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0 毫秒
1.
晁文波 《山西临床医药》2009,(32):2175-2177
目的:观察纤溶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进行对比研究,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纤溶酶200U,以生理盐水250ml稀释后静脉点滴,每日一次,连用7天。结果:治疗组显效率和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存活患者日常活动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用药后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比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治疗组无增加出血事件及其他副作用。结论:纤溶酶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发作期血液高凝状态的变化。方法:选择2003-01/2003-10上海市扬浦区中心医院呼吸内科住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患者30例为患者组,男20例,女10例。选择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自愿者25名为对照组,男15名,女10名。均自愿参加。给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患者常规治疗。患者组在入院当天及病情稳定出院前取动脉血1mL作血气分析,包括氧分压、二氧分碳分压和血pH值。取静脉血1mL送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反应检测两组对象静脉血中P-选择素、D-二聚体、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的水平。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患者30例,健康人25人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检测动脉血P-选择素水平反映血小板活化程度:患者组治疗前后明显高于对照组(t=9.17,4.02,P<0.01),患者组治疗前明显高于治疗后(t=7.66,P<0.01)。②检测D-二聚体、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水平反映血液是否处于高凝状态及内皮细胞功能:患者组治疗前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治疗后(t=3.92~10.42,P<0.01)。③检测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水平反映人体纤溶功能:患者组治疗前后明显高于对照组(t=8.59,8.69,P<0.01)。④检测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水平反映人体纤溶功能:患者组治疗前后明显低于对照组(t=18.33,18.42,P<0.01)。治疗后恢复不明显。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患者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pH值、白细胞、中性粒细胞与血小板活化因子及纤溶功能的相关性:氧分压与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呈显著负相关(r=-0.364,-0.410,P<0.05);二氧化碳分压与D-二聚体呈显著正相关(r=0.442,P<0.05),与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呈显著负相关(r=-0.481,P<0.01);pH与P-选择素、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呈显著负相关(r=-0.367,-0.387,-0.404,P<0.05),与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呈正相关(r=0.659,P<0.01);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均与P-选择素呈显著正相关(r=0.413,0.351,P<0.05)。结论:①P-选择素参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的炎症反应过程,急性发作期时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血管内皮细胞受损,纤溶功能受损。②缺氧、酸碱失衡、炎症影响血小板功能。  相似文献   

3.
纤溶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纤溶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副作用。方法 :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3 0例 ,对照组 3 0例 ,两组患者均为发病 72h内的急性期病例。两组基础治疗相同 ,对照组用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 ,治疗组用纤溶酶注射液静脉滴注 ,连用 7d。采用 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CSS)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 3、7、14d的临床疗效 ,并采用Barthel指数 (BI)评定 90d时的生活质量 ,比较 14d时两组脑梗死体积大小和副作用。结果 :CSS评定治疗组总有效率达 86 7% ,对照组总有效率达 66 7% ,两组对比疗效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90d时Barthel指数 (BI)评定及 14d时两组脑梗死体积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两组均未发现明显副作用。结论 :纤溶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 ,临床效果确切 ,无不良反应 ,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纤溶酶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前瞻性研究,纳入非溶栓治疗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115例,随机分为纤溶酶组55例和对照组60例;在脑梗死基本治疗的基础上,纤溶酶组给予纤溶酶200~300 U,静脉滴注7 d,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安慰剂)250 mL,静脉滴注7 d。比较2组发病后90 d的死亡率及生活依赖率,住院期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发生出血性转化(HT)情况。结果:2组发病后90 d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纤溶酶组生活依赖率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期间纤溶酶组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2组HT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伴HT患者的预后不劣于不伴HT的患者。结论:纤溶酶治疗急性期脑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联合依达拉奉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显著高于对照组(6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ADL指数评分和NIHSS评分改善更为显著,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联合依达拉奉治疗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患者的神经缺损程度,还可以促进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高,进而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小剂量尿激酶联合纤溶酶治疗急性血栓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院急性血栓性脑梗死1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90例、纤溶酶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三组均予脑保护剂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尿激酶与纤溶酶静脉滴注;纤溶酶组加用纤溶酶静脉滴注;对照组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比较三组神经系统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治疗组治愈27例,显效51例,好转6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3.3%;纤溶酶组治愈3例,显效6例,好转6例,无效9例,恶化6例,总有效率50.0%;对照组治愈2例,显效6例,好转7例,无效11例,恶化4例,总有效率50.0%.治疗组总有效率与纤溶酶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纤溶酶组治疗前纤维蛋白原含量与治疗24 h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h后治疗组、纤溶酶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尿激酶分次静脉滴注联合纤溶酶静脉滴注治疗急性血栓性脑梗死效果显著且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尿激酶静脉溶栓临床疗效,探究其安全性及临床使用价值。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30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脱水即营养疗法以及纤溶酶5 U,静脉给药15d,1次/d;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尿激酶、纤溶酶。15d后对比分析2组药物作用效果。结果 2组临床功能评分存在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激酶临床作用效果十分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丁苯酞用于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及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4月~2020年4月收治的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予以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丁苯酞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认知功能。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脑梗死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14d后两组患者脑梗死体积较治疗前显著缩小,且观察组缩小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和蒙特利尔认知功能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蒙特利尔认知功能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用于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中,可提高治疗疗效,促进患者血栓吸收,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提升其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纤溶酶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效果观察。方法本组对象为某院收治的79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按照住院单双号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纤溶酶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点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1%)明显高于对照组(78.9%),组间比较,P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为(8.2±2.5)分,对照组治疗后NIHSS评分为(21.6±3.3)分,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红细胞压积(H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s-CRP、IL-6、HCT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纤溶酶治疗大面积脑梗死,有助于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了治疗效果,临床治疗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及凝血纤溶相关指标,以期对急性脑梗死疾病的诊疗提供借鉴。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4年6月入住该院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急性脑梗死患组和非急性脑梗死患组按1∶1配对,测量两组患者的Hcy及凝血纤溶相关指标。结果非急性脑梗死组同型半胱氨酸(Hcy)、D-二聚体、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水平明显低于急性脑梗死组;非急性脑梗死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明显高于急性脑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梗死组经治疗后,进展组Hcy、D-二聚体、t-PA、PAI-1明显高于非进展组;进展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明显低于非进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D-二聚体、tPA、PAI-1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Hcy及凝血纤溶相关指标水平可有效判断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预后和进展,D-二聚体水平与患者的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1.
蕲蛇酶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蕲蛇酶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方法将我院同期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2例,低分子右旋糖酐对照组60例,于治疗前后分别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对血流变学指标各查一次。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血流变学指标有显著改变(P<0.01),基本痊愈12例,显著进步34例,进步18例,总有效(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64例(88.9%),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蕲蛇酶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好,安全度高,副作用少,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2.
黄雯雯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5):6065-6067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浆溶血磷脂酸(LPA)和酸性磷脂(AP)的影响。方法 72例该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常规应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营养脑细胞、脱水降颅压等对症支持处理,治疗组加用奥扎格雷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浆LPA、AP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LPA、AP较前均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LPA、A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可降低血浆LPA和AP水平。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紫外线照射充氧自血回输(UBIO)治疗急性脑梗塞的机制,我们选择经头颅CT证实发病3天以内的脑梗塞患者124例,随机分为UBIO组和复方丹参对照组各62例.疗程10天。UBIO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30.6%及88.7%,对照组为12.9%及72.6%,两组差异有显著性。UBIO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脑血流量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而对照组不明显。UBIO组血小板粘附及聚集功能明显抑制。从而认为紫外线照射充氧自血回输治疗急性脑梗塞效果明显,通过改善血液流变学,提高脑血流量,抑制血小板粘附及聚集功能而实现  相似文献   

