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20年来已使用术前化疗以控制或缩小局部晚期乳腺癌病灶,以俾采用较保守性术式以替代习用的根治性切除.作者自1988年~1990年对226例≥3cm的乳腺癌进行了上述方案处理,其中肿块3.0~4.0cm141例、4.1~5.cm 56例和>5.0cm29例,年龄均在65岁以下,中位值年龄为49岁,临床病理分期为T_2N_048例、T_2N_1 149例、T_3N_0 6例和T_3N_1 23例.术前给环磷酰胺500mg/m~2、氟尿嘧啶500mg/m~2和阿霉素50mg/m~2(第一天),氟尿嘧啶500mg/m~2(第八天),重复3~4次;或用氯甲喋呤40mg/m~2替代阿霉素等,220例完成上述治疗方案.重复检查,如肿瘤明显缩小,则行乳腺象限连同肿块切除,否则仍作乳腺癌根治术,全部病例均作腋淋巴结清扫术,其手术例数如表一所示:表一 化疗后肿块大小与手术术式  相似文献   

2.
组织多肽抗原(TPA)是一种不溶解、不耐热的肿瘤相关抗原,在细胞周期的S后期和G_2期产生,并在有丝分裂期间及在有丝分裂结束之际释放。据报道,早期膀胱癌的TPA敏感性为24~76%,伴有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者可上升到100%。作者对28例接受化疗的尿路移行上皮癌病人进行血清TPA测定,并对此作出临床评价。化疗方法:疗程第一天静注Cisplatin(顺铂)70mg/m~2;第8天和第15天各静注methotrexate(氨甲喋呤)40mg/m~2,每3周为一疗程,共25例病人。2例病人每4周用iproplatin(异铂)300mg/m~2;1例病人每4周用carboplatin(卡铂)400mg/m~2。对  相似文献   

3.
顺氨铂(CDDP)临床常用的抗癌剂,但可引起消化、泌尿及造血系统的损害,尤其是肾毒性较为严重。为此,作者对柴芩汤防治CDDP肾毒性的效果,进行了临床研究。以肺癌26例为对象,分为常规对照组及柴芩汤实验组,进行临床比较研究。26例中,扁平上皮癌10例,腺癌14例,大、小细胞癌各1例;病期Ⅲ级17例,Ⅳ期9例。CDDP用量>100mg。方法对照组16例(男12,女4),从使用CDDP前一天开始水化疗法,当日用CDDP80mg/m~2,VP-1680mg/m~2、MMC8mg/m~2,并用甲基强的松龙。实验组10例(男9女1),在化疗前一  相似文献   

4.
作者对43例结肠直肠癌伴盆腔复发采用下列方案治疗:(1)术前给盆腔外束放疗(EBRT)5周以及静脉注射5-FU和/或顺铂;放疗量为45Gy,分25次照射;5FU量为250~300mg/m~2,顺铂量为4mg/m~2,半数病人仅用5-FU。(2)手术切除复发灶。21例并在术中给放疗20~40Gy。(3)术后辅佐化疗,14例采用5-FU化疗。全组中,22例男性,21例女性,平均年龄56.2岁(32~79岁)。34例为直肠癌,9例为乙状结肠癌。 结果 (一)切除率和切缘 95%病例原保留了肛括约肌。化疗放疗后,3例病灶仍进展,列为不能手术。在余下的40例中,7例病灶不能切除(18%),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MR扩散加权成像(DWI)对膀胱尿路上皮癌的诊断价值。方法从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将我院已进行MR扩散加权成像检查共72例膀胱疾病患者,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膀胱良性疾病组(n=23)和膀胱尿路上皮癌组(n=49),比较膀胱良性疾病组和膀胱尿路上皮癌组术前的肿瘤平均表观扩散系数(ADC)值,采用受试运算特性(ROC)方法确定最佳诊断Cut-off值。结果膀胱良性疾病组和膀胱尿路上皮癌术前ADC值分别为(1.86±0.40)×10~(-3) mm~2/s和(0.93±0.11)×10~(-3) mm~2/s,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DC值在肿瘤分级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ADC值诊断膀胱尿路上皮癌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05;ADC值诊断膀胱尿路上皮癌时兼顾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最佳Cut-off值为1.32×10~(-3) mm~2/s,此Cut-off值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7.2%和82.9%。结论 MR扩散加权成像ADC值可作为一种早期诊断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6.
作者在8年中对159名膀胱上皮癌患者进行了择期手术。6例因肿瘤已广泛转移至腹主动脉分叉未能切除,其余153例进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尿路改道和盆腔淋巴结清扫。病理检查显示36例有盆腔淋巴结转移(占25%)。作者对36例进行了单独研究。36例中1例为分化完全的鳞状上皮癌;35例为移行细胞癌,细胞分化Ⅲ级以上。36例中22例因肿瘤转移死亡;14例分别生存15至84个月。他们2年、3年和  相似文献   

