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异丙酚——氯胺酮复合麻醉对颅脑手术患者颅内压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异丙酚-氯胺酮复合麻醉对颅脑手术患者颅内压、血流动力学及麻醉苏醒期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颅脑手术病人,麻醉前于L3~4椎间隙穿刺,蛛网膜下腔置管测压,异丙酚、芬太尼及潘可罗宁常规诱导,随机将病人分成2组I组术中维持以异丙酚4mg@mg@kg-1、氯胺酮2mg@kg-1@h-1持续微泵静脉滴注,Ⅱ组术中维持以同等剂量异丙酚复合1%~2%异氟醚,观察术前、切皮、钻颅骨、打开硬膜时颅内压的变化,Datex监护仪持续监测ECG、脉搏氧饱和度(SpO2)及有创监测动脉血压、中心静脉压(CVP)的变化;同时观察麻醉苏醒期病人血流动力学变化和恢复期的不良反应.结果异丙酚-氯胺酮复合麻醉术中循环稳定,颅内压降低的同时可维持满意的脑灌注,苏醒过程平稳,呛咳、屏气及躁动等不良反应发生少;而异丙酚复合异氟醚吸入麻醉在降低血压的同时使颅内压下降,并伴随明显的脑灌注减少.结论异丙酚-氯胺酮复合麻醉可安全用于颅脑外科手术病人.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七氟醚和异氟醚麻醉后的苏醒及其安全性。方法 60例各类耳鼻喉手术需要全身麻醉预计手术持续时间0.5~2小时之间的择期手术患者,年龄8岁~50岁,ASAI或者II级,分为七氟醚组(S组)和异氟醚组(I组)各35例,两组均以异丙酚、芬太尼、咪唑安定、维库溴胺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均持续泵入异丙酚60ug~80ug/kg.min,S组以七氟醚1%~2%维持,I组以1%~2%吸入维持。根据血压、脉搏波动调整七氟醚和异氟醚的吸入浓度。使患者血压波动控制在基础值±20%的范围。于手术操作结束后停止吸入和静脉麻醉药。并统计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结果所有患者麻醉诱导顺利。S组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明显优于I组(p〈0.01)。结论七氟醚吸入麻醉可为耳鼻喉科手术提供良好的麻醉。安静平稳、清醒完全,减少了手术后并发症。提高了患者的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3.
异丙酚和异氟醚是临床常用的麻醉药 ,都有明显的心血管抑制效应 ,作用机制不清楚。临床高血压病人手术麻醉时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十分重要。 目的 观察异丙酚和异氟醚麻醉时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SHR)心脏β-肾上腺素能受体(β- AR)及其亚型、腺苷酸环化酶 (AC)及血浆心钠素 (ANP)、神经肽 Y (NPY)的变化 ,探讨异丙酚和异氟醚对 SHR心血管影响的机制 ,指导临床麻醉过程中对高血压病人的合理用药。 方法 成年 SHR 40只 ,随机分为 5组 (n=8) :空白对照组、异氟醚 1.0 MAC组、异氟醚 1.5 MAC组、异丙酚 5 mg/kg(低剂量 ,L组 ) ,异丙酚 12 mg/ kg(高剂量 ,H组 )。麻醉期间观察 SHR血压和心率。放射性配基法测心脏β- AR及其亚型 ,用 L IGAND软件分析β- AR密度及亚型比例。用放射免疫法测定 c AMP、ANP和 NPY。 AC活性用 c AMP间接表示。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1)异氟醚和异丙酚麻醉都可使SHR血压明显下降 (P<0 .0 5 ) ,异氟醚使心率明显增加 (P<0 .0 5 ) ,而异丙酚组心率变化不明显 (P>0 .0 5 )。 (2 ) SHR心脏共存β1 、β2 两种受体 ,两者比例为 76∶ 2 4。 (3)异丙酚 L组Bm ax值降低 (P <0 .0 5 )而 KD值不变 (P >0 .0 5 )。 H组Bm ax值和 KD值都降低 (P<0 .0 5 ) ,两组中β1 比例增高。异氟醚 1.0 MAC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异氟醚与异丙酚对下腹部手术围术期麻醉应激反应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本院需进行下腹部手术患者1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异氟醚组和异丙酚组。分别进行异氟醚吸入维持麻醉以及异丙酚微泵维持麻醉,观察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并进行对比。