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珩  陈俊  李萌  黄金晖  何艺  黄格 《广西医学》2016,(5):656-659
目的 探讨静脉预注射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复合麻黄碱在蛛网膜下腔联合硬膜外腔阻滞麻醉剖宫产中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足月妊娠行蛛网膜下腔联合硬膜外腔阻滞麻醉剖宫产术的产妇120例,分为A组、B组、C组,每组40例.A组麻醉前静脉滴注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B组、C组静脉滴注乳酸钠林格液;A组、B组在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开始注射药物的同时静脉注射麻黄碱,术中均用乳酸钠林格液维持.监测3组产妇麻醉前(T1)、注射麻醉药物后1 min(T2)、3 min(T3)、5 min(T4)、15 min(T5)、30 min(T6)的收缩压及心率.并监测新生儿出生时脐静脉血pH、PaCO2、PaO2、碱剩余(BE),评估出生后1min、5 min Apgar评分、HR.结果 3组的收缩压及心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的收缩压及心率有随时间变化的趋势(P<0.05),其中A组产妇的收缩压变化幅度小;B组产妇的收缩压在麻醉后前半程较平稳,但是在麻醉15 min(T5)后出现明显下降趋势,C组产妇的收缩压在麻醉后即开始出现剧烈下降;3产妇的心率在整个过程的变化幅度均小.A组无在麻醉后及术中发生剧烈血压下降而需要使用麻黄碱的病例,B、C组使用麻黄碱的产妇比例均显著高于A组(P<0.05).A组新生儿脐静脉血pH、PaO2 、BE值及生后1 min Apgar评分均高于B、C组(P<0.05).结论 静脉预注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和麻黄碱对剖宫产术中产妇的低血压有防治作用,且有利于维持胎儿酸碱平衡稳定和提供足够氧供.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4种不同方法对乳腺癌根治手术硬膜外阻滞后低血压的防治效果。[方法]选择80例择期在硬膜外阻滞下行乳腺癌根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C、D四组,每组20例。四组均于麻醉前输入林格氏液3-5ml/kg,继而麻醉开始A组输入乳酸钠林格氏液15ml/kg;B组、C组、D组均输注明胶15ml/kg,其中C组于硬膜外腔注入诱导剂量时给予麻黄碱5mg静滴,D组给予麻黄碱5mg及阿托品0.2mg静滴。记录麻醉前,硬膜外腔注药后麻醉各时点的血压、心率变化,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的发生率。[结果]硬膜外阻滞后A组、B组血压下降明显,在T3时点时与麻醉前及C组、D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C组和D组麻醉后血压无明显变化(P〉0.05)。麻醉后低血压及心动过缓发生率A、B组显著高于C、D组(P〈0.05)。[结论]明胶预扩容联合小剂量麻黄碱或小剂量麻黄碱和阿托品均能有效预防硬膜外阻滞引起的低血压。但是否以明胶扩容联合小剂量麻黄碱和小荆量阿托品静滴效果最佳尚待更大样本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李传涛 《吉林医学》2011,32(12):2354-2355
目的:探讨不同比重的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对剖宫产孕妇循环的影响。方法:40例剖宫产术的孕产妇,随机分为两组行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分别在蛛网膜下腔注入2 ml(0.75%布比卡因2 ml加10%葡萄糖溶液1 ml混合液)(A组)、0.5%布比卡因2 ml(B组)。记录各组麻醉至手术开始的时间和手术时间;观察各组麻醉阻滞效果、麻黄碱用量;记录各组产妇在麻醉前、麻醉后仰卧、麻醉后5 min、麻醉后10 min各时间点心率、血压的变化情况。结果:二组间的手术时间及麻醉至手术开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5 min收缩压A组高于B组(P<0.05);麻醉后10 min收缩压A组高于B组(P<0.05);麻醉后5 min舒张压A组高于B组(P<0.05);其他各时间点收缩压与舒张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各时间点心率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的阻滞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压发生率A组低于B组(P<0.05)。