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介绍应用吻合血管的游离肌肉瓣加网状皮片移植修复胫骨骨折合并骨外露及感染创面的新方法。方法26例胫骨骨折合并骨外露及感染创面患者依伤情选择手术时机,5例采用一期吻合血管的游离肌肉瓣加网状皮片移植覆盖骨外露创面;6例急诊清创术后2周行二期修复;其余15例入院前胫骨远端感染严重,均采用二期肌肉瓣加网状皮片移植覆盖骨外露创面。结果26例中22例术后肌肉瓣及皮片全部成活;2例皮片部分坏死,2例创口延迟愈合,经换药均二期愈合。随访10~24个月(平均18个月),皮片色泽、质地、弹性均良好,无瘢痕挛缩。骨折均已愈合。结论肌肉瓣血运丰富,是修复胫骨远端感染及骨外露创面的理想方法,比较适合覆盖大面积软组织损伤合并骨外露创面和小腿远端慢性窦道及慢性骨髓炎骨外露创面。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不同部位皮肤软组织撕脱的处理及撕脱皮瓣保留再利用与舍弃条件的判定.方法 回顾性总结并分析58例撕脱伤的整形修复,依据撕脱面积大小与形态,选择创面的最佳修复方法.即:①撕脱皮肤"反鼓"制成中厚皮片移植,或创面清创异体皮移植,Ⅱ期自体皮置换移植; ②局部皮瓣移植覆盖祼露的神经、血管、骨关节及睾丸,其他创面自体皮片移植;③保留部分撕脱皮肤的皮瓣原位移植;④扩张后皮瓣移植覆盖裸露颅骨.结果 本组58例患者,经异体皮移植、自体皮移植、皮瓣及扩张后皮瓣修复,Ⅰ期切口愈合46例,延期愈合10例,仅2例出现部分撕脱皮肤制成的皮瓣移植后尖端坏死,经再次手术修复创面愈合.肢体截除4例,其中1例延期截肢.41例获随访6个月,修复处完全愈合,被修复的肢体恢复全部或部分功能.结论 撕脱伤皮肤利用成功与否,直接关系治疗时间的长短和供皮区瘢痕的多少,并与术后外观和功能恢复呈正比.  相似文献   

3.
应用人工真皮和自体皮移植修复难愈性创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人工真皮联合自体皮移植修复难愈性创面的可行性并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例住院患者共25处持续8周以上的难愈性创面,分为慢性溃疡组9例11处创面,为创伤、烧伤后瘢痕溃疡创面;骨外露组11例14处创面,骨外露面积为0.8~77.0 cm~2(最大面积为22.0 cm×3.5 cm).手术方法 为I期扩创移植人工真皮,2~6周后局部血管化良好,外露肌腱和骨质被类真皮组织覆盖,Ⅱ期移植自体薄断层皮片. 结果 慢性溃疡组9例患者的11处创面中,9处愈合优良,2处经换药后愈合.骨外露组11例患者的14处创面中,12处愈合优,外露骨质得到有效覆盖;2处创面因感染人工真皮未成活,随后行皮瓣修复手术.随访5-24个月,未见创面复发,外观满意,无明显增生性瘢痕,供皮区亦无明显瘢痕形成. 结论 人工真皮联合自体皮移植修复难愈性创面,方法 简便、创面愈合质量高、供皮区损失轻微,为难愈性创面的修复提供了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和探讨修复骨外露及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各种方法,使其更好地用于临床.方法 35例不同部位的骨外露分别采用皮片移植、皮瓣及肌皮瓣转移、皮瓣及肌皮瓣游离移植等方法,覆盖外露的骨面.结果 31例全部存活,1例皮瓣部分坏死,2例创口延迟愈合,1例游离皮瓣失败.结论对骨外露及皮肤软组织缺损应尽量在早期修复,最常用的方法是皮瓣及肌皮瓣的转移或移植.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和探讨修复骨外露及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各种方法 ,使其更好地用于临床。方法  3 5例不同部位的骨外露分别采用皮片移植、皮瓣及肌皮瓣转移、皮瓣及肌皮瓣游离移植等方法 ,覆盖外露的骨面。结果  3 1例全部存活 ,1例皮瓣部分坏死 ,2例创口延迟愈合 ,1例游离皮瓣失败。