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稀有血型患者自身输血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崔云鹏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7,28(11):1038-1038,1040
目的探讨稀有血型患者术前自身输血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0例患者(RhO阴性8例,IgG型抗-M1例,IgM型抗-M1例)进行自身贮血术。结果患者RBC、Hb、HCT、WBC、plt采血前和手术前分别为(4.80±0.89)×10^12/L、(143.00±14.07)×g/L、(41±4.97)%、(6.55±2.18)×10^9/L、(231.23±69.70)×10^9/L及(3.80±0.48)×10^22/L、(125.00±13.79)g/L、(32±3.98)%、(7.07±4.06)×10^9/L、(189.33±49.9)×10^9/L。各项指标在采血前和手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身采血过程中除1例出现轻微迷走神经反应外,其余无不良反应。术后Hb、RBC、HCT、WBC、plt在8d内全部恢复。结论术前自身贮血对稀有血型患者临床用血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脾切除后多数病人可出现血小板(PLT)-过性增多,多在1000×10^9/L以内,仅少数病人为1000×10^9/L-4000×10^9/L。因为脾切除术后PLT升高会引起血栓形成,故〉1000×10^9/L即有很大危险,应及时给予有效治疗。2006年8月15日我院收治1例门静脉高压、巨脾病人,行脾切除加门奇静脉断流术后血小板增多至4123×10^9/L,[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 检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外周血树突细胞(DC)总量、亚群(pDC和mDC)比例及其表面协同刺激分子(CD80、CD86和CIMO)表达,探讨MDS患者细胞免疫异常的形成机制。方法 选取38例MDS患者及19名正常对照,采用荧光素单克隆抗体标记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MDS患者外周血中Lin1^—HLA-DR^+细胞(DC)、Lin1^-HLA—DR^+CD123^+细胞(pDC)、Lin1—HLA—DR^+CD11c^+细胞(mDC)的数量以及CD80、CD86和CIMO在DC膜上的表达。结果低危MDS组、高危MDS组和正常对照组外周血DC总量分别为(33.7±7.0)×10^6/L、(56.3±29.0)×10^6/L和(12.1±1.4)×10^6/L(P〈0.05),pDC数量分另U为(12.6±4.1)×10^6/L、(3.6±1.0)×10^6/L和(6.6±0.7)×10^6/L(P〉0.05),mDC数量分别为(16.7±6.3)×10^6/L、(28.7±17.6)×10^6/L和(5.5±0.9)×10^6/L(P〈0.05)。低危MDS组、高危MDS组和正常对照组DC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百分比分别为(2.37±0.53)%、(3.58±1.39)%和(0.68±0.08)%(P〈0.05),pDC占PBMNC百分比分别为(0.82±0.29)%、(0.31±0.06)%和(0.37±0.04)%(P〉0.05),mDC占PBMNC百分比分别为(0.96±0.35)%、(1.51±0.70)%和(0.32±0.05)%(P〈0.05)。低危MDS组、高危MDS组和正常对照组外周血中CD80^+DC分别为(30.6±11.8)×10^6/L、(2.3±0.9)×10^6/L和(2.3±0.6)×10^6/L(P〈0.05),CD86^+DC分别为(25.1±7.4)×10^6/L、(12.4±6.3)×10^6/L和(6.2±3.2)×10^6/L(P〈0.05),CD40^+DC分别为(2.8±1.0)×10^6/L、(1.5±0.9)×10^6/L和(3.2±2.3)×10^6/L(P〉0.05)。结论 MDS患者外周血中DC数量增多、比例异常;以mDC增多为主,pDC无明显增多;MDS患者DC高表达CD80和CD86,CD40表达不增高。提示MDS患者诱导抗肿瘤细胞免疫的抗原呈递细胞(pDC)数量及功能不足;而与正常造血克隆炎性损伤有关的抗原呈递细胞(mDC)却增多。这可能是导致MDS患者细胞免疫异常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对胃重复双幽门畸形合并溃疡出血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女,79岁。因黑便,头晕,口干3d,以上消化道出血收入院。入院检查:T36.0℃,P80次/min,R18次/min,BP140/85mmHg。神志清,发育正常,贫血貌,心肺未见异常,肝脾未触及。实验室检查:WBC10.6×10^9/L,RBC2.48×10^12/L,HGB81g/L,HCT0.243,PLT336×10^9/L。[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我院2003~2006年间收治妊娠并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58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我院2003-01~2006-12因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而住院的患者(PLT〈100×10^9/L)58例,根据病因进行分析:(1)良性妊娠性血小板减少症(BGT):妊娠前无血小板减少史,妊娠期PLT〉75×10^9/L,产后均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6.
1 病例 病例1:患者,男,34岁。因发热来我院就诊。静脉采血2ml于EDTA—K2抗凝管中,30分钟后用日本光电6318K全自动血球计数仪做血常规检测,结果为:血小板15×10^9/L,白细胞13.2×10^9/L,红细胞4.95×10^12/L,血红蛋白145g/L。该患主诉未曾患过肝硬化及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疾病。查体无出血点。重新采血后复查,血小板为16×10^9/L。[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二维激光法和电阻法计数血小板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二维激光法和电阻法血小板计数进行比较研究。方法用德国拜耳ADVIA 2120(Bayer-2120,二维激光法)、美国雅培3700(CD-3700,电阻法)2台仪器及手工法分别对70份血液样本进行血小板计数,其中对照组30例、大血小板组(大血小板+++)20例、小红细胞组(平均红细胞容积〈60f1)20例。结果对照组检测结果为Bayer-2120:(172.9±89.2)×10^9/L,CD-3700:(165.8±82.7)×10^9/L,手工法:(169.8±78.7)×10^9/L;大血小板组检测结果为Bayer-2120:(70.0±31.8)×10^9/L,CD-3700:(30.9±17.4)×10^9/L,手工法:(65.2±30.1)×10^9/L。小红细胞组检测结果为Baye-2120:(150.6±100.6)×10^9/L,CD-3700:(194.8±124.3)×10^9/L,手工法:(144.6±91.3)×10^9/L。对照组3种计数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理情况下,大血小板组:二维激光法与手工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电阻法与二维激光法和手工法比较,其结果明显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小红细胞组:二维激光法与手工法结果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电阻法结果明显高于其他2种方法所得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正常情况下,3种计数方法呈高度相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病理情况下的大血小板、小红细胞,特别是临界值的血小板计数,电阻法结果差异较大,而二维激光法更接近手工法所检测结果,计数结果比较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8.
1.临床资料 1.1例 孕妇,36岁,停经37+2周,不规下腹阵痛4小时入院。孕32周时查PLT75×10^9/L,晚孕有牙龈出血现象。入院后复查:PLT50×10^9/L,HB101g/L,WBC8.1×10^9/L,RBC4.05×10^12/L,GR%76.9%,L%19.1%,血凝PT14s、APTT42s。内诊:宫口开大2cm。经产妇头盆评6分,充分各新鲜血及凝血因子的前提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多重急变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多重急变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男,22岁。于2003-04-27因消瘦头晕、乏力伴低热,WBC升高入院。查体:重度贫血貌,T38.1C,心肺未见异常,脾脏肿大。血常规:RBC1.44×10^12/L,Hb48g/L,WBC167×10^9/L,PLT354×10^9/L。骨髓穿刺检查: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粒红比例7.82:1,粒系增生极度活跃,占86%,红系占11%。细胞化学染色:NAP积分值为0。[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1-2006年78例流行性乙型脑炎住院患儿,诊断符合有关标准 ,男51例,女27例;年龄9个月-8岁;入院时体温38℃-40.2℃;28例有抽搐,浅昏迷22例,深昏迷2例,颈有阻力5例,呕吐8例。气管插管4例;外周血白细胞(8.8-20.0)×10^9/L,中性(0.86-0.92)×10^9/L,淋巴(0.06-0.14)×10^9/L。脑脊液外观无色透明,压力、糖、氯化物、细胞数均正常,蛋白0.25-0.65g/L。  相似文献   

