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气管切开是大面积烧伤患者,特别是伴有吸入性损伤及面、颈部深度烧伤常用的抢救措施,如何对烧伤患者进行气管切开后的护理,预防肺部感染的发生是一个重要课题。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自2004年8月至2007年4月,共收治烧伤面积〉50%且行气管切开的患者15例。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气管切开患者气道管理的护理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章红萍 《护理与康复》2007,6(11):734-736
气管切开术是临床抢救危重患者的有效手段,可改善患者呼吸困难,并可作为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MV)治疗的重要途经.严格、有效、细致的气道管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因素.近年来国内外护理同行对气道管理进行了大量研究,尤其在吸入气的加温加湿、痰液抽吸、气囊管理、气道感染预防和控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就上述问题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气道管理表对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气道管理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气道管理表对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气道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脑外伤气管切开患者60例,前30例为对照组,后3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气道护理,观察组按气道管理表进行气道管理.比较两组术后气管切开开放时间、肺部感染、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气管切开开放时间缩短、肺部感染发生率降低、住院天数缩短、平均住院费用下降及患者满意度提高.结论 按气道管理表对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行气道管理,可提高气道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4.
烧伤并吸入性损伤患者气管切开的气道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是一种严重烧伤。死亡率在45%~75%。是影响烧伤患者救治成功的三大主要因素之一。早期观察、正确分析、细心护理,在积极抗休克、抗感染的同时做好呼吸道管理,可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吸入性损伤的治愈率。本院烧伤中心2005年1月-2008年10月共收治严重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106例,经气管切开后合理的气道护理,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的气道管理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在抢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过程中 ,常出现频繁呃逆 ,持续昏迷及呼吸功能衰竭等情况。呃逆导致误吸 ,持续昏迷因排痰不畅易致坠积性肺炎 ,呼吸功能不全需行呼吸机辅助呼吸等。所以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完善气道管理是护理工作的重点。 2 0 0 0年 3月至 2 0 0 2年 12月我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改良气道管理方案在气管切开行气道湿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4月收治于皖西卫生职业学院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ICU)行气管切开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观察组采用改良气道管理方案,对照组采用常规气道管理及约束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肢体约束时间、ICU住院时间、气切套管使用持续时间及气切套管拔管成功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痰痂形成1例(2.22%)、气道黏膜损伤8例(17.78%)、肺部感染4例(8.89%),对照组痰痂形成12例(26.67%)、气道黏膜损伤34例(75.56%)、肺部感染13例(28.8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约束部位皮肤压痕5例(11.11%)、约束侧肢体肿胀2例(4.44%),对照组发生皮肤压痕32例(71.11%),肢体肿胀14例(31.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肢体约束时间(8.00±2.33) d、ICU住院时间(10.73±2.56) d、气切套管使用持续时间(15.00±4.55) d,对照组肢体约束时间(13.04±3.64) d、ICU住院时间(16.04±2.98) d、气切套管使用持续时间(28.00±5.10) 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气道管理方案能有效减少气道湿化及约束相关并发症,缩短患者肢体约束时间、ICU住院时间及气切套管使用持续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新型气道管理用品在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0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实验组采用新型气道管理用品进行气道管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用品进行气道管理。比较两组气道管理相关评价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痰痂形成例数、气道黏膜损伤例数、床头抬高符合例数、肺部感染例数、皮肤压痕例数、肢体肿胀例数、约束时间、ICU住院时间、气切导管拔管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气道管理用品更适用于气管切开患者进行气道管理,能够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缩短治疗时间,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护理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气管切开是临床上为解决呼吸道梗阻,保持呼吸道通畅,救治危重患者的一项重要措施。正常情况下,鼻腔、咽腔及呼吸道均对吸入的气体有加温和湿化作用,气管切开后,吸入气体未经上呼吸道湿化而直接进入下呼吸道,导致呼吸道黏膜干燥的发生率高达30%-66%,从而导致气道黏膜损伤、纤毛运动受限、痰痂堵塞、肺部感染率升高等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9.
郗玉芝 《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8):1726-1727
2008年1月~2010年12月,我科共收治严重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行气管切开患者16例,经实施积极、有效的呼吸道管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气管切开患者两种气道湿化方法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冯元焕 《天津护理》2009,17(3):155-156
气管切开后,气道自身的湿化作用明显降低,湿化不足的气体进入气道引起呼吸道纤毛运动频率下降,使其清除分泌物的能力下降,肺部感染率升高,极易发生气管导管被阻塞。我科自2007年2月开始对气管切开患者采用注射器间断气管滴人和输液泵控制滴速持续滴入湿化液,并观察两种气管湿化方法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气管切开使用呼吸机的气道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绍勇  李虹 《现代护理》1999,5(4):12-13
气管切开是抢救呼吸衰竭患者的措施之一,能迅速引流下呼吸道分泌物,也便于与呼吸机相连接,改善患者的缺氧状况。但使用呼吸机后,如果呼吸道护理不当,可导致缺氧、呼吸道感染和肺不张等并发症,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现将我院1996年10月~1998年4月收治的19例患者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19例均为男性,年龄55~70岁,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呼吸衰竭18例,其中合并单侧气胸3例,双侧气胸2例;肺癌并发呼吸衰竭1例,均属Ⅱ型呼吸衰竭。气管切开前痰菌培养情况:白色念珠菌5例,肺炎双球菌7例,大肠杆菌1例,肺炎克雷伯氏菌4例。因…  相似文献   

