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的病毒负荷量与宫颈癌及不同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关系。方法取妇产科门诊及住院患者4 820例,采用HC-Ⅱ方法检测其HPV-DNA含量,阴道镜下定位活检,病理学结果为确诊标准。结果高危型HPV检测阳性1 294例,阳性率25.32%,各种类型的宫颈病变中高危型HPV感染率分别为宫颈鳞癌91.89%,宫颈腺癌67.67%,CINⅢ92.76%,CINⅡ85.30%,CINⅠ56.58%,慢性宫颈炎19.21%。慢性宫颈炎与其他5个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INⅠ组与CINⅡ组、CINⅢ组、宫颈鳞癌组、宫颈腺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INⅡ组、CINⅢ组、宫颈鳞癌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病毒负荷量尤其是持续性高病毒负荷量与宫颈癌的发生及宫颈病变的进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诊断与治疗情况。方法本文报告了2004年~2016年收治的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患者16例的诊断和治疗情况。有接触性出血阴道分泌物增多病史,应用宫颈刮片,TCT液基细胞学检查,宫颈活检和阴道境检查,Leep活检术,术前病理诊断为宫颈CINⅠ级3例,CINⅠ级伴尖锐湿疣1例。宫颈CINⅡ级2例,宫颈中度非典型增生1例。宫颈CINⅡ级局部Ⅲ级,不典型增生1例;宫颈原位癌1例,宫颈原位癌→宫颈鳞癌(早浸)1例。宫颈鳞状上皮增生,HPV(+),可见挖空细胞1例。宫颈HPV感染(HPV56型高危阳性)伴阴道炎1例。Leep宫颈锥切术后1年,触血(+)1例。根据患者生育状况,对保留子宫的要求及术前病理结果分别采用Leep锥切术,子宫全切术,广泛性子宫全切术(左附件切除术)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Leep电凝术,爱宝疗栓,保妇康栓阴道上药,干扰素肌内注射10~20次。结果 1例慢性宫颈炎,鳞状上皮增生,Leep刀锥切术,术后10 d病理结果为宫颈原位癌,收住院补充手术。1例34岁宫颈原位癌→宫颈鳞癌(早浸)施行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结果为宫颈原位癌累及腺体。淋巴结未见癌,各韧带及阴道断端未见癌,出院诊断为宫颈鳞癌Ⅰa期。1例52岁宫颈HPV感染(HPV56型高危阳性)伴阴道炎,用保妇康栓3个月,再复查TCT,HPV(一)。结论重视CIN患者筛选,妇女普查,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对预防、减少和阻断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临床医药实践》2017,(2):121-123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负荷量对宫颈病变的检测价值。方法:选取疑诊宫颈病变患者841例,其中慢性宫颈炎402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Ⅰ100例,CINⅡ114例,CINⅢ124例,宫颈癌101例,采用杂交捕获Ⅱ(HC-Ⅱ)检测高危型HPV负荷量。结果:高危型HPV负荷量由高到低为宫颈癌>CINⅢ>CINⅡ>CINⅠ>慢性宫颈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INⅡ+CINⅢ+宫颈癌HPV负荷量>1 000,所占比例明显高于慢性宫颈炎+CINⅠ(P<0.05)。结论:宫颈病变患者高危型HPV负荷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宫颈癌患者高危型HPV负荷量最高,其水平检测对评估宫颈病变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第二代杂交捕获(hc-2)人乳头瘤病毒(HPV)DNA检测,探讨hc-2在宫颈病变筛查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9年9月至2010年9月,辽阳市中心医院对1160名妇女进行TCT、HPV、阴道镜检查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高危型HPV检测阳性135例,11.7%(135/1160)。结合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对部分患者进行电子阴道镜检查及病理组织学诊断,在67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中,55人HPV检测为阳性,82.1%(55/67)。