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
3.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浆CD62p水平的变化和其在脑缺血损伤中的作用。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50例脑梗死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血血浆CD62p含量变化。结果:发病后各组血浆CD62p含量显著升高,并且在脑梗死不同病程时的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CD62p参与了缺血性脑损伤的病理过程,可作为判断病情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CPB)期间血小板膜糖蛋白Ib(GPIb),颗粒膜蛋白140(GMP-140)及血小板大小的变化。方法:答血流式细胞技术检测19例二尖瓣置换病人CPB前后6个时间点血小板GPIb,GMP-140及血小板大小的动态变化。结果:肝素和CPB均导致部分血小板活化和血小板GBIb的降低(P〈0.05)。血小板的活化和血以GPIb的降低呈正相关(P〈0.05),而血小板的大小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5.
吴涛  姜瑞民  苏颖 《北京医学》2011,33(8):701-703
血小板膜糖蛋白(platelet membrane glycoprotein)是血小板膜内、膜表面及血浆中特定的血小板糖蛋白(glycoprotein,GP)成分。血小板膜糖蛋白在最初的止血、血小板黏附到细胞外基质及随后的血小板聚集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
用流式细胞仪对尿毒症患者血小板糖蛋白(GP)Ⅰ_b和GPⅡ_b/Ⅲ_a进行分析,同时测定了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及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结果显示尿毒症组与对照组相比,血小板膜GPⅠb、GPⅡ_b/Ⅲ_a和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均无明显差异,而尿毒症组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聚集率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P<0.01)。提示尿毒症患者血小板功能缺陷并非血小板膜糖蛋白变化所致,而可能与血小板数量减少及活性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7.
应用流式细胞仪和抗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Ⅰb及GPⅡb/Ⅲa.单克隆抗体,测定了尿毒症患者和正常人血小板表面GPⅠb的量以及静息和用ADP活化条件下,血小板膜GPⅡb/Ⅲa的量。结果表明,尿毒症组血小板膜GPⅠb的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静息和活化状态下,尿毒症组血小板膜GPⅡb/Ⅲa的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并且尿毒症组血小板以ADP活化后,其GPⅡb/Ⅲa表达的量与血浆肌酐或尿素氮水平无显著相关性(r=-0.154,P>0.05;r=-0.177,P>0.05)。提示尿毒症患者血小板膜GPⅠb和GPⅡb/Ⅲa的量无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8.
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膜糖蛋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了10例正常人血小板糖蛋白CPⅡb-ⅢaGPI-b-Ⅸ并用于诊断1例血小板无力症,结果表明,流式细胞仪可快速,简便,敏感地检测血小板膜糖蛋白,为血小板功能缺陷性疾病的诊断和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夹闭小鼠双侧颈总动脉 ,建立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再灌注后 3、6、1 2、2 4、48、96h的血小板膜糖蛋白CD31、CD6 1和CD6 2 p的表达。结果显示血小板膜糖蛋白CD31在再灌注 3h时表达增高 ,2 4h达到高峰 ,到 96h仍未降到正常水平。CD6 1在再灌注 3h时表达增高 ,持续到 2 4h,48h时恢复到正常水平。CD6 2 p在再灌注3h时表达增高 ,1 2h达到高峰 ,之后缓慢降低 ,到 96h时仍处较高水平。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可以导致血小板膜糖蛋白CD31、CD6 1、CD6 2p表达量增加 ,可能促进血小板活化、引发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外周血中CEA mRN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巢式RT-PCR技术检测70例胃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CEA mRNA的表达情况,并以20例健康志愿者为阴性对照组,以10例新鲜胃癌组织作阳性对照。结果 CEAmRNA术前阳性表达率为51.4%,阳性表达率与组织学类型、TNM分期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而与肿瘤的部位、患者性别无相关性(P〉0.05);20例健康志愿者无1例阳性表达,10例胃癌组织均为阳性表达。结论 CEA mRNA作为标志物检测胃癌血循环微转移是可靠的,对于指导临床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小板膜糖蛋白(GP)特异性抗体与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临床疗效及出血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2013年10月至2015年6月40例新诊断ITP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口服大剂量地塞米松(40 mg/d×4 d)治疗。应用改良单克隆抗体俘获血小板抗原技术(MAIPA)检测患者体内抗血小板GPⅡb/Ⅲa和GPⅠb/Ⅸ抗体,分析抗体与ITP患者疗效及出血程度的关系。结果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后,血小板膜糖蛋白特异性抗体阴性的患者疗效(95.0%)明显优于抗体阳性的患者(60.0%)(P0.05),抗GPⅠb/Ⅸ抗体阴性的患者疗效(90.9%)优于抗GPⅠb/Ⅸ抗体阳性的患者(61.1%)(P0.05)。抗体阳性患者2级出血(55.0%)高于抗体阴性患者(20.0%)(P0.05)。1级出血时抗GPⅡb/Ⅲa抗体阳性(9.5%)、抗GPⅡb/Ⅲa与抗GPⅠb/Ⅸ双抗体阳性(28.6%)出血程度均高于抗GPⅠb/Ⅸ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级出血时抗GPⅠb/Ⅸ抗体阳性(33.3%)、抗GPⅡb/Ⅲa与抗GPⅠb/Ⅸ双抗体阳性(40.0%)出血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GPⅠb/Ⅸ抗体阳性的ITP患者对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的反应差,血小板膜糖蛋白特异性抗体阳性的患者较抗体阴性患者临床出血程度重。  相似文献   

