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87例文献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医药信息镜像系统"、"中华医学会期刊数据库",对2001年1月~2009年1月国内公开报道的他汀类药物所致不良反应87例进行统计分析。临床应高度重视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以确保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2.
温冬华 《医药导报》2013,32(6):818-820
他汀类药物是临床广泛应用的调脂药物,在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应用范围和使用人群的增加,其不良反应报道逐渐增多。其不良反应包括他汀类药物相关性肌病、肝损害、增加出血性卒中风险、皮肤损害、尿频、性功能障碍、胃肠道反应、关节痛等。该文对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和防治措施进行简要综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他汀类药物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特点。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使用他汀类药物33例出现不良反应病例资料,对患者一般情况、用药情况及不良反应表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3例不良反应共涉及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3种用药,症状表现以消化系统反应和泌尿系统反应为主。结论:规范他汀类药物临床用药,严格控制使用剂量,注意适用范围及与其他药物配伍,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5.
目的分析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现状及控制措施,以降低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研究2009年2月至2013年2月收集40例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不良反应发生现状。结果 40例不良反应患者中,男性占28例,女性占12例,其中中老年人患者有29例,所占比例最高(72.5%)。其中神经肌肉系统15例,占37.5%、消化系统10例、占25.0%,皮肤及附件9例,占22.55%,其他6例,占15.0%。结论临床应高度重视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现象,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进行控制,才能减少不良反应发生,保证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ADR)的一般规律及特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利用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维普医药信息资源系统、万方数据医药信息镜像系统,对2001年1月~2013年12月国内报道的他汀类致69例ADR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9例ADR患者中,男性41例(59.42%),女性28例(40.58%),辛伐他汀最高44例(63.77%),主要临床表现为:肌肉系统的肌肉疼痛、肌酸磷酸激酶升高,消化系统的转氨酶升高、药物性肝炎或肝损害,泌尿系统的尿色加深,神经系统的乏力等。结论临床应高度重视他汀类药物的ADR,以确保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7.
他汀类药物致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临床一线调节血脂药他汀类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1998~2008年内国内报道的使用他汀类药物致不良反应85例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以肌肉毒性反应常见,其次为肝脏毒性反应以及其它不良反应(锥体外系反应、多尿等)。结论临床应用应严格掌握用药指征、规范用药剂量及联合用药,密切观察患者临床表现及生化指标监测结果,确保其用药安全,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心血管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他汀类药物近来已成为治疗血脂异常的主要药物。他汀类药物上市20年的历程表明,总体上耐受性良好,但对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下面浅谈一下他汀类降脂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相似文献   

9.
他汀类药物致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邹晓波 《中国药房》2006,17(23):1809-1810
目的:探讨临床一线降脂药他汀类药物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00年~2005年国内报道的使用他汀类药物致不良反应19例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以肌肉毒性反应常见,其次为肝脏毒性反应以及其它不良反应(神经系统反应、关节肿痛、过敏等)。结论:应严格掌握用药指征、规范用药剂量及联合用药,密切观察患者临床表现及生化指标监测结果,确保其用药安全,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月住院使用他汀类药物且因药物不良反应而上报的患者366例,对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年龄、性别、发生时间及不良反应表现等进行统计。结果: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中男190例,女176例,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0岁以上患者201例,60岁以下患者165例,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为用药后3 d~1.5年,其中胃肠道症状143例(39.1%),肌肉疼痛、无力112例(30.6%),肝功损害78例(21.3%),肾功能异常26例(7.1%),失眠7例(1.9%)。其中使用辛伐他汀发生不良反应123例(33.6%),发生率最高。结论: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主要以肌肉、肝毒性为主,使用过程中需监测肝功、肌酸激酶,避免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1.
杨波  王来成 《安徽医药》2017,21(1):186-188
目的 为促进临床更合理地使用他汀类药品,为其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汇总徐州市2015年1月—2016年6月66例他汀类药品的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 60岁以上病人服用他汀类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其中以胃肠道反应最为常见,使用辛伐他汀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结论 他汀类药品应从小剂量开始服用,加强监测,确保病人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介绍近年来他汀类药物引发的不良反应及其药物动力学特性,探讨他汀类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及注意事项。方法收集与分析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期刊全文库(2002年1月-2011年3月)相关文献,结合临床,进行综合分析及述评。结果他汀类药物应避免与抑制其代谢的药物合用,或选择无或很少相互作用的同类药物。结论随着适用人群的扩大,患者的临床情况千变万化,因此,须遵循个体化防治原则,选择更为理想的他汀类药物。  相似文献   

13.
10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及引发的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1日-2007年11月20日收集到的101例ADR报告分别从药物种类、抗感染药物类别、给药途径及患者年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1例不良反应中,涉及抗菌药物72例,占71.29%;中药注射剂8例,占7 .92%;静脉给药引起的不良反应81例,占80.20%。不良反应最常见的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结论:应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及中药注射剂,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质量监测,避免或减少ADR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4.
儿童中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病人特别是儿童常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在新生儿监护室中发生的不良反应高达30%。甲氧氟普胺引起的肌张力障碍,抗惊厥药引起嗜睡,氯霉素引起灰婴综合征以及皮质类固醉造成的发育障碍都可在儿童中出现。药物有关不良反应在儿童中发生率比成人高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儿童代谢功能不成熟之故。  相似文献   

15.
复方丹参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包括变态反应及心血管、泌尿、消化、神经及肌肉等系统不良反应,本文通过分析复方丹参注射液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保证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6.
利多卡因的不良反应及其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利多卡因的不良反应及其处理方法。方法总结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期间应用利多卡因所有病例中出现的所有不良反应及其相关因素。结果利多卡因可出现恶心、呕吐等消化道不良反应,眩晕、耳鸣、昏迷、燥狂、诱发精神病发作等神经精神不良反应,窦性停搏、心力衰竭、房室传导阻滞等心血管不良反应;心、肝功能不全时易出现昏迷等严重不良反应,肾功能不全时很少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利多卡因可出现多种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的出现与剂量、注射速度及机体的机能状态有关,有些则与此无关,必需高度个体化用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临床特点,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噻唑烷二酮类在中国上市以来CNKI、VIP数据库收载的不良反应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噻唑烷二酮类不良反应的文献报道共24例次;年龄60岁以上发生率较高(16例,66.7%);多发生在用药1月后(11例,45.8%);分别涉及红细胞异常、心血管系统一般损害、代谢和营养障碍、肝胆系统损害等多个系统/器官。结论:临床合理使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的同时,加强用药监测,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06-2009年上报的190份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及分析。结果涉及ADR的药品共16类,总计86个品种,以抗微生物类药物最多(25种,86例),其次为营养神经系统药物和心血管系统药物(分别为27例和21例);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最多(65例)。结论临床应当重视ADR监测并及时报告,以减少或避免ADR的重复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孟鲁司特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临床特点,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孟鲁司特在中国2002年上市以来-2013年8月CNKI、VIP数据库收载的不良反应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孟鲁司特药品不良反应的文献报道共17例次;年龄60岁以上发生率较高(7例,41.2%);多发生在用药1周以内(14例,82.3%);累及的器官或系统较多,以神经系统损害为主(6例,35.3%),主要表现为行为及精神异常。结论:临床合理使用孟鲁司特的同时,加强用药监测,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