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3.
鼻肠营养管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肠营养管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和护理方法.方法:术中经胃肠吻合口将营养管插入输出段空肠内,用于术后肠内营养.结果:肠内营养后,肠功能恢复早,改善了患者营养状况.结论:鼻肠营养管用于术后肠内营养,能有效改善机体营养状况,提高免疫力,促进肠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5.
蔡茂庆 《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4)
介绍26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Child术式进行胃肠道重建,胰管外引流预防术后胰瘘方法。结果26例术后仅1例发生胰瘘。并对胰瘘原因、胰管内引流与外引流的优缺点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性分析3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胰瘘的发生与胰管外引流及生长抑素应用的关系。方法对31例采用W h ipp le术式的病例作胰空肠端端吻合或胰空肠端侧吻合;16例胰管放支架管引流;所有病例术后完全静脉营养,15例应用醋酸奥曲肽注射液、生长抑素治疗。结果本组术后共发生胰瘘6例,发生率为19%。其中胰管放置支架管行外引流的16例中仅1例发生胰瘘(6.2%),而未放置支架管引流的15例有5例出现胰瘘(33.3%),两者差异明显(P〈0.05)。术后应用及未用生长抑素胰瘘的发生率分别为3/15(20%)及3/16(18.7%),两者无明显差异(P〉0.05)。但在未放置外引流患者中应用及未用生长抑素胰瘘的发生率分别为1/6(16%)及4/9(44.4%)(P〈0.05)。结论胰管外引流能明显减少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发生。生长抑素仅对防止未行胰管外引流的胰瘘发生有益。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鼻肠营养管的护理。方法:对置管方法,营养液配置、输注方法、输注速度的护理进行分析。结果:28例壶腹周围癌病人,除1例发生小的胆瘘外,其余无任何并发症发生。结论:鼻肠营养管用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禁食期间的肠内营养,能提高病人的免疫力,有效防止细菌异位,预防和减少了胆瘘、胰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9.
10.
胰胆瘘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一旦发生,其死亡率甚高。为防止胰肥瘘的发生,近年来有多种手术方法的改进,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作者自1986年9月~1990年11月采用经鼻胰管引流的方法,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9例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性8例,女性1例。年龄38~74岁。其中胰头癌7例,壶腹部癌2例。行胰空肠套入法6例,胰胃套入法3例。1.2 操作方法:术前把一条长1.5m,直径0.3cm,末端5cm内打有多个侧孔的硅胶管或塑料管与胃管在末端结扎固定,清毒后经鼻插入胃腔。在完成胰十二指肠切除后解开 相似文献
11.
胰瘘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易引起术后感染和出血,导致二次手术治疗甚至死亡,有效地减少胰瘘的发生可提高患者的术后生存率。因此,PD后胰瘘的防治历来受到外科医师的关注。胰瘘发生的相关因素很多,如患者全身因素、手术相关因素、疾病相关因素,认识并了解胰瘘的发生及其相关因素对胰瘘的防治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13.
14.
扩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胰腺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腺癌作为一种恶性程度很高的消化道肿瘤,近年来发病率有明显升高的趋势,外科手术是目前唯一可能治愈的治疗手段。但胰腺癌起病多隐匿,发现时常已伴有淋巴结转移或邻近血管侵犯,因此手术切除率低,复发率高。国内外外科医师一直致力于改进术式以提高术后的远期疗效,在标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基础上出现了以提高根治切除率为目的的扩大切除术。该文就扩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病理生理基础、手术范围、适应证及手术难点等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02年10月至2010年10月间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48例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全组病例无手术死亡.术前接受减黄治疗16例,加行空肠造瘘术18例;术后病检胰头癌8例,胆总管下段癌7例,十二指肠乳头癌12例,壶腹周围癌10例,慢性胰腺炎5例,胆总管下段腺瘤2例,十二指肠管状腺瘤1例;术后胰漏3例,腹腔出血1例,消化道出血3例,胃瘫4例,术口裂开1例;统计学分析提示消化道重建方式与并发症的发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空肠造瘘可缩短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P〈0.05);合并糖尿病者术后胃瘫高发(P〈0.05).结论围手术期的完善处理对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疗效至关重要;不同消化道重建方式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别.附加空肠造瘘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容易出现胃瘫.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改良超滤连负压吸引技术在小儿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中对输血及术后出血的影响。方法30例接受CPB下心脏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分为常规超滤组(CUF组)和改良超滤组(MUF组)。观察术中库血用量、血浆用量、红细胞比容的变化,并用SSPS/PC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MUF组库血用量、血浆用量、显著低于CUF组(P〈0.01),且滤出水量明显多于CUF组(P〈0.01)。结论在婴幼儿心脏手术中,改良超滤可有效排出体内水分,提高红细胞比容,明显减少输血及术后出血,是节约用血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脑脊液引流在早期颅内破裂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择取该院2012年6月—2014年9月间收治的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进行抽样,随机选取64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术后7 d推行脑脊液引流,实验组术后推行早期脑脊液引流,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96.88% vs 75.00%)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18.75% vs 46.87%)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脑脊液引流在早期颅内破裂动脉瘤治疗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临床上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椎管环状减压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应用椎管环状减压、AF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及椎体后外侧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32例。结果按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m erican sp inal in jury assoc iation,ASIA)神经损伤分级标准评定,27例不完全性损伤患者提高1-3级,5例完全性损伤患者部分神经功能有所恢复;术后伤椎高度和矢状面指数(sagital index,SI)有显著改善;螺钉位置全部良好,无折断、弯曲、松动现象。结论椎管环状减压、AF椎弓根螺钉系统及椎体后外侧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有利于恢复神经功能和脊柱的生理弧度、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MRI对管内型微小听神经瘤诊断的价值。方法经手术和病理证实资料完整的管内型微小听神经瘤14例。肿瘤均局限于内听道内。GE1.5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SE、FSE、3D FIESTA序列及Gd—DTPA增强检查肿瘤。分析肿瘤的形态、信号、强化方式等影像学特征。结果14例肿瘤均位于内听道内,其中7例肿瘤达内耳门,9例肿瘤达内听道底。与脑实质比较,14例肿瘤T1WI均为等信号,11例T2WI为等信号,2例T2WI为略长信号,1例T2WI为略短信号。增强后肿瘤均呈中度至明显强化。14例肿瘤3D FIESTA呈低信号。结论对于管内型微小听神经瘤的诊断,MRI优于CT,应作为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