结论:等剂量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重比重对剖宫产患者循环影响较小,低血压发生率低,麻醉效果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对剖宫产产妇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90例择期行剖宫产术的孕产妇,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三组,行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分别在蛛网膜下腔注入0.5%罗哌卡因(75 mg罗哌卡因+0.9%生理盐水15 ml)2.0 ml(A组)、1.8 ml(B组)和1.6 ml+硬膜外2%盐酸利多卡因3 ml(C组)。记录各组麻醉至手术开始的时间和手术的时间;观察各组麻醉阻滞效果、麻黄碱用量和硬膜外追加2%利多卡因情况;记录各组产妇在麻醉前、麻醉后仰卧、麻醉后5 min、麻醉后10 min、娩婴各时间点心率、血压的变化情况;记录产妇恶心、呕吐、低血压等情况。结果麻醉后5 min及10 min收缩压C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娩婴时收缩压C组与A、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10 min舒张压C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黄碱用量C组低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压发生率A、B组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蛛网膜下腔给予罗哌卡因小剂量腰麻1.6 ml(8 mg)复合硬膜外追加2%盐酸利多卡因3 ml,对剖宫产产妇循环功能影响最小,副作用发生率最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麻醉前输注羟乙基淀粉200/0.5氯化钠注射液在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中预防低血压的效果.方法 将60例择期行子宫肌瘤手术患者分为2组,各30例.麻醉前30min分别输注500mL羟乙基淀粉200/0.5氯化钠注射液(A组)和乳酸钠林格液(B组).观察麻醉前、起效后1、5、10及15min时点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的变化,低血压发生率和恶心呕吐及应用麻黄碱情况.结果 两组麻醉后DBP、S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低血压发生率、恶心呕吐发生率及应用麻黄碱率均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输羟乙基淀粉200/0.5氯化钠注射液较乳酸钠林格液更能预防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低血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4种不同处理方法对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术硬膜外阻滞后低血压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60例年龄65~84岁,ASA Ⅰ~Ⅱ级择期在硬膜外阻滞下行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C、D 4组,每组15例.患者入室后快速输液预扩容,A组输入乳酸钠林格氏液15 ml·kg-1;B组、C组、D组均输注明胶15ml·kg-1,其中C组于硬膜外腔注入诱导剂量时给予麻黄碱5 mg静滴,D组给予麻黄碱5 mg及阿托品0.2 mg静滴.结果:硬膜外阻滞后A组、B组SBP、DBP和HR明显下降,与麻醉前及同时点C、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B组变化程度下降轻于A组.C组和D组麻醉后BP、HR无明显变化(P>0.05).麻醉后低血压及心动过缓发生率A组、B组显著高于C、D两组(P<0.05或P<0.01);C组高于D组(P<0.05).结论:明胶预扩容联合小剂量麻黄碱或小剂量麻黄碱和阿托品均能有效预防硬膜外阻滞引起的低血压和心动过缓,尤以明胶扩容联合小剂量麻黄碱和小剂量阿托品静滴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0.5%布比卡因腰硬膜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术不同剂量的效果,以寻求最佳的脊麻药物剂量。