结果:两组麻醉后血糖以及皮质醇浓度均有升高,异氟醚组升高尤其明显(P0.05);在MAP、HR方面,异丙酚组麻醉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异氟醚组在麻醉后10 min出现较明显降低(P0.05);麻醉后,异氟醚组的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标、全血高切黏度与麻醉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而异丙酚组仅全血高切黏度降低(P0.05)。结论:经临床对比研究分析可见,采用异丙酚麻醉药物对下腹部手术进行麻醉其对应激反应的控制明显优于异氟醚。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以异丙酚为主的全凭静脉麻醉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时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术后的恢复影响。方法将60例ASAI-Ⅱ级择期行LC病人随机分为异丙酚组(30例)和异氟醚组(30例),分别观察入手术室麻醉前,手术开始气腹前,气腹后5min,术毕和拔管时的HR、SBP、DBP、SpO2,停药后记录拔除气管导管的时间,清醒程度以及术中知晓和术后恶心、呕吐的情况。结果异丙酚组手术开始即刻,气腹后5min,及术毕HR、SBP、DBP与术前基础值无明显变化(P均>0.05);而异氟醚组气腹后5min的HR、SBP、DBP比术前明显增快和升高(P均<0.0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异丙酚组拔管时间明显缩短,病人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异氟醚组(P均<0.01)。结论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用于LC,具有血流动力学稳定,麻醉效果满意,苏醒迅速,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唐继敏  陈萍  陈敦敏 《重庆医学》2003,32(3):261-262
目的 研究两种麻醉方法对血流动力学和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行脑瘤手术的 38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 ,醚组和酚组 ,醚组 (2 0例 ,咪唑安定、芬太尼、万可松诱导 ;维持麻醉为吸入异氟醚 1MAC ,30min后 1.5MAC ,30min。间断静注芬太尼、万可松 ) ;酚组 (18例 ,诱导同醚组 ,维持麻醉为全凭异丙酚静脉泵入 6mg·kg 1 ·h 1 ,30min后 12mg·kg 1 ·h 1 ,30min。间断静注芬太尼、万可松 )。快速补液。两组分别于诱导前 (T1 )、插管后即刻 (T2 )、麻醉维持 30min(T3)和 6 0min(T4 ) 4个时动脉血测定血糖浓度。同时监测血流动力学。结果  (1)血流动力学变化 醚组 :MAP值在T3、T4 时点非常显著降低 (P <0 .0 1) ,且显著低于酚组同时点值 (P<0 .0 5 )。HR值各时点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酚组 :MAP值在T4 时点显著降低 (P <0 .0 5 )。HR值在T3、T4 时点显著降低 (P<0 .0 5 ) ,并低于醚组同时点值 (P <0 .0 5 )。 (2 )动脉血血糖浓度的变化 异丙酚组各时点血糖无变化 ;异氟醚组血糖浓度在麻醉后 30及 6 0min显著升高 (P <0 .0 5 ,P <0 .0 1)。结论 酚组的麻醉方式可适当控制应激反应 ,术中平稳 ,更利于脑瘤手术  相似文献   

7.
王金龙  刘中砥 《浙江医学》2003,25(9):527-528,568
目的 研究应用脑电双频谱指数 (BIS)监测反馈调控静吸复合麻醉的可行性。方法 将50例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 (组Ⅰ )和BIS反馈组 (组Ⅱ ) ,每组25例。组I术中麻醉深度以MAP、HR和对手术刺激的反应为依据调节麻醉深度。组II以BIS值40~50作为反馈值调节麻醉深度 ,BIS>50时提高吸入异氟醚浓度 ,<40时降低吸入异氟醚浓度。记录两组病人入室后、意识消失、气管插管前、气管插管后、切皮、术中、停异氟醚后10min、吞咽反射和睁眼时BIS值、肺泡最低有效浓度(MAC)、MAP和HR等的变化 ,记录意识恢复的时间 ,随访有否术中知晓。 结果 麻醉诱导后两组病人的BIS值较基础值明显为低 (P<0.01) ,术中两组病人的BIS值差别不显著 (P>0.05) ;停异氟醚后10min,组ⅡBIS值明显高于组Ⅰ (P<0.01) ;术中吸2%异氟醚时间组Ⅱ明显短于组Ⅰ(P<0.01) ;术毕唤醒时间组Ⅱ早于组Ⅰ (P<0.05) ;术后随访50例病人均无术中知晓。结论 应用BIS值反馈调控静吸复合全身麻醉 ,可更加合理地评估麻醉深度 ,防止术中知晓 ,减少麻醉用药量 ,加快病人苏醒。  相似文献   

8.