7.
化疗可使80%的3cm以上的乳腺癌肿块缩小一半以上,因此有些作者采用了缩小手术,为了阐明这一方法是否合理,本文分析了罗马Elena癌肿研究所等1990~1993年收治的连续56例乳腺癌前瞻性研究的结果,均属小乳房的较大T_2或T_3肿瘤.术前给予下列化疗方案:(1)16例,第1天给表阿霉素120mg/m~2和环磷酰胺600mg/m~2,(EC方案)共4个疗程;(2)40例,第1、8天给表阿霉素50mg/m~2、环磷酰胺400mg/m~2和氟尿嘧啶500mg/m~2(FEC方案),共3个疗程.在第5、7、9、11、13、15和17天皮下注射重组集落粒细胞刺激因子(rC-GSF)300g,列为FEC+rC-GSF方案组.如病人对化疗有效,术后再给相同的化疗3~4个疗程;如无效,术后则更改方案,给mitoxantrone和氟尿嘧啶替代无效的EC方案,给Vinorelbine和丝裂霉素替代FEC方案.辅佐化疗均在术后10~15天开始.雌激素受体阳性者给三苯氧胺20mg共5年.术前化疗有效者作乳腺象限切除,术后加放疗CO~(60)或加速器放射;无效者仍行根治术.两组病人均作腋淋巴结清扫.化疗后肿瘤消失称为完全有效(CR),肿块缩小>50%者列为部分有效(PR),肿瘤不符合PR标准者列为无效(NC).随访中位值36个月,多因素分析11个临床病理和治疗有关变量对无病生存期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错配修复基因2(hMSH2)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72例膀胱尿路上皮癌和49例膀胱正常黏膜组织中hMSH2的表达状况,分析不同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hMSH2蛋白阳性表达率,Kaplan-Meier生存分析膀胱尿路上皮癌hMSH2蛋白阳性表达与5年复发的关系。结果: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hMSH2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为34.72%(25/72),低于正常膀胱黏膜的91.84%(45/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MSH2蛋白表达阳性率在Ⅰ级膀胱尿路上皮癌中为44.4%(20/45),高于Ⅱ~Ⅲ级的18.51%(5/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临床分期Tis~T1期中hMSH2蛋白表达阳性表达率为43.48%(20/46),高于T2~T4期的19.23%(5/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hMSH2表达阳性者的5年复发率为19.35%(6/31),低于hMSH2表达阴性者的46.34%(1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MSH2蛋白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表达较正常组织低,与其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5年复发率有关,hMSH2可能参与了膀胱尿路上皮癌的演化和进展。  相似文献   

