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该病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临床治疗中发现部分患者存在抑郁情绪.国外Leedom等报道Ⅱ型糖尿病患者,用Beck抑郁量表测评发现74%患者的得分在抑郁范围,35%的患者得分在重度抑郁范围[1].国内报道糖尿病患者的抑郁情绪发生率比一般人高12%~20%,且不良情绪对糖尿病的代谢控制及病情转归有消极影响[2].本研究通过对糖尿病患者抑郁情绪,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对其心理问题实施心理干预,以探讨心理干预对糖尿病抑郁情绪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可引发许多心理问题,心理问题又可影响糖尿病的代谢控制.尽管糖尿病患者心理障碍的现患率很高,但至今尚没有学者将"心理问题”作为一种并发症提出并予以重视.糖尿病患者出现的"心理问题”,应看做是一种严重的、特殊的并发症[1].糖尿病的心理因素已被心理学家认为是糖尿病患者的中介因子、基本病理因素[2].紧张生活事件对糖尿病的发生、发展有显著影响[3].糖尿病作为一种心身疾病,与情绪障碍密切相关.焦虑、抑郁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心理问题[4].Leedom等在1919年就报告一组伴有并发症的Ⅱ型糖尿病患者,用Beck抑郁量表测评发现74%患者的得分在临床抑郁范围,35%患者的得分在重度抑郁范围[5].宁布等人报告糖尿病患者的抑郁发生率比一般人群高13%~20%,且不良情绪对糖尿病的代谢控制及病情转归有不良影响[6].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改善不良情绪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心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及血糖控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心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的重要肾脏替代疗法之一。在透析期间患者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焦虑及抑郁心理 ,影响透析质量、生活质量和依从性。心理干预可以减轻和消除心理障碍。现将我院从 1 998年 1月~ 2 0 0 1年 1 2月收治的 5 8例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干预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选取维持性血液透析 ( WHD)患者5 8例 ,男 2 3例 ,女 35例 ,年龄 2 7~ 77岁 ,平均 5 4岁 ,40岁以下 8例 ,41~ 60岁 2 3例 ,>60岁 2 7例。本组病人诊断均符合肾功能衰竭终末期规定标准 [1]。其中慢性肾小球肾炎 46例 ,糖尿病肾病 4例 ,高…  相似文献   

4.
徐蕾  张茵 《卫生职业教育》2010,28(21):147-148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抑郁情绪及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将76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干预组同时予以心理干预;4周后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2组患者情绪变化,同时测定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结果干预组SDS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前后干预组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下降值显著多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心理干预能显著改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抑郁情绪,有助于血糖控制。  相似文献   

5.
癌症患者的抑郁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尽管癌症患者中抑郁情绪比较常见 ,但由于种种原因 ,许多癌症患者的抑郁并没有被及时识别与处理。Pascoe等调查发现有明显的焦虑或抑郁情绪的癌症患者中约有 75 %没有得到任何咨询或心理方面的治疗[1] 。抑郁情绪的存在 ,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影响了癌症治疗的结局 ,增加了医疗费用[2~ 3 ] 。本文将就癌症抑郁方面有关研究作一概述。一、流行病学近年来 ,诸多研究一致认为癌症患者有较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国内陆敏等报道癌症病人的焦虑、抑郁障碍者分别高达 4 8%、4 5 % [4] ;国外DerogatisLR(1983)报道 4 7%的癌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正念干预对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状态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成都市A、B两社区80例合并有抑郁状态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分别实施一般心理护理和正念干预,10周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量表得分。结果试验组患者干预后,生存质量总分、生理、心理、社会关系得分均低于干预前,且低于对照组干预后得分(P<0.05);治疗维度得分与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念干预可提高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状态患者整体生存质量,对生理、心理、社会关系均有改善作用,但在治疗方面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合并抑郁情绪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7月-2012年7月在浙江省宁波市第二医院心内科治疗的72例合并抑郁情绪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36例,A组仅给予常规健康宣教和治疗。B组患者则加用心理干预,干预2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和生活质量。结果入组时,两组患者在焦虑抑郁情绪得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周,B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得分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患者的SF-36量表中各维度指标得分均明显高于A组患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结论心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合并抑郁情绪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共病抑郁障碍的成本分析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 ,糖尿病患者 (主要是 2型糖尿病 )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增加速度很快[1] ,而且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2 ] 。