结论 对骨外露及皮肤软组织缺损应尽量在早期修复 ,最常用的方法是皮瓣及肌皮瓣的转移或移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手部多种组织同时缺损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一期覆盖创面,二期除脂整形,同时配合柱状植骨掌骨成形,神经、血管、肌腱移植,治疗该类损伤38例。结果随访8个月~5年,术后3例皮瓣发生部分边缘坏死,系静脉回流障碍所致;1例因烤灯烫伤,局部皮瓣坏死;其余皮瓣均一期成活,二期除脂整形外观良好,植骨达到临床愈合,指掌侧恢复感觉,指腹两点辨别觉6~10 mm,伸指功能恢复比屈指功能理想。结论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创面二期除脂整形,配合柱状植骨掌骨成形,相应组织移植是治疗该类损伤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采用颞浅动脉顶支带蒂头皮瓣修复面部毁损性烧伤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6年1月—2021年12月, 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15例符合入选标准的面部毁损性烧伤患者, 其中男11例、女4例, 年龄22~79岁。2例患者合并单侧眼球毁损性烧伤, 2例患者合并单侧耳郭缺损, 8例患者合并唇及面颊部缺损, 3例患者合并唇和面颊部及单侧鼻翼缺损。烧伤创面面积为9 cm×6 cm~13 cm×10 cm, 设计并切取面积为10 cm×7 cm~15 cm×11 cm的颞浅动脉顶支带蒂头皮瓣转移修复烧伤创面, 移植中厚头皮片修复供瓣区继发创面。根据患者需求, 于皮瓣完全成活后2周, 应用激光脱去面部移植皮瓣部位生长的毛发;或于原发创面修复术后3个月, 采用扩张头皮瓣治疗头部供瓣区继发的秃发。记录原发创面修复术后皮瓣/皮片成活情况、皮瓣供受区创面愈合情况;随访时观察皮瓣外观及缝合口瘢痕增生情况、面部功能部位修复效果、激光脱毛及供瓣区继发秃发治疗效果, 询问患者对整体修复效果的满意度。结果原发创面修复术后, 烧伤创面移植的皮瓣和供瓣区继发创面移植的皮片全部成活, 皮瓣供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与分析软组织扩张技术在巨大瘢痕性秃发修复中的美学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月采用头皮下软组织扩张术修复的12例巨大瘢痕性秃发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瘢痕性秃发区面积50-180 cm^2。结果本组患者12例,共置入扩张器39只,均未出现扩张器外露、伤口感染、扩张皮瓣局部坏死等并发症。2例患者一次扩张后,扩张皮瓣不能完全覆盖创面,于术后1月行二次扩张后完全覆盖创面;其余10例均一次扩张修复创面;所有患者均Ⅰ期愈合。皮瓣缝合部位可见细小瘢痕,毛发生长均匀,经6月-3年随访,形态外观较为满意。结论大面积头皮秃发畸形需要使用软组织扩张术进行修复。完善的术前设计可以达到更好的美学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报告应用游离皮瓣修复头皮缺损致颅骨外露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本组5例患者年龄5~58岁,平均35岁,因创伤、肿瘤等原因造成头皮部分缺损并颅骨外露,缺损面积在8cm×10cm~15cm×10cm;缺损部位为颞部、顶部及额部。分别选用游离胸脐皮瓣、旋股外侧皮瓣和胫后动脉皮瓣等移植修复创面。结果:本组5例患者移植皮瓣Ⅰ期成活,其中2例移植皮瓣后行头皮扩张术,术后扩张头皮全部覆盖创面,毛发生长良好。术后随访6~18个月,患者皮瓣除臃肿外,创面Ⅰ期愈合,外形效果好。结论:采用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移植修复颅骨缺损,可以在短期内完全覆盖裸露的颅骨,确保了颅骨的成活。皮瓣成活后,可以Ⅱ期手术修整或头皮扩张术,既修复创面又能恢复头部外观,是一种理想的修复方式。  相似文献   

10.
