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室间隔缺损(VSD)是1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其中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MVSD)是最常见的类型,约占80%[1].经导管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在临床应用日益广泛,VSD介入封堵治疗的成功率明显提高,但术后会出现各种并发症,心律失常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中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是封堵术中及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1.1%~8.6%[2-6],术后严密的观察与精心的护理可以及时发现和治疗此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黄金秀  殷富兰 《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5):1382-1383
目的探讨小儿室间隔缺损(VSD)经导管封堵术后心律失常的特征、防治,总结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01年6月-2007年12月在我科住院并成功接受经导管封堵术的166例小儿VSD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封堵术中持续心电监护和术后1~7d常规心电图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心律失常发生的类型。结果166例小儿VSD患者术后心律失常明显增加;术后新发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IRBBB)10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8例,加速性交界性心动过速伴干扰性房室分离4例,左前分支阻滞4例,CRBBB加左前分支阻滞2例,高度房室传导阻滞(AVB)5例。结论小儿VSD封堵术后新发生的心律失常以心脏传导阻滞为主,早期激素治疗有效,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3.
室间隔缺损(VSD)是1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其中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MVSD)是最常见的类型,约占80%。经导管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在临床应用日益广泛,VSD介入封堵治疗的成功率明显提高,但术后会出现各种并发症,心律失常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中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是封堵术中及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1.1%~8.6%,术后严密的观察与精心的护理可以及时发现和治疗此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经皮介入封堵治疗小儿室间隔缺损(VSD)术因其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手术费用低,为临床广泛应用,但近年来心脏传导系统并发症,尤其是膜周部VSD紧邻主动脉瓣、房室瓣和传导系统,术中、术后更容易发生各种心律失常,已引起我们临床足够的重视。本个案护理主要讲述我院今年收治1例室间隔缺损(膜周部)介入术后48小时发生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室性逸搏心律;心室停搏;给予安置了临时起搏器(经静脉心内膜起搏),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患儿心律为窦性心律,房室呈1:1传导,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5.
应用Amplatzer封堵器封堵小儿室间隔缺损并发症的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小儿室间隔缺损(VSD)介入治疗后并发症的原因和护理对策。方法对162例 Amplatzer 封堵器进行 VSD 封堵术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并发症38例(占23.46%)。其中脑空气栓塞2例,血栓形成和栓塞3例,左前束支或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13例,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及室性停搏7例,机械性溶血2例,穿刺口出血5 例,臂丛神经损伤2例,主动脉关闭不全1例,残余分流3例。结论 VSD 封堵术具有创伤性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的优点,但术后并发症较多。因此,护士应熟悉小儿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及诱因,掌握有效的护理对策,促进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6.
梁清 《临床医学》2014,(4):63-64
目的对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发生传导阻滞的原因和特点进行分析。方法对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43例室间隔缺损患者行介入封堵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中出现传导阻滞1例,术后出现不完全性左柬支传导阻滞2例,Ⅱ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非阵发性交接性心动过速1例。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分别0、13.9%、4.6%,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均在2周内经治疗痊愈。结论室间隔缺损患者行介入封堵术易出现传导阻滞,经过治疗大部分都可以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7.