异氟醚或异丙酚麻醉对血糖及胰岛素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颅脑手术中吸入异氟醚麻醉或静注异丙酚麻醉静脉血血糖及胰岛素浓度的变化。方法 :30例颅内肿瘤切除术病人随机分为异氟醚组与异丙酚组 ,每组 15例。两组诱异用药相同 ;麻醉维持分别为异丙酚或异氟醚。于诱异前、插管后、麻醉维持 30min及 6 0min采静脉血 ,测定血糖和胰岛素浓度。结果 :异丙酚组各时点血糖、异氟醚组各时点胰岛素浓度无显著变化 ;异氟醚组血糖浓度在麻醉后 30及 6 0min明显升高 (P <0 .0 5及P <0 .0 1) ,异丙酚组胰岛素浓度在麻醉后 6 0min显著升高 (P <0 .0 5 )。结论 :异氟醚麻醉下血糖显著升高 ,而异丙酚麻醉血糖无显著变化 ,故异丙酚麻醉较适用于颅脑手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地氟醚和异氟醚麻醉对神经外科手术患者血液动力学及心肌肌钙蛋白Ⅰ (cTnⅠ )的影响。方法 选择神经外科手术患者 30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地氟醚组和异氟醚组 ,每组各 10例。芬太尼、咪唑安定、异丙酚、维库溴铵麻醉下气管插管。Ⅰ组不给吸入麻醉药 ,Ⅱ组吸入地氟醚 ,Ⅲ组吸入异氟醚 ,记录麻醉前、麻醉后 30min、6 0min、90min、12 0min、术毕的SBp、DBp、HR、SPO2 、PETCO2 、ETAC。麻醉前、术毕、术后 2 4h抽静脉血 2ml检测cTnI。结果 患者麻醉后SBp、DBp均有下降 ,但差异无显著性。SPO2 、PETCO2 麻醉前后在正常值范围。术毕、术后 2 4hcTnⅠ比麻醉前升高 (P <0 0 5 ) ,但组间比较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地氟醚与异氟醚麻醉对血液动力学有一定影响 ,对cTnⅠ无明显影响 ,地氟醚与异氟醚麻醉对神经外科手术患者的血液动力学及cTnⅠ的影响相似。  相似文献   

10.
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在腹腔镜胆囊术中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比较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与传统静吸复合麻醉抑制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所致的应激反应的效果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ASA I~Ⅱ级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I组术中麻醉维持瑞芬太尼靶控浓度4ng/ml,丙泊酚靶控浓度3mg/ml,Ⅱ组术中维持吸入异氟醚1~1.5MAC。观察麻醉前10min(A1)、插喉罩后即时(A2)、气腹后10 min(A3)、术毕解除气腹后20min(A4)时的血压、心率、血糖;术毕停药后患者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气腹时间及躁动。结果: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糖麻醉前和插喉罩后即时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3时点I组均明显低于II组(P<0.05),术毕A4点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组在睁眼时间、拔管时间、躁动方面明显少于II组(P<0.01),气腹时间两组无差异。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能较好抑制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所致的应激反应及血流动力学变化,且苏醒质量好,恢复快。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静脉麻醉药丙泊酚与吸入麻醉药异氟醚麻醉时听觉诱发电位指数 (AEPI)的变化规律。方法 30例拟行全身麻醉下择期手术患者 ,无听力障碍和严重神经学疾患 ,非颅脑手术 ,静注咪唑安定 0 .0 8mg/kg后 ,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 15例 ,其中组I静注丙泊酚靶控浓度 2 μg/mL ;组II吸入异氟醚使呼气末浓度 (ET % )达 1.5 %。随后静注芬太尼 (5 μg/kg) ,维库溴铵 0 .15mg/kg。观察整个诱导期及麻醉手术中AEPI的变化规律。结果两组病人用药后AEPI进行性降低至 30以下 ,所用时间分别为(6 .2± 2 .5 )、(15 .2± 1.9)min ,组II病人AEPI随吸入浓度增加而进行性降低。插管后AEPI有上升趋势 ,但仍能维持AEPI于 30以下 ;组I病人麻醉期间AEPI不稳定 (短暂升高达 4 0以上 )的发生率 (4 0 % )较组II病人 (13% )高 (P <0 .0 1) ;术后访视所有病人无术中知晓。结论丙泊酚、异氟醚均可降低AEPI,丙泊酚麻醉期AEPI有较高的波动率 ,但与术后知晓无关  相似文献   

12.