11.
更正     
患者男,63岁。因腹痛、腹胀,肛门停止排气、排便5天入院。体检:1137.0℃,P80次/分,R21次/分,RP 158/97mmHg.皮肤.巩膜无黄染.腹略膨隆,上腹压痛、反跳痛.肠鸣音活跃.可闻及气过水声,Marphy征(-).移动性浊音(-),余无异常家旅史:其妹患“胆囊结石”,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9.70×10^9/L(中性0.83).红细胞5.32×10^12/L,血小板202×10^9/L.血红蛋白191×10^9/L.[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以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为主要表现的肺结核误诊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以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为主要表现的肺结核误诊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女,58岁。主因头晕、乏力、胸闷、发热20d余,加重1周人院。于2007—09下旬无诱凶出现头晕、乏力、发热等不适,症状逐渐加重,体温多在39.5C左右,伴有胸闷、气短等不适,无咳嗽、咳痰、寒战、盗汗等症状,当地医院查血常规:WBC1.9×10^9/L,RBC5.01×10^12/L,Hb140g/L,PI。T38×10^9/L。抗感染、对症治疗4d无效转入我院。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BAALC(brain and acute leukemia cytoplasmic)基因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构建实时定量PCR检测BAALC基因表达的技术,并定量检测63例初治AML患者BAALC基因的表达水平及分析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结果建立的实时定量PCR方法的标准曲线相关系数大于0.99。49例(78%)初治AML患者存在BAALC基因表达;BAALC基因高表达患者发病时外周血WBC计数、Hb浓度、PLT计数及骨髓白血病细胞比例分别为:(26.3±18.1)×10^9/L、(78.3±21.8)g/L、(76.9±64.5)×10^9/L和(61.2±22.3)%,低表达患者发病时外周血WBC计数、Hb浓度、PLT计数及骨髓自血病细胞比例分别为:(30.2±21.7)×10^9/L、(81.6±30.9)g/L、(73.9±57.2)×10^9/L和(54.3±16.3)%,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核型初治AML患者中BAALC高表达率为68%(25/37),高于非正常核型AML患者[23%(6/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12.093,P=0.001);正常核型初治AML患者中BAALC基因高表达患者化疗的完全缓解率(CR)为65%(20/31),低于低表达患者[84%(27/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6.573,P=0.013)。结论BAALC基因高表达是正常核型AML患者一个重要不良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4.
1临床资料 男,43岁。2005年6月因乏力、贫血来我院就诊。检查:肝脾淋巴结不大,白细胞5.0×10^9/L,血红蛋白89g/L,红细胞2.45×10^12/L,血小板213×10^9/L。血片分类:原粒0.01,杆状粒细胞0.03,分叶粒细胞0.63,单核细胞0.05,淋巴0.28。骨髓象:增生活跃,粒系占0.18,原粒细胞0.01,中幼粒细胞0.105,晚幼粒0.02,杆状粒细胞0.015,分叶粒细胞0.03。  相似文献   

