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女性绝经前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危险因素的变化。方法将283例女性按是否患CHD分CHD组154例,对照组129例;按绝经与否分绝经前组78例(绝经前CHD组34例,绝经前对照组44例),绝经后组205例(绝经后CHD组120例,绝经后对照组85例)。记录患者年龄、体质指数(BMI)、基础病史和月经情况。检测总胆固醇(CHO)、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 LDL-C)、载脂蛋白(Apo)AI、Apo B、脂蛋白a(Lpa)、同型半胱氨酸(HCY)、高敏C反应蛋白(hs CRP)。结果 CHD组的年龄、CHO、TG、LDL-C、v LDL-C、Lpa、Apo B、hs CRP水平,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冠心病家族史比例均高于对照组,HDL-C低于对照组;绝经前、后CHD组高血压史、糖尿病史比例,CHO、TG、LDL-C、v LDL-C、Lpa、Apo B、hs CRP水平均分别高于其对照组;绝经后CHD组HDL-C低于绝经后对照组。高血压、糖尿病、LDL-C是绝经前CHD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CHO是绝经后CHD的独立危险因素,HDL-C是保护因素。绝经后CHD组高血压比例、CHO、LDL-C高于绝经前CHD组。结论绝经后女性CHD患者血压异常和血脂紊乱较绝经前更为普遍,应积极控制上述因素以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观察女性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与;太动脉造影特点,提高女性冠心病的诊断率。方法 对61例疑诊为冠心病的女性行冠状动脉造影后分两组,冠心病组30例,冠状动脉狭窄≤50%;非冠心病组31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或管径狭窄〈50%,比较两级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结果 女性冠心病组发病年龄较非冠心病组为高(P〈0.01),冠心病组有典型心绞痛,且伴有特异ST-T变化,女性平析运动试验假阳性率高(56.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绝经后女性冠心病及冠脉病变程度与血尿酸(SUA)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15年8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602例疑诊为冠心病(CAD)的绝经后女性,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CAD组381例和非CAD组221例,观察两组年龄、吸烟、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SUA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再以冠脉病变支数和Gensini积分评价绝经后女性CAD组患者冠脉病变的范围和程度,并分析其与SUA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 ①绝经后女性CAD组SUA水平明显高于非CA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②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绝经后女性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高血压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SUA。③冠状动脉三支病变组SUA水平高于双支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也高于单支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双支病变组SUA水平高于单支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④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SUA水平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s=0.446,P < 0.05)。结论 SUA水平的升高与绝经后女性冠心病发生密切相关,且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女性冠心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女性人群预防冠心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68例,并根据年龄、文化程度、家庭状况等进行1:1配对.结果 单因素分析发现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脂代谢紊乱病史、吸烟史、高甘油三脂、高尿酸、高LDL-C、低HDL-C、心电图缺血型ST-T改变为女性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多因素模型分析发现,高血压病史(1.65,1.08~2.46)、糖尿病病史(2.04,1.56~4.22)、高甘油三脂(2.54,1.62~4.85)、高尿酸(1.98,1.42~3.54)、高LDL-C(1.84,1.32~2.98)、低HDL-C(1.74,1.29~2.75)为女性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高甘油三脂、高尿酸、高LDL-C、低HDL-C、心电图缺血型ST-T改变为女性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绝经前妇女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5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126例绝经前冠心病患者为观察组,所有患者均经冠脉造影检查确诊,另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126例非冠心病者为对照组,抽血检测两组人群的生化指标,同时详细询问两组人群的病史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BMI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人群在高血压史和糖尿病史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史和家族史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TG、UA、CRP以及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HDL水平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在TC、LDL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糖尿病及血脂水平异常是绝经前妇女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临床应警惕高危因素,关注高危人群,尽早干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青年和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的发病特点,为青年和老年冠心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北京安贞医院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的青年女性患者(年龄18~44岁)248例和老年女性患者(60~80岁)240例的病历资料,记录并比较患者的危险因素、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和血运重建情况。