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对丹参的传统提取工艺与超临界CO2萃取-大孔树脂联用工艺进行比较研究。方法:SFE—CO2萃取丹参中丹参酮(夹带剂为2倍药材量的95%的乙醇,20MPa、45℃提取1h);萃取后药渣经水提取-大孔树脂吸附工艺(水提药液盐酸调pH至2,经AB-8型大孔树脂吸附,60%乙醇4倍量洗脱)。对丹参的超临界CO2萃取-大孔树脂吸附联用工艺与传统提取工艺进行了分别研究,以丹参中的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的提取率为考察指标,比较了有效成分的含量,并比较了两种工艺的得膏率。结果:丹参的超临界CO2萃取-大孔树脂吸附工艺得膏率为6.2%,大大低于传统提取工艺30%的得膏率;前者丹参酮的提取率达到80%以上,后者只有40%左右;两种工艺丹酚酸B的提取率相近,均为80%左右。结论:采用超临界CO2萃取-大孔树脂吸附联用工艺可以有效富集有效部位,提高制剂的载药量。  相似文献   

2.
正交实验法优选牛黄清热胶囊的提取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向梅先  苏汉文 《中药材》2006,29(2):189-191
目的:正交实验法优选牛黄清热胶囊的提取工艺。方法:以干浸膏的收膏率和黄芩苷的含量作为考察指标,采用L9(3^4)正交表进行筛选,考察了乙醇的浓度,乙醇的用最,提取的时间,提取的次数,药材的粒径等因素以确定最佳的提取工艺。结果:黄柏、黄芩,虎杖等中药饮片,加70%乙醇啊流提取二次,第一次加入6倍量70%乙酶,加热提取2.5h;第二次加4倍量7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1.5h为最佳的提取工艺。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花生壳中药成分的提取工艺。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设计试验和提取验证,获得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优化的工艺条件是以95%乙醇6倍(W/W)加热回流提取2h,再以70%乙醇4倍量(W/W)回流提取2h,提取液过滤、合并、浓缩,加2%淀粉60℃以下减压干燥。结论此工艺兼顾总黄酮及β-谷甾醇,浸膏粉含量高,制剂质量稳定、可控,并可明显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4.
正交试验法优选胃安冲剂的制备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芳  王小平  向爱民  伍伟祯  王越 《中草药》2002,33(6):508-510
目的;优选胃安冲剂的制备工艺,方法:以厚朴酚,白术多糖,盐酸小檗碱为指标成分,采用正交试验法对胃安冲剂的制备工艺进行优选,结果:优化工艺为:厚朴,枳实采用水提醇沉(20倍量水,0.5h,提取3次,95%乙醇沉淀杂质),黄连采用95%乙醇回流提取,白术等其它药材采用水提法(24倍量水,提取2次,每次2h,白术粒度为2-4mm(,结论:该工艺合理,有效成分提取效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优选牛蒡子素的渗漉提取工艺。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以牛蒡子总木脂素提取量为评价指标考察提取工艺条件。结果:牛蒡子的最佳渗漉条件为:乙醇浓度80%,溶媒用量为药材量的10倍,渗漉速度为2ml/min·kg^-1,浸渍时间24h。结论:采用本工艺牛蒡子总木脂素的提取率达到95.94%,该工艺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6.
救必应中总苷类物质提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定中药救必应冲总苷类物质的提取工艺。方法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的长梗冬青苷、紫丁香苷提取得率为指标,以L9(3)4。正交设计进行提取工艺中多项参数的优化,采用优化的参数进行实验室提取,通过对提取物成分分析判断该工艺的可行性。结果救必应中总苷类物质最佳提取工艺为:每次用12倍量的50%乙醇为溶剂,加热回流90min,提取3次。总苷类提取物的得率为19.5%,其中含长梗冬青苷(292mg/g)、紫丁香苷(59.5mg/g)、芥子醛葡萄糖苷、丁香树脂醇4′-O-β-D-吡喃葡萄糖苷、丁香树脂醇4′,4″-O-β-D-吡喃葡萄糖苷等苷类化合物。结论采用优化的实验室工艺进行提取,提取物中含有多个苷类物质。对提取物的分析表明该提取工艺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改进银翘解毒合剂中银花的提取工艺。方法:用3种不同的提取方法,不同的乙醇浓度,不同的回流时间,采取L9(3^3)因素水平设计正交试验,优选银花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结果:银花的最佳提取工艺为A2B2C1,即回流二次、4h、12倍量70%乙醇。结论:新工艺绿原酸转化率(72.1-73.4%)明显高于老工艺(34.6%)。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用大孔树脂提取腊梅花总黄酮的新工艺进行研究。方法用大孔树脂分别在不同的提取工艺条件下做平行实验,测量各样品的吸光度A。结果确定AB-8为腊梅花总黄酮的吸附树脂。其最佳静态吸附工艺条件为:温度30℃,吸附时间3h;最佳动态解吸工艺条件:流速2.6ml/min,上样液pH为4.3,30ml的70%乙醇洗脱。结论AB-8大孔树脂提取腊梅花总黄酮是非常有效的,且条件易满足,成本低,提取分离效果明显,可工业化推广。  相似文献   

9.
