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RASSF1A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乳腺癌发生发展的作用。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51例乳腺癌组织、30例癌旁正常组织、12例乳腺良性肿瘤组织中RASSF1A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1)RASSF1A mRNA在癌旁正常组织、良性肿瘤组织中均有表达,其表达量分别为0.463 03±0.150 69、0.480 64±0.135 69,二者之间的表达无明显差别(P>0.05)。而该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缺失率为51.0%(26/51),其表达量为0.095 50±0.135 69,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良性肿瘤组织(P<0.01);(2)乳腺癌组织中RASSF1A mRNA的表达低下或缺失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3)RASSF1A mRNA的表达低下或缺失与年龄、肿瘤大小、病理分型、组织学分级、激素受体和HER-2表达情况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 RASSF1A基因表达缺失可能在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影响其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宫颈癌组织中RAS相关区域家族1A基因(RASSF1A)启动子甲基化水平和RASSF1A基因mRNA表达水平,分析其与宫颈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40例宫颈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采用巢式特异性甲基化方法检测RASSF1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宫颈癌和癌旁组织中RASSF1A基因mRNA表达水平.结果 宫颈癌组织中RASSF1A基因mRNA表达水平(0.26±0.05)显著低于癌旁组织(0.28±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7,P=0.026);宫颈癌组织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率(0.71%±0.04%)显著高于癌旁组织(0.66%±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8,P=0.000);RASSF1A基因mRNA表达水平与病理分化程度(t=3.31,P=0.002)、国际妇产科联合会(FIGO)分期(t=2.13,P=0.040)、淋巴结转移(t=2.56,P=0.015)、浸润深度(t=2.93,P=0.006)有关;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水平与病理分化程度(t=2.08,P=0.045)、FIGO分期(t=2.66,P=0.011)、淋巴转移(t=2.22,P=0.033)、浸润深度(t=2.12,P=0.041)有关.结论 宫颈癌组织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和RASSF1A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与宫颈癌的恶性程度相关,RASSF1A基因甲基化水平有望成为宫颈癌转移风险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RASSF1基因不同转录本在肺癌组织中的转录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 探讨RASSF1基因 3种不同转录本在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T PCR方法检测 5 1例肺癌癌组织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RASSF1A、RASSF1B及RASSF1C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1) 3种不同转录本在癌旁正常肺组织中均表达 ;在癌组织中 ,RASSF1A及RASSF1B存在较高的表达缺失 ,其表达缺失率分别为 5 4 .9% (2 8/ 5 1)和 37.3% (19/ 5 1) ,RASSF1C则全部表达。 (2 )RASSF1A表达与肺癌淋巴结转移及病理分期有关 ,淋巴结转移者及晚期病例均存在较高的RASSF1A表达缺失 (P <0 .0 5 )。 (3)RASSF1B和RASSF1C表达与肺癌分期、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及吸烟指数等均无显著相关性 (P >0 .0 5 )。结论 RASSF1基因 3种不同转录本在肺癌中的表达存在明显差异 ,其中转录本A与肺癌淋巴结转移及病理分期相关 ,是一新型肺癌抑癌基因。  相似文献   