其中CINⅠ39例,CINⅡ12例,CINⅢ10例(CINⅢ6例、原位癌4例),宫颈鳞癌5例,宫颈腺癌1例。HPV阳性率分别为76.9%、81.8%、100%、100%。随病变加重,高危型HPV感染率逐渐增高。结论 HPV检测对于宫颈病变筛查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宫颈疾病筛查11 179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宫颈疾病的发病情况及特点,为宫颈癌的早期预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2004年4月至2006年3月在计生站行宫颈细胞学检查、HPVDNA检测配合阴道镜检查对子宫颈病变进行筛查,以组织学为金标准,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宫颈涂片11179例,异常涂片351例(3.41%);宫颈HPV DNA检测11179例,阳性156例(1.395%);阴道镜检查1140例,104例在阴道镜指引下宫颈活体组织检查。病理结果显示: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83例(检出率7.9.81%),其中CINⅠ33例,CINⅡ10例,CINⅢ40例,HPV感染8例。HPV DNA检测阳性高峰年龄为30~34岁(31.41%),CIN发病年龄在30~44岁之间的病例占86.75%。宫颈轻度糜烂占发生CIN总数的33.73%,其中CINⅡ、CINⅢ分别占40%和30%,宫颈光滑者占CIN总数的28.92%。宫颈细胞学检查异常、HPV DNA检测阳性,活检确诊为CIN与宫颈细胞学检查异常而HPV DNA检测阴性活检确诊为CIN,经’0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涂片细胞学检查诊断CAN符合率86.30%;阴道镜检查对CIN的诊断符合率96.39%(80/8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宫颈细胞学检查、HPVONA检测配合阴道镜下病理检查能及早发现宫颈癌的瘤前病变,30~44岁年龄妇女是宫颈癌防治的重点人群。对HPV阳性者要进行严格的宫颈癌追踪检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载量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某院妇科门诊在2016年2月~2019年2月期间行宫颈癌筛选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具有完整的临床资料,以病理结果为主要的参考标准,其中宫颈炎5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期20例、CINⅡ~Ⅲ期20例,宫颈癌Ⅰ期8例,宫颈癌Ⅱ期2例。对患者分别进行阴道镜下多点活组织检查、高危HPV-DNA检测,分析宫颈病变与病毒载量的相关性。结果:宫颈炎、CINⅠ期、CINⅡ期、CINⅢ期、宫颈癌患者病毒感染率分别为36.00%、55.00%、80.00%、70.00%、90.00%,宫颈癌HPV-DNA载量高于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期、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期、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Ⅲ期,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载量分布范围(1.0~99.9),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期、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期、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Ⅲ期、宫颈癌患者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载量分布范围(100.0~1000.0),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期、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Ⅲ期发生率高于CINⅠ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布范围为1000.0及以上,CINⅠ期发生率高于CINⅡ期、CINⅢ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载量可反映宫颈病变情况,在宫颈癌筛选中具有重要价值,可提高宫颈癌预防。  相似文献   

7.
