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肠道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侵入或生长于部分或全部肠壁的浆肌层,主要表现是痛经、性交痛、排便痛。肠道子宫内膜异位症可以位于整个消化道的许多部位,但以乙状结肠和直肠交界处最常见。直肠气钡双重造影、经阴道超声、直肠内镜超声、磁共振成像(MRI)、多层螺旋CT等有助于明确诊断。药物治疗可以暂时控制症状,但不能使患者长期获益。根治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切除,包括肠道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切除,是治疗肠道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有效方法。肠道子宫内膜异位结节切除方法有表面病灶切除术,病灶碟形切除术和肠管节段性切除吻合术。尽管手术切除肠道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还存在争议,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创伤性的手术改善了肠道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症状及生存质量,增加了患者受孕机会。  相似文献   

2.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及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 ,痛经、不育、易于复发 ,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药物治疗有高剂量雌孕激素、丹那唑等传统方法 ,近年来内美通、米非司酮、Gn RH- a等逐渐应用于临床 ,各有其优缺点 ;手术治疗有保守性手术、神经切断术、半根治术及根治术。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年龄、症状、分期及生殖要求而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内膜异位症生育指数(EFI)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T)合并不孕患者的生育力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EMT合并不孕、随访资料完整的1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EFI评分,随访术后妊娠情况。结果:118例患者术后3年累积妊娠率为46.6%;术后第1、2、3年的妊娠率分别为28.8%、14.4%和3.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FI评分9~10分、5~8分、≤4分者的术后3年累积妊娠率分别为76.2%、47.4%、10.5%,术后3年累积妊娠率与EFI评分、术后使用促排卵药物治疗呈正相关(tau-b=0.367,0.439;P<0.01);与美国生育协会修订的EMT分期(r-AFS)标准及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无相关性(tau-b=0.006,0.076;P>0.05)。不同临床类型的术后3年累积妊娠率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EFI评分用于评估EMT合并不孕患者的生育力,指导后续治疗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可根据EFI评分,综合评估患者的生育状况,选择个体化的后续治疗方案;EMT合并不孕患者不建议长期期待以提高患者的妊娠率。  相似文献   

4.
输卵管子宫内膜异位症(TEM)可有痛经、不孕等临床表现。TEM的研究报道非常有限,且发病率报道差异大。术后输卵管组织病理学诊断是TEM确诊的依据。TEM的治疗未引起临床足够重视,往往在引起输卵管阻塞后才想到治疗,且治疗缺乏针对性。应用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药物治疗TEM,可能有助于增加自然受孕率,但仍需要相关研究加以证实。TEM的研究将为输卵管性不孕症等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子宫内膜容受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女性不孕常见原因之一,该病通过多种途径导致不孕。近年研究发现,EMs致不孕的重要原因之一是EMs使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下降导致胚泡着床障碍.EMs不孕患者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成功率低。因此现针对EMs与子宫内膜容受性相关的研究资料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会阴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的诊断和处理。方法 对我院1990~2004年收治的10例会阴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随诊6个月~7年。结果根据临床表现及病理检查,10例均诊断正确。均有会阴撕裂或侧切史;发病潜伏期:30岁以前多在1年以内,30岁以上多在1年以上,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会阴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完整切除10例,随诊6个月~1年,无复发。结论根据典型的病史和查体,可以对会阴切口内异症做出正确诊断;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和正常对照子宫内膜与腹膜黏附过程的特征。方法:将EM和非EM患者的子宫内膜与腹膜自身及交叉接种共培养后,用组织学方法和透射电镜观察EM患者和非EM患者的子宫内膜组织和腹膜组织的特征。结果:患者和正常对照来源的子宫内膜与腹膜之间的黏附过程在黏附发生的时间和组织学检查中无明显区别。透射电镜检查表明,EM患者来源的子宫内膜表现出代谢活跃的特征。结论:子宫内膜和腹膜自身的特征决定了异位内膜能够很快与腹膜黏附。EM和非EM患者的黏附过程无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输卵管子宫内膜异位症(TEM)的临床特点、发病相关因素,以及其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05至2017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病理诊断为TEM的3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年龄、生育情况、避孕方法、病理特点及合并妇科疾病情况。结果:39例患者均为术后病理确诊,平均年龄41.6岁(18~59岁),平均孕次1.79次(0~6次),平均产次0.82次(0~2)。11例有不孕史,20例有人工流产史,8例有剖宫产史,1例绝育术,10例宫内节育器避孕。术后病理提示,单纯输卵管子宫内膜异位症3例,合并盆腔其他部位子宫内膜异位症26例,合并单侧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者均与输卵管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变同侧。结论:TEM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诊断均需手术病理确诊,其发生可能与输卵管绝育术及放置宫内节育器、流产等宫腔操作等因素相关。TEM可能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在位内膜病变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子宫在位内膜的异位生长、浸润、周期性出血所致的多种临床病理表现。"在位内膜决定论"提出了在位内膜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的源头,启发我们进一步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在位内膜病变,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子宫内膜疾病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激素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临床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常用的激素类药物有孕激素、雄激素、丹那唑、三苯氧胺、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内美通等,这些药物作用机理不同,需针对情况使用。  相似文献   