14.
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疗效。方法:急性脑梗塞86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除给予常规治疗外,治疗组44例给予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24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日一次:对照组42例给予复方丹参2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一次。两组患者均治疗15d后进行疗效评定.并对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血小板粘附率及血脂等生化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基本治愈率6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6%(P〈0.01),且马来酸桂哌齐特的抗凝降纤作用明显。结论: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急性脑梗塞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银杏叶制剂(GinkgobilocaleavepreparationGBLP)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的疗效。方法:68例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采用GBLP静滴。对照组32例采用维脑路通和胞二磷胆碱静滴。两组常规治疗相同。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4%和84.3%(P<0.01)。结论:GBLP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东菱精纯克栓酶(DF521)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经临床和脑CT扫描或磁共振成像检查确诊的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DF521治疗组(30例)和复方丹参注射液对照组(30例)。2组均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4日作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合治疗后患者的病残程度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0%)明显高于对照组(66.7%),P<0.05。2种治疗药物对凝血功能均无明显影响。结论:东菱精纯克栓酶可作为急性脑梗塞早期治疗安全、有效的新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蝮蛇抗栓酶与川芎嗪加维脑路通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方法:将7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48例用蝮蛇抗栓酶0.5U溶于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每日1次;B组22例用川芎嗪120mg加维脑路通400mg溶于5%葡萄糖500ml中静滴,每日1次。疗程均为20天。结果:临床总有效率A组为93.75%,B组为95.45%,2组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显效率A组(52.08%)优于B组(36.36%)。2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变化除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粘附率A组较B组下降明显外,大多无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川芎嗪加维脑路通与蝮蛇抗栓酶都是治疗急性脑梗塞的有效药物;蝮蛇抗栓酶疗效优于川芎嗪加维脑路通,但其禁忌证较多。  相似文献   

18.
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30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李亮 《新医学》1999,30(1):11-12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速避凝)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60例起病在48小时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低分子肝素及普通治疗。结果:治疗组比对照组治愈率(P〈0.05),总有效率(P〈0.01),明显提高。结论:本疗法疗效理想,应用方便,副反应轻而少,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共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疏血通注射液,对照组应用丹参注射液,疗程2周,治疗前后应用神经缺损评分判断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对照组为73%。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速避凝、赛莱乐联合应用对急性脑梗塞的疗效。方法:79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1例)用速避凝0.4 mL,每12 h注射1次,共用7 d,赛莱乐15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静脉滴注,1次/d,共15 d。对照组(38例)应用维脑路通0.4加入低分子右旋糖酐500 mL静脉滴注,1次/d,共15d。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血液流变学改变。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及显效率分别为92.68%、75.61%;对照组总有效率及显效率分别为81.58%、47.3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凝血酶原时间、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均比对照组有显著改善(P<0.05)。无继发出血等副作用。结论:速避凝、赛莱乐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脑梗塞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