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讨论研究气管切开患者ICU内肺部感染的原因及分析其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38例气管切开ICU内发生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提取培养这些患者的深部痰液并进行相应的药物敏感试验,了解导致感染的菌种、药敏性及其分布等信息。探讨其发生感染的原因并分析其护理对策。结果经过深部痰液提取培养共获得溶血性链球菌2例、鲍曼不动杆菌2例、耐甲氧西林金葡菌5例、铜绿假单胞菌13例、肺炎链球菌16例,气管切开患者ICU内发生感染主要由ICU病房无菌环境遭到破坏、呼吸机的使用和患者呼吸道内防御系统损伤有关。经过有效的临床护理,患者的肺部感染情况改善较为明显,其中痊愈14例、显效19例和有效5例。结论探究肺部感染原因、加强管理ICU内环境、正确使用并适当湿化呼吸机以及加强感染后的临床护理可以有效的控制及预防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患者ICU内肺部感染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本次实验以本院收治的40例气管切开ICU内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为实验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原因和护理措施,以及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经过临床护理,所有患者的肺部感染症状均显著改善,治疗后15例痊愈,20例显效,4例有效,1例死亡。结论本次实验结果表明,气管切开术后对患者实施积极有效的预防性治疗,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有利于降低ICU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积极全面的临床护理措施,也是降低肺部感染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3.
持续气囊上引流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呼吸衰竭需行有创机械通气的患者,多由于机体存在严重基础疾患,免疫功能低下、咳嗽等廓清功能减退;同时由于人工气道的建立,破坏了呼吸道正常的生理和防御功能,使患者口咽部抵抗力下降,清除能力降低,口咽部分泌物潴留,增加了口咽部细菌定植的机会,分泌物沿着气囊与气管的间隙渗入气囊下,增加了肺部感染的机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析气管切开的患者在重症监护室(ICU)内发生肺部感染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护理对策,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方法行气管切开,并在ICU内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43例,观察其感染状况,进行详细记录,并对其痰液进行细菌培养,了解其细菌分布。实行针对性护理。结果检出溶血性链球菌6例,鲍曼不动杆菌2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4例,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链球菌最多,其检出率分别为41.9%和27.9%。结论ICU内气管切开发生肺部感染与病房管理质量密切相关,故应加强病房管理,护理人员注意无菌操作,给予预防性护理,可降低其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ICU危重患者气管切开后诱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预防院内肺部感染发生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ICU出现的40例行气管切开后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作为感染组,选取同期行气管切开而未发生肺部感染的74例患者作为非感染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诊疗护理措施,总结护理方法及要点。结果:具有吸烟史、呼吸系统疾病、护理人员年资低、长期使用大量抗生素、应用H2受体阻滞剂及制酸剂、多人同处一间病房等是ICU气管切开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做好病房的清洁、消毒工作,选择高技能的护理人员进行护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是预防ICU气管切开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呼吸道的护理措施。方法:对7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气道的管理,着重做好以下四个环节:气道感染的预防,气道湿化,气管内吸引,减少引起气道刺激的因素,防止气道黏膜的损害。结果:70例患者中发生肺部感染者6例,肺不张者2例,无肺部并发症者62例。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气道管理的关键是无菌操作,适量湿化,有效吸痰以及减少刺激因素,从而降低肺部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我院气管插管病人ICU内肺部感染的痰培养及药物敏感情况,寻求解决方法。方法总结2005年1月至2005年12月在ICU住院行气管插管后发生肺部感染的病人38例,通过取深部痰做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了解菌群分布及药敏状况。结果培养出16种细菌,其中杆菌10种占62.5%,球菌6种占37.5%。结论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做好气管插管的护理工作,合理使用抗生素,是解决气管插管病人肺部感染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ICU气管切开患者的价值。方法选择医院ICU需要行气管切开治疗的患者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采取ICU常规护理措施,其中口腔护理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擦拭,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其中口腔护理采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口臭、口腔溃疡、肺部感染情况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口咽部细菌阳性数及细菌种类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ICU气管切开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口腔护理中使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可明显减少口腔的细菌数,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预防并有效控制ICU内肺部感染的发生。方法 分析我院68例ICU内肺部感染细菌分布特点及药敏情况,总结好发因素。结果 ICU内肺部感染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结论必须针对ICI内肺部感染的成因,有的放矢,才能有效预防并控制其发生。  相似文献   

10.