徐伯颐  陆兔林 《时珍国医国药》2005,16(11):1122-1123
目的:正交实验法优选复方心脑通颗粒提取工艺。方法:采用L9(3^4)正交实验法,以丹参酮ⅡA,川芎、砂仁挥发油,胆南星中生物碱的溶出量为指标分别进行挥发油提取、醇提、水提工艺优化选择,考察各因素的影响。结果:川芎、砂仁的挥发油最佳提取工艺为药材加10倍量水浸泡2h后回流提取6h;丹参醇提最佳工艺为每次加10倍量90%乙醇回流提取3次,1.5h/次:水提确定最佳的工艺为A2B2C3,即药材加20倍量水分2次煎煮,每次1.5h。结论:上述实验结果为复方心脑通颗粒提取工艺的确定提供科学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丹芩颗粒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选丹芩颗粒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正交试验法L9(3^4),对影响丹苓颗粒提取工艺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优选出丹芩颗粒的制备工艺。取仙鹤草、黄苓等,加入10倍量50%乙醇提取3次,1.5h/次;取丹参、柘树根等9味药加10倍量水,煎煮3次,1.5h/次,药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1.18~1.22(50~60℃),加药用酒精使含醇量达60%.搅匀,静置12h。结论该提取工艺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1.
银杏叶的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银杏叶中化学成分的抗氧化活性。方法:对银杏叶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所得成分对邻苯三酚-鲁米诺-碳酸缓冲液体系产生的超氧阴离子(O2ˉ)的清除能力,以及对大鼠中性粒细胞(PMN)呼吸爆发的抑制作用。结果:分得9种黄酮类成分及4种萜内酯类成分,分别为:槲皮素(Ⅰ)、山柰酚(Ⅱ)、异鼠李素(Ⅲ)、木犀苹素(Ⅳ)、异银杏素(Ⅴ)、槲皮苷(Ⅵ)、芦丁(Ⅶ)、槲皮素-3-0-(2″-0.(6′″-对羟基-反式-桂皮酰)-β-D-葡萄糖)-α-L-鼠李糖苷(Ⅷ)、苜蓿草素-7—O-β-D-葡萄糖苷(Ⅸ)、银杏内酯A(Ⅹ)、银杏内酯B(Ⅺ)、银杏内酯C(Ⅻ)、白果内酯(ⅩⅢ),其中化合物Ⅸ为首次从银杏叶中分离得到。黄酮类化合物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清除O2ˉ及抑制PMN呼吸爆发作用,活性对结构依赖性明显;内酯类成分不能清除自由基,仅对PMN呼吸爆发有微弱抑制作用。结论:银杏叶体外抗氧化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为黄酮类成分,内酯类成分无明显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2.
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银杏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超声提取条件,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利用BBD组合设计拟合试验条件。结果表明:B(乙醇浓度)、BC(乙醇浓度和超声时间)的交互作用对响应值的影响显著。采用超声功率500W,(35±5)℃条件下,黄酮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液固比15.5:1;乙醇浓度63%;超声35min;静止萃取6min;超声提取2次。用NaNO2-Al(NO3)3-NaOH显色法测得的银杏黄酮得率为7.11mg/g,与预测值7.31mg/g的相对误差为2.35%。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银杏叶联合依那普利对肾间质纤维化的防治作用及其效果。方法将7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假手术组、模型组、依那普利组、银杏叶组及依那普利加银杏叶组,每组15只。除假手术组外,采用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建立肾间质纤维化模型。银杏叶组、依那普利组、依那普利组加银杏叶组分别给予银杏叶300mg/(kg·d)、依那普利粉末10mg/(kg·d)及银杏叶加依那普利联合灌胃,每日1次,假手术组及模型组给予等容积0.9%氯化钠注射液灌胃治疗。于实验第3、7、14d分批处死大鼠,各组每次处死5只。留取大鼠结扎侧肾组织进行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观察指标:肾组织经HE染色观察梗阻侧肾组织病理学的改变,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肾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核因子KB(NF—KB)、仪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情况及肾组织中胶原蛋白与肾质量之比。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中肾间质水肿,单个核细胞浸润,肾间质纤维组织相对面积显著扩大,TGF—β1、NF—κB、α-SMA的表达及肾组织中胶原蛋白含量表达明显上调(P〈0.05)。药物干预后,上述上调指标均被显著抑制(P〈0.05),其中依那普利组加银杏叶组与依那普利组、银杏叶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依那普利组与银杏叶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叶片能够减少UUO大鼠肾间质炎性细胞浸润,减少肾间质胶原蛋白的含量,有防止UUO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银杏叶和依那普利两者合用抗RIF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4.