4.
乳腺癌组织KLF5表达临床意义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锌指蛋白转录因子5(KLF5)在乳腺癌组织、癌旁组织及腺病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在乳腺癌组织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0例乳腺癌组织、癌旁组织及20例乳腺腺病组织中KLF5的表达。结果:KLF5在乳腺癌细胞染色呈阳性,镜下可见大量棕褐色颗粒位于癌细胞胞质内,细胞核不被着色。癌旁组织和腺病组织可见棕黄色颗粒。100例乳腺癌组织中,KLF5的阳性表达率为74.0%(74/100),明显高于癌旁组织阳性表达率48.0%(48/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208,P=0.000;100例乳腺癌组织KLF5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20例腺病组织阳性表达率35.0%(7/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56,P=0.001;乳腺癌旁组织阳性表达率与腺病组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35,P=0.287。KLF5在乳腺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与肿瘤大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04,P=0.048,但与乳腺癌的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病理分级、ER及c-erbB-2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KLF5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且与肿瘤大小密切相关,但与乳腺癌的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病理分级及激素受体无关。KLF5有可能成为预测乳腺癌发生发展的重要肿瘤标志。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C10orf10基因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选取从2007年5月到2013年3月解放军第161医院存档的200例乳腺癌组织和121例正常乳腺组织标本中(包括30例乳腺癌组织和对应的癌旁正常组织)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RT-PCR、q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标本中C10orf10的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C10orf10的mRNA及蛋白表达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分析乳腺癌组织中C10orf10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χ~2检验和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 C10orf10在乳腺癌组织中的mRNA平均表达量为(2.57±1.24),低于正常组织中的平均表达量(4.82±1.49)(t=14.629,P=0.046);并且对于其中的30例配对癌和癌旁组织,C10orf10在癌组织中表达为(2.71±1.44),也显著低于对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4.94±1.86)(t=6.120,P0.001)。在乳腺癌组织中C10orf10蛋白表达量为(2.00±1.81),也明显低于对应癌旁组织(4.83±2.27)(t=3.782,P=0.002)。乳腺癌组织中C10orf10表达与患者临床TNM分期(Z=-2.143,P=0.032)、淋巴结转移(χ~2=5.337,P=0.021)和HER-2表达(χ~2=7.466,P=0.006)有关,但是与患者年龄(χ~2=1.449,P=0.229)、组织学分级(Z=-1.963,P=0.050)、肿瘤大小(χ~2=0.359,P=0.549)、肿瘤位置(χ~2=2.912,P=0.088)、ER(χ~2=0.016,P=0.898)和PR表达情况(χ~2=0.953,P=0.329)无关。结论 C10orf10可能参与了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进程,是一个重要的乳腺癌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Runx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及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2007年2月至2009年4月收集经病理确诊的56例乳腺癌患者癌组织及相应的癌旁组织。采用甲基化特异聚合酶链反应检测Runx3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状态,并检测其对Runx3基因表达的影响和分析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和Pearson相关分析法。结果乳腺癌组织中Runx3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率(55.4%)显著高于癌旁组织中的甲基化率(10.7%),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225,P=0.000)。Runx3基因的异常甲基化和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8,P=0.010),但与患者的年龄、肿瘤直径大小及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0)。Runx3mRNA表达与Runx3启动子甲基化呈弱相关(r=0.343,P=0.010)。结论 Runx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导致Runx3基因mRNA表达降低或缺失。Runx3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可能是导致Runx3基因在乳腺癌中失活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中DMBT1基因mRNA表达水平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60例乳腺癌组织、30例乳腺癌旁增生组织和30例乳腺癌旁正常组织中DMBT1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结果 60例乳腺癌组织中44例DMBT1基因mRNA表达低下或完全不表达(73.3%),16例表达正常(26.7%),癌旁正常组织和乳腺癌组织相比、癌旁增生组织与乳腺癌组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72,P=0.00062;x2 =15.99,P=0.000 06).乳腺癌中DMBT1基因mRNA的低表达与患者年龄(x2=1.733,P=0.188)、肿瘤大小(x2=0.776,P=0.378)、组织病理分级(x2=1.000,P=0.316)无显著相关.有淋巴结转移者和临床Ⅲ期患者癌组织中DMBT1基因mRNA表达缺失率显著高于无转移者(x2=4.885,P=0.026)和临床Ⅰ、Ⅱ期患者(x2 =4.600,P=0.032).结论 DMBT1基因mRNA表达降低与乳腺癌转移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PTEN、MDM2和c-erbB-2基因在膀胱移行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RT-PCR技术,检测3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膀胱组织中PTEN、MDM2、c-erbB-2基因的表达.结果 PTEN、MDM2和c-erbB-2在膀胱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1.3%、50.0%、78.1%(P<0.05).PTEN在正常组织中呈高表达,随肿瘤分级、分期的增加呈递减趋势(P=0.002).MDM2在正常组织中表达率是3.1%,而在G1级膀胱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并且随肿瘤分级、分期的增加呈递减趋势(P<0.01).c-erbB-2在正常组织中不表达,而在肿瘤组织中呈高表达,并且随肿瘤分级、分期的增加呈递增趋势(P<0.01).PTEN与MDM2表达、c-erbB-2表达均呈负相关(=-0.572,P=0.015;=-0.653,P=0.025),MDM2与c-erbB-2无相关性(P>0.05).结论 PTEN、MDM2和c-erbB-2基因的表达异常及协同作用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钟控基因PER1、PER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明确时钟基因表达在乳腺癌中的作用。方法:取60例乳腺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分别用免疫组化办法检测PER1、PER2基因蛋白表达,与病理和临床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ER1、PER2基因在乳腺癌细胞和癌旁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有显著差异(P<0.01)。乳腺癌PER1蛋白表达和ER、PR、c-erbB2表达、组织分级有显著相关性,和年龄、肿瘤大小和分期无相关性。PER2表达和c-erbB2、组织分级有显著相关性,和年龄、ER、PR、肿瘤大小和分期无相关性。结论:钟控基因PER1、PER2表达缺失和乳腺癌发生有关,在乳腺癌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多种肿瘤抑制基因在视网膜母细胞瘤中存在状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深入研究视网膜母细胞瘤(RB)内多种肿瘤抑制基因的存在状态。方法 综合利用SSCP分析、DNA序列测定以及多重PCR等技术,检测分析RB肿瘤内Rb、p53,p16,p15及p12等肿瘤抑制基因是存在缺失与点突变。结果 约74%的RB肿瘤有Rb基因点突变,16%显示,p16基因缺失,但p53及p21基因除多态性外未检测到真正的点突变。结论 RB的发病和病变的进展主要是由于以Rb基因为核心的代谢  相似文献   

