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胡捷 《健康大视野》2007,15(7):28-29
目的探讨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对31例产科急性DIC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中10例使用肝素者与21例未用肝素者进行疗效比较。结果使用肝素后阴道出血及并发症较未用肝素者增多。结论产科急性DIC发病急骤,病情凶险,死亡率高,抢救成功的关键为识别DIC早期症状,选择性使用肝素,恢复和补充血容量,及时去除病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产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临床诊疗和有效防治措施。方法对我院14年中发生的32例产科急性DIC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科急性DIC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病死率呈下降趋势,但围生儿死亡率有所上升,主要死胎增多。控制出血时间越早,疗效越好,保存子宫机会越大,抢救成功率越高。最主要的诱因是:胎盘早剥、死胎、产后出血、羊水栓塞、重度子痫前期。实验室检查中的血小板和凝血酶原时间敏感性较高。结论要重视围产保健,重视对产科急性DIC主要诱因的防治,动态监测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的关键是迅速去除病因,及时输入新鲜血,补充凝血因子,治疗中要注意防治多器官功能衰竭,慎用肝素。  相似文献   

3.
李洪菊  靳桂香 《职业与健康》2006,22(11):862-863
目的探讨产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处理及肝素的临床应用,认识围产保健的重要性。方法26例DIC病人,21例在围产期有妊娠并发症,将其发生DIC的诱因、早期诊断、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例病人中有19例应用肝素;21例治愈,5例死亡,抢救成功率80.77%。结论加强对产科DIC的认识,肝素的应用对抢救产科DIC有重要的价值,处理好妊娠并发症,是预防产科DIC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郑湘川 《中国保健营养》2012,(18):3687-3688
目的分析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病发原因,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我院产科在2008年2月至2012年2月期间接收诊治40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对其详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0例患者治愈36例,治愈率为90%,无效即死亡4例,无效率为10%,其中妊娠期间高血压疾病,羊水栓塞、产后出血及胎盘早剥各一例。结论妊娠期间高血压疾病,羊水栓塞、产后出血及胎盘早剥是导致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死亡的主要诱因。早期诊断可确保患者及时得到正确的治疗如凝血因子、新鲜血浆及血小板的输注,肝素的及时使用,切除子宫或者果断终止妊娠等可确保弥漫性血管患者抢救成功。  相似文献   

5.
徐毅 《中国卫生产业》2012,(27):121-122
目的本文主要对于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进行临床的分析,以及其治疗抢救方案的讨论。方法选取该院从2010年3月—2011年3月收治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孕妇有24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症状以及临床治疗的效果。结果全部24例产妇均抢救成功,没有死亡病例,胎儿情况,新生儿存活有21例,宫内死亡有1例,死产有2例。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凝血功能明显有所改善,说明使用肝素和补充血容量等联合治疗方案能有效治疗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结论对于引起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治疗重要是及时有效的去除引起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病因,并且进行有效的止血、补充血容量等的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进行临床分析,并总结治疗方案。方法选取该院2011—2012年收治的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孕妇19例,分析其临床特征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抢救,19例产妇均得到救治,无死亡病例发生,新生儿存活18例,宫内死亡1例。结论对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及时去除病因,并及时止血、补充血容量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断及治疗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分析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0例患者中,成功抢救者48例,死亡者12例。结论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主要诱因是胎盘早剥羊水栓塞,尽早作出诊断,除去诱因,合理应用肝素,补充凝血因子,果断进行子宫切除术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临床分析与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兰英 《职业与健康》2002,18(12):167-169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是多种疾病引发的血管内凝血的病理过程,促发因素很多,其中因产科并发症引起者尤为常见。产科DIC常发病急骤,病势凶险,母婴死亡率相当高。本文对10例DIC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许静 《中国卫生产业》2014,(23):176-177
目的探讨妇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症的有效治疗方法,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文以我院妇产科在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为研究对象。从这些患者中选取40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对他们的临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分析,探究有效方案对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这40例患者均被成功脱离危险,被成功的抢救过来没有出现死亡病例。其中新生儿中有35例存活下来,有2例患者在宫内就已经死亡还有2例新生儿死产。纤维蛋白原定量以及血小板计数治疗后较治疗前有了明显的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凝血酶原时间却比治疗前缩短了很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者及时的补充血容量以及应用肝素可以对患者的病情有着很好的改善作用,让患者在更大的程度上得到有效地治疗。  相似文献   

