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胃肠道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5例胃肠道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肠外营养(PN)组50例,肠内营养(EN)N25例,PN组给予静脉营养,EN组在给予静脉营养的基础上,术后24h开始实施肠内营养,经鼻饲管输注肠内营养乳剂(瑞素),量由500ml/d至1000ml/d,分别于术前1d及术后第7d抽取外周血,测定免疫指标。结果术后EN组术后第7dCD3+、CD4+.CD4+/CD8+,lgX、lgG较术前1d明显增多(P〈0.05);PN组术后7d与EN组术后7d相比,TNF-α、IL-6值明显升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结果:EN组与PN组相比,HSP-70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加(P〈0.05)。结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可改善胃肠道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减低机体内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
唐建枢  管方华  刘志勇 《江苏医药》2012,38(12):1430-1432
目的探讨不同途径营养支持对食管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83例食管癌术后患者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40例)和肠外营养组(PN组,43例)。两组均于术后第1天开始营养支持。于术前、术后第3、7天取外周血检测白蛋白、前白蛋白、免疫球蛋白浓度(IgA、IgG、IgM)、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超敏C反应蛋白(CRP)和前列腺素E2(PGE2)。记录术后并发症和住院天数。结果 EN组术后胃液引流量较PN组少[(750.56±73.62)ml vs.(1250.85±103.77)ml](P<0.05),首次排气时间较PN组早[(53.21±5.24)h vs.(69.12±8.68)h](P<0.05),住院时间较PN组缩短[(12.4±1.6)d vs.(16.7±2.3)d](P<0.05)。EN组营养状况改善优于PN组;两组术后免疫功能均有抑制,但EN组患者在术后第3、7天免疫功能指标较PN组高(P<0.05)。两组的炎性指标在术后第3天增高,EN组术后第7天下降更为明显(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采用EN营养支持能更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减轻机体的炎症反应,促进患者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研究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组和肠外营养(PN)组各30例。PN组术后行TPN支持;EN组术后第1天起经鼻饲管输注能全力。分别于术前及术后8 d测体重、血清蛋白质、Hb、免疫球蛋白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等。临床观察生命体征、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及各种不良反应。结果EN组术后8 d体重(60.5±5)kg,高于PN组的(58.8±3)kg(P<0.05);肛门排气时间EN组(62±10)h,较PN组(74±15)h显著缩短(P<0.05)。PN组术后CD+3、CD+4、CD+4/CD+8稍下降,而EN组术后CD+3、CD+4、CD+4/CD+8与术前相比无显著变化。术后CD+4/CD+8EN组(1.4±0.3),高于PN组(1.2±0.2),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可改善胃癌患者术后营养状态及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不同途径营养支持对食管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83例食管癌术后患者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40例)和肠外营养组(PN组,43例).两组均于术后第1天开始营养支持.于术前、术后第3、7天取外周血检测白蛋白、前白蛋白、免疫球蛋白浓度(IgA、IgG、IgM)、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超敏C反应蛋白(CRP)和前列腺素E2(PGF2).记录术后并发症和住院天数.结果 EN组术后胃液引流量较PN组少[(750.56±73.62)ml vs.(1250.85±103.77)ml]( P<0.05),首次排气时间较PN组早[(53.21±5.24)h vs.(69.12±8.68) h](P<0.05),住院时间较PN组缩短[(12.4±1.6) d vs.(16.7±2.3)d](P<0.05).EN组营养状况改善优于PN组;两组术后免疫功能均有抑制,但EN组患者在术后第3、7天免疫功能指标较PN组高(P<0.05).两组的炎性指标在术后第3天增高,EN组术后第7天下降更为明显(P<0.05).结论 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采用EN营养支持能更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减轻机体的炎症反应,促进患者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不同营养支持方法对胃肠道肿瘤患者的影响.方法 我院2009年12月-2011年4月收治的70例胃肠道肿瘤患者随机分为PN组和EN组各35例,PN组患者给予肠外营养,EN组患者给予肠内营养.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营养状况.结果 PN组患者腹痛腹胀4例、恶心呕吐2例、无腹泻;EN组患者腹痛腹胀5例、恶心呕吐3例、腹泻2例.EN组患者术后血清总蛋白、前白蛋白、白蛋白和转铁蛋白均高于PN组(p<0.05).结论 对胃肠道肿瘤患者给予肠内营养,副作用少,改善营养状态更明显,是安全和更有效的营养供给方式,值得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营养途径对食管癌切除术后患者的影响。评价食菅癌术后早期肠外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将40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行食管癌术后,分别给予术后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测定术前1d、术后第8d体重、血浆白蛋白数值;临床观察营养支持后有无消化道症状、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指标。结果各项营养指标恢复基本相当,但EN组价格明显降低。同时EN组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明显早于PN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EN组术后消化道不适症状不明显。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可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促进吻合口和切口的愈合,而且肠内营养支持简便,经济,无严重并发症,是手术后简便,安全,有效地营养补给方法。  相似文献   

7.
