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降低妊娠合并胆汁淤积症(ICP)围产儿死亡率及产妇产后大出血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 5例ICP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结果发现所有ICP患者均有皮肤瘙痒症,其中48%的患者伴有巩膜黄染,新生儿窒息率为5 6% ,围产儿死亡率高达2 0 % ,早产率为84%。结论早发现,早治疗,适时地用适当的方式终止妊娠及应用止血缩宫素是降低ICP围产儿死亡率及减少产后大出血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彭晓亚 《重庆医学》2007,36(8):763-764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 ICP),是一种特发于妊娠中晚期,以皮肤瘙痒、肝功能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妊娠并发症.常导致早产、胎儿窘迫、胎死宫内和产后出血等不良结局,是近几年来导致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且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加强ICP患者的临床护理、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是产科护理领域的一项重点工作之一.现将我院5年收治的ICP患者43例的临床分析和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强萍 《当代医学》2009,15(6):33-33
目的探讨妊娠期胆内胆汁淤积症对母儿的危害及预防措施。方法因顾性分析2008年间在我院分娩的45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资料。了解其ICP分度、分娩方式、终止妊娠时间、围生儿情况、产妇产后情况等。结果45例患者中正规定时产检者仅18例,轻度1@27例,重度ICP18例,几乎都有不同程度的羊水污染,39例剖宫产,6例阴道分娩,围生儿死亡率4.4%,产后出血占11.1%。结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围产儿危害很大,对母体危害相对较小.主要为产后出血增加。因此,加强围产保健、早诊断、早治疗、适时终止妊娠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妊娠期胆汁瘀积症(ICP)对降低ICP围产儿死亡率、减少并发症的临床意义,强调围产期保健的重要作用.方法:建围产期保健卡1694例孕妇中发现89例ICP患者,进行血清胆酸的动态观察,早期诊断、产前监测、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适时中止妊娠.综合分析围产儿以及孕产妇情况.结果:新生儿窒息发生率9.37%,围产儿死亡率1.6%,产后出血发生率5.4%.结论: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对降低ICP围产儿死亡率、减少并发症与传统西医治疗的疗效相比具有较为显著的差异.早期诊断、产前监测以及适时中止妊娠在维护母儿健康上同样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相似文献   

5.
尚凡梅 《吉林医学》2008,29(18):1550-1551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又称特发性妊娠黄疸,是一种妊娠期出现的以皮肤瘙痒和黄疸为特征的并发症,主要见于妊娠晚期,持续至分娩,分娩后症状消失。ICP可以引起胎儿窘迫、早产和围产儿死亡率增加,产后出血率也明显高于正常孕妇,理现将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165例妊娠期胆汁淤积症孕妇妊娠结局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对围产儿及孕产妇的影响。方法将我院165例ICP患者分为观察组,选择我院同期分娩的无ICP孕妇165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的早产、胎儿窘迫、羊水胎粪污染、围产儿死亡例数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产妇产后出血、产后平均出血量、剖宫产、难产例数也高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ICP对母婴特别是对胎儿危害极大,因此,对本病应早诊断、早处理,同时加强孕期保健及监护,并决定剖宫产时机是降低围产儿病死率和产科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兰静  黄立新  张秋梅  葛利丽 《当代医学》2009,15(10):112-112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易引起早产、胎儿窘迫、胎死宫内和产后出血等不良结局。是近几年来导致围产儿死亡主要原因之一,且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文献报道ICP早产的发生率可高达30%~60%,羊水混浊发生率为25%~43.9%,故加强ICP患者的临床护理,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是产科护理的一项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8.