部分腹直肌肌瓣加皮片移植修复下肢骨折后骨或钢板外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游离部分腹直肌肌瓣加皮片移植修复下肢骨折后骨或钢板外露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009年10月-2010年12月,笔者单位应用游离部分腹直肌肌瓣加皮片移植修复下肢骨折后骨或钢板外露患者共7例,其中胫骨开放性骨折术后骨质外露4例,胫骨骨折术后钢板外露2例,腓骨骨折术后钢板外露1例。结果:术后除1例植皮部分坏死换药后创面愈合外,其余移植肌瓣及植皮全部成活,术后外形及功能良好,患者均较满意。结论:游离部分腹直肌肌瓣加皮片移植修复下肢骨折后骨或钢板外露具有血供丰富、抗感染力强和顺应性好,术后外形美观等优点,且供区损伤小,只取部分腹直肌,保留了腹直肌的大部分功能,是修复下肢骨或钢板外露,尤其是伴骨髓炎或感染创面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封闭式负压引流(vacuum-assisted closure,VAC)技术治疗跟腱外露创面的良好效果,为这类创面修复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法。方法:2007年1月~2014年3月,笔者应用VAC治疗18例跟腱外露患者,其中跟腱断裂术后9例,车祸伤4例,重物卡压伤2例,钢绳切割伤1例,Ⅲ度烧伤1例,Ⅲ度电击伤1例。围手术期准备后,尽快手术扩创,行创面VAC治疗。结果:所有创面经VAC治疗后,创面明显缩小,肉芽生长迅速,部分或全部覆盖外露肌腱,其中12例全部被肉芽组织覆盖,行薄中厚皮片移植修复,11例患者一期愈合。余仍有部分肌腱外露者,5例行邻近皮瓣修复,全部一期愈合;1例行人工真皮加自体刃厚皮片移植一次性修复,所有创面一期愈合率达94.4%。所有患者均随访6月~3年,无复发,局部无挛缩,功能恢复良好。结论:VAC治疗跟腱外露难愈创面,明显缩短疗程,有效防治肌腱坏死,减少手术创伤及治疗疼痛,提高愈合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介入治疗后皮肤坏死软组织缺损创面的治疗作用。方法:对22例介入治疗后有皮肤软组织缺损坏死的患者采用负压封闭引流装置治疗,并在每次更换负压装置时进行清创。经过15~40天,平均28天的治疗后,部分患者在创面上行二期游离皮片或皮瓣转移修复术。结果:22例患者经过治疗后创面清洁、面积缩小、肉芽生长迅速,16例患者在负压引流治疗后创面直接上皮化愈合,6例患者经过游离皮片移植或皮瓣转移修复后愈合。结论:自制简易负压吸引结合间断清创能够减少创面污染、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加速创面愈合,还可为二期手术创造条件,缩短术前准备时间,且减轻患者痛苦及医务人员工作量。  相似文献   

13.