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食管癌术后患者营养状态免疫功能住院时间及营养支持费用的影响.方法 60例食管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肠外营养组(PN)肠内营养1组(EN)和肠内营养2组(EN2).手术前后检测营养和免疫指标,统计住院天数及营养支持费用.结果 术后8天,EN组免疫指标恢复与PN组无显著性差异,而血清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水平明显高于PN组;EN组住院天数显著少于PN组,营养支持费用显著少于PN组;EN1组和EN2组两者住院天数无显著差别,EN1组营养支持费用显著少于EN2组.结论 EN能改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营养状况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EN1可作为第一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肠内营养在食管癌术后早期的应用效果及不良反应,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行食管癌术后,分别给予术后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测定术前1天、术后第8天体重、血浆白蛋白数值;观察患者消化道症状,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各项营养指标恢复基本相当,但EN组药费明显降低;同时EN组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明显早于PN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EN组术后消化道不适症状不明显。结论肠内营养更符合生理过程,能促进食管癌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早日恢复,减少患者医药费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患者早期应用肠内营养的效果及护理。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0月80例胃癌患者,40例术后早期经鼻空场营养管行肠内营养(EN),40例通过肠外营养(PN)。结果两组病例术前术后体重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EN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明显早于PN组(P<0.05)。EN组术后并发症2例,PN组1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N组腹胀5例,腹痛2例,腹泻3例,均发生后术后2~3d,经调整后均得到改善,并能适应肠内营养。结论胃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是营养支持的有效手段,而有效的护理在此过程中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李疆 《中国药业》2013,22(3):31-31
目的探讨胃癌大部分切除术后早期肠内外营养联合应用并给予患者细节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95例胃癌大部分切除术后患者分为肠外营养(PN)组、肠内和肠外联合营养(EN—PN)组,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率、肠功能恢复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结果PN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EN—PN组(P〈0,05)。EN—PN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问及肛门恢复排气时间较PN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胃癌大部分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及肠外营养联合应用并给予细节护理,能改善患者术后一般状况和提高免疫功能,加快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且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并探讨生长激素与肠内营养对食管癌患者术后免疫与营养的影响。方法将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食管癌患者64例按照入院时间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2例。其中治疗组32例患者服用肠内营养瑞素7d,并给予皮下注射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7d;对照组32例患者服用相同热量及氮量的肠外营养7d,观察各个营养指标以及免疫学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在手术前1日,治疗组与对照组在三个营养指标: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以及转铁蛋白方面对比无明显差异(P均>0.05),不具统计学意义;在手术后第1日两组间的三个营养学指标均出现下降(P均>0.05),但不具统计学意义;术后第7日两组间的三种指标均出现回升,差异显著(P均<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前三种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第1日两组免疫球蛋白水平均出现降低趋势,但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术后第7日免疫球蛋白水平均出现回升,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生长激素与肠内营养对食管癌患者术后7日在免疫与营养方面的作用明显优于中心静脉营养患者。  相似文献   

12.
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30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早期肠内营养组 )和对照组 (普通输液组 )各15例 ,术后24小时治疗组应用赫力广行肠内营养支持8天 ,对照组常规输液治疗。术前和术后第一天、第九天测定IgA、IgG、IgM及T淋巴细胞亚群 ,观察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术后第九天治疗组免疫指标较对照组迅速恢复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结论 :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恢复和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四君子汤联合经肠内营养乳剂治疗肝硬化肝癌大鼠肝部分切除术对营养状态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12例成功建立肝硬化肝癌大鼠模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6例,大鼠采用Higgins法行肝部分切除术,对照组术后在常规饮食基础上给予肠内营养乳剂和生理盐水灌胃;观察组采用常规饮食基础上给予肠内营养乳剂和四君子汤灌胃。比较两组大鼠术前、术后免疫功能与营养状态改变情况。结果术后7d观察组大鼠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术后7 d两组血清CD3、CD4、IgG、IgM、IgA浓度与CD4/CD8较治疗前降低,CD8较治疗前升高(P<0.01);术后观察组大鼠血清CD3、CD4、CD4/CD8、IgG、IgM、IgA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CD8较对照组低(P<0.05,P<0.01)。结论行肝部分切除术治疗的肝硬化肝癌大鼠手术后给予肠内营养乳剂与四君子汤灌胃,有助于改善大鼠的营养状况与免疫功能,为临床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持续肠内营养支持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248例食管胃底贲门癌根治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组和肠外营养(PN)组各124例,手术后第1天开始分别给予营养支持6 d,于术前1 d、术后8 d检测体质量、血常规、肝功能,并观察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EN组体质量、红细胞数、血红蛋白、白蛋白等下降幅度少于PN组(P<0.01).EN组患者术后无吻合口瘘发生,肺部感染发生率为13.8%,胸液量平均为780 ml,无切口愈合不良者;PN组患者吻合口瘘发生率3.2%,肺部感染发生率28.2%,胸液量平均为1 842 ml,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7.2%.结论 术后早期EN比PN对食管癌营养状况的改善更好,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15.