杨丽梅 《吉林医学》2012,33(17):3722-3723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综合征的诊断、治疗及终止妊娠。方法:对我院近3年来发生的88例IC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ICP可引起早产、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ICP是导致早产、羊水胎粪污染、新生儿窒息、围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积极防治先兆早产,降低ICP围产儿病死率的关键在于加强胎儿监护,及时进行药物治疗,适时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9.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是妊娠期特有的进行性皮肤瘙痒和生化性胆汁淤积为特征的妊娠并发症,常发生于妊娠中、晚期,其主要危险是增加早产、胎儿宫内窘迫及胎儿宫内死亡和产后出血率,是近几年导致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为探讨ICP孕妇的护理,减轻围产儿的损害,现就我科收治的84例ICP患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对产妇及围产儿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ICP患者妊娠结局及围产儿的预后。结果 (1)ICP组产后出血、羊水粪染、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死亡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2)轻度ICP组与重度ICP组比较,两组的产后出血、羊水粪染、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死亡发生率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ICP对产妇及围产儿危害较大。加强胎儿的监护,适时终止妊娠,可以改善ICP患者围产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降低妊娠合并胆汁淤积症 (Intrahepaticcholestasisofpregnancy ,ICP)围产儿死亡率的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 6 8例ICP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结果 发现所有ICP患者均有皮肤瘙痒症 ,其中 33.8%的患者伴有皮肤或巩膜黄染 ;新生儿窒息率为 4 2 .6 % ;围产儿死亡率为 10 .3% ;早产率为 89.7%。结论 早发现、早治疗、适时地用适当的分娩方式终止妊娠是降低ICP围产儿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对围产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择2007年1月~2010年12月在本院住院分娩的ICP孕妇185例,其中轻度ICP 101例,重度ICP 84例,并选取同期100例正常妊娠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胎儿窘迫、羊水粪染、新生儿窒息、早产发生率、围产儿死亡率以及低体重等指标的差异.结果 ICP组各项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重度ICP患者组的各项指标明显高于轻度组ICP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ICP对围产儿危害极大,且随病情的严重而增大,对ICP患者应做到早诊断,早治疗,严密孕期监护,从而降低围产儿患病率及死亡率,提高围产儿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邵兰英 《右江医学》2003,31(6):585-586
目的 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ICP)的发生率、诊断及处理。方法 对 13 2例ICP病例分治疗组 80例和未治疗组 5 2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治疗组无围产儿死亡 ,而且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明显少于未治疗组。结论 对ICP的早期诊断 ,及时治疗 ,适时终止妊娠是降低围产儿病死率的关键 ,也可以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110例病人进行分析,为改善妊娠预后,降低产后出血及围生儿死亡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是妊娠特有的并发症。该症可引起产后出血率增加,但其更大的危害是围产儿结局不良。据文献报道,围产儿病死率可达63‰—133‰,胎儿宫内缺氧10.2%—33.3%,早产10%—40%,羊水粪污27%-54%,是目前公认的对胎儿极具威胁的高危妊娠。据报道不明原因的围产儿死亡,有半数是由ICP所致。  相似文献   

16.
李娟 《医学文选》2006,25(4):863-865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是发生于妊娠中晚期以瘙痒和黄疸为特征的疾病。ICP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多认为是在遗传易感性的基础上,体内雌激素升高,导致母体胆汁酸增高,胎盘胆汁酸转运障碍,代谢异常,引起母儿胆汁酸储留,从而引起胎儿官内窘迫、早产、围产儿死亡及产后出血。尽早诊治可降低围产儿死亡和发病率。针对ICP可能的病因及病理机制,近年来许多学者提出了多种疗法,包括药物治疗、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瘀积症的发生率、诊断及处理及危害。方法 70例ICP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ICP对围产儿的危害与胆汁酸值呈正相关,TBA〉24umol/L组羊水粪染,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明显高于TBA≤24umol/L组,p〈0.05和p〈0.01。结论 对ICP早诊断、早治疗,适时终止妊娠是降低围产儿病例及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王妮娜  张杰 《吉林医学》2014,(5):1008-1009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淤积症(ICP)孕妇总胆汁酸水平与产后出血和围产儿预后的关系。方法:对60例ICP孕妇总胆汁酸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及围产儿预后关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胆汁酸明显升高者,产后出血、羊水污染、新生儿窒息、死胎的风险明显增加。结论:ICP孕妇妊娠期TBA水平升高者产后出血发生率增加,新生儿预后不佳,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9.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是以妊娠期发生皮肤瘙痒、黄疸为主要症状,伴胆酸、肝酶等生化异常,产后症状迅速消失为特征的妊娠期并发症。对孕妇预后良好,但易导致早产、羊水胎粪污染、胎儿窘迫、胎死宫内等使围产儿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高的一系列不良预后。其病因和发病机理不清,因其主要危及母婴,尤其是胎婴儿安全,受到产科工作者重视,被列为高危妊娠之一。本文就其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以引起产科医生对ICP的重视,进一步加强防治,提高母儿生存质量,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ICP)对围产儿的影响。方法 :对本院收治的 131例ICP患者的胎儿、新生儿及产妇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ICP患者早产、胎儿宫内窘迫、围产儿死亡、产后出血显著增高。结论 :通过对ICP患者的及早诊治可降低围产儿的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