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生物可吸收螺钉治疗距骨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分析应用可吸收螺钉治疗距骨骨折的方法、手术适应证、疗效与并发症以及应用中的注意事项。方法:应用生物可吸收螺钉治疗距骨骨折9例,术前住院时间0—7d,平均1.8d,对其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9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2年6个月,平均1年3个月,疗效优5例,良3例,差1例。结论:此方法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免除患者二次手术痛苦和距周组织损伤,不失为一种实用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可吸收螺钉联合腕关节成形术治疗舟状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可吸收螺钉联合腕关节成形术治疗舟状骨骨折32例.按Herbert分型:B4型3例,B1型5例,B3型6例,B2型18例.结果 平均随访18个月(10~26个月),1例失访.疗效按MMWSS评分:优9例,良14例,一般5例,差3例,优良率达74.2%,1例骨折不愈合.结论 可吸收螺钉联合腕关节成形术可作为治疗腕舟状骨骨折的一种可靠方法 ,又可以避免二次手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肱骨小头骨折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可吸收螺钉治疗肱骨小头新鲜骨折13例.结果:所有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X线片显示骨折解剖复位.13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24个月.骨折临床愈合的时间为6~9周.采用Morrey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价:优9例,良3例,差1例.结论: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肱骨小头骨折复位满意,固定牢靠,有利于骨折的愈合,避免二次手术,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闭合复位经皮可吸收螺钉固定治疗踝部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2年1月-2009年3月,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可吸收螺钉固定治疗31例外伤致踝部骨折患者。男19例,女12例;年龄15~67岁,平均39岁。内踝骨折12例,外踝骨折6例,双踝骨折10例,三踝骨折3例(后踝<1/4)。骨折AO分型:A型22例,B型6例,C型3例。伤后至入院时间为2 h~7 d,平均4.5 h;入院至手术时间3 h~11 d。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3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0~36个月,平均24个月。1例术后2个月螺钉断裂、骨折移位,二次手术采用金属螺钉固定后3个月骨折达临床愈合。其余30例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为3~4个月,平均3.2个月。末次随访时,参照Mast等疗效评定标准,获优22例,良7例,可2例,优良率93.5%。结论闭合复位经皮可吸收螺钉固定治疗易于闭合复位的踝部骨折,创伤小,固定较可靠,避免了二次手术取出,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生物可吸收材料治疗撕脱骨折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研究分析应用生物聚酯人工韧带、可吸收棒、可吸收螺钉治疗撕脱骨折的方法、疗效、特点以及应用中的注意事项.方法对37例患者行生物可吸收手术治疗并对相应的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7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3年8个月,平均18个月,疗效优29例,良8例,无差者.结论此方法符合撕脱骨折的特点,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无人体不良反应,免除患者二次手术痛苦,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诊经内踝截骨入路治疗复杂距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2006年10月至2011年7月共收治复杂距骨颈骨折16 例,男10 例,女6 例;年龄18~62 岁,平均39 岁.其中HawkinsⅡ型9 例,Ⅲ型7 例,截断的内踝及骨折的距骨均用加压螺钉固定,伤后至就诊时间1.5~6 h.结果 16 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69个月,平均38个月,全部骨折均临床愈合.依据Hawkins评分结果平均,优6 例,良6 例,可3 例,差1 例.结论 急诊经内踝截骨入路治疗复杂距骨颈骨折,疗效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Herbert螺钉治疗Ⅱ、Ⅲ型距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9年4月至2011年4月,应用Herbert螺钉治疗Ⅱ、Ⅲ型距骨颈骨折15例,其中男12例,女3例;年龄15~45岁,平均25岁。根据Hawkins分型,Ⅱ型10例,Ⅲ型5例。均在6h之内手术。