探讨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TCT)、人乳头瘤病毒基因(HPV-DNA)检测联合阴道镜检查在宫颈病变中的诊断价值。选取1 240名在我院进行宫颈筛查的有性生活妇女,对其进行TCT、HPV-DNA检测,对于未能明确意义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以上的92例患者、HPV-DNA检测阳性的284例中的62例高危型患者进行阴道镜下多点活检。TCT检查阳性92例(7.42%);HPV-DNA检测阳性284例(22.90%),HPV-DNA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TCT(P<0.05)。92例TCT阳性的患者宫颈活检结果:慢性宫颈炎61例、CIN Ⅰ 6例、CINⅡ 9例、CINⅢ 14例、SCC 2例;62例高危型HPV感染患者活检结果:慢性宫颈炎16例、CIN Ⅰ 19例、CINⅡ 15例、CINⅢ 9例、SCC 3例。TCT、高危型HPV-DNA及阴道镜检查可明显提高CIN阳性检出率,是进行宫颈病变筛查的重要方法,只有联合应用,才能更早地发现宫颈癌前病变,预防宫颈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宫颈冷刀锥切术(cold knife conization,CKC)在宫颈上皮内瘤变Ⅲ(CINⅢ)诊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法,观察105例CINⅢ患者阴道镜下多点活检、宫颈锥切术的病理结果。结果 CKC与阴道镜下多点活检完全符合者79例(75.2%)。不符合者26例(24.8%),16例(15.2%)升级,均为早浸癌;10例降级(9.5%)为CINⅠ和CINⅡ;切缘未净4例(15.2%)。11例行筋膜外子宫切除术和扩大的子宫全切术,术后病理8例CINⅢ、2例宫颈鳞癌1A期、1例宫颈鳞癌1B期。所有病例术后随访,4例复发,宫颈细胞学检查3例CINⅠ、1例CINⅡ。宫颈锥切术后主要并发症为术后出血。结论宫颈锥切术可以提高CINⅢ的诊断准确率,预防浸润癌的漏诊,是CINⅢ应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研究HPV-DNA检测联合宫颈细胞学检查对宫颈癌前病变筛查的诊断意义.方法 收集2010至2012年在我院妇科门诊和住院的520名妇女进行宫颈癌前病变筛查,均行高危型HPV-DNA检测(杂交捕获法)及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若均为阳性则进行阴道镜检查,并取活检,以病理学结果为确诊标准.结果 受检者平均年龄35.5岁,筛查并最后经病检诊断为HPV感染88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 Ⅰ28例,CINⅡ13例,CIN Ⅲ 11例.结论 高危型HPV-DNA检测(杂交捕获法)联合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可提高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的诊断率,可使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妇女能得到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0.
皮冰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6):826-827
目的探讨宫颈锥切术后病理检查和阴道镜下活检对宫颈上皮内瘤变(CIN)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78例宫颈病变患者的阴道镜下活检和宫颈锥切术后病检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宫颈锥切术后病检:慢性宫颈炎症7例,CINⅠ级12例,CINⅡ级35例,CINⅢ级21例(CIS6例),浸润癌3例。阴道镜下活检:CINⅠ级、CINⅡ级、CINⅢ级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66.7%(10/15)、74.4%(32/43)、80.0%(16/20),总符合率为74.4%(58/78)。阴道镜下活检诊断级别过低10例(12.8%),过高10例(12.8%)。阴道镜下活检各分级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锥切术在CIN诊断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能够有效弥补阴道镜下活检的缺陷,二者可联合应用,从而发挥各自优势,提高对CIN早期诊断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11.
电子阴道镜与病理学检查早期诊断宫颈癌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郑玉华 《中国基层医药》2004,11(11):1327-1328
