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109例CT诊断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CT诊断价值和限度。方法回顾性分析109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资料和CT表现。结果CT对HIE敏感性高,是首选的影像学检查。结论诊断HIE主要依靠临床,CT扫描对判断病情的轻重则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3.
成人缺血缺氧性脑病的磁共振特征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成人缺血缺氧性脑病磁共振 (MRI)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临床诊断为缺血缺氧性脑病 2 6例患者的MRI扫描结果。结果 根据成人缺血缺氧性脑病不同时间的MRI影像特点 ,将其分为 :①早期表现 :脑水肿 5例 ,灰白质分界消失 3例 ,大脑皮质层层状坏死 1例 ,颅内出血 1例。②晚期表现 :皮层下白质及深部白质脱髓鞘改变 12例 ,选择性神经元坏死 7例 ,广泛脑损害 7例 ,脑萎缩 4例。结论 MRI对缺血缺氧性脑损害具有高度敏感性 ,无论在早期或晚期都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影像学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方法对一组新生儿颅内缺血缺氧性脑病的CT资料作了总结,对其影像学征象和诊断的注意事项作进一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CT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系指因围产期窒息所致脑部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出现一系列脑病表现,轻者造成神经系统发育障碍,重者可致死亡,目前尚无有效手段来防止后遗症的发生。1981年第七届国际高压氧会议上,肯定了高压氧对新生儿窒息后遗症的治疗效果。但对高压氧治疗HIE前后的颅脑CT影像对比研究报告较少,现就我院1991-1994年经临床和CT确诊的27例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本组27例,男19冽,女8例,均为足月儿,年龄为6小时~17天,平均年龄8天。病史:宫内窘迫4例,难产9例,产后窒息14例。病程:2小时~7天。颅脑CT分度标…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Neonatal Hypoxic Is 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是围产期窒息所致脑部缺血缺氧性损伤,是新生儿致残和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颅脑CT扫描对本病诊断、指导治疗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64例缺血缺氧性脑病的颅脑CT检查作如下分析。 资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收集自1992年6月至1994年6月住院窒息儿96例,经颅脑CT检查确诊为缺血缺氧性脑病64例。其中男性44例,女性20例,年龄最大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ypoxicy 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是指围产期窒息后的并发症,是新生儿致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不及时明确诊断进行救治,严重者导致死亡,存活者部分留有永久性脑损害,如智力低下、癫痫、脑瘫、视力和听力障碍等后遗症。HIE临床表现常不典型,较难  相似文献   

8.
9.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是围产期脑损伤最常见的原因,是新生儿致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由于HIE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还没有一种肯定的特效疗法,仍是以支持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护理是综合治疗的关键性环节。因此采用科学的方法加强对HIE患儿的护理就显得更为重要。我科于2003年1月~2005年12月共收治HIE患儿96例,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是围产期脑损伤最常见的原因,是新生儿致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由于HIE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还没有一种肯定的特效疗法,仍是以支持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护理是综合治疗的关键性环节。因此采用科学的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在急性脑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GE lightspeed 16层螺旋CT扫描机,对经证实的16例急性脑缺血患者先行CT平扫,选定感兴趣区行多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经灌注软件处理,计算出局部血容量图(rCBV)、局部血流量图(rCBF)、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对比剂峰值时间(TP),并与对侧相应脑组织灌注参数进行比较。所有病例均经CT随访或经MRI证实,所有病例联合头颈部CTA扫描。结果16例患者中15例其脑缺血侧rCBF减低,MTT、TP延长,rCBV正常或轻度降低,存在半暗区;4例患者rCBV未显示病灶。1例患者rCBF减低,MTT、TP延长,rCBV明显下降,经随访证实为脑梗死。结论多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能早期发现脑缺血灶部位和范围及推测半暗带区域、评估脑缺血预后,是一种最具潜力的脑缺血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提高对出血性脑梗塞的发病机制、病变过程和CT表现的认识、以准确的影像学诊断指导治疗方案。方法 复习了27例平扫、增强病例的CT资料并作回顾性分析,比较病灶大小、部位等CT表现与出血性梗塞病理演变过程的关系。结果 大面积梗塞发生的出血几率频率,出血灶形态各异,周围无水肿区,强化改变与单纯出血或梗塞不同。结论 CT是诊断出血性梗塞的方便而有效手段,可监视大面积梗塞的治疗转归及合并出血时的及时诊断。  相似文献   