超声检查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并发症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经导管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封堵术出现的并发症及其原因,提高手术的疗效。 方法使用HP Sonos 1500及5500型彩色多普勒诊断仪对571例成功行VSD封堵术患者术前、术后即刻行超声心动图检测,术后5d、1、3、6、12个月随访。 结果封堵即刻微量或少量残余分流31例,72h后7例,其中2例行外科手术,余随访除1例仍有少量分流外均消失。封堵术后即刻及3d18例、11例分别出现三尖瓣微量和少量反流,随访观察反流消失17例。3例最短术后4d、最长1个月三尖瓣前叶腱索断裂,出现中或大量反流。主动脉瓣微量及少量反流6例。术中及术后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者12例。1例因先天性脑血管畸形出现脑出血于封堵术后死亡。结论VSD封堵术并发症的原因与室间隔缺损形态及分流口多少、缺损残端距主动脉右冠瓣距离和封堵器移位有关。导管、输送杆传输不当及封堵器磨损可损伤腱索,封堵器刺激、压迫可导致房室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对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微创封堵治疗术后并发症监护治疗的经验。方法:6例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心脏病患者均采用经由胸小切口,直视超声引导下置入Cardiacure-TM封堵器。结果:全组患者无死亡,5例1次封堵成功,1例术后2h发现封堵伞脱落,立即给予2次开胸封堵。1例术后出现频发室性多源早搏,伴短阵室速。1例由术前的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转成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2例术后有少到中量胸腔积液。结论:虽然微创封堵术手术创伤小,但术后监护有其特殊性,ICU医师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
封堵治疗室间隔缺损术后并发重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采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VSD是一种非常有效、可行的非开胸方法,具有创伤小、患者恢复快等优点。重度房室传导阻滞是术后严重的并发症,国内这方面的报道甚少。我科于2004年10月成功救治1例室缺封堵术后并发重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经胸超声心动图在国产双盘伞封堵室间隔缺损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在国产双盘伞封堵室间隔缺损 (VSD)中的应用价值及封堵术后近期疗效。方法  VSD患者 4 4例 ,男性 18例 ,女性 2 6例。超声心动图术前观测 VSD类型、大小、形态 ;术中监测封堵器释放 ;术后观察封堵术疗效。结果  1.VSD大小 2 .5~ 15 mm ,平均 (8.9± 5 .3) mm;4 4例 VSD中 30例缺损右室侧呈不同形态 ,其中漏斗形 13例 ,瘤形 8例 ,不规则 6例 ,管形 3例 ;缺损口距主动脉瓣距离 >2 mm,距三尖瓣距离≥ 1mm,选择封堵器型号 5~ 16 mm,平均 (9.3± 3.6 ) mm;2 .4 4例 VSD均成功封堵 ,其中 8例封堵器未释放前存在微量或微量至少量残余分流 ,释放后 4例消失 ,4例有改善。三尖瓣和主动脉瓣少量返流 (TR、 AR)各 1例 ;3.术后 2 4 h及 72 h超声心动图检查 ,4例残余分流消失 ,TR、 AR较术中无加重 ;1例术中无并发症者 ,于术后 2 4 h封堵器后上缘及腰部出现残余分流 ,同时伴有溶血 ,1个月后残余分流量明显减少 ,2个月残留分流完全消失 ;1例于术后 3d出现间歇性 °房室传导阻滞 ,治疗 1周后消失。结论 经胸超声心动图可准确观测 VSD大小、形态及与周边结构的关系 ,指导选择国产双盘伞封堵器的大小及术中释放 ,评价封堵术后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胸食管超声介导封堵术在治疗小儿干下型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到2013年1月间应用经胸超声介导下封堵治疗18例3岁以下干下型VSD患儿临床资料。结果17例VSD患儿经胸食管超声介导下,均成功置入封堵器且无并发症。仅1例3岁患儿封堵后主动脉瓣中度反流,中转开胸体外循环下手术。2例患者术后即刻存在少许残余分流,分别于调整封堵伞后分流消失或1周后消失。术后3个月随访,房室瓣及动脉瓣功能均无障碍,无轻度以上反流。结论经胸食管超声介导封堵术对于治疗小儿干下型VSD症状是一种简便、安全可行的术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彩色超声心动图在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SD)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经胸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引导下,对158例膜周部VSD患者实施经导管封堵术,封堵器为国产镍钛合金双盘片封堵器,并行超声随访治疗效果.结果153例患者成功实施了VSD封堵术,成功率为96.8%.未成功的5例中,3例因导管未能通过缺损处,2例因封堵器放置后影响主动脉瓣关闭而放弃封堵术.153例封堵成功的VSD超声定位准确,包括膜部VSD 35例,嵴下型VSD 72例,隔瓣后型VSD 46例.其中嵴下型VSD的缺损上缘距主动脉瓣瓣环下缘最小距离为1.5 mm,隔瓣后型VSD缺损下缘距三尖瓣隔瓣最小距离为3 mm.121例患者封堵术后即刻观察,穿隔血流消失,术后1周超声复查,封堵器位置良好、稳定,无残余分流.32例封堵术后即刻观察存在少量分流,术后1个月超声复查,封堵器位置良好、稳定,28例残余分流消失,4例残余分流明显减少.4例术前存在三尖瓣口中量反流的患者,封堵术后2例反流消失,2例反流明显减少.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膜周部VSD介入治疗中对病例选择及术后随访具有重要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3.