目的探讨采用电子阴道镜与病理细胞学检查早期诊断宫颈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电子阴道镜观察具有宫颈病变患者350例,对可疑病例实施官颈电环切活检术158例,并对其细胞学结果与电子图谱作对比分析。结果电子阴道镜发现宫颈上皮内瘤变(CIN)32例,宫颈癌10例,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12例,慢性宫颈炎295例,宫颈肌瘤1例;与病理检查比较CIN符合率76.7%,官颈癌与HPV感染病例符合率为100%,慢性官颈炎94.1%。结论对生育年龄的妇女定期行电子阴道境检查,并对可疑病变部位进行电环切活检能够早期而准确地发现宫颈癌及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62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的宫颈细胞学、阴道镜活检、宫颈电热圈环切术后的病理诊断、治疗方法和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62例CIN患者中,CINⅠ28例,CINⅡ20例,CINⅢ14例结果细胞学检查的假阴性率17.7%,总的诊断符合率75.8%;阴道镜活检假阴性率12.5%,总的诊断符台率62,5%;12例CINⅢ行扩大子宫全切术,术后1例发现残留病灶。宫颈电热圈环切术后随访最长16个月未见复发。结论 细胞学结合阴道镜活检可减少CIN的漏诊率,采用LEEP治疗CIN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锥切术切缘阳性主要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24例行宫颈冷刀锥切术或者环形电切除术宫颈上皮内瘤变病例完整临床资料,总结术后病变持续产生、复发情况、锥切术切缘阳性主要影响因素.结果 31例切缘阳性患者中,1例(3.2%)宫颈轻度糜烂,12例(38.7%)中度糜烂,18例(58.1%)重度糜烂,20例再行宫颈锥切术(复切)(包括6例CIN Ⅰ、7例CIN Ⅱ、7例CIN Ⅲ),复切后病理显示为炎性组织的有19例(61.3%),CIN Ⅰ有1例(3.2%),随访未发现病变复发;切缘阴性患者与切缘阳性患者年龄、绝经情况、碘不着色区Max径线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HPV感染类型、手术方式、上皮腺体受累情况以及病变级别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分析显示,HPV感染、宫颈高级病变以及LEEP手术方式均和切缘阳性存在相关性,高危型或者低危型HPV感染、早期宫颈癌、CIN Ⅱ以及CIN Ⅲ均为切缘阳性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对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予以锥切术,引发切缘阳性的主要影响因素为CIN高级别病变、HPV感染和LEEP,选择宫颈锥切术式过程中,必须重视这些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状病毒(HPV)DNA16、18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对妇科门诊875例慢性宫颈炎患者均采用HC:方法检测HPV-DNA16、18,同时进行阴道镜下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以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结果875例妇女患者,HPV16、18阳性者有259例,占29.6%。经阴道镜下定位活检病理确诊患者中HPV16、18阳性率分别为慢性宫颈炎15.5%(80/515),宫颈湿疣38.7%(74/191),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型61.9%(39/63),CINⅡ型58.7%(44/75),CINⅢ型62.5%(15/24),宫颈癌100%(7/7)。CINIHPV感染率高于CINⅠ/(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HC2-HPV-DNA检测为一种先进有效的宫颈病变的筛查方法,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TCT)、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与宫颈活检组织病理学诊断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广东省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行宫颈癌筛查患者7557例,其中,行TCT检查患者7207例,行HPV检测患者350例,对HPV检测阳性患者和TCT检查阳性(TCT≥ASCUS)患者均行宫颈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同时,对TCT阳性患者行HPV检测,分析TCT、HPV检测与宫颈活检组织病理学诊断的关系。结果TCT检查阳性562例,阳性率为7.80%(562/7207);HPV检测阳性81例,阳性率为23.14%(81/350),TCT检查阳性率明显低于HPV检测(χ2=152.362,P<0.01)。TCT检查阳性患者宫颈活检组织病理学诊断检查结果,炎性反应481例,CINⅠ42例,CINⅡ23例,CINⅢ12例,宮颈癌4例;HPV检测阳性患者宫颈活检组织病理学诊断检查结果,炎性反应45例,CINⅠ21例,CINⅡ10例,CINⅢ4例,宮颈癌1例。对TCT阳性患者进行细胞学分级比较,HPV阳性率越高(χ2=9.362,P<0.01)。