11.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与治疗现状   总被引:93,自引:0,他引:93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与治疗现状石一复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指具有不同程度功能的子宫内膜出现在子宫腔以外的部位。在临床,此病的发生有增多的趋势。目前,虽诊断和治疗方法甚多,但总的看来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对此病仍有“较容易识别,但治疗并无良策,少数甚...  相似文献   

12.
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疾病,单纯保守性手术难于治愈,药物治疗占据重要地位.治疗内异症疼痛常用而有效的药物除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外,还有口服避孕药、孕激素、雄激素衍生物、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和拮抗剂及中医中药等.术后药物维持治疗以控制疼痛和预防复发的长期管理方案已达成...  相似文献   

13.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定义为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生长在子宫腔以外的不同部位。它们既可以生长于盆、腹腔内,也可以生长于盆腹腔以外,形成病灶,累及不同组织和器官,引起一系列症状和体征,不同程度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育能力。浏览更多请关注本刊微信公众号及当期杂志。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EMT)患者的在位子宫内膜的功能层中神经纤维的分布状况.方法:选取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以痛经为主诉并行子宫切除的EMT患者25例为研究组,随机选取同期无此疾病的行子宫切除的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使用多克隆家兔抗人抗蛋白基因产物9.5染色标记子宫在位内膜的神经纤维,用数码相机照相,分析其神经纤维密度.结果:在EMT患者子宫内膜的功能层中出现神经纤维,而非EMT患者子宫内膜的功能层中未出现神经纤维(P<0.01).结论:EMT患者子宫内膜的功能层中神经纤维异常增多,可能与EMT患者的疼痛症状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前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药物、手术治疗等方案均有缺陷,药物治疗副作用大,手术复发率高,仍未找到一种令人满意的治疗方法.随着对EMs发病机制和传统治疗副作用的新认识和不断深入,许多学者对传统用药、手术和联合治疗方案的改进进行研究.就EMs的药物、手术,EMs伴不孕和复发的治疗方法及其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服用不同利量米非司酮治疗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对内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 2003-01—2005-09上海市长宁区妇幼保健院选择进行保守性手术后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3组:观察1组40例,服用米非司酮6.25mg/d;观察2组40例,服用米非司酮12.5mg/d,两组均于手术后第一次月经来潮5d内开始用药,疗程6个月:对照组20例患者,不用药物巩固治疗,定期随访。比较应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副反应情况及对内分泌功能的影响。结果 3组病人痛经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缓解,观察1组和观察2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85.0%和8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1组和观察2组累积复发率分别为7.5%和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P〈0.05)。观察1组和观察2组骨质密度均无明显变化.观察1组恶心症状发生率(32.5%)明显低于观察2组(62.5%)。观察1组血清性激素水平均无明显变化,但观察2组服用米非司酮后血清孕酮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 米非司酮用于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后巩固治疗.安全、有效,而且副反应小,对内分泌功能影响小.  相似文献   

17.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定义为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生长在子宫腔以外的不同部位。它们既可以生长于盆、腹腔内,也可以生长于盆腹腔以外,形成病灶,累及不同组织和器官,引起一系列症状和体征,不同程度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育能力。浏览更多请关注本刊微信公众号及当期杂志。  相似文献   

18.
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AWE)是一种少见的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类型,其治疗方案尚存争议。本文通过复习最新的中英文相关文献,结合临床实践,就AWE的发病率、患病率、症状体征、影像学特点、治疗方案及预后方面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子宫内膜异位症免疫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一种妇科常见病.以盆腔疼痛、月经失调及不孕为特征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但其发病机理目前尚不清楚。近年大量基础实验和临床检测资料表明免疫学凼素在EMs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对EMs病程中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分子免疫的变化规律做一系统综述.为将来EMs的免疫诊治提供可能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卡介苗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免疫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生育年龄妇女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病因复杂,大量研究发现EMs是一种免疫系统疾病,细胞免疫或体液免疫可能参与疾病的发生及发展。而卡介苗(BCG)作为一种免疫调节剂目前已被广泛用于其他疾病的免疫治疗,在肿瘤中的应用已在动物实验中证实。其能够抑制子宫内膜细胞的种植,增强子宫内膜、子宫肌层和局部淋巴结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功能。增强外周血单核细胞和CD-56介导的杀伤细胞对子宫内膜基质的杀伤作用。因此,BCG的免疫治疗有望成为EMs治疗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