复方罗布麻片中罗布麻叶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复方罗布麻片中罗布麻叶的提取工艺。方法 以槲皮素含量为指标,以乙醇浓度、乙醇体积和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应用L9(3^4)正交试验优化罗布麻叶的提取工艺,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罗布麻片中槲皮素的含量。色谱条件为:KromaSi1 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5%磷酸溶液(27:73),检测波长为371nm,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30℃。结果用30倍85%乙醇,在水浴中回流2h。槲皮素在0.9630-0.0803μg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n=7),平均回收率为99.46%。结论本工艺提取完全,并获得了满意的测定结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对鼠眼短暂缺血的影响。方法选取实验动物24只,随机分为4个组:鼠眼正常组、短暂缺血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和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组,每组各6只,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llce tomography,OCT)检查以观察其视网膜改变。结果4组鼠眼视网膜厚度的OCT检查结果,进行两者均值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是:短暂缺血组与正常组(t=4.489,P〈0.01);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组与短暂缺血组(t=3.366,P〈0.01);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t=6.765,P〈0.01)。而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组与正常组(t=1.939。P〉0.05);生理盐水对照组与短暂缺血组(t=0.579,P〉0.0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短暂缺血组还显示神经上皮层的反射性增强;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组则比短暂缺血时的鼠眼神经上皮层反射性有所减低;而上述类似改变在生理盐水对照组则不明显。结论银杏叶提取物治疗可能有助于提高短暂缺血大鼠视网膜血流灌注。避免产生永久的视力损害。  相似文献   

16.
采用响应曲面法对银杏叶中萜内酯的纤维素酶辅助提取工艺过程进行了研究。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根据中心组合实验设计原理,采用4因素5水平的响应曲面分析法对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通过响应曲面实验及回归分析得出最佳工艺条件为:纤维素酶浓度为20.00U.g-1GBL,酶解温度45℃,酶解时间2.5h,pH4.5,预测总萜内酯的提取率为0.40%。经验证,采用酶法辅助提取工艺时,总萜内酯提取率为0.40%,相对单一乙醇提取法(0.24%)提高了约66.67%。表明由响应曲面法获得的二次模型方程能较好地预测实验结果及优化条件。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以总黄酮醇苷、萜类内酯的综合转移率为指标,确定银杏叶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设计方法,系统考察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3个因素对银杏叶提取工艺的影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总黄酮醇苷、萜类内酯的含量,计算转移率。结果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采用85%乙醇加热回流提取3次,第1次加5倍量(V/W)溶剂提取3 h,后2次分别加入3倍量(V/W)溶剂提取2 h。结论本工艺操作简单、合理、节能、高效,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中心复合设计法优化桑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方法:以乙醇浓度、乙醇用量、提取时间为自变量,桑叶总黄酮的提取率为因变量,进行数学模型拟合及预测分析。结果:桑叶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70.97%,乙醇用量13.21倍,提取时间90.00min,提取2次,总黄酮提取率为2.3739%。结论:中心复合设计法优化桑叶总黄酮提取工艺,方法简便,预测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优选芪遂逐水凝胶膏的醇提取工艺。方法:以大戟二烯醇含量和干膏率为考察指标,通过L9(34)正交试验考察乙醇浓度、乙醇用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对芪遂逐水凝胶膏醇提工艺的影响。结果:各因素对醇提取工艺的影响顺序为乙醇浓度〉提取次数〉提取时间〉乙醇用量,最佳提取工艺为加85%乙醇,6倍量,提取2次,每次提取1.5h,大戟二烯醇含量为1.2644-1.3144mg/g。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适用于芪遂逐水凝胶膏的规范化生产。  相似文献   

20.
内生青霉菌纤维素酶在银杏总黄酮提取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利用筛选的高产纤维素酶内生青霉菌的发酵液辅助提取银杏黄酮。方法:采用单因素分析和正交试验,以银杏总黄酮提取率为指标,对酶辅助提取中影响总黄酮提取效果的主要因素(如酶解时间,温度,pH,酶料比等)进行研究。结果: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得出纤维素酶发酵液酶解银杏叶的最佳条件为:发酵液以酶料比15∶1加入银杏干粉中,在pH5.0、温度50℃下,酶解处理3 h,该条件下的银杏黄酮提取率达到了1.33%,比常规醇提法提高了18.75%,与纯酶辅助提取率相近。结论:内生青霉菌发酵液辅助法是提取银杏总黄酮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