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目的 :为了提高肺通气 /肺灌注 (V/ Q)显像对肺栓塞诊断的准确性 ,探讨影响 (V/ Q)显像质量的因素 ,给予护理干预。方法 :通过对 11例可疑肺动脉栓塞 (PE)病人行 (V/ Q)显像 ,对其中 1例同时进行 99m Tc-大颗粒聚合白蛋白 (MAA)下肢静脉和肺灌注显像进行的观察 ,有针对性地实施护理措施。结果 :11例可疑 PE病人中 ,有 9例 (V/ Q)显像图像质量清晰 ,有 2例 (V/ Q)显像中的肺通气不成功。结论 :肺通气显像的成败取决于患者吸气的方法 ,应从加强病人在检查前作有效的腹式呼吸训练着手 ,有针对性地实施护理措施 ,是提高 (V/ Q)显像成功与否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同日法肺通气/灌注(V/P)显像在肺栓塞(PE)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临床疑诊PE患者184例,男110例,女74例,平均年龄42.42岁。行同日法肺V显像及肺P联合显像,同时行血浆D-二聚体测定。以临床PIOPED诊断标准为依据,来评价同日法肺V/P显像对PE的诊断价值。结果:184例患者中,同日法肺V/P显像诊断PE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8.89%、80.85%和84.78%;送检科室中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最多,分别为40.76%和33.70%;其中确诊为PE患者的科室急诊科和外科最多,分别为100%和61.54%,呼吸内科和心血管内科其次,为54.67%和38.71%。结论:同日法肺V/P显像快捷、简便、安全,无创,对PE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肺栓塞(APE)患应用肺通气/灌注(V/Q)显像早期诊断及尿激酶早期溶栓的疗效。(2)方法:对28例急性肺栓塞患采用99Tcm-DTPA和99Tcm-MAA,肺通气/灌注显像显示左、右肺急性肺栓塞患,选用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溶栓后再次行肺通气/灌注显像。(3)结果:肺栓塞如能得到及时准确的诊断及治疗,可迅速逆转肺栓塞所致的血流动力学障碍。(4)结论:肺的通气/灌注显像可以较准确诊断肺栓塞,尿激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溶栓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同日法肺通气/灌注(V/P)显像在肺栓塞(PE)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临床疑诊PE患者184例,男110例,女74例,平均年龄42.42岁。行同日法肺V显像及肺P联合显像,同时行血浆D-二聚体测定。以临床PIOPED诊断标准为依据,来评价同日法肺V/P显像对PE的诊断价值。结果:184例患者中,同日法肺V/P显像诊断PE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8.89%、80.85%和84.78%;送检科室中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最多,分别为40.76%和33.70%;其中确诊为PE患者的科室急诊科和外科最多,分别为100%和61.54%,呼吸内科和心血管内科其次,为54.67%和38.71%。结论:同日法肺V/P显像快捷、简便、安全,无创,对PE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放射性核素肺灌注显像在肺动脉栓塞中的价值。方法:对临床怀疑有肺动脉检塞的212例患者进行了放射性核素肺灌注显像。结果:212例患者中有135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多发肺段血流灌注异常,其中202个肺段出现放射性缺损区。496个肺段出现放射性稀疏区。结论:放射性核素肺灌注显像是诊断肺动脉栓塞一种无创伤性的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肺通气/灌注显像作为一线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在诊断急性肺栓塞中应用。本文简单介绍了肺通气/灌注显像诊断急性肺栓塞的发展历程,目前在应用肺通气/灌注显像诊断急性肺栓塞疾病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为完善诊断方法,结合我院内科实际工作情况,探讨分析肺通气/灌注显像在急性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现状,以改进临床疾病诊断方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郭艳艳 《中原医刊》2011,(19):F0004-F0004
肺栓塞(PE)是深静脉血栓(DVT)潜在的致命并发症。临床上,肺栓塞的表现无特异性,因此,对可疑的肺栓塞患者行影像检查显得十分重要。临床确诊肺栓塞多依赖于血管造影,具有创伤性,其他非侵入性检查精确度不佳。核素显像包括肺灌注显像和肺通气显像,是目前针对肺栓塞应用最广的非侵入性影像学检查。本研究旨在探讨肺通气/灌注显像对诊断急性肺栓塞的价值及评价溶栓、抗凝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放射性核素肺灌注显像在肺动脉栓塞中的价值。方法对临床怀疑有肺动脉栓塞的21例患者进行了放射性核素肺灌注显像。结果21例患者中有13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多发肺段血流灌注异常,其中19个肺段出现放射性缺损区,48个肺段出现放射性稀疏区。结论放射性核素肺灌注显像是诊断肺动脉栓塞一种无创伤性的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一日法肺通气/灌注显像(V/Q)在肺栓塞(PE)中的诊断价值并和螺旋CT作对比研究。方法 53例临床疑似PE患者行一日法V/O,并与CT或肺动脉造影作对比研究。结果 最终29例患者被确诊为PE,肺灌注显像有34例呈现节段性放射性稀疏或缺损,V/Q诊断PE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93.3%(28/30),95.7%(22/23)、94.3%(50/53);螺旋CT共检出21例PE患者,对PE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率分别为72.4%(21/29)、87.5%(21/24)和81.1%(43/53)。29例PE患者中,CT显示完全阻塞的肺动脉血管所对应的85个节段中,肺灌注显像显示65个节段有放射性稀疏或缺损。CT显示“部分充盈缺损”所包括的256个节段中,肺灌注显像显示206个节段有放射性稀疏或缺损。显示为“亚肺段放射性稀疏或缺损”肺段有26个,另有40个肺段有放射性稀疏或缺损但无对应血管充盈缺损。结论 一日法V/Q对PE有很好的诊断价值,肺通气显像提高了肺灌注显像诊断的特异性。V/Q与螺旋CT对PE的诊断两者为互补关系。  相似文献   