本文回顾了近 10年来国内外对糖尿病发生抑郁情绪患者心理药物干预效果及成本效果分析研究的结果。一、糖尿病共病抑郁障碍增加治疗费用1997年 ,美国糖尿病协会[3 ] 研究了美国的糖尿病治疗直接 (包括共病的治疗、并发症的治疗、控制血糖的治疗 )和间接费用 (主要是早死亡和疾病致残 )的构成 ,并将糖尿病和其他慢性疾病的费用作了比较 ,发现糖尿病患者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的比例相当 ,总体治疗费用是其他慢性疾病的 4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的情绪障碍发生情况,并对情绪障碍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为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和心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285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情绪障碍情况进行调查,并测定其HbAlc含量。结果 285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抑郁发生率为56.84%,焦虑发生率为53.68%;男女性抑郁(χ2=0.570,P=0.450)、焦虑(χ2=2.311,P=0.128)情绪障碍发生比例无显著性差异,女性焦虑情绪障碍得分显著高于男性(t=3.110,P=0.00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与抑郁情绪有关的主要因素有人格特征中的抑郁(D)、精神衰弱(Pt)、性别、生活事件、病程以及心血管系统并发症等;与焦虑情绪有关的主要因素有人格特征中的癔病(Hy)、精神衰弱(Pt)、收入水平、受教育程度以及心血管系统并发症等;影响患者HbAlc含量的主要因素有抑郁情绪、病程、治疗依从性、年龄,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及视网膜并发症等。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较普遍,在临床治疗中应加强心理干预和健康指导。  相似文献   

10.
心理行为干预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功能性消化不良 (FD)为常见的消化系统心身疾病 ,其诱发或加重因素与情绪、心理状况有密切关系 ,不少病人伴有轻度的焦虑、抑郁情绪 ,临床治疗单纯药物治疗复发率较高。本研旨在对比药物、药物合用心理行为干预治疗FD患者的临床疗效。对象与方法一、对象 :2 0 0 1年 2月~ 2 0 0 2年 4月符合罗马Ⅱ标准[1]FD病人 ,依据性别、年龄、病程、病情匹配的原则 ,分别选入 :一般药物治疗组 (药物组 ) 3 8例 ,男 2 7例 ,女 11例 ,年龄 ( 3 5 .8±2 .6)岁 ,平均病程 2 .8年 ;药物合用心理行为干预治疗组 (干预组 ) 3 8例 ,其中男 2 6例 ,女 12例 ,…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并探讨糖尿病教育及心理干预等对情绪的影响.方法将62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内科治疗组与合并心理治疗组,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进行治疗前后测评,同时与正常人群对照.结果糖尿病组焦虑、抑郁程度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合并心理治疗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较内科治疗组显著,且糖代谢更好.结论糖尿病患者多伴有焦虑、抑郁情绪,糖尿病教育及心理干预可更好地改善情绪症状及改善糖代谢.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糖尿病高危足患者负性情绪与生存质量的关系。方法采用综合性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和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评定量表修订版(DMQLS修订版),对80名糖尿病高危足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80名被试者焦虑、抑郁情绪发生率分别为68.75%、56.25%,且在不同年龄组、婚姻和医疗方式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疾病维度在不同年龄组和婚姻状况方面,生理维度、心理维度和社会维度在不同的年龄组、医疗方式和婚姻状况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糖尿病高危足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得分与生存质量各领域得分呈不同程度负相关,相关系数r为(-0.378~-0.677)。结论糖尿病高危足患者负性情绪明显,且其负性情绪与生存质量密切相关,在临床工作中应通过有效的心理支持及行为干预,减轻其负性情绪,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情绪障碍及糖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目的 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并探讨糖尿病教育及心理干预等对情绪的影响。方法 将62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内科治疗组与合并心理治疗组,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进行治疗前后测评,同时与正常人群对照。结果 糖尿病组焦虑、抑郁程度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合并心理治疗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较内科治疗组显著,且糖代谢更好。结论 糖尿病患者多伴有焦虑、抑郁情绪,糖尿病教育及心理干预可更好地改善情绪症状及改善糖代谢。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 ,糖尿病患病人数在全世界范围迅速增长 ,作为一种终身疾病 ,社会心理因素对 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影响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有研究表明 2型糖尿病有抑郁、焦虑情绪[1]。我们应用万拉法新治疗 2型糖尿病伴抑郁情绪 ,收到良好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病历选择 全部病历来自 1 997年 5月至 1 999年 1 0月我院糖尿病门诊、住院病人 ,入选标准 :⑴符合WHO1 985年 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 ;⑵患者无精神病历史 ;⑶以汉密顿抑郁量表 (HAMD) ( 1 7项版本 )评分 >1 7分确定病人具有抑郁症状[2 ]。二、方法  1 .分…  相似文献   

15.