12.
马爱芬 《齐鲁护理杂志》2005,11(12):1761-1762
目的:探讨颅脑疾病患者气管切开后较为合适的气道湿化方法。方法:随机将60例气管切开患者分为甲、乙、丙三组各20例。分别采用气道内间断滴入加湿法、超声波雾化吸入法、微量泵控制持续滴入法进行气道湿化。结果:微量泵控制持续滴入法效果最好。结论:微量泵控制持续滴入法湿化气道流速恒定、操作简单、省时省力、安全有效,气道湿化效果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14.
雷蕾 《当代护士》2008,(9):82-83
目的探讨气道灌洗在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38例气道切开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20例采用气道灌洗加传统气管内定时、间断滴注湿化法;B组18例采用传统间断滴注湿化法。结果A组患者刺激性咳嗽、脓痰、痰痂形成、气道出血,以及肺部感染率的发生均低于B组,均p〈0.01。结论气道灌洗对保持气管切开患者的气道湿化,减少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优于传统的间断滴注湿化法。  相似文献   

15.
气管切开患者应用输液泵持续气道湿化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输液泵持续输注液体进行气道湿化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输液泵持续输注液体进行气管套管内湿化,观察痰液的粘稠度及量。结果:患者未出现因套管口痰痂形成所致的气道阻塞。结论:输液泵持续输注液体进行气道湿化可有效防止气道阻塞。  相似文献   

16.
马爱芬 《齐鲁护理杂志》2005,11(23):1761-1762
目的探讨颅脑疾病患者气管切开后较为合适的气道湿化方法.方法随机将60例气管切开患者分为甲、乙、丙三组各20例,分别采用气道内间断滴入加湿法、超声波雾化吸入法、微量泵控制持续滴入法进行气道湿化.结果微量泵控制持续滴入法效果最好.结论微量泵控制持续滴入法湿化气道流速恒定、操作简单、省时省力、安全有效,气道湿化效果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颅脑疾病患者气管切开后较为合适的气道湿化方法.方法随机将64例颅脑疾病气管切开患者分为2组,分别采用气管内间断滴入法、输液泵控制持续滴入法进行气道湿化.结果实验组在气道湿化满意率、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操作耗时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输液泵控制持续滴入法湿化气道具有流速恒定、操作简单、省时省力、安全有效等优点,气道湿化效果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颅脑疾病患者气管切开后较为合适的气道湿化方法。方法:随机将60例气管切开患者分为甲、乙、丙三组各20例,分别采用气道内间断滴入加湿法、超声波雾化吸入法、微量泵控制持续滴入法进行气道湿化。结果:微量泵控制持续滴入法效果最好。结论:微量泵控制持续滴入法湿化气道流速恒定、操作简单、省时省力、安全有效,气道湿化效果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气管切开病人气道湿化管的制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金美  慈静 《现代护理》2001,7(12):56-56
气管切开的病人 ,为保证呼吸道湿化 ,最好持续滴入湿化液 ,每分钟 3~ 5滴。以往我们采用去掉头皮针针头的硅胶管 ,为气管切开病人做持续气管湿化 ,有以下缺点 :病人咳嗽或深呼吸时易将湿化管喷出 ;影响吸痰。吸痰时需取出 ,易污染 ,且不利于吸痰时的充分湿化。为解决以上问题 ,我们制作了新的气管湿化管。1 制作及使用方法将输液器插入配好的 2 5 0ml湿化液内 ,排气后 ,把头皮针针头从中部弯曲 90°,然后取下针头外塑料套管 ,将针头放于气管内套管内 ,弯曲部分卡于管口边 ,使针头紧贴气管内套管内壁 ,用胶布将头皮针针柄固定在内套管外…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气道湿化、定时吸痰、定时叩背、站立及功能锻炼等综合气道管理方案在气管切开病人护理中的效果。[方法]将40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采取气道湿化、定时吸痰、定时叩背、站立及功能锻炼等综合气道管理方案,对照组按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气道管理。[结果]气道湿化、定时吸痰、定时叩背、站立及功能锻炼等综合气道管理方案有效地降低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提高拔管成功率。[结论]综合气道管理方案在气管切开病人中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