方法:选择120例ASA分级Ⅰ~Ⅱ级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例,分别用0.5%重比重布比卡因7.5 mg(A组)、9.0 mg(B组)、10.5 mg(C组)进行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观察麻醉前,麻醉后5、10 min、胎儿娩出时、手术开始后30 min、手术结束时各个时间点血压和心率的变化;测量麻醉阻滞平面和麻醉起效时间,硬膜外追加左旋布比卡因剂量、麻黄碱用量;记录产妇麻醉效果、麻醉后并发症的变化;记录新生儿娩出1、5 min的Apgar评分。结果:A、B组麻醉阻滞平面明显低于C组,A组硬膜外追加量多于B、C组(P<0.01),B、C组硬膜外追加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C组麻醉效果最佳,但血压、心率变化波动较大,低血压发生率高,麻黄碱用量大于A、B组(P<0.05)。 C组产妇术中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A、B组,3组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剖宫产术应用0.5%布比卡因9.0 mg腰硬膜联合麻醉效果好,低血压、恶心呕吐等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临床上值得推荐的最佳剂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4种方法对妇科手术硬膜外阻滞后低血压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80例ASAⅠ~Ⅱ级择期在硬膜外阻滞下行妇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C、D4组,每组20例。患者进入手术室后输入乳酸林格氏液5mL/kg,补充禁食丢失量。然后均于麻醉前20min内各输入液体量10mL/kg扩容,A组为乳酸林格氏液,B、C、D3组为琥珀酰明胶,且C组于硬膜外腔注入诱导剂量后静注麻黄碱5mg,D组静注麻黄碱3~5mg和阿托品0.1~0.2mg,对比观察4组麻醉期间血压、心率的变化,低血压,心动过缓的发生情况及使用麻黄碱和阿托品的情况。结果:C、D组麻醉前后血压、心率变化较小,血流动力学较A、B组稳定(P〈0.05),低血压的发生率明显小于A、B组;D组无一例出现低血压,B组血压下降程度及低血压发生率虽小于A组,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4组麻黄碱和阿托品的总用量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琥珀酰明胶预扩容联合小剂量麻黄碱或小剂量麻黄碱和阿托品静注能有效预防妇科手术硬膜外阻滞后的低血压,尤以琥珀酰明胶预扩容联合小剂量麻黄碱和阿托品静注效果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预先注射麻黄碱和羟乙基淀粉(130/0.4)对蛛网膜下腔联合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下剖宫产术中低血压及皮质醇的影响.方法 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学会分级I~Ⅱ级,足月妊娠行剖宫产的产妇60例,随机分为麻黄碱联合羟乙基淀粉组(A组)、羟乙基淀粉组(B组)和乳酸钠林格液组(C组),每组20例.A、B组麻醉前静脉滴注羟乙基淀粉12 mL/kg,C组静脉滴注乳酸钠林格液12 mL/kg,滴速均为30 mL/min.A组在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开始注射药物同时静脉注射麻黄碱10 mg.连续监测血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分别于麻醉前(T0)、切皮即刻(T1)、胎儿娩出后(T2)、手术结束时(T3)采集静脉血标本检测产妇血清皮质醇水平,同时记录收缩压.结果 A组在不同时间点收缩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B组在T1、T2时间点的收缩压显著低于同组T0时间点(P值均<0.05),C组在T1、T2时间点的收缩压显著低于同组T0时间点及B组相同时间点(P值均<0.05).A组在T2、T3时间点的皮质醇水平显著高于同组T0时间点(P值均<0.05);B组在T2、Ts时间点的皮质醇水平显著高于同组T0时间点及A组相同时间点(P值均<0.05);C组T1时间点的皮质醇水平显著高于同组T0时间点和A组相同时间点(P值均<0.05),T2、T3时间点的皮质醇水平显著高于同组T0时间点及A、B组相同时间点(P值均<0.05).结论 预先注射麻黄碱和羟乙基淀粉(130/0.4)可以预防蛛网膜下腔联合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下剖宫产术中低血压的发生,并减少皮质醇的分泌.  相似文献   

10.