程玉慧  任波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1):2949-2951
目的探讨结肠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93例结肠癌患者按入院单双号分为EN组(57例)和肠外营养组(PN组,36例),EN组于结肠癌术后24h内开始经空肠营养管滴人肠内营养制剂并逐步减少静脉营养支持,PN组于结肠癌术后每日行完全肠外静脉营养支持,直到经口进食。观察两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营养状况及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术后营养状态指标均较术前明显下降,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N组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分别为(52.9±17.6)h和(67.2±9.3)h,与PN组的(71.4±13.8)h和(83.6±10.1)h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8、3.56,均P〈O.05);术后7dEN组C-反应蛋白水平(19.3±2.2)mg/L明显低于PN组的(27.8±2.3)mg/L(t=4.12,P〈0.05)。结论早期EN能降低结肠癌术后应激反应,促进胃肠功能的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比较肠内免疫营养和普通肠内营养对胃癌切除术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36例胃癌行胃大部或全胃切除术后需做营养支持的患者随机分为肠内免疫营养组(n=18)普通肠内营养组(n=18),均在手术后第2~8天给予等热卡(125 kJ.kg-1.d-1)营养支持;在术前1 d、术后1 d和术后9 d检测淋巴细胞总数、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免疫球蛋白(IgG、IgM、IgA)、细胞因子(IL-1α、IL-2、IL-6、IL-10、TNF-α)及NK细胞活性。结果:经过7 d的营养支持,与普通肠内营养组相比肠内免疫营养组的CD3、IgM、IL-2显著增加(P<0.05),淋巴细胞总数、IgA、CD4、CD4/CD8、IgG、IgA、IL-6和NK细胞活性非常显著增加(P<0.01)。结论:早期肠内免疫营养较普通肠内营养能更加有效的改善胃癌术后患者的免疫功能,从而减少术后感染及并发症的发生,更好地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7.
孙勇 《中国医药》2012,7(6):724-725
目的 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对阻塞性黄疸患者手术后肝功能影响.方法 选取2009年5月至2011年3月重庆市巴南区中医院阻塞性黄疸患者42例,手术后将其完全随机分为对照组(22例)和观察组(20例),对照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首次500 ml/d,逐渐增加至1000 ml/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参芪扶正注射液静脉滴注,250ml/次,1次/d.观察术前、术后1d和术后7d营养状况及肝功能状况及不良反应等.结果 观察组术后7d肝功能指标ALT、AST、总胆红素(TBil)分别为(35±19) U/L、(32±16) U/L、(27±9)μmol/L,对照组分别为(51±18)U/L、(51±1)U/L、(41±9)μmol/L,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手术前后营养状况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参芪扶正注射液对阻塞性黄疸术后肝功能具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杨元勋  秦利荣  方芸 《中国药师》2007,10(12):1235-1237
目的:观察胃肠道术后患者在经周围静脉全肠外营养(TPN)中应用谷氨酰胺(Glu)的有效性。方法:114例胃肠道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常规TPN组(对照组)和Glu强化TPN组(治疗组)。结果:术后第8天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2组均有回升,但对照组回升较慢,2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8天治疗组氮平衡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术后感染发生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和平均住院费用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胃肠道术后经周围静脉TPN强化加入Glu比常规TPN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肠外营养(PN)支持治疗对癌症患者化疗营养状况的改善以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40例癌症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PN组),检测两组患者化疗前后的各项营养指标和免疫指标的变化。结果化疗前营养及免疫指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周期化疗后营养指标ALB、PA、HB水平PN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指标C3、C4、IgA、IgM、CRP水平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外营养可有效地改善癌症患者化疗后机体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