12.
亚硒酸钠抗氧化作用与抑瘤效应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人p16基因是最近发现的一种肿瘤抑制基因。p16蛋白作为一种细胞增殖的负调控因子,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为了进一步探讨p16基因的抗肿瘤特性,我们通过运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重组人p16基因表达载体(pcDNA3-p16),并通过电穿孔方法将p16基因导入到人肺腺癌NCI-H460细胞中,经C418筛选获得可稳定表达p16的人肺腺癌细胞,观察p16基因对人肺腺癌细胞周期的影响和细胞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HBVX基因、TGF alhpa、c myc、beta catenin等癌变相关基因及 2 49密码子突变的p5 3蛋白在高发区肝细胞癌癌变发生及其恶性表型维持所发挥的作用。方法 以肝癌高发区启东的肝癌细胞株 770 1和 770 3标本作为研究对象 ,以PCR及DNA测序分析方法确定HBVX基因在细胞DNA水平的整合。以RT PCR及Western blot检测HBVX基因的转录与表达。用PCR RFLP方法确定 p5 3基因 2 49密码子的错义突变。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TGF alhpa ,c myc ,beta catenin的表达。结果  2株细胞在DNA水平都存在HBVX基因片断的整合 ,但未见完整的转录和蛋白水平表达。序列分析显示 2株细胞的HBVX基因的序列各有特异性 ,并存在 13 0、13 1密码子的热点突变。PCR RFLP分析说明 2个细胞株中p5 3基因 2 49密码子均属野生型。免疫组化显示 2株细胞中TGF alpha ,c myc和beta catenin蛋白均有显著的积累。 结论 本实验的结果显示HBVX基因对这 2株细胞恶性表型的维持并不存在必然的关联 ,而是 1种HBV感染的遗传标志。未见HBVX基因蛋白表达 ,可能由于X基因 3′端缺失变异所致。免疫组化的结果显示TGF alpha ,c myc和beta catenin蛋白的显著积累 ,说明多种癌基因的相互协同 ,可能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及恶性表型的维持相关联  相似文献   