10.
梁秋霞  宋敏  许如秀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24):3269-3271
目的:探讨产科急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威海中医院和山东省立医院13例DIC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13例患者均采用以肝素、大剂量抗生素及补充凝血因子为主的综合治疗,评判治疗效果。结果:治愈10例,死亡2例,1例好转自动出院。其中4例行子宫切除术,死亡2例均为外院转入,已错过救治机会。结论:早期诊断、去除病因和诱因、合理使用肝素和抗生素、及时补充凝血因子,对降低病死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产后出血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方法 对2007年7月~2009年4月间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的30例产后出血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临床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0例患者大多有引起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占首位(30.0%);临床均表现为产后大出血,血不凝,出血量为500~22 290mL;其中24例保留子宫,占80.0%.6例行全子宫切除术,其中5例并发羊水栓塞,除1例抢救无效死亡,其他均抢救成功.结论 警惕高危因素的影响,对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应早诊断、早治疗,积极止血、改善微循环、防治脏器功能衰竭及预防感染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降低产科子宫切除术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方法 对沙井人民医院产科近6年间因产科出血行子宫切除的病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30 411例住院患者中共有21例因产后出血行子宫切除术,发生率为0.07%.手术指征主要为胎盘因素及子宫收缩乏力所致的失血性休克,其分别为42.86%(9/21)和28.57%(6/21).行子宫切除术者分娩方式经比较,剖宫产者明显高于阴道分娩者(χ2=11.92,P<0.05).结论 做好计划生育和孕产妇监测,科学接生,正确掌握剖宫产的手术指征,可有效降低产科子宫切除发生率和围生儿死亡率,降低医药成本.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在孕产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诊断、治疗和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 回顾分析13例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孕产妇围手术期治疗过程.结果 在13例患者中,2例双胎合并重度胎盘早剥,占15.4%;3例前置胎盘,占23.1%;7例重度子痫前期,占53.8%.11例由剖宫产结束分娩,占84.6%;2例经阴道分娩,占15.4%.13例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孕产妇经及时抢救均成功救治.结论 重视原发疾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早期诊断,输注新鲜血液,有利于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救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产科急性DIC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产科急性DIC患者资料,根据诱发DIC的发病诱因、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早期诊断,积极治疗,对无法控制的阴道出血果断切除子宫。结果:10例抢救成功,2例失败(患者死亡)。结论:早期诊断,尽早去除诱发产科急性DIC的原发病因,阻断促凝物质继续进入母血循环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根据DIC病情适时、适量使用肝素。对抢救后阴道仍出血不止者应果断切除子宫。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失血性休克并发症的产生原因及治疗措施。方法研究该院2010年5月—2011年4月间收治的28例大量输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对失血性休克患者大量输血后可能引起各种严重并发症。结论失血性休克患者尤其是大量输血患者,医疗人员应当仔细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发现并发症后及时采取恰当的治疗措施,提高对患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无锡市产科子宫切除的临床情况。方法 回顾分析2007年无锡市7例产科子宫切除病例。结果 2007年无锡市产科子宫切除发生率为0.012%(7/56410);其中,阴道分娩子宫切除发生率为0.006%(2/33108),剖宫产分娩为0.021%(5/23302),剖宫产子宫切除率高于阴道分娩子宫切除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21,P=0.217);宫缩乏力导致的产科出咀是子宫切除的首要原因。结论 加强健康宣教,加强围生期保健,预防宫缩乏力导致的产科出血的发生,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是降低产科子宫切除术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产科子宫切除术的高危因素及降低子宫切除率的可行措施.方法 对北京石景山医院2002年1月至2011年3月9例因产科因素行子宫切除术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子宫切除发生率为0.0982%.阴道分娩行子宫切除发生率为0.0394%,剖宫产行子宫切除术发生率为0.1710%,剖宫产子宫切除发生率高于阴道分娩,但无统计学差异(χ2=2.769,P=0.096).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急诊子宫切除术发生率为0.0711%,2007年1月至2011年3月行急诊子宫切除术发生率为0.1213%,前5年与后4年3个月相比子宫切除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χ2=0.186,P=0.666).宫缩乏力为子宫切除的主要指征,占55.56%.结论 剖宫产术前充分评估病情,做好准备工作,加强手术技术,提高术中紧急情况的应对能力,谨慎做出切除子宫的决定,可降低产科急诊子宫切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8例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28例患者手术成功。平均手术时间(68±31.5)min,平均出血量(176±168.5)ml,术后平均出院时间(8.6±4.7)d,术后排气恢复时间平均为(1.6±0.4)d,术后病率为28.6%。结论: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手术创伤小、安全性好、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一种适用于基层医院推广应用的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19.
产科急症子宫切除5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产科急症子宫切除的发生率及相关高危因素。方法选择北京妇产医院近12年间分娩总数126959例,回顾性分析其中58例急症子宫切除术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行产科急症子宫切除术的病例占分娩总数的0.046%,其中阴道分娩11例,剖宫产47例。手术指征中胎盘因素占44.83%,其中20例(76.92%)因剖宫产史合并胎盘异常。其次为子宫收缩乏力(32.76%)。产科急症子宫切除与分娩次数、分娩方式、剖宫产史、孕周、多胎妊娠显著相关(χ^2值分别为151.785、22.568、200.694、114.547、37.084,均P<0.01)。结论产科急症子宫切除术是挽救孕产妇生命的有效手段,应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可减少产科急症子宫切除率。  相似文献   

20.
孕足月胎儿宫内发育迟缓(IUGR)是指出生体重低于2 500 g的足月新生儿.不仅是引起围产儿、新生儿和婴儿死亡的重要原因,而且可导致将来认知发育障碍、多动及学习困难等问题.因此,为了解孕足月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的特征,为孕足月胎儿宫内发育迟缓预防干预提供依据,故对我院1993~1998年间的孕足月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特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