中风后随之出现的躯体及各种心理功能的障碍严重地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 ,特别是中风后各种功能损伤带来的抑郁情绪反应已被证实。国外文献报道中风患者有 47%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1 ] 。国内有文献报道中风后抑郁发生率是 5 5 % [2 ] 。这种心理障碍对病人的预后产生重要的负面影响 ,因此为探讨心理治疗 ,特别是早期心理干预对中风康复的作用 ,笔者自 1998年~ 1999年对中风所致偏瘫病人予以相应的心理治疗 ,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观察对象均系我院 1998年~ 1999年住院病人 ,所有病人均经临床检查、CT、MRI等确诊 ,符合全国第二届…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一般支持性心理治疗和认知疗法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将10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在临床治疗的同时采用心理干预治疗。心理干预前后分别采用HAMD及HAMA量表对患者进行评测。结果心理干预后两组在抑郁与焦虑方面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一般支持性心理治疗和认知疗法可以在一定程度预防或减轻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焦虑及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情绪障碍的影响。方法:采用Zung氏抑郁、焦虑自评表和汉密顿抑郁或焦虑量表测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精神抑郁和焦虑情况,根据测评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对照组仅采用降糖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心理干预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100例患者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郁和焦虑状况。观察组的焦虑、抑郁评分、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发生情绪障碍较为普遍,尽早发现导致抑郁和焦虑的具体原因并对其进行必要的心理干预和药物在临床上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8.
双相障碍为一种精神科常见疾病患者在临床上表现为抑郁及躁狂交替发作,且病情易复发,易导致患者产生自残及自杀等行为,不仅对患者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造成影响,亦将影响患者生命安全[1]。双相障碍患者经药物治疗进入非急性期后,虽情绪有所稳定,但受心理状态等因素影响,其回归社会及自我效能感仍较低[2]。因此,为减轻患者抑郁及躁狂等症状,并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感,从而达到提高患者生活治疗目的,需要对患者进行适当心理干预[3]。本研究拟探讨人际与社会节奏疗法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生活质量及自我效能感的干预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检测卵巢恶性肿瘤患者情绪并提出心理干预。方法 :对 4 2名卵巢恶性肿瘤患者发出医院情绪测定问卷 ,并与 5 0名正常人作比较。结果 :卵巢恶性肿瘤患者的焦虑情绪发生率为 6 9% ,抑郁情绪发生率为 5 9.5 % ,明显高于正常人群 ,并给心理干预以取得治疗的配合。结论 :卵巢恶性肿瘤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高。临床上应予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改善。方法:选取我院8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患者,给予对照组患者临床常规护理,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心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以及抑郁自评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调查。结果:经统计发现,护理前,两组患者在躯体化、强迫感、人际敏感性、焦虑、抑郁等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 >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得分与抑郁自评得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 >0.05),护理后,观察组焦虑自评得分与抑郁自评得分均优于护理前(P <0.05),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护理前后,焦虑自评得分与抑郁自评得分并无显著性差异(P >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干预能够有效帮助老年冠心病患者排解负性情绪,树立积极的治疗态度,克服心理压力,改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