杨小燕 《吉林医学》2013,34(14):2668-2669
目的:分析探究异丙酚与异氟醚对上腹部手术患者围术期应激变化的影响。方法:将80例择期行上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异丙酚组(A组)和异氟醚组(B组),分别应用异丙酚微泵维持麻醉与异氟醚吸入维持麻醉。连续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并于麻醉诱导前(T0)、切皮后10 min(T1)、开腹探查时(T2)、术后24 h(T3)采集患者的静脉血,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皮质醇和血糖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在T1和T2时间点血糖和皮质醇均显著升高,且B组血糖和皮质醇升高更为显著(P<0.05);两组患者在T3时间点血糖和皮质醇均降低,且A组血糖和皮质醇升高更为显著(P<0.05);A组的T1和T2时间点的HR显著降低(P<0.05),而B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异丙酚更能抑制上腹部手术围术期应激变化,但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3.
异丙酚和异氟醚复合麻醉对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异丙酚和异氟醚复合麻醉对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的影响。方法:20例口腔颌面部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Ⅰ组(n=10)采用吸入异氟醚维持麻醉;Ⅱ组(n=10)采用微量泵持续输入异丙酚和吸入异氟醚维持麻醉。以0.01%硝酸甘油溶液使MAP降低30%。结果:Ⅱ组血压易于下降和维持,停止降压后MAP显著低于I组(P〈0.05),HR明显慢于I组(P〈0.01);Ⅱ组硝酸甘油平均剂量显著低于I组(P〈0.01),硝酸甘油总量较I组减少54%;两组围术期尿量无明显差异。结论:异丙酚和异氟醚复合维持麻醉可增强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静脉麻醉药丙泊酚与吸入麻醉药异氟醚麻醉时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EPI)的变化规律.方法 30例拟行全身麻醉下择期手术患者,无听力障碍和严重神经学疾患,非颅脑手术,静注咪唑安定0.08 mg/kg后,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例,其中组I静注丙泊酚靶控浓度2 μg/mL;组II吸入异氟醚使呼气末浓度(ET%)达1.5%.随后静注芬太尼(5 μg/kg),维库溴铵0.15 mg/kg.观察整个诱导期及麻醉手术中AEPI的变化规律.结果两组病人用药后AEPI进行性降低至30以下,所用时间分别为(6.2±2.5)、(15.2±1.9)min,组II病人AEPI随吸入浓度增加而进行性降低.插管后AEPI有上升趋势,但仍能维持AEPI 于30以下;组I病人麻醉期间AEPI不稳定(短暂升高达40以上)的发生率(40%)较组II病人(13%)高(P<0.01);术后访视所有病人无术中知晓.结论丙泊酚、异氟醚均可降低AEPI,丙泊酚麻醉期AEPI有较高的波动率,但与术后知晓无关.  相似文献   

15.