9.
在全部实质性肿瘤中,组成恶性间质肿瘤的软组织肉瘤约占1%,其中15%位于腹膜后。手术完全切除率约50%,但术后的复发率超过90%。为了进一步改善病灶的局部控制,作者随机采用术中放疗以观察其疗效。排除病灶已弥散或未完全切除、组织学诊断不明等病例外,对35例符合研究要求者进行分析和随访,计Ⅱ、Ⅲ和Ⅳ期肉瘤分别为6、12和17例。15例接受术中放疗20Gy和术后外照射放疗35~40Gy,作为实验组;另20例仅在术后接受外照射放疗50~55Gy,作为对照组。从两组随机选出13例病人,6例给辅佐化疗,7例不用化疗,化疗方案为阿霉素70mg/m~2、环磷酰胺700mg/m~2和氨甲蝶吟50~250mg/kg。全部随访5年以上,中位值为8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表阿霉素膀胱黏膜下浸润注射和术后立即单次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临床效果。 方法 浅表性膀胱癌 36例 ,Ta10例 ,T12 6例 ;G111例 ,G2 2 0例 ,G3 5例 ,均行膀胱部分切除。术中采用 1mg/ml浓度的表阿霉素多中心膀胱黏膜下浸润注射 ,总量 30mg。手术结束时立即单次膀胱灌注表阿霉素 12 0mg。 36例患者术后随访 1~ 4年 ,平均 2 .8年。 结果  36例患者术后 1、2、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 10 0 .0 %、91.7%、88.9% ,总复发率 11.1% ( 4 / 36 )。手术前后肝肾功能及心电图无显著性变化。术后早期并发症主要为血尿和膀胱刺激症状 ,膀胱局部毒性反应发生率为 2 7.8% ( 10 / 36 ) ,全身性毒性反应发生率 8.3% ( 3/ 36 )。 结论 术中多中心表阿霉素膀胱黏膜下浸润注射结合单次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效果良好 ,操作简便 ,费用低 ,毒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1.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21,36(9):704-708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联合顺铂(GC)方案新辅助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患者的疗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9年3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经病理证实的87例T_(2~4)N_0M_0期行新辅助化疗(NAC)的MIBC患者的临床资料。予吉西他滨1000 mg/m~2,第1、8天静脉滴注,顺铂70 mg/m~2,分2~3 d静脉滴注,共3~4个疗程,观察疗效及毒性反应,并根据化疗效果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C)或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放化疗同步等不同的治疗方式。结果:87例患者均完成NAC,平均疗程为3个,客观缓解率65.52%(57/87),疾病控制率为96.55%(84/87),其中完全缓解6例,部分缓解51例,疾病稳定27例,疾病进展3例;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及消化道反应,未出现化疗相关性死亡。成功保留膀胱59例,其中行TURBt+膀胱灌注17例,TURBt+同步放化疗27例,TURBt+化疗3例,膀胱部分切除12例;行膀胱全切除术28例。结论:MIBC术前NAC有较高的反应率,且毒副作用小、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及耐受性,可积极推广,并可联合手术、放疗等治疗措施保留膀胱,需要更大样本及更长时间随访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根治术中经膀胱与经膀胱外的膀胱袖状切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2022年3月49例单一体位完全腹腔镜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根治术的临床资料。肾盂肿瘤22例,输尿管肿瘤27例。26例行经膀胱途径,23例行经膀胱外途径。2组年龄、性别、肿瘤部位、膀胱癌病史、病理肿瘤分期和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均由同一术者完成。比较2组术中及术后指标。结果经膀胱组手术时间长于经膀胱外组(172.1±23.1)min vs.(152.0±23.9)min,P=0.004),2组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位随访时间15(6~30)个月。共16例复发或转移。经膀胱组和经膀胱外组2年无复发生存率(64.8%vs.62.4%,log rankχ^(2)=0.039,P=0.844)和2年无膀胱复发生存率(73.4%vs.74.3%,log rankχ^(2)=0.021,P=0.88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膀胱途径膀胱袖状切除可完全切除输尿管壁内段,可能降低切除不充分致肿瘤复发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扁平上皮癌相关抗原(血清SCC抗原)是诊断扁平上皮癌的肿瘤标记物。作者测定了3例膀胱扁平上皮癌手术前后及复发治疗前后的血清SCC抗原值,认为该抗原对观察治疗效果及估计预后有重要意义。方法用RIA2抗体法(正常值<2.0ng/ml)或RIA固定法(正常值<1.5ng/ml)测定。病例 3例扁平上皮细胞癌均为男性,年龄48~77岁,PT_4 1例PT_(3b)2例。术前测定SCC抗原2例,分别为13ng/ml、8.4ng/ml。3例均作了膀胱部分切除术,其中2例加盆腔淋巴结清扫,1例加肾及输尿管切除术。术后SCC抗原分别下降为0.9ng/ml、2.2ng/ml、2.1ng/ml。3例术后均复发,血清SCC抗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顺氨氯铂(CDDP)、丝裂霉素C和阿霉素对巨噬细胞产生肿瘤坏死因子(TNF)的影响,与不刺激氧自由基(ROS)释放的5氟脲嘧啶作对照。取C57B1/6雌鼠的巨噬细胞,洗3次后悬浮于不含酚红的DMEM、10%小牛血清、1%谷酰胺、2%青-链霉素的培养基中。将100μ1(2×10~细胞/ml)分注于平底组织培养皿内侧60井内,在95%空气/5%CO_2和37℃下孵育2小时,再用100mm~3Hank平衡盐溶液洗去不粘附的细胞,再在培养基中孵育一夜。残留的粘附细胞90%是巨噬细胞。将巨噬细胞与  相似文献   

15.
肝动脉化疗栓塞 ( TACE)是治疗不能切除的肝细胞癌的最常用方法 ,各种抗癌药物和碘化油混合常在肝动脉化疗栓塞时使用。它们的疗效已经得到证实 ,但对不同化疗药物与栓塞剂联合使用的疗效的比较研究 ,目前只有少数报道。本文用不同的抗癌药物分三组对不能切除的肝癌病人进行治疗 :( 1)阿霉素 ( ADM)和丝裂霉素 ( MMC)与碘油混合组 ( ADMOS) ;( 2 )顺铂 ( CDDP)溶液和 ADMOS混合组 ( CDDP- ADMOS) ;( 2 ) CDDP粉剂和盐酸吡喃阿霉素 ( THP)与碘油混合组 ( CTLS) ,对这三种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及生存期进行比较 ,并且分析了 T…  相似文献   