结果①青年女性冠心病组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的比例均明显低于老年女性冠心病组[52.4%(130/248)比70.8%(170/240),16.9%(42/248)比56.7%(68/240),25.8%(64/248)比45.0%(108/240)](均P〈0.05);②青年女性冠心病组冠状动脉造影单支病变比例高于老年女性冠心病组[76.6%(190/248)比35.0%(84/240)],三支病变比例低于老年女性冠心病组[3.2%(8/248)比30.8%(74/240)](均P〈0.05)。③青年女性冠心病组接受单纯药物治疗者明显多于老年女性冠心病组[29.8%(74/248)比16.3% (39/240)],行单支血管介入治疗者明显多于老年女性冠心病组[82.6%(133/248)比62.8%(113/240)](P〈0.05)。④心肌梗死患者相应冠状动脉病变情况:青年女性组心肌梗死病史患者60例(24.2%),老年女性组心肌梗死病史患者57例(2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青年女性心肌梗死患者以单支病变为主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老年女性心肌梗死组[66.7%(40/60)比38.6%(22/57)](P〈0.05),青年女性心肌梗死三支病变患者明显低于老年女性心肌梗死组[13.3%(8/60)比35.1%(20/57)](P〈0.05)。⑤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青年女性心肌梗死独立相关的危险因素依次是高血压、体重指数、高三酰甘油水平和冠心病家族史[比值比(OR)=22.182, 95%置信区间(CI): 5.590~96.182,P=0.000;OR=0.892, 95%CI:0.858~0.969,P=0.004;OR=0.762, 95%CI:0.612~0.901,P=0.003;OR=0.357, 95%CI: 0.158~0.418,P=0.000]。与老年女性心肌梗死独立相关的危险因素为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OR=3.027, 95%CI:1.799~5.102,P=0.000;OR=1.678, 95%CI:1.004~2.811,P=0.040)。结论青年女性发生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较老年女性少,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病变相对局限,以单支病变为主。高血压、体重指数、高三酰甘油水平、冠心病家族史是青年女性心肌梗死重要危险因素,应积极防治。高血压及糖尿病病史是老年女性心肌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应积极控制血压及血糖。 相似文献
8.
9.
目的观察青年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观察首次收住院的冠心病患者(老年组82例;青年人组80例),对两组间的主要危险因素(吸烟、高血压、血脂代谢异常、糖尿病、冠心病阳性家族史、肥胖及饮酒史等)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青年组中男性75例(93.8%)、吸烟有61例(76.3%)、肥胖30例(37.5%)、冠心病家族史25例(31.3%)、急性心肌梗死(AMI)57例(71.3%)及三酰甘油水平等均高于老年组(P<0.05);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青年组单支冠状动脉病变52例(65.0%),明显高于老年冠心病24例(29.3%),两支及三支冠状动脉病变所占的比例明显低于老年冠心病组(P<0.05)。结论青年人冠心病有较多的冠心病危险因素,吸烟、肥胖、脂代谢异常及冠心病阳性家族史等是青年人发生冠心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AMI是青年冠心病多见始发表现,冠状动脉造影以单支病变为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绝经期前女性发生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方法 绝经期前女性冠心病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以同期非冠心病女性12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样本的临床基本情况,总结冠心病潜在的危险因素。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体质量指数、低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糖尿病、高血压以及吸烟史等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固醇水平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患者的体质量指数、低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糖尿病与高血压患病情况以及吸烟习惯均为绝经期前女性发生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陈允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7):34-35
目的:探讨冠心病危险因素与预后相关性情况。方法分析本院2010年4月~2013年4月诊治的冠心病患者200例临床资料。结果男性患者、年龄≥60岁、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颈动脉斑块、高血脂患者冠心病发生率较高, 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男性患者、年龄≥60岁、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颈动脉斑块、高血脂是冠心病常见的高危风险因素,其和冠心病预后具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冠脉)严重程度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8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者,按病变程度分为观察组(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和对照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10%的患者),各40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冠心病患者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因素。结果冠心病重度病变患者吸烟例数少于中度和轻度病变患者, 2型糖尿病、高血压例数多于轻度病变患者, LVEF异常例数少于轻度病变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吸烟、2型糖尿病、高血压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P<0.05)。