结论在宫颈癌筛查中,TCT检查、HPV检测联合宫颈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的检出率较高,是宫颈癌检测的重要诊断指标,可及时有效地诊断宫颈癌,减少病理检查的失误,提高诊断效率,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分型联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TCT)及组织活检对早期宫颈病变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PCR反向点杂交法检测门诊380例疑似患者分泌物中的HPV病毒分型,同时采用液基薄层细胞检测技术( TCT)及组织细胞活检对疑似患者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组实验可检测16种高中危型和3种低危型,高危型HPV和高危混合型感染占总感染的79 u.53%,通过临床调查和相关检查得出高危型HPV及高危混合型HPV有较强的致病性,与TCT炎性反应改变,非典型鳞状细胞( ASC ),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鳞癌(SCC)阳性符合率分别是13.7%、53.7%、75.5%、93.9%、100%,高危型HPV及高危混合型HPV与组织细胞活检结果慢性炎症、CINⅠ、CINⅡ、CINⅢ、SCC的阳性符合率是16.7%、12.8%、75.5%、94.0%、100%。结论 HPV高危型及高危混合型对宫颈癌有较高的发病率,当然为了有效的防治宫颈癌的发生和病情的进展,妇检只有联合检测HPV、TCT及组织活检才能对早期宫颈癌发病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预防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冯翰  李亚里 《中国基层医药》2007,14(11):1769-1770
目的探讨宫颈锥切术在阴道镜下多点活检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Ⅲ级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阴道镜下多点活检和宫颈锥切术的患者36例.采用自身对照法,对比研究宫颈锥切术和阴道镜下多点活检、子宫切除术及广泛子宫切除术的病理结果。结果阴道镜下多点活检CINⅢ级行宫颈锥切术,病理报告结果CINⅢ级25例,占69.4%.病理降级8例(CINⅠ~Ⅱ、慢性宫颈炎),占22.2%;病理升级3例,占8.3%(宫颈浸润癌1例,早期浸润癌2例)。结论对于阴道镜下多点活检CINⅢ级的患者,宫颈锥切术是确定下一步治疗方案不可逾越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HPV高危亚型感染病例同时做HPVL1壳蛋白检测的表达情况,为早期发现宫颈上皮内病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58例HPV高危亚型感染的病例同时进行HPVL1蛋白检测以及宫颈活检。结果HPVL1蛋白阳性为45例,阳性表达率77.6%(45/58),其中HPVL1蛋白阳性病例有43例诊断为慢性子宫颈炎,2例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变Ⅰ级(CINⅠ级)。HPVL1蛋白阴性病例有9例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变Ⅰ级(CINⅠ级),4例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变Ⅱ级(CINⅡ级)。结论明确有HPV高危亚型感染的病例HPVL1蛋白阴性的病例宫颈病变较重,HPV原位导流杂交检测与HPVL1蛋白检测联合应用有助于早期发现宫颈癌。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阴道镜活检联合宫颈锥切应用于宫颈癌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742例经病理学确诊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CINⅡ、CINⅢ)和宫颈癌患者进行研究,对患者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二者联合诊断,CIN共1012例,其中CINⅡ612例,CINⅢ400例。宫颈浸润性癌共196例,所占比例为94.9%。其中早期浸润癌160例(81.63%),晚期浸润癌36例(18.37%)(P<0.05)。结论采用阴道镜活检联合宫颈锥切对宫颈癌的早期诊断检出率、准确率高,对临床治疗有着重要的辅助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宫颈细胞学正常的高危亚型HPV感染人群罹患宫颈癌及癌前期病变风险。方法对395例细胞学正常,高危亚型HPV感染者进一步做阴道镜筛查,宫颈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并统计分析。结果入选395例研究对象中,发现CINⅠ24例,CINⅡ~Ⅲ41例,宫颈鳞癌1例,阳性发生率为16.7%。其中多重感染(不含16/18)76例,发现CINⅠ8例,CINⅡ~Ⅲ10例,鳞癌1例,阳性率25%;多重感染(含16/18)54例,发现CINⅠ3例,CINⅡ~Ⅲ11例,阳性率25.9%。单一HPV感染(不含16/18)组210例,发生CINⅠ10例,CINⅡ~Ⅲ15例,阳性率11.9%,与亚型58、52、33、31、53密切相关;HPV16/18组55例,发生CINⅠ3例,CINⅡ~Ⅲ15例,阳性率32.7%。结论多重感染与单纯HPV16/18感染引起宫颈癌及癌前期病变风险无显著性差异(P>0.05),需引起重视,单一感染(除16/18)HPV亚型58、52、33、31、53与宫颈癌及癌前期病变密切相关,但显著低于HPV16/18感染组(P<0.05),对初次发现这些亚型单一感染进行组织学检查需结合临床酌情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