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三部推拿法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失眠又称不寐,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病症,有情志所伤、心脾两虚、阴虚火旺等多种病因,严重的妨碍了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健康,并能加重或诱发心悸、胸痹、眩晕、中风等证。我们采用三部推拿法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56例,疗效确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拔罐联合刮痧在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心脾两虚失眠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艾司唑仑片治疗;观察组给予拔罐联合刮痧治疗,比较两组睡眠质量改善情况.结果: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两组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D)评分方面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  相似文献   

4.
5.
目的:观察并探讨归脾汤加减在心脾两虚型失眠中的作用及疗效。方法:将入选失眠患者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5例,实验组依据患者特点给予归脾汤加减,对照组给予艾司唑仑口服。结果:实验组有效率及复发率分别为90.91%、18%,对照组总有效率及复发率分别为74.55%、36.17%,实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归脾汤治疗失眠可做到因人而异,从本论治,因而疗效确切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药结合针刺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予中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针刺疗法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中医症状评分对两组进行比较,并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PSQI总分、焦虑抑郁总分、中医症状总分均低于治疗前,治疗组PSQI总分、焦虑抑郁总分、中医症状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药结合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灸疗法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8例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采用针灸疗法,主穴:百会、神门、三阴交、安眠。配穴:心俞、脾俞、内关、四神聪、足三里。针灸并用。结果:临床治愈22例,显效30例,有效8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8.23%。结论:针灸治疗失眠症疗效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归脾汤加减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2019年就诊于门城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西药艾司唑仑治疗,治疗组采用归脾汤加减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5.7%(30/35)和51.4%(18/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归脾汤加减对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疗效较佳,能够有效改善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辽宁中医杂志》2015,(5):1087-1089
目的:评价雷射针刺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名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雷射针刺治疗组28例,传统针刺对照组28例,中药对照组28例,分别于治疗2个疗程后,对其治疗结果进行前后比较。结果:治疗前后PSQI积分、各成分得分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雷射针刺治疗组对其改善程度与传统针刺对照组相当(P>0.05),对中医症状评分、PSQI积分及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的改善优于中药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雷射针灸治疗组为89.29%,传统针刺对照组为85.71%,中药对照组为78.57%。结论:雷射针刺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归脾汤拆分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3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根据病机拆分归脾汤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疗效。方法:将60例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采用由归脾汤拆分而成的"寤方"和"寐方",分别于晨起和睡前服用,对照组服用归脾汤治疗。疗程均为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失眠症疗效以及反映睡眠质量和日间觉醒状态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改良困倦量表(mESS)等疗效指标。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失眠症疗效类似,但试验组能更有效改善睡眠质量,其相关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根据失眠病机合理拆分方剂较单纯辨证论治指导下的成方能够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相关文献,从针剌及其配合、电针波形、取穴及针法等特点方面,就心脾两虚型失眠针灸治疗的现状进行了总结,为进一步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归脾汤加味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疗效。方法:将100例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0例,治疗组口服归脾汤加味治疗,对照组口服艾司唑仑片治疗。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临床治愈24例,显效2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对照组临床治愈17例,显效26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6%。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前总睡眠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总睡眠时间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总睡眠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头晕目眩、神疲乏力、心悸症状改善明显(P〈0.05)。结论:归脾汤加味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发泡疗法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从2003年1月至2006年6月用发泡疗法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4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40例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关于失眠症诊断标准(非器质性失眠症)及中医《针灸临床辨证论治》[1]中失眠属心脾两虚型。主要表现为难寐易醒,头晕目眩,心悸健忘,神疲肢倦,饮食乏味,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细弱。其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31~65岁,平均48·6岁;病程最短4年,最长16年。40例均为未使用精神类药物或停药2周以上,不存在严重躯体疾病,能耐受发泡治疗者。2治疗方法取雄黄3g,百草霜2g,大蒜1…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归脾汤加减治疗心脾两虚型原发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采集我院脑病门诊心脾两虚型原发性失眠患者11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6例,治疗组口服归脾汤加减方治疗,对照组口服艾司唑仑片治疗,两组均4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等。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归脾汤加减治疗心脾两虚型原发性失眠疗效明显,且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5.
谭涛  王金贵  李华南 《四川中医》2013,(10):127-133
目的:评价通脉调神手法治疗心脾两虚型心理生理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本病门诊患者,采用临床随机、对照法研究,按照1:1比例分为手法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每组30例,疗程为20天,治疗后第3个月末进行随访。以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评分作为观察指标。观察每组各分期治疗前后和组间客观指标变化,观测各期各项客观指标数值的改善情况。结果:通脉调神推拿手法治疗本病的疗效显著。手法治疗组愈显率为70%,总有效率为96.7%,西药对照组的愈显率为56.67%,总有效率为86.67%,手法治疗组优于西药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经过治疗,两组的评分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从入组到随访期,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与SCL-10量表在各阶段均存在较强的相关性(P〈0.01)。随访统计复发率方面,手法治疗组复发率为3.3%,西药组复发率为26.67%,手法治疗组复发率低于西药对照组,有较强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脉调神手法治疗心脾两虚型心理生理性失眠的疗效显著,有效地避免了西药治疗存在的依赖性、成瘾性。通脉调神手法是治疗心理生理性失眠安全有效的方案,复发率低,是一个简便验廉、规范化、适于推广应用的心理生理性失眠临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针刺配合头部按摩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30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失眠,中医学称之为不寐、目不瞑或不得眠。轻者入睡困难,眠而易醒,或醒后不能再寐,亦有时寐时醒者,严重者整夜不能入睡,长期失眠会影响正常的日间活动,损害生活质量,并大大增加患其他疾病的危险。我们自1996年开始使用针刺配合头部按摩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30例,疗效较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笔者采用归脾丸内外并治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患者6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120例失眠患者均为本中心门诊病例。均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不寐"和"心脾两虚证"的诊断依据明确诊断。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60例中,男28例,女32例;平均年龄42.3±6.8岁;平均病程19.98±27.55月。对照组60例中,男  相似文献   

18.
戴敏 《新中医》2015,47(8):287-289
目的:观察推拿联合中医睡眠护理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例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推拿联合中医睡眠护理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地西泮片进行治疗。观察比较2组治疗4周后的睡眠情况、失眠复发情况和药物不良反应情况以评价2种疗法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48.00%,对照组治愈率为27.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复发率为35.42%,对照组复发率为37.04%,2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0%,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采用地西泮片治疗的患者相比,应用推拿联合中医睡眠护理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在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方面均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药归脾汤联合针刺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12例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1组、治疗2组;对照组口服艾司唑仑片及谷维素片治疗,治疗1组服用中药归脾汤,治疗2组服用中药归脾汤联合针刺治疗。结果:治疗1组与治疗2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6.48%、94.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86%(P<0.05);治疗1组、治疗2组PSQI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2组改善程度优于治疗1组(P<0.05);治疗1组与治疗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10%、2.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03%(P<0.05)。结论:归脾汤联合针刺治疗可明显改善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患者失眠、头晕目眩、倦怠乏力、心悸健忘等症状,且不良反应率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著名温病学家杨进现任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杨进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和中医教育近40年,学验俱丰。笔者跟随老师学习,受益匪浅,现将老师治疗心脾两虚所致失眠的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