16.
2022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泌尿生殖系统肿瘤研讨会(ASCO-GU)报道了尿路上皮癌诊疗的最新进展。围手术期治疗方面报道了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和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TUC)新辅助化疗效果预测的探索;保膀胱的匹配队列研究显示三联疗法(TMT)与根治性膀胱切除手术在肿瘤控制方面效果相当;免疫治疗在晚期尿路上皮癌、MI...  相似文献   

17.
作者回顾了根治性膀胱全切回肠原位膀胱术后 ,尿道出现肿瘤复发的不同治疗方法及其疗效。依据复发的范围和同时发生转移的情况 ,分别给予尿道切除、全身化疗、尿道内卡介苗灌注和观察等 4组治疗。尿道内卡介苗灌注采用3倍标准剂量和经改进的Foley尿管 ,溶入 15 0ml生理盐水中进行灌注。患者每周灌注 1次 ,每疗程共 6周。 1985年至2 0 0 1年间 ,在 371例行膀胱全切回肠原位膀胱的患者中 ,有 15例 (4% )出现尿道复发 ,平均复发时间 14个月。其中2例由于有广泛转移未治疗 ,2例全身转移患者采用全身化疗 (氨苯喋啶、长春花碱、阿霉素和顺铂 ) ,…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最大限度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cTURBT)后同步放化疗的三联治疗(TMT)方案对浸润性膀胱癌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本研究前瞻性纳入2016年3月至2021年10月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拒绝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C)、拟行TMT的患者。纳入标准:①患者强烈拒绝RC;②性别不限, 年龄<80岁;③肿瘤大小不限, 可经尿道完全切除膀胱肿瘤, 切除肿瘤后可改善肾积水;④术后病理诊断为尿路上皮癌, 可合并原位癌;⑤反复复发的T1G3(或高级别)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 或cT2~4a期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⑥术前胸腹部CT或MRI等检查未见明确转移;⑦血红蛋白≥100 g/L、白细胞计数≥4×109/L、血小板计数≥100×109/L, 肝肾功能无异常。排除标准:①肿瘤侵犯膀胱颈或前、后尿道;②有膀胱挛缩、严重尿道狭窄等储、排尿功能异常;③影像学检查提示区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④电切术后肾积水无改善;⑤有明确的放化疗禁忌证;⑥伴不可控的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等基础疾病。纳入患者行cTURBT后, 采用紫杉醇(第1天, 50 mg/m2)联合顺铂(第1~2天...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 ,6 7岁。 1年前因膀胱移行细胞癌在本院行全膀胱切除术加可控回肠膀胱术 ,术后病理检查提示膀胱移行细胞癌Ⅲ级 ,浸润至深肌层。手术经过顺利 ,术后恢复良好。术后 9个月发现左侧腋窝下淋巴结肿大 ,切除后作病理检查提示膀胱移行细胞癌转移性肿瘤。患者于 2 0 0 1年 1 2月~ 2 0 0 2年 2月在我科行化疗。采用环磷酰胺 80 0mg静脉推注 ,表阿霉素 70mg静脉推注 ,顺铂 40mg加入5 0 0ml生理盐水中连续静脉滴注 3天 ,每周 1次 ,连续 6次。化疗后复查盆腔CT无明显异常 ,骨扫描未见转移。目前患者仍在随访中膀胱癌术后腋窝淋巴结…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索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卡介苗(BCG)灌注治疗复发后增加血卟啉膀胱内灌注光动力治疗预防复发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21年9月北京市朝阳区桓兴肿瘤医院和中国医院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共19例NMIBC行BCG灌注治疗复发且拒绝膀胱全切的患者,其中T1N0M0 10例,Ta N0M0 8例,T1N0M0/Tis1例,高级别尿路上皮癌13例,高级别尿路上皮癌合并原位癌1例,低级别尿路上皮癌5例。所有患者先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TURBT),术后即刻或4周后予以光敏剂血卟啉50mg+30ml生理盐水膀胱内灌注并保留60~120min,再行膀胱内光动力治疗,光照剂量为20J/cm2;TURBT术后2~4周恢复BCG灌注治疗,每3个月复查膀胱镜、CT/MRI和尿细胞学,主要观察指标为1年无复发生存率、1年膀胱保留率和无复发生存时间。结果 13例患者无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