14.
Summary This paper reviews our current efforts to understand the evolutionary origin of the ovomucoid gene. Sequence analyses have suggested that introns were present in the primordial ovomucoid gene before birds and mammals diverged, about three hundred million years ago. Our work suggests that the present ovomucoid gene has evolved from a primordial ovomucoid gene by two separate intragenic duplications followed by the addition of a final segment which codes for a secretory signal sequence. The three domains of the secreted peptide and also the signal sequence, are constructed by an apparent assembly of exons which code for individual peptide segments. The exact position of introns within the ovomucoid gene has been defined and the results support the theory that introns separate gene segments that code for functional domains of proteins and provide insight into the manner by which eucaryotic genes were constructed during the process of evolution.  相似文献   

15.
克隆适于构建可调控基因打靶载体的小鼠糖皮质激素受体(GR)基因片段,为建立糖皮质激素受体基因缺陷型小鼠模型奠定基础。和PCR扩增小鼠GR基因第二外显子上562bp的核酸片段作为探针,筛选小鼠基因组文库,共获得6个阳性克隆。对C10克隆进行详细的测序和酶切图谱和Southem杂交分析事一6.5kb的基因片段。该片段含完整的GR基因第二外显子,基或分别有3.9kb和1.4kb的DNA片段可作为下一步构  相似文献   

16.
背景与目的 :探讨红色荧光蛋白标记的酿酒酵母菌胞嘧啶脱氨酶(YCD)基因在人宫颈癌细胞(HeLa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功能。材料与方法 :采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含有CMV启动子和RFP、YCD基因开放阅读框(ORF)的真核表达载体pIRES_YCD ,脂质体法转染HeLa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转染细胞中红色荧光蛋白的表达 ,流式细胞术分析转染效率及荧光强度并筛选荧光阳性细胞 ,命名为HeLa_Y。以不同浓度的前药5_FC处理HeLa_Y细胞 ,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 结果 :荧光显微镜下可见红色荧光蛋白在HeLa_Y细胞中表达 ,流式细胞术成功筛选出HeLa_Y细胞。前药5_FC能明显杀伤HeLa_Y细胞 ,5_FC浓度与HeLa_Y之间存在对数曲线关系。结论 :RFP可作为报告基因快速筛选YCD表达载体转染的细胞 ,YCD/5_FC自杀基因系统可以进一步用于肿瘤的基因治疗研究  相似文献   

17.
采用阳离子载体将肿瘤治疗基因送入靶细胞中表达 ,须经历体内传递、穿过细胞膜、细胞内传递、细胞内表达等多个步骤。当前研究表明 ,阳离子载体在此过程中面临一系列独特的问题 ,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与解决大大推动了对阳离子载体的认识与应用。  相似文献   

18.
陈卫红  林三仁 《癌症》1996,15(3):186-188
以脂质体为载体,把突变的抗MTX的耐药基因转染到小鼠的造血干细胞中,用不同浓度的MTX对细胞进行筛选。结果发现同一浓度下已转染基因组的细胞接种率大于未转染基因组的细胞接种率,未转染组对MTX耐受性差,克隆形成率低。行卡方检验,同一浓度下的组间差异显著(P〈0.001)。PCR分析证实抗MTX的耐药基因在造血干细胞中有效表达,该实验为进一步研究MTX治疗的肿瘤患者减少骨髓毒性,提供了有参考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19.
bcl-2、bax和mdrl基因表达与急性白血病的治疗及预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探讨 bcl- 2基因、bax基因和 m drl基因表达与急性白血病的治疗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用链亲和素—胶体金原位杂交检测了 5 6例 AL 患者的 bcl- 2、bax和 mdrl基因表达。结果 :bcl- 2和 mdrl基因低表达及 bax基因高表达患者的完全缓解率 (CR)高 ,bcl- 2 /bax比值 <0 .6患者的 CR率更明显高于 >1.2者 (P<0 .0 0 1)。结论 :bcl- 2、m dr1及 bax基因表达是 AL 相对预后不良因素 ,bcl/bax比值更是决定 AL 预后好坏的关键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 Stathmin 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 SP 法检测135例非小细胞肺癌及20例癌旁肺组织中 Stathmin 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分化程度等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小细胞肺癌组织中 Stathmin 基因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肺组织(P <0.05),Stathmin 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 <0.05)。结论:Stathmin 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上调;Stathmin 基因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而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TNM分期、组织类型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