结果本组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36个月,平均18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术后疗效按美国足踝关节协会踝与后足功能标准评定,优8例,良5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87.3%。结论Herbert螺钉治疗Ⅱ、Ⅲ型距骨颈骨折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经内外踝截骨入路可吸收螺钉固定治疗复杂距骨体部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介绍经内外踝截骨入路可吸收螺钉固定治疗复杂距骨体部骨折的方法,探讨其近期疗效.[方法]自1998年3月~2003年1月,收治复杂距骨体部骨折8例,男5例,女3例,年龄19~46岁,平均28.9岁;坠落伤4例,车祸伤3例;重物砸伤1例;左侧5例,右侧3例;合并踝部骨折2例,开放骨折脱位1例,均应用经内外踝截骨入路可吸收螺钉固定手术治疗.[结果]全部病例均获得随访1~3 a,平均1.3 a.根据患者主诉、后跟及踝关节的外形、功能及X线片征象来评价临床疗效.按Hawkins疗效标准:优4例(50%),良2例(25%),可l例(12.5%),差1例(12.5%),优良率为75%,本组病例均未出现距骨体坏死.[结论]经内外踝截骨入路可吸收螺钉固定手术是治疗复杂距骨体部骨折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髌骨骨软骨骨折的临床特征、诊治要点和治疗方法 .方法 2002年10月至2006年12月,采用手术治疗21例髌骨骨软骨骨折患者,其中17例新鲜骨折,以钢丝内固定2例,以2~3枚AO微型螺钉固定4例,Ethicon可吸收缝线固定4例,以1~2枚小的可吸收螺钉固定5例,2例行膝关节镜检手术;4例陈旧性骨折中,2例切开予以行髌骨内侧关节面修整,游离骨折块清除,1例行关节镜手术取出小骨块,另1例行AO微型螺钉内固定术.结果 21例平均随访32.3个月(12~48个月),20例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6~10周,平均8周.膝关节功能完全恢复正常20例,膝关节疼痛、活动受限1例.按照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15例,良2例,可4例,优良率为80.9%.结论 临床中髌骨骨软骨骨折易漏诊与误诊,应用CT薄层扫描、MRI及关节镜检查可避免.确诊后应及早手术,切开复位、应用可吸收螺钉和可吸收缝线固定或关节镜检手术,是效果良好的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距骨骨折脱位,防止距骨后期坏死的方法。方法对28例距骨骨折脱位进行回顾性研究,随访治疗效果。早期手术,运用克氏针及可吸收螺丝钉固定距骨,跗外侧血管束植入距骨。结果本组28例,随访6个月~9年,平均26个月,优良率为96.4%,效果满意。结论早期手术加血管束植入治疗距骨骨折脱位,操作方法简单实用,临床疗效确切,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内固定术后,椎弓根螺钉断裂与植骨融合方式之间的关系,以探讨胸腰椎骨折植骨融合的最佳方式。[方法]回顾性研究1995年5月~2005年12月本院脊柱外科收治的胸腰椎骨折病人197例,其中A组单纯内固定(不植骨)患者14例,B组“H”形椎板植骨21例,C组横突间植骨67例,D组椎间、椎内联合横突间植骨95例。[结果]术后随访6~32个月,内固定断裂12例,其中A组4例,B组3例,C组5例,D组0例,4组中D组内固定断裂率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结论]椎间、椎体内联合横突间植骨重建脊柱三柱的稳定性,符合人体生物力学原理,能有效降低内固定断裂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18.
19.
We reviewed 39 patients with displaced three- and four-part fractures of the humerus. In 21 patients (group A) we had used an anatomical prosthesis for the humeral head and in 18 (group B) an implant designed for fractures. When followed up at a mean of 29.3 months after surgery the overall Constant score was 51.9 points; in group A it was 51.5 and in group B 52.4 points. The subjective satisfaction of the patients was assessed using a numerical rating scale and was similar in both groups. In group A complete healing of the tuberosities was found in 29% and 50% in group B. Partial integration was seen in 29% of group A and in only one patient in group B, while resorption was noted in 43% of group A and 44% of group B. The functional outcome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in patients with complete or partial healing of the tuberosities (p=0.022). The specific trauma prosthesis did not lead to better healing of the tuberosities. The difference in clinical outcome obtained by the two designs did not reac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