药物性锥体外系症状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2004年8月实施1例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VSD)介入封堵手术,术后患者并发迟发性脑栓塞,经急诊溶栓治疗和护理后抢救成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术后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特点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导管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发生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特点及防治。方法观察本院先天性心脏病诊疗中心VSD患者763例,男352例,女411例,年龄1.6~18岁,平均(8.2±6.0)岁。分析所有患者封堵术前后心电图的变化、经胸心脏彩色超声多普勒的VSD病变特点及植入的封堵器的情况。结果术后3~5天发生Ⅲ度房室传导阻滞5例,其中1例术中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药物治疗后恢复窦性心律;3侧术前心电图即存在右束支传导阻滞;1例封堵器型号偏大。4例经激素治疗、营养心肌治疗在发生Ⅲ度房室传导阻滞7~10天内心电图恢复正常;1例经临时心脏起搏7天后心电图恢复正常,该患者在术后3个月再次间断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内科治疗无效,于15个月后安装永久起搏器。结论术前有柬支传导阻滞、术中出现一过性柬支传导阻滞或房室传导阻滞的膜周部VSD是术后发生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高危因素。对于这类患者,在介入操作中要动作轻柔,切忌粗暴牵拉,谨慎选择封堵器,术后强化激素治疗。  相似文献   

15.
超声心动图在室间隔缺损Amplatzer封堵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在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经胸超声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监测引导下,对15例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用Amplatzer偏心伞形封堵器封堵。结果 15例封堵全部成功,其中6例术中出现二尖瓣反流或残余分流,经调整封堵器的位置和方向后3例反流即刻消失,3例术后1个月时消失;1例次日伞脱落后二次封堵成功;2例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3d治愈。最长随访10个月,均见封堵器位置正常、稳定,无合并症。结论 超声心动图在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前、术中及术后随访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超声心动图对不同类型室间隔缺损封堵适应证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室间隔缺损(VSD)经导管封堵术适应证的超声心动图选择标准。方法 术前应用超声心动图确定VSD类型、大小、形态,缺损距瓣膜距离,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观测 VSD分流情况;术中指导封堵器的释放及发现早期并发症或术后并发症。结果 成功封堵单纯膜部或膜周型、嵴内型和肌型VSD患者 221 例,封堵未成功者 12 例。术前超声检出膜部 VSD 209 例,左室侧舒张期最大径(7.1±3.7)mm;右室侧多孔140例,其中最大孔径为(3.6±1.1)mm;CDFI测定VSD分流宽度(7.2±3.6)mm;VSD残端距主动脉瓣距离(2.8±2.4)mm,距三尖瓣距离(3.2±2.6)mm。嵴内 VSD 9 例,大小(7.8±1.6)mm;VSD分流宽度(8.8±1.1)mm。肌型VSD 3例,大小分别为 9 mm,10 mm及6 mm。术后24 h有4例出现残余分流伴溶血。封堵术未成功者超声显示膜部VSD右室侧多孔 6 例,最大孔径<2 mm 5 例,>2 mm 1 例,缺损口左、右室侧大小相似2例;嵴内型和肌型各2例,封堵术中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及明显的主动脉瓣反流而放弃封堵术。结论 超声心动图能在术前准确判定 VSD类型、大小、形态、缺损残端与瓣周距离等,选择 VSD封堵术最佳适应证,并于封堵术后观察疗效。  相似文献   

17.
