 6组、环孢素A组及非治疗组 ,建立右眼角膜缘缺陷症动物模型 ,1个月后行同种异体角膜缘移植术 ,术后分别用 0 5 %FK5 0 6眼液、1%环孢素A眼液及生理盐水滴眼4周。角膜缘移植术前 1d ,术后 2、4周分别进行角膜中央印迹细胞学检查 ;术前 1d及术后 1~ 8周动态监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CD2 5的表达 ;移植术后每日观察植片存活、角膜新生血管和上皮再生情况 ,共 10周 ;分别取术后第 4、8及 10周的角膜缘植片观测淋巴细胞浸润及T淋巴细胞上CD2 5的表达。结果 角膜缘创伤后 1个月 ,所有兔眼角膜中央印迹细胞学检查均为结膜表型 ;同种异体角膜缘移植术后 4周 ,FK5 0 6组和环孢素A组角膜中央保持角膜细胞表型 ,非治疗组呈结膜细胞表型。非治疗组最早出现上皮排斥反应 ,FK5 0 6与环孢素A均可抑制排斥反应的发生 ,停药后环孢素A组先于FK5 0 6组出现上皮排斥反应 (P <0 0 5 )。FK5 0 6组外周血、角膜缘植片T淋巴细胞CD2 5表达及角膜缘植片中淋巴细胞浸润程度低于环孢素A组 ,两组均低于非治疗组 (P <0 0 5 )。结论 同种异体角膜缘移植术后早期应用 0 5 %FK5 0 6眼液滴眼可抑制外周血及植片T淋巴细胞CD2 5  相似文献   

16.
Guo P  Xie LX  Shi WY  Li XX 《中华眼科杂志》2003,39(1):19-23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umor necrosis factor-related apoptosis-inducing ligand,TRAIL)对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作用。方法:选择受体BALB/c和供体C57BL/6小鼠,各32只。将其分为正常对照组、可溶性死亡受体5(soluble death receptor5,sDR5)浸泡组、TRAIL的重组腺病毒(Ad-TRAIL)转染组及绿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的重组腺病毒(Ad-GFP)转染组,每组8只。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分别对病毒接种后不同时间的体外角膜内皮细胞中TRAIL蛋白进行检测。将携带有Ad-TRAIL的供体C57BL/6小鼠角膜移植片移植到受体BALB/c小鼠眼上,观察术后角膜免疫排斥反应发生的时间及炎性反应强度,并检测免疫排斥的角膜移植片中CD4^ 及CD8^ T淋巴细胞的浸润情况。采用DNA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检测角膜移植片中的凋亡细胞。结果:Ad-TRAIL转染3d,50%以上内皮细胞TRAIL蛋白表达阳性;转染10-14d时,内皮细胞TRAIL蛋白表达程度最高;转染3周后,TRAIL蛋白表达阴性。正常对照组、sDR5浸泡组、Ad-TRAIL转染组及Ad-GFP转染组小鼠角膜移植术后发生免疫排斥反应的平均时间分别为17.1、12.3、22.0及17.4d;4个组间角膜免疫排斥反应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0)。排斥的角膜组织中可见CD4^ 及CD8^ T淋巴细胞浸润,凋亡细胞呈散在分布。结论:TRAIL能抑制小鼠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延长免疫排斥反应发生的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大鼠全层巩膜切除眼外滤过术后前房相关性免疫偏离(ACAID)诱导能力的变化及其与术后时间的关系.方法 对照实验研究.50只近交系Wistar大鼠,右眼为实验眼,建立全层巩膜切除眼外滤过术模型后,采用计算机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每组10只鼠.另外5只SD大鼠,1只Wistar大鼠,提供诱导ACAID所需去上皮角膜片.A组为阴性对照组,在全层巩膜切除眼外滤过术后1周,前房植入Wistar大鼠角膜片;B组为阳性对照组,在全层巩膜切除眼外滤过术后1周,颈部皮下注射SD大鼠脾细胞,前房不植入角膜片;C、D、E组为实验组,分别在全层巩膜切除眼外滤过术后1、4、8周,前房植入SD大鼠角膜片.B组在颈部皮下注射SD大鼠脾细胞悬液,1周后右耳廓皮下注射SD大鼠脾细胞悬液,诱导迟发型超敏反应.其他各组均在前房植入角膜片,2周右耳廓皮下注射SD大鼠脾细胞悬液,诱导迟发型超敏反应.耳廓膨胀指数反映诱导迟发型超敏反应的程度.同时各组取心脏血,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4和IL-10浓度,取脾脏组织检测细胞转录因子GATA-3 mRNA表达水平.通过诱导迟发型超敏反应,检测Th2的GATA-3和Th2细胞来源细胞因子IL-4及IL-10,分析机体免疫状态,并进而评价ACAID.此外,各组鼠取心脏血和脾脏组织后,再摘除眼球,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观察前房炎性反应变化.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多组间诱导迟发型超敏反应、IL-4、IL-10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结果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法,各组数据与阳性对照组或阴性对照组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1)诱导迟发型超敏反应检测,结果显示全层巩膜切除眼外滤过术后,B、C、D、E组鼠均诱发出迟发型超敏反应.(2)血清IL-4和IL-10浓度检测,结果表明全层巩膜切除眼外滤过术后,3个实验组间血清IL-4及IL-10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9.124,6.336;均P<0.01);其中D组鼠血清IL-4及IL-10浓度明显低于C组和E组;血清IL-4及IL-10浓度呈现随术后短时间内上升,而后下降,并随时间推移再次增高的趋势.(3)脾脏组织GATA-3表达检测,结果显示D组和E组鼠脾脏组织中GATA-3表达明显上调.(4)眼球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见C组鼠前房内有少量炎性渗出和炎性细胞,D组和E组鼠前房内未见明显炎性渗出和炎性细胞.结论 大鼠全层巩膜切除和眼外滤过术后,将暂时失去诱导ACAID的能力.但随术后前房炎性反应的消退,血清IL-10及IL-4浓度再次增高,脾脏GATA-3表达明显上调,表明机体ACMD的诱导能力有逐渐恢复的趋势.(中华眼科杂志,2009,45:32-3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