《陕西医学杂志》2015,(6):738-739
目的:比较七氟醚及异氟醚对小儿眼科麻醉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拟行斜视矫正术的小儿患者86例,ASA I或II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n=43):七氟醚组(S组)和异氟醚组(I组)。S组和I组均采用静注咪达唑仑0.075mg/kg,芬太尼3μg/kg,异丙酚2mg/kg,维库溴铵0.1mg/kg进行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麻醉维持:S组采用吸入1~3%七氟醚,根据病情需要,静脉追加芬太尼3μg/kg,异丙酚0.5mg/kg,维库溴铵0.05mg/kg;I组采用吸入1~3%异氟醚,根据病情需要,静脉追加维持药物同S组。分别于麻醉前24h、术后3h、24h、48h时,采用MMSE量表进行认知功能评分,并分别观察两组术中心率变化,术后有无恶心、呕吐不良反应,手术时间,苏醒时间等。结果:两组患儿手术前后认知功能评分无明显差别(P>0.05),两组心率在各时间点上有显著差异(P<0.01),心率组间无差异(P>0.05),在术毕苏醒时间上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七氟醚及异氟醚对小儿的认知功能均无影响,七氟醚带有的香味及对气道的刺激小,更适合于小儿眼科麻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ASAⅠ-Ⅱ级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的病人160例,随机分为异丙酚瑞芬太尼组(Ⅰ组)和芬太尼异氟醚组(Ⅱ组),每组80例.麻醉诱导用咪唑安定、瑞芬太尼、异丙酚、维库溴铵;麻醉维持.Ⅰ组用持续静脉泵泵入异丙酚和瑞芬太尼;Ⅱ组用芬太尼静注,同时吸入1%~3%的异氟醚.观察血流动力学变化、麻醉苏醒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两组间的拔管时间、清醒程度有显著差异.Ⅱ组在气腹后10min的HR、SBP、DBP及术毕HR明显高于术前基础值(P<0.05或P<0.01),而Ⅰ组术中无明显变化,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也明显低于Ⅱ组.结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更优越、更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比较七氟醚和异丙酚全身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60例择期全身麻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S组(30例)为七氟醚吸入维持麻醉;P组(30例)为异丙酚静脉输注维持麻醉。分别记录麻醉开始前(T0)、插管时(T1)及插管后1min(T2)、3min(T3)、5min(T4)和术中腹腔充气前(T5)、充气后5min(T6)、手术结束时(T7)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搏氧饱和度(SpO2)。结果2组患者麻醉诱导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明显;S组较P组有更稳定的血流动力学表现。结论七氟醚维持麻醉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安全可靠,与静脉输注异丙酚相比,能更有效减轻CO2气腹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江晓琴  左云霞  刘进 《四川医学》2005,26(8):841-843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分别与异丙酚和异氟醚配伍时的麻醉效果及血流动力学、呼吸抑制程度和麻醉恢复程度。方法择期短小手术患者34例随机分成瑞芬太尼+异丙酚组(A组)和瑞芬太尼+异氟醚组(B组)。麻醉诱导后置入喉罩,麻醉维持用瑞芬太尼0.2μg/(kg·min)静脉输注复合异氟醚或异丙酚。不用肌松剂。结果瑞芬太尼两种不同配伍麻醉效果相似但A组的平均动脉压的绝对偏差百分率是B组的0.52倍(P<0.05),心率的绝对偏差百分率是后者的0.71倍,拔除喉罩的时间、清醒时间均比后者短(P<0.05);两组呼吸抑制程度相似。结论瑞芬太尼与异丙酚配伍比瑞芬太尼+异氟醚组血流动力学稳定,麻醉恢复快。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异丙酚与安氟醚在神经外科手术中麻醉诱导和维持阶段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和病人术毕苏醒时间长短。方法 :34例幕上肿瘤切除病例随机分为A、B两组 ,两组均以异丙酚、芬太尼、司可林麻醉诱导。A组以异丙酚维持 ,B组以安氟醚吸入维持 ,术中连续监测HR、MAP、SpO2 值。结果 :苏醒时间、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A组明显低于B组 ,且A组血流动力学平稳。结论 :1%普鲁卡因 +0 .6‰琥珀胆碱辅以小剂量异丙酚微泵静推适用于神经外科手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不同麻醉方法对开胸手术病人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磷酸果糖激酶(PFK)活性、血浆脂质过氧化物(MDA)及谷胱甘肽(GSH)的影响。方法:28例胸科手术病人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单纯吸入1.5~2.0最低肺泡吸入有效浓度(MAC)的异氟醚全麻,B组为1.0 MAC异氟醚复合连续硬膜外麻醉。于麻醉前、手术60 min、术后1 h、术后第1天和术后第2天分别取静脉血,测定红细胞G-6PD、PFK活性及血浆MDA、GSH浓度。结果:与麻醉前值相比A组病人术后第1天红细胞G-6PD活性明显上升,PFK活性显著下降(P<0.05);同时血浆MDA浓度显著上升,GSH浓度显著下降(P<0.05)。B组上述指标变化程度均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开胸手术后红细胞糖代谢向抗氧化应激方向重新调定,异氟醚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可减缓此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