黄波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21):2874-2875
目的:观察麻醉前输注6%羟乙基淀粉在下腹手术应用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后预防低血压等不良反应的结果。方法:将60例下腹部及下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预输注6%羟乙基淀粉组(A组)和预输注乳酸钠林格氏液组(B组),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后各时点收缩压(SBP)、心率(HR)的变化、低血压发生率。结果:B组在麻醉后SBP下降明显高于A组(P<0.05),B组心率增快明显高于A组(P<0.05),低血压发生率和应用麻黄碱的量B组也高于A组(P<0.01)。结论:麻醉前输注6%羟乙基淀粉能有效地预防低血压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比较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EA)和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在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需行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2例。观察组采用0.5%布比卡因1~1.5 ml,用25 s左右注入蛛网膜下隙。两组患者均采取平卧位硬膜外导管注入1.5%利多卡因5 ml作为试验剂量。对照组采用常规用药。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硬膜外麻醉用药量、麻黄碱使用量和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手术时间明显缩短,硬膜外麻醉用药量减少,麻醉优良率高,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麻黄碱用量和血压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更适合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椎管内复合麻醉时硬膜外注入液体对麻醉阻滞平面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60例ASAⅠ-Ⅱ级行下肢手术的患者选用椎管内复合麻醉,随机分为布比卡因组(A组)、生理盐水组(B组)及不注液对照组(C组),每组20例,待腰麻30min后硬膜外注入上述各液10ml,观察硬膜外注液对麻醉阻滞平面的影响。结果硬膜外注液后A、B组30min内麻醉阻滞平面较前均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间及与对照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麻30min后硬膜外注液可引起麻醉阻滞平面上升,并进一步推断硬膜外腔注入局麻药引起麻醉阻滞平面上升的机制是由于局麻药与硬膜外压力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刘海艳 《吉林医学》2010,(24):4073-4073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和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方法:将ASAⅠ~Ⅱ级30例产妇分成两组,A组硬膜外麻醉给2%利多卡因18ml,B组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给0.5%布比卡因3~5mg,观察平面,监测血压、呼吸、血氧、脉搏至术毕。结果:A组阻滞不全率明显高于B组,但A组血压、脉搏平稳,B组血压下降。结论:B组在剖宫产术中麻醉效果显著,须严密监测血压、脉搏变化。  相似文献   

14.
贺斯用于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剖宫产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麻醉前输注6%贺斯在剖宫产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CESA)中预防低血压等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选择60例择期ASAⅠ-Ⅱ级CESA下剖宫产病人,随机分为两组(n=30),麻醉前30min分别输注50ml6%贺斯(H组)和乳酸钠林格液(L组)。观察各时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的变化、低血压发生率和恶心呕吐及应用麻黄碱的情况。结果L组在麻醉后DBP、SBP下降明显高于H组,低血压发生率和恶心呕吐及应用麻黄碱的例数L组亦高于H组。而HR的变化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麻醉前输注贺斯能有效地预防低血压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0.75%罗哌卡因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在中老年患者阑尾切除术中的安全剂量。方法:将120例行阑尾切除术的中老年患者随机分为4组(n=30),蛛网膜下腔(L2-3)分别给予0.75%布比卡因注射液2.0ml(A组)及不同容量的0.75%罗哌卡因注射液,包括2.0ml(B组),2.5ml(C组)和3.0ml(D组)。观察注药后30min内各组患者感觉和运动阻滞情况,血流动力学变化,不良反应及麻醉满意度。结果:各组患者的痛觉消失平面(最高阻滞平面中位数)分别为T5、T9、T7、T6,下肢运动阻滞率(BromageⅢ级阻滞)分别是100%,83%,97%和100%;各组患者麻醉后血压心率均逐渐下降,其中A组血压降幅较明显(P<0.01)。另外,B组、C组、D组各时点相比较未见明显差异;麻醉后低血压、心动过缓的发生率A组明显高于其余三组(P<0.05);A组、C组、D组麻醉满意度均在90%以上。结论:0.75%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中老年患者阑尾切除术中可以使用到2.5~3.0ml,较0.75%布比卡因2ml行蛛网膜下腔阻滞安全,且病人舒适度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4%琥珀酰明胶注射液在老年患者低位硬膜外麻醉中应用的效果。方法:择期在硬膜外麻醉下行下肢开放复位内固定的老年患者90例,ASAⅡ或Ⅲ级,年龄65~95岁,随机分为3组(n=30):A组在给予2%利多卡因5ml试验量前10min以20ml/min的速度输注林格液500ml;B组术中患者注入局麻药后血压开始下降时输注琥珀酰明胶500ml;C组在给予2%利多卡因5ml试验量前10min以20ml/min的速度输入琥珀酰明胶500ml。记录患者注药前(T0)、注药后5min(T1)、注药后15min(T2)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以及麻黄碱的使用情况。结果:A组、B组患者的SBP、DBP T2低于T0(P<0.05),相应的麻黄碱的使用率A组24例(80%)、B组15例(50%)相比C组的4例(13.3%)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琥珀酰明胶在老年患者低位硬膜外麻醉开始前应用能有效维持麻醉早期血压的稳定,减少升压药的使用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小剂量麻黄碱在急诊剖宫产手术施行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CSEA)后对孕产妇血压的影响。方法:在多功能监护仪监护下A组以60滴/min静脉输注NS+麻黄碱15mg后开始操作。B组以60滴/min静脉输注NS直接操作。结果:监测麻醉完成孕产妇平卧位后血压、心率。A组与B组术中相比P<0.05,A组麻醉前与麻醉后比较P<0.05,心率变化A组与B组相比P<0.05。结论:小剂量麻黄碱在急诊剖宫产手术施行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后对预防孕产妇仰卧位低血压切实有效。  相似文献   

18.