13.
胃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NK细胞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活性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胃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活性,以正常人作对照分析。结果:胃癌患者外周血CD3^+、CD4^+、NK细胞数量及CD4^+/CD8^+比值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下降(P〈0.05),而CD8^+细胞水平显著升高。外周血T淋巴细胞业群和NK细胞数量的改变与胃癌临床病理分期有关,分期越晚,CD3^+、CD4^+及NK细胞数量CD4^+/CD8^+细胞比值越低,CD8^+细胞水平越高;Ⅰ、Ⅱ期胃癌患者与Ⅲ、Ⅳ期患者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可用于胃癌患者的免疫状态监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血小板膜糖蛋白阳性率与疗效的关系。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仪、单克隆抗体测定 73例成人特发性血小板性紫癜 (IdiopathicThrombocytopenicPurpura ,ITP)和 19例正常对照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a、GPⅨ、GPⅢa、GPIb、GPⅡb阳性率。观察血小板膜糖蛋白阳性率与成人ITP疗效的关系。结果 :19例正常对照组阳性率均 >97% ;4 0例GP阳性率 <85 %ITP患者组疗效明显低于阳性率≥ 85 %ITP患者组 (F =18 2 5 ,P <0 0 0 5 ) ;5 1例女性ITP患者组疗效明显低于 2 2例男性ITP患者组 (F =8 4 2 4 ,P <0 0 5 ) ;成人ITP患者疗效与血小板膜糖蛋白阳性率呈明显正相关 (R =1 0 ) ,73例成人ITP血小板膜糖蛋白阳性率愈低治疗疗效愈差。成人ITP血小板膜糖蛋白阳性率在一定程度上反应患者病情的程度 ,为成人ITP初诊患者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可行性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血小板活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7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其中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Ⅰ、Ⅱ级者35例,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Ⅲ、Ⅳ级者38例)及35名正常对照者外周血血小板活化分子标记物颗粒蛋白(GMP)CD62P、CD63进行了检测。结果原发性高血压者组CD62P、CD6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0±7.15)%、(7.57±4.54)%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0.71±0.40)%、(2.91±1.69)%(P<0.01),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Ⅲ、Ⅳ级组高于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Ⅰ、Ⅱ级组(P<0.05)。结论检测活化血小板对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血清中氧调节蛋白150(oxygen-regulated protein 150,ORP150)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60例胃癌患者、30例体检正常者血清中的ORP150含量,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胃癌患者血清ORP150的水平7.06±0.56n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11±0.28ng/ml(P<0.05);胃癌患者中Ⅲ、Ⅳ期血清ORP150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P<0.05);中低分化组血清ORP150水平明显高于高分化组(P<0.05);血清ORP150水平随着浸润深度的增加而增高(P<0.01);淋巴结转移组血清ORP150水平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而血清ORP150水平与年龄、性别、肿瘤直径无关。结论 胃癌患者血清ORP150水平增高,与肿瘤TNM分期、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观察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外周血T细胞、NK细胞水平,分析T细胞与NK细胞的变化意义。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7月-2013年2月本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45例、肝脏良性病变患者45例和健康对照组45例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检查三组患者的T细胞(包括CD3+CD4+、CD3+CD8+、CD4+CD25+)及癌组织的NK细胞计数。结果:肝癌组CD3+CD4+、CD3+CD8+、CD4+CD25+均有所下降,与肝脏良性病变组、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组癌组织NK细胞计数有明显上升,与肝脏良性病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有外周血中T细胞的降低,组织NK细胞上升,两者可有效反映患者的免疫状态。  相似文献   

18.
胃癌病人外周血及肿瘤组织中多药耐药基因表达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多药耐药基因(MDR1)在胃癌病人外周血中的表达,并观察与肿瘤组织中多药耐药基因(MDR1)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胃癌病人外周血及肿瘤组织中MDR1表达水平。结果 病理证实的初治胃癌病人31例,外周血中MDR1阳性率38.7%,肿瘤组织中MDR1阳性率77.4%.肿瘤组织中MDR1阳性者中50%外周血MDR1阳性,而肿瘤组织中MDR1阴性者中外周血MDR1无阳性表达,二者有相关性(P〈0.05)。结论 外周血中MDR1表达与肿瘤组织中MDR1表达具有一致性,前者可作为后者的补充。  相似文献   

19.
槐耳颗粒对30例晚期胃癌患者T细胞亚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聪  孙秀华 《医学综述》2013,19(7):1292-1293
目的观察槐耳颗粒(金克牌)对胃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探讨其在抗胃恶性肿瘤免疫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2005年6月至2010年10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61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1例),所有患者均接受FAM化疗方案,试验组患者在化疗开始同时口服槐耳颗粒(每次20 g,每日3次,持续12周),对照组不用槐耳颗粒。治疗12周后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对两组患者进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并对所有患者进行Karnofsky评分。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T细胞亚群CD3、CD4及CD4/CD8比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CD8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Karnof-sky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晚期胃癌患者在化疗的同时服用槐耳颗粒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化疗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