超声引导Amplatzer伞闭合膜部室间隔缺损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超声在引导Amplatzer伞闭合膜部室间隔缺损 (VS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9例膜部VSD患者经超声引导下 ,导管Amplatzer伞闭合VSD。患者年龄 15~ 45岁 ,平均 (2 6± 10 )岁。VSD缺损直径为 3~ 15mm。术中超声实时引导和监测Amplatzer伞闭合VSD的全过程 ,监测有无并发症。结果 9例患者VSD全部封堵成功 ,所选伞的型号为 6~ 18号。术中和术后 3~ 4d超声随访 ,无 1例发生残余分流和手术并发症。结论 超声在引导和监测Amplatzer伞闭合膜部VSD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应用体会.方法:2009年1月至2010年8月对146例经超声心动图检查局部解剖结构满足封堵条件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在局部麻醉或基础麻醉下行国产封堵器封堵治疗.手术中予以经胸超声心动图和X线监测.封堵成功者进行6-24个月的随访.结果:成功封堵146例(98.6%).其中动脉导管未闭(PDA)36例,房间隔缺损(ASD)46例,室间隔缺损(VSD)64例.1例VSD因术中导引钢丝无法通过室间隔缺损建立轨道,放弃封堵.1例ASD因术中出现封堵器脱落而转外科手术.无死亡.1例PDA有少量残余分流,术后3个月残余分流消失;2例VSD手术后发生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1例VSD出现结性心律.经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异丙肾上腺素治疗后好转,随访过程中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在严格掌握指征、规范手术操作方法的前提下,应用国产封堵器封堵先天性心脏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绝大多数患者可用介入方法达到治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为经导管封堵术筛选室间隔膜周部缺损 (VSD)病例的作用。方法2 6例室间隔膜周部缺损患者实施经导管封堵术。封堵器为国产镍钛合金制成的双盘片结构封堵器。经胸壁超声心动图获取图像。结果  2 4例成功放置封堵器。VSD的大小平均为 6.4mm ,最大为 10mm ,最小为 4mm。放置封堵器的型号较相应VSD大 2mm ,最大为 12mm。VSD具体分型包括单纯膜部 5例 ,嵴下型 6例 ,隔瓣后型 13例 ,其中嵴下型缺损上缘距主动脉瓣环下缘最小距离为 2mm ;隔瓣后型缺损下缘距三尖瓣隔瓣最小距离为 3mm。单纯膜部缺损易于封堵。 2 1例患者封堵术后即刻观察 ,穿隔血流消失 ,术后 1周超声复查 ,封堵器位置良好、稳定、无残余分流。 3例隔瓣后VSD在封堵术后即刻存在少量分流。术后 1月超声复查 ,封堵器位置良好、稳定 ,1例残余分流消失 ,2例残余分流减少。 2例VSD封堵术中因为引起主动脉反流而放弃封堵。结论 超声心动图选择合适的病例是保证VSD封堵术成功的前提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彩色超声心动图(彩超)在室间隔膜部缺损(VSD)经导管封堵术中的应用方法和价值。方法:10例患者实施经导管VSD封堵术。封堵器为国产的镍钛合金制成的双盘片结构封堵器。经胸壁彩超获取图像。结果:10例VSD封堵了9例。术中经胸壁彩超能观察到导丝、鞘管和封堵器在心腔内的图像。9例封堵的VSD,术前彩超测量的缺损部位和大小与实际一致。封堵术后即刻观察穿隔血流消失。术后1周彩超复查,9例封器位置良好、稳定,无残余分流。1例因封堵术后即刻引起主动脉瓣返流较多,放弃封堵。结论:彩超在VSD封堵术中对病例选择、术中引导和术后随访随访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