不同麻醉方法下行子宫切除时机体应激反应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不同麻醉方法下行子宫切除时机体的应激反应,寻找较适度的一种麻醉方法。方法将60例30—60岁拟施子宫全切(次全切)、ASAI-Ⅱ级的患者,随机区组设计分配到四个组:A组选硬膜外阻滞,B组选腰硬联合阻滞,C组选异丙酚靶控输注插管全麻,D组选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各组在麻醉前、麻醉后5min、切开腹膜时、切除子宫时、术毕五个时间点测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皮质醇、胰岛素、血糖、生长素,同时监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A、B、D三组的肾素活性于麻醉后各时点下降,与麻醉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组肾素活性、血糖于切开腹膜后各时点较麻醉前升高(P〈0.05),胰岛素于切开腹膜后各时点较麻醉前降低(P〈0.05),皮质醇、生长素切除子宫时增高(P〈0.05)。A、B、D三组的血压、心率于麻醉后各时点显著降低,而C组的血压、心率基本维持在麻醉前水平。结论四种麻醉方法均能抑制子宫切除引起的应激反应,尤以腰硬联合阻滞、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为著,异丙酚靶控输注插管全麻虽能抑制气管内插管引起的应激反应,但不能完全抑制手术导致的。肾素活性、皮质醇、血糖升高和胰岛素降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胸段硬膜外阻滞加七氟醚麻醉对开胸手术病人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根据胸段硬膜外腔注入 1 33%利多卡因 - 0 1 6 %地卡因混合液剂量的不同 ,随机将病人分为A、B、C、D  4组 ,每组 1 0例。A组为对照组单纯七氟醚麻醉 ,B、C、D组硬膜外腔在诱导前 1 0min分别注入 5ml、1 0ml、1 5ml利地混合液。结果 :单纯七氟醚麻醉 (A组 )插管和拔管时血压明显高于麻醉前 (P <0 0 1 )和硬膜外组。术中血压平稳 ,但心率明显高于麻醉前 (P <0 0 1 )和硬膜外组 (P <0 0 1 )。硬膜外组在诱导后及术中心率保持平稳与麻醉前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对于开胸手术病人 ,施行硬膜外阻滞加七氟醚麻醉 ,硬膜外腔用药量不宜过多 ,5~ 1 0ml血液动力学较稳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小剂量舒芬太尼复合不同剂量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在剖宫产术中麻醉效果,探讨罗哌卡因理想剂量。方法:选择120例单胎、足月妊娠,需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的产妇,随机分为三组,A组、B组、C组,每组40例,选择L2~3间隙行腰-硬联合麻醉,腰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用药为舒芬太尼5μg复合0.75%罗哌卡因,罗哌卡因剂量分别为:A组1.1 ml(8.25 mg),B组1.0 ml(7.5 mg),C组0.9 ml(6.75 mg)。观察感觉运动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阻滞平面、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三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麻醉平面达T6~T8的例数,A组高于B组、C组(P<0.05);麻醉效果A组、B组高于C组(P<0.05);低血压、恶心呕吐的发生率A组高于B组、C组(P<0.05)。三组新生儿娩出后1 min和5 min的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5μg复合0.75%罗哌卡因1.0 ml用于剖宫产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提供满意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稳定,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蛛网膜下腔阻滞中比较理想的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