面颈部电烧伤骨外露头皮瓣移植后再回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探讨面颈部电烧伤骨外露用头皮瓣移植后再回植的临床疗效。 方法 采用早期扩创 ,保留坏死骨质 ,用邻近的带血管头皮瓣移植覆盖创面 ,电性坏死骨质在血循环良好的皮瓣覆盖下 ,为周边及基底健康骨质生长起到支架作用 ,3~ 6个月后将头皮瓣回植原位 ,保留颅骨表面的软组织 ,以利再移植的中厚皮成活。 结果  8例面颈部高压电烧伤患者应用头皮瓣共 10个 ,最大面积为 2 4cm× 10cm ,全部成活 ,未出现感染坏死 ,创面一次性封闭。 结论 面颈部电烧伤骨外露头皮瓣移植后再回植的方法可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外形较好 ,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对四肢肌腱和骨骼外露创面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85例四肢软组织严重损伤合并肌腱、骨骼外露者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持续治疗,7~14d为1个周期,应用1~4个周期,维持负压40~50kpa.其中新鲜创面组53例(单纯肌腱外露29例,单纯骨外露8例,肌腱骨骼均外露16例).慢性创面组32例(单纯肌腱外露12例,单纯骨外露9例,肌腱骨骼均外露11例).根据创面肉芽生长情况,分别行二期缝合、植皮或组织瓣转移闭合创面.结果 本组85例经负压封闭引流治疗1~4个周期后,创面可采用直接缝合、植皮或组织瓣转移覆盖,无1例发生感染.结论 VSD可以有效保护严重损伤肢体暴露的肌腱和骨骼,减少污染.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地震早期整形外科医生介入软组织创伤救治的方法. 方法 对软组织创伤分类并仔细清创,应用整形外科原则,对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创面应用皮片、皮瓣移植等组织移植方法修复;不伴组织缺损的颅颌面部裂伤应用整形外科精细缝合技术封闭伤口.感染严重一次清创难以彻底的选择普通换药或VAC引流,待创面条件改善后应用整形外科技术处理. 结果 本组102例伤员中76例一期愈合;16例感染切开引流或烧伤伤员经过2~3次清创换药后延期愈合;3例四肢植皮区边缘皮片少量坏死,经换药后愈合,所有皮瓣全部成活;7例经换药或VAC引流后二期创面植皮或皮瓣转移全部成活. 结论 整形外科医生早期、及时参与救治地震中软组织创伤可获得满意的功能和形态修复,对于伤员的心理康复也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Ren GH  Li JW  Li RG  Wang G  Yu B 《中华外科杂志》2012,50(1):39-44
目的 探讨健侧胫后血管皮瓣桥携带游离皮瓣的桥式皮瓣联合游离植皮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下肢严重创伤后大面积环形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应用桥式皮瓣联合游离植皮VSD治疗11例患者,年龄15~52岁,平均32.5岁,男性7例,女性4例,均为下肢严重创伤后深部组织裸露或坏死感染的大面积环形软组织缺损,6例同时合并骨折.经彻底清创后,对不稳定骨折行外固定支架固定或简便内固定,然后采用VSD治疗1 ~2次,每次5~7d.待创面肉芽组织生长较新鲜后,采用桥式皮瓣移植修复患侧骨及深部组织裸露的创面,皮瓣周围残留的创面采用游离植皮VSD覆盖修复.术后对皮瓣移植区及皮片植皮区的存活情况和愈合质量进行随访.结果 11例患者经清创负压封闭引流5~14 d后,创面肉芽组织生长良好.再次清创后应用桥式皮瓣移植联合游离植皮VSD覆盖治疗,皮瓣移植区组织全部成活且质地、外观满意,感染控制良好,未形成窦道.6例游离植皮区由于面积较大术后遗留部分散在创面,4例经再次植皮,2例经积极换药后均完全消灭创面,游离皮瓣移植成功率100%.术后随访5~ 24个月,平均10.6个月,皮瓣质地柔软,外形良好,患肢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对于严重创伤后深部组织裸露的下肢大面积环形软组织缺损,VSD覆盖技术可有效修复创面,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肢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本研究在传统的下睑外翻矫正术中,采用异体软骨内置于外翻矫正中的下眼睑,观察其对瘢痕性下睑外翻的临床矫治效果。