结论 2型糖尿病、高血压、吸烟、男性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且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患者的左心功能降低有关,由此,积极控制与冠状动脉病变关系更大的冠心病危险因素,可以早期防治冠心病进一步恶化的发生,减少冠状动脉狭窄与后期严重并发症的出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不同性别患者年龄、吸烟、高血压病、糖尿病、血脂代谢紊乱、家族史与冠心病发病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8年11月至2009年5月在廊坊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496例冠心病患者,核实全部病史情况,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总计496例患者中(男311、女185),吸烟、高血压病、糖尿病、血脂代谢紊乱、家族史以及年龄在60岁以上的人所占百分比,男性分别为:47%,52%,31%,46%,23%,52%;女性分别为:9%,50%,53%,49%,26%,74%.其中,吸烟比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P<0.05),高血压病、血脂代谢紊乱和家族史对不同性别冠心病的作用强度无差别,糖尿病和年龄对女性冠心病的作用强度明显大于男性(P<0.05),但年龄在60岁以上的患者中,女性血脂代谢紊乱的比率远远高于男性(男性41%、女性59%).结论 不同性别冠心病主要危险因素存在差异,糖尿病和血脂代谢紊乱是老年女性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发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特点。方法 15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根据年龄分为早发冠心病组(男<55岁,女<65岁)74例和对照组78例。对两组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比较二者的血脂水平、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冠心病家族史、吸烟史、饮酒史等,评价在两组人群间是否存在差异性。结果早发冠心病组中吸烟史,冠心病家族史,血清总胆固醇高于老年冠心病组;而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低于老年冠心病组。结论早发冠心病患者吸烟、冠心病阳性家族史,高胆固醇血症是主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脂肪肝与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2010年4月~2012年4月来本院消化内科就诊的患者中,有30例脂肪性肝患者同时被临床诊断为冠心病,具有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笔者对全部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脂肪肝与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回归分析。结果脂肪肝与高血压、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高三酰甘油血症、高血糖、体重指数及腰围有密切关系,OR值分别为1.601,3.796,3.684,2.436,5.593,7.595,P〈0.05。结论脂肪肝与冠心病患病的危险因素相同,在去除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同时可能对脂肪肝类疾病的进展也有益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川崎病(KD)患儿合并冠状动脉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符合KD诊断标准的78例KD患儿临床资料、实验室资料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KD患儿的性别、发热持续时间、丙种球蛋白使用剂量、丙种球蛋白使用时间、血沉及C反应蛋白等因素与KD合并冠状动脉损伤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KD患儿的性别、丙种球蛋白使用剂量及发热持续时间与KD患儿合并冠状动脉损伤显著相关(P<0.05)。结论:KD患儿的性别、丙种球蛋白使用剂量及发热持续时间为KD合并冠状动脉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应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冠心病危险因子开展临床护理干预,并对其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观察组5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冠心病危险因子的护理干预治疗,以每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出现心绞痛、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猝死的患者数及每组患者再入院率作为观察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中1例患者出现心绞痛,1例患者出现心力衰竭,无患者出现心肌梗死和猝死,再入院率为6%;对照组患者中5例患者出现心绞痛,4例患者出现心力衰竭,2例患者出现心肌梗死,1例患者出现猝死,再入院率为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冠心病患者采用危险因子的护理干预治疗,可以有效降低冠心病的心绞痛、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猝死发生率,减轻社会与家庭的经济和劳动负担。 相似文献
18.
杨光耀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29):3-4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近年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患者100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诊断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伴随男性人数比例的提高,各单危险因素的增长趋势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异常是冠状动脉造影检出冠心病的最显著因素(OR=2.853,P=0.001)。结论不同性别下,高血压、冠心病、血脂、以及高尿酸因素对应危险水平有一定差异,需要特别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影响不同年龄组人群发生冠心病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收治的800例冠心病患者,按照年龄分为≤55岁组(A组)270例、55~64岁组(B组)270例以及≥65岁组(C组)260例,对比三组发生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结果吸烟、hs-CRP、0x-LDL等均是三组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此外,A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男性、高甘油三酯血症。结论吸烟、hs-CRP、0x-LDL等均是不同年龄组人群发生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但各年龄组的冠心病危险因素具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