ICU患者建立人工气道后获得性肺部感染2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ICU患者建立人工气道后获得性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及药敏情况,探讨ICU获得性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 对29例建立人工气道后获得性肺部感染的ICU患者的痰增减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51次痰标本共培养出69株细菌和12株真菌,其中革兰氏阴性菌46例株(72.46%),尤以铜绿假单胞菌居多(22株,27.16%)。结果 本组ICU患者建立人工气道后获得性肺部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五种主要致病菌对各种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针对造成感染的各种因素应制定一系列的防范措施,同时对危重患者的抗菌治疗应有效,合理地用药,尽早分离病原菌,一旦病原菌确定,应予以针对性药的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近年来南京市江宁区中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气管切开患者预防肺部感染的护理体会。方法通过全科护理人员的精心观察及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为预防和控制肺部感染起积极的作用。结果我院ICU病房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共收治气管切开患者36例,36例中并发肺部感染2例,其中1例因并发全身严重感染死亡。结论气管切开术后,有效的护理是预防肺部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孙冰 《中国医药指南》2013,(13):720-721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后的预防及减少肺部感染护理。方法选取我科2011年12月至2012年10月行气管切开术后患者100例,给予保持气道湿化、雾化吸入、有效吸痰、做好基础护理、应用抗生素等护理。结果 100例气管切开患者中,治愈86例,好转9例,发生肺部感染5例,带管时间最短为2d,最长为40d,平均带管时间为14d。结论气管切开术后护理直接影响患者肺部感染率,术后行严格执行消毒制度和无菌操作,气道湿化雾化,有效吸痰,以及营养支持等基础护理,可大大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让患者早日拔除气管导管,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患者ICU肺内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次临床研究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之间收治的40例气管切开ICU肺内感染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痰液采集化验以及相应的临床治疗,回顾分析患者的病原茵分布情况、药敏实验结果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患者的主要致病菌类型包括真菌、革兰阳性球茵以及革兰阴性球菌等等,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5%。结论由本次临床研究结果可知,气管切开患者在临床治疗和护理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要求,实施有效积极的预防性治疗,有助于其肺内感染发生率的降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ICU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危险因素。方法选择135例ICU脑出血患者,统计年龄、既往吸烟史、住院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以及开放气道方法与肺部感染的关系。结果年龄≥60岁、既往吸烟史、住院时间≥14d、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及昏迷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的比率显著升高(P〈0.05)。呼吸机使用时间≥3d以及通过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方式开放气道的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比率显著升高(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60岁、有吸烟史、住院时间≥14d、合并COPD、昏迷、使用呼吸机时间≥3d及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均与肺部感染有关。结论患者年龄超过60岁,既往有吸烟史以及住院时间超过14d,住院期间通过有创方式开放气道并使用呼吸机超过3d是发生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5.
人工气道是指为保证气道通畅将导管经口/鼻,或气管切开插入气管内建立的气体通道,在人体生理气道与气源或空气之间建立有效连接,目的在于使患者气道处于畅通状态,从而满足机体正常的生理需求。人工气道的护理是ICU危重患者气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工气道有效地建立与管理可以明显减少患者创口感染、堵塞和肺部感染等并发症,保障呼吸机治疗疗效,提高抢救成功率。现对人工气道的临床护理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ICU患者建立人工气道后获得性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及药敏情况 ,探讨ICU获得性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 对 2 9例建立人工气道后获得性肺部感染的ICU患者的痰增减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5 1次痰标本共培养出 6 9株细菌和 12株真菌 ,其中革兰氏阴性菌 46株(72 4 6 %) ,尤以铜绿假单胞菌居多 (2 2株 ,2 7 16 %)。结果 本组ICU患者建立人工气道后获得性肺部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 ,五种主要致病菌对各种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针对造成感染的各种因素应制定一系列的防范措施 ,同时对危重患者的抗菌治疗应有效、合理地用药 ,尽早分离病原菌 ,一旦病原菌确定 ,应予以针对性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7.
重病患者往往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卧床时间长,气道分泌物排出困难,痰不易排出等。由于病情需要,侵入性操作较多如口咽通气管、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以及ICU患者大部分应用激素、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等因素肺部感染发病率及病死率明显提高。且获得性感染的病原菌为多重耐药菌,给临床治疗带来巨大的困难。  相似文献   

18.
胡婧 《北方药学》2012,9(9):114-115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1年6月我院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肺部感染患者48例,采集气管深部的痰液标本作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48份标本中培养病原菌55株,其中细菌49株,占89.1%,分别为革兰阴性杆菌30株,革兰阳性球菌19株;真菌6株,占10.9%,分别为白色假丝酵母菌5株,热带假丝酵母菌1株。结论:颅脑损伤患者行气管切开后肺部感染率高,应针对感染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避免患者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19.
重型颅脑损伤人工气道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常因中枢直接和间接损伤、误吸、咳嗽、吞咽反射减弱以及神经源性肺水肿和肺部感染等可导致急性呼吸功能障碍致使伤员缺氧窒息,从而加重脑水肿及颅内高压.迅速清除口咽部分泌物、呕吐物及血液等异物,尽早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以改善通气,能有效缓解低氧血症,减少对脑组织的继发损害[1-4].本文通过对4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人工气道护理的回顾性分析,探讨人工气道的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后护理策略。方法通过对38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后实施严格套管护理、吸痰护理、及时堵管、拔管等措施进行观察和评价。结果 38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后均未发生肺部感染、气管切开部位感染、缺氧和窒息等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结论重症颅脑外伤患者采取气管切开支持呼吸,做好基础护理,有效气道湿化,及时清除气道分泌物及防治并发症,可改善患者的愈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