10.
核素肺灌注/肺通气显像对肺栓塞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评价核素肺显像对肺栓塞 (PE)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临床诊断为PE的 2 4例患者行肺灌注/肺通气 (PPI/PVI)显像 ,对其中 6例同时行下肢深静脉造影 (RNVI)。结果 核素肺显像对PE的诊断准确率为10 0 %。结论 核素肺显像对PE的诊断是一种准确、可靠的无创伤性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低剂量平扫CT(SPECT/CT)肺灌注显像与肺通气/灌注(V/Q)平面显像在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将2017年6月至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120例疑似肺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SPECT/CT肺灌注显像和V/Q平面显像检查,以临床最终诊断结果为准,评估SPECT/CT肺灌注显像和V/Q平面显像对肺栓塞的诊断效能。结果 120例患者中最终有100例诊断为肺栓塞,其中肺段病变247个,亚肺段病变285个。SPECT/CT肺灌注显像对肺栓塞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9.00%、90.00%、89.17%、97.80%、62.07%,均大于V/Q平面显像的81.00%、80.00%、80.83%、95.29%、45.71%。SPECT/CT肺灌注显像对肺栓塞肺段病变检出率87.04%与V/Q平面显像的82.19%无显著差异(P>0.05),对亚肺段病变检出率92.28%高于V/Q平面显像的85.96%(P<0.05)。结论 SPECT/CT肺灌注显像对肺栓塞的诊断效能优于V/Q平面显像,且可提高对亚肺段病变检出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肺灌注断层显像检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相似文献   

13.
徐庆 《中外医疗》2008,27(29):1-2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疗效.方法 6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3例采用常规治疗+机械通气;对照组32例;仅采用常规治疗;比较治疗前、治疗1h、24h后两组同期动脉血气、呼吸频率及并发症. 结果 两组动脉血气分析在短期内均有改善,但行机械通气治疗,可迅速改善通气,经通气1h后,各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 P<0.05);同时机械通气24h后呼吸频率逐渐减慢,而对照组呼吸频率治疗前后变化不明显(P>0.05). 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机械通气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老年人肺癌介入灌注加栓塞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对45例老年肺癌行介入灌注栓塞术,分析了临床表现、老年人发病特点、胸片及CT随访结果。结果:所有病例均成功实施了动脉灌注加栓塞治疗,其中4例肿瘤完全消失,6例外科手术切除,病理检查肿瘤细胞大部分发生坏死,临床有效率为91.1%。结论:老年人肺癌采用介入灌注加栓塞术治疗,在临床上简便易行,是一种治疗肺癌可行方法。另外可使肿瘤达到坏死,临床效果是肯定的,同时便于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在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中的价值。方法对34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7例。对照组给予抗感染、平喘止咳祛痰、持续低流量吸氧及营养支持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BiPAP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pH、Pa02、PaCO2)变化。结果治疗组17例患者配合良好,疗效较满意。无创通气治疗后PO2、pH值升高,PCO2下降。住院患者病程缩短,气管插管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应用无创通气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及pH值且治疗效果较好,并发症少,患者易于接受。掌握好适应症,选择合适的通气模式和参数,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肺动脉CTA在肺动脉栓塞中的诊断及疗效观察价值。方法本研究分析我院2013.01-2014.12收治及门诊疑似肺动脉栓塞患者163例,全部行肺动脉CTA,并行VR、MPR、CPR、MIP重建,分析肺动脉CTA在肺动脉栓塞中的表现及在疗效观察中的变化。结果本组病例163例,其中阳性112例,阴性51例,CTA显示直接征象为:骑跨形缺损、中心性或偏心性充盈缺损,肺动脉完全阻塞,其中83例患者经临床溶栓治疗后CTA复查,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好转,其中49例肺动脉栓塞征象完全消失。结论 CTA在肺动脉栓塞诊断及疗效观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武传娣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3,16(12):1373-1374
目的:对确诊的32例肺性脑病症状明显的患者进行分析,观察其临床特点,探讨早期诊断方法。方法:总结32 例肺性脑病最早出现的症状(主要是精神症状及神经症状)。结果:发病率以50~60岁年龄段最高,60岁以上次之。 结论:其主要病因均有原发病史,以感染为主,而且病死率高,故认为临床上对肺脑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70例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予低流量吸氧(2L/min),试验组接受呼吸机无创通气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5天,分别记录动脉血气指标(pH、PaCO2、PaO2)、肺功能(FEV1/FVC%、RV/TLC%、DLCO%)。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在年龄、病程、血气分析及肺功能等方面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检测及肺功能(RV/TLC%、DLCO%)结果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两组肺功能FEV1/FVC%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插管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无创通气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一种有效方法。早期使用能阻止病情的发展,缓解临床症状,降低气管插管率。  相似文献   

19.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慢阻肺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夜间低氧的治疗作用。方法取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30例使用吸氧、抗感染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夜间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4h,疗程为7d。分别观察2组在治疗前后低氧血症及心率失常发生率和肺动脉压力的变化。结果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组在治疗前后自身对照以及与对照组比较,夜间低氧血症及心律失常发生率和肺动脉压力的改变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结论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能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夜间低氧血症,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降低肺动脉压力,可作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