13.
外伤性脑梗塞的CT诊断(附28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外伤性脑梗塞的CT表现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自1998-09至2003-03月经临床、CT证实的外伤后脑梗塞28例。使用GE Hispeed FX/i螺旋CT扫描机,扫描条件:120KV,200MA,时间为1.0s,窗宽90,窗位40,骨窗1000/400。其中l例行增强检查。结果 28例外伤性脑梗塞,23例可见原发颅脑损伤;4例首次CT检查阴性.24-72hCT复查证实;l例首次CT检查即表现为脑梗塞。其中儿童6例(约占21.4%),发生于手术后8例(约占28.6%)。结论 CT扫描对外伤性脑梗塞可作出准确诊断和估计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14.
脑静脉血栓形成(CVT)是脑血管病的少见类型,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漏诊而常延误治疗。近年来,影像学新技术的出现使CVT的早期诊断率明显提高。本文就CVT的影像学诊断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Sturge-Weber综合征的病理变化和CT表现,提高其CT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方法收集9例有完整资料的Sturge-Weber综合征,对其临床及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Sturge-Weber综合征在CT上均表现为一侧或两倾4脑叶表浅部位的脑回状或弯曲条带状钙化,其中7例伴有脑萎缩,5例合并同侧颅骨增厚。结论脑叶皮层“脑回状”钙化是Sturge-Weber综合征的特征性表现,CT是确诊该病的重要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6.
软骨母细胞瘤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软骨母细胞瘤(CB)的CT表现,观察CT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4例CB患者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病灶位置、形态、密度及增强表现等特征. 结果 28例(82.35%)患者病灶位于长骨;19例(55.88%)病灶边缘可见硬化边;21例(61.76%)病灶内可见点状或沙粒状钙化;全部21例接受增强扫描者均表现为轻中度强化. 结论 CB有较为典型的CT表现;CT对CB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T对回盲部原发恶性非霍奇金淋巴瘤(primary malignant non—Hodgkin—Lymphoma of ileocecum,PMNHLI)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2月至2008年7月经CT检查并手术病理证实的PMNHLI 11例CT表现,并分析鉴别诊断的意义。结果CT表现以肠壁浸润性增厚(n=4)和类圆形肿块(n=4)多见,也可表现为多发结节(n=1),因肠套叠而漏诊1例,肿块与肠系膜肿大淋巴结融合1例。区域肠系膜多发淋巴结肿大(n=4)、肠套叠(n=4)、不完全性肠梗阻(n=5)为灶外常见表现。CT诊断正确4例,误诊为结肠癌3例、肠系膜肿瘤、肠腺瘤、脓肿各1例,漏诊1例。结论PMNHLI术前诊断困难,CT表现多样,肠内类圆形肿块为常见表现,如以上征象合并区域肠系膜淋巴结多发肿大则可考虑PMNHLI诊断。  相似文献   

18.
恶性胸膜间皮瘤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CT对恶性胸膜间皮瘤(MPM)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9例胸膜病变(恶性79例,良性40例)患者的CT检查资料, 评价CT对良恶性胸膜病变尤其是MPM与其他良、恶性胸膜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胸膜病变侵犯纵隔内结构、膈肌及胸壁等CT征象仅见于MPM与其他恶性胸膜病变(OMPD).环绕形胸膜增厚在MPM、OMPD的发生率分别为52%、20.4%,良性胸膜病变(BPD)则无一例出现此征象.纵隔胸膜受累增厚在MPM组占92%,而OMPD和BPD分别为37%和5%,不同组别之间两两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节状胸膜增厚、胸膜增厚大于1 cm在MPM与BPD之间及OMPD与BPD之间的出现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MPM与OMPD之间的出现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 叶间胸膜不规则增厚在MPM与OMPD之间以及MPM与BPD之间的出现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OMPD与BPD之间的出现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合胸膜病变的形态特点及其与纵隔的关系,有助于MPM与OMPD及BPD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9.
骨样骨瘤的X线、CT诊断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骨样骨瘤的X线、CT表现及其鉴别诊断,探讨其影像学特征。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样骨瘤18例。男13例,女5例。所有病例均行X线检查,其中15例同时行CT检查,分析骨样骨瘤在X线、CT上的表现及其对瘤巢及瘤巢周围改变的显示能力,总结其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结果18例病灶均表现为一圆形或卵圆形的透亮区,直径0.3~1.6cm,平均0.9cm,其周围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硬化。18例X线平片仅14例显示瘤巢,15例行CT检查者均清楚显示瘤巢,X线和CT对瘤巢显示率分别为78%(14∕18)和100%(15∕15)。结论瘤巢是确诊骨样骨瘤的关键,X线平片仍然是诊断骨样骨瘤的重要方法,CT是显示瘤巢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静脉血管成像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6例诊断为脑静脉窦血栓病例的16层螺旋CT表现特点.结果 2例可见高密度索条征,2例可见脑组织水肿、局灶性静脉性梗塞,2例脑室扩大,1例脑室缩小,1例脑血循环时间延长.6例均可见Delta征,CT静脉血管成像三维重建均可见静脉窦内充盈缺损.结论 16层螺旋CT静脉血管成像是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可靠、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