方法:于眼轮匝肌浅面或深面植入半月形异体软骨支架。结果: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间烧伤后下睑外翻患者18例,术后17例患者下睑外翻得到彻底矫正,另仅1例因植皮后皮片存活欠佳,导致异体软骨外露,取出后重新植皮修复,4月后再度下睑外翻,经上法修复。经过6个月以上的随访,眼裂启闭功能良好,下睑外翻未复发。结论:在传统的瘢痕性睑外翻矫正术中附加异体软骨支架支撑下睑,可以拮抗其表面皮肤组织的挛缩,防止再度出现下睑外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烧伤外科深度创面修复手术的临床经验。方法对2006年1月~2013年12月间我科行深度创面修复手术的210例患者(共312处创面)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按创面病损因素分为热力烧伤组142处创面、特殊烧伤组(包括电烧伤、化学烧伤、热压伤)94处创面和非烧伤组(包括外伤、手术后创面及各种非烧伤的慢性难愈性创面)76处创面。根据手术时间分为早期手术组36处和非早期手术组276处,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一期修复组263处和延期修复组49处,根据不同创面分为非难愈性创面组129处和难愈性创面组183处。比较各组间再手术率和创面愈合效果的差异。结果本组64处创面行缝合术,300处行皮片移植术,42处采用各种皮瓣修复,31处行异种皮覆盖术、负压持续吸引及清创术。其中125处创面手术为再手术,包括71处创面计划再手术和54处创面非计划再手术。特殊烧伤组非计划再手术率明显低于热力烧伤组和非烧伤组(P0.01),难愈性创面组的计划再手术率和非计划再手术率均明显高于非难愈性创面组(P0.01)。除5处缝合伤口经再手术7次愈合,余缝合伤口均正常愈合。皮片愈合优、良、差者分别为191、66和43处。皮瓣愈合优、良、差者分别为33、5和4处。早期手术组皮片愈合效果明显优于非早期手术组(P0.05),延期修复组皮片愈合明显优于一期修复组(P0.05),非难愈性创面组皮片愈合效果明显优于难愈性创面组(P0.01)。组间皮瓣愈合效果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按病因分组后,仅热力烧伤患者非难愈性创面组皮片愈合明显优于难愈性创面组(P0.01)。结论合理选择皮片或皮瓣修复深度创面是取得治疗成功的重要环节,早期皮片手术、延期皮片手术和非难愈性创面皮片手术的疗效较好。积极开展非早期手术和一期修复手术,重视难愈性创面手术,可促进创面早日愈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在下肢慢性难愈性皮肤溃疡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5例下肢皮肤慢性溃疡患者采用一期手术清创、负压封闭引流覆盖创面(必要时二次或多次手术),二期手术通过中厚皮片或全厚皮片移植修复创面。结果:45例皮肤慢性溃疡患者经过一期手术清创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后,创面坏死组织全部清除,鲜嫩肉芽覆盖外露的肌腱、骨及软骨组织。通过二期手术在鲜嫩肉芽上植皮,皮片全部存活,慢性溃疡创面得以成功修复。结论:负压封闭引流用于治疗下肢慢性难愈性皮肤溃疡,手术操作简便,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大面积皮肤撕脱伤的治疗效果.方法:32例大面积撕脱伤患者,在早期抗休克、治疗脏器合并伤基础上,撕脱面积较小、创基血运好者直接原位缝合;挫伤严重、已游离的大面积撕脱皮肤组织切取后,反取成大张中厚皮片,原位缝合于创面.骨质裸露的创面,以腓肠肌肌瓣、趾长屈肌肌瓣、胫前肌肌瓣等转移覆盖骨,再植以反取的大张中厚皮片.术后第2天开始行高压氧治疗,疗程1周.结果:32例患者中12例植皮一次成活;17例移植皮片部分坏死,肉芽创面经换药后愈合;3例因回植皮片挫伤严重而片状坏死,后期肉芽创面植皮后愈合.对17例瘢痕增生及粘连较重者行肢体功能锻炼,并随访2年,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结论:大面积皮肤撕脱伤伤情严重,需首先处理危及生命的颅脑损伤和休克,同时彻底清创,封闭创面,裸露的骨面用邻位健康的肌瓣覆盖后再植以大张游离皮片,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