15.
1 病例 患者男,40岁,头晕,恶心3年余。近13病情加重,于2008年11月25日入院检查,CT检查结果有脑系膜病变,病理诊断脑系膜瘤。当日收住于我院脑外科治疗。在手术前进行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12.30×10^9/L,红细胞4.52×10^12/L,HBG 121g/L,血小板(PLT)38×10^9/L(EDTAK2抗凝剂),复查两次,PLT结果维持在38—51×10^9/L水平。  相似文献   

16.
1病历摘要 女,59岁。因反复腹痛、黑便、头晕2a,再发3d入院。曾在外院就诊,查血分析:WBC 5.1×10^9/L,RBC 2.54×10^9/L,Hb 46g/L,MCV 51.6fl,MCHC 267g/L,未行胃镜检查,诊断为消化性溃疡、慢性失血性贫血,予抗酸、止血、保护胃黏膜治疗(具体不详),症状时轻时重,3d前又感上腹部疼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HLA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外周血树突细胞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HLA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外周血树突细胞(DC)亚群重建的特点和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1例HLA单倍体相合的HSCT患者进行研究,12名健康供者作为对照。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DC亚群重建及其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关系。结果白血病患者外周血DC、髓样树突细胞(MDC)和髓样树突细胞1型(MDC1)的百分比分别为0.13%、0.05%和0.03%,绝对值分别为7.89×10^6/L、1.52×10^6/L和1.33×10^6/L;健康对照百分比分别为0.76%、0.65%和0.44%,绝对值分别为42.66×10^6/L、35.56×10^6/L和26.70×10^6/L,白血病患者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P<0.05)。而白血病患者髓样树突细胞2型(MDC2)、浆样树突细胞(PDC)的百分比分别为0.01%和0.07%,绝对值分别为0.15×10^6/L和2.60×10^6/L;健康对照百分比分别为0.44%和0.14%,绝对值分别为2.40×10^6/L和8.50×10^6/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DC/PDC比值明显减低(P=0.001)。移植后14天(+14天)MDC1、MDC2及PDC绝对值分别为1.45×10^6/L、0.32×10^6/L和1.60×10^6/L,达到患者移植前水平,但+100天内均未能恢复正常水平;MDC/PDC比值+14天(1.40)与移植前(0.5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至+30天恢复正常(P=0.602)。+14天高PDC、DC组和低MDC/PDC比值组Ⅱ~Ⅳ度aGVHD的累计发生率较低PDC、DC组和高MDC/PDC比值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白血病患者移植前外周血DC百分比、绝对值及MDC/PDC比值均减少;移植后MDC/PDC比值恢复较快,+30天恢复正常,其他指标恢复较慢,+100天内均未恢复正常;且恢复情况与aGVHD相关。  相似文献   

18.
阑尾缺如2例     
1病例介绍 例1,张××,男54岁,右下腹痛1天,伴腹胀,并停止排气、排便,低热。无手术史。查体:T37.9℃,P90次/分,R20次/分BP115/75mmHg,痛苦貌,头颈正常,心肺无异常,心率135次/分,律不整,心音有力,腹胀,未见胃肠型,右下腹肌稍紧、压痛,肠鸣音减弱。血RBC483×10^12/L,WBC14.8×10^9/L,HB150g/L,NO.870,L0.128。X线透视:右中腹部肠管胀气,伴数个液平面。EKG:异位心律,房颤,心肌劳累,BUS:肝、胆、胰、脾、肾无异常。[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30岁,因“发现皮肤瘀点瘀斑3d”入院,患者1周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史。否认肝炎、结核、伤寒传染病史。体格检查:重度贫血貌,面色苍白,皮肤巩膜无黄染,双下肢见散在针尖大小新鲜出血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胸骨无压痛,肺部听诊无异常,心率94次/分,心律齐整,无杂音,腹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血常规:白细胞1.53×10^9/L,血红蛋白67g/L,血小板18×10^9/L,中性粒细胞0.08×10^9/L网织红计数0.23%,骨髓涂片:符合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相似文献   

20.
对我院2007—05—2009—05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412例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男347例,女65例;年龄32~78(平均49)岁;其中178例为1次出血,131例为2次出血,81例为3次出血,22例为多次出血。均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血小板计数在4.5×10^9/L~25.9×10^9/L(平均9.